APP下载

阿里在美胜诉的风向标意义

2016-12-23张锐

上海企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胜诉概股阿里

张锐

历时近两年,阿里巴巴终于等来了自己期望的判决结果。日前,美国纽约南区联邦地区法院裁定,阿里巴巴的信息披露“准确而充分坦诚”,不存在有意欺瞒投资者的行为,因此驳回原告方Christine Asia公司和自然人威廉姆。泰的集体诉讼。对于阿里甚至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而言,这场来之不易的胜诉结果不只是弹冠相庆,更多的还有由此触发的自醒以及时时应当坚持的自省。

作为当今世界上对资本市场监管最为严厉的国家,美国除了有《证券法》与《证券交易法》等基础性法律外,最近几年奥巴马政府还特地推出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和《多德-弗兰克法案》。尽管相关具体法规在资本市场落地的时间跨度很大,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却是贯穿自始至终的最高圭臬。也正是如此,纽交所与纳斯达克成为了全球证券市场中发起诉讼最多与最频繁的场所。

集团诉讼是美国证券市场投资人发起诉讼的最主要形式。在这里,除了集团中—人或者数人代表其他具有共同利害关系的成员直接起诉或者应诉外,美国律师事务所作为代理人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开资料显示,除了像麦考林、兰亭集势、网秦这些并不知名的中资企业遭遇到了集团诉讼外,中国人寿、联想、网易等大佬型中企也曾成为集团诉讼的靶子,同样阿里巴巴也是被集团诉讼的势力推上被告席的。相关统计结果表明,在美“中概股”中,约有12%受到过集团诉讼,而在中资企业所涉嫌的虚假陈述、IPO文件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以及公司治理违规等案件中,来自集体诉讼的占比接近50%。

集团诉讼背后的最主要推手就是美国市场上的浑水、香橼等做空机构,而且他们还以中国公司为主要目标,也因做空中国公司而名声大噪甚至成为“业界明星”。“浑水们”做空“中概股”不仅会选择与对冲基金合作,而且一旦中国公司被做空,流通市场股东蒙受损失,马上就会有美国律师事务所“默契”地提出集团诉讼。显然,做空机构、律所以及对冲基金形成一个完整而强大的空袭“中概股”的阵营,而且它们彼此之间已经构成了十分紧密的利益关联。

对于“中概股”而言,一旦被做空机构盯上或者陷入集团诉讼,除了公司股价会承受50%甚至超过90%的跌幅打击外,还极有可能引起了美国证监会(SEC)和美国司法部等部门的关注,轻者被打入监管机构的“黑名单”,重者还会遭遇到官方的直接起诉。群体性信任危机覆压之下的结果当然非常的惨淡,要么如同网易那样向投资者支付高额的赔偿金,要么像麦考林那样被SEC强行摘牌,要么像中国高速传媒那样股价从此阴跌不止直至自动退市,甚至像中华网那样走上申请破产的不归之路。当然,最终的结果是对整个“中概股”的形象戳伤与贬损。

全面地分析,遭遇到诉讼官司后真正能像阿里那样拿起法律武器与对手面搏公堂的“中概股”企业少之又少,更多的企业选择以和解的方式在诉前赔偿了事。虽然这也是一种危机处理方式,最终所承担的损失也可能要比法院裁决结果要小些,但由此我们却更加相信,不少中资企业的确被人抓住了“尾巴”甚至被对方点中了“死穴”。因此,扫描“中概股”公司,有多少能像马云那样在面对集体起诉时拍着胸脯大胆表态“做一个需要融资的企业,透明是最基本的底线”。故此,阿里胜诉的风向标意义就在于,赢得市场的尊重,“中概股”企业不仅要打牢身正不怕影子歪的底气,更要彰显真金不怕火炼的维权勇气。

梳理可知,在美遭遇集团诉讼的中资企业有部分是因为信息披露不规范所致,如信息披露不及时、不真实等,而做空机构针对的目标则是IPO数据造假或财务信息注水的“中概股”,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诉讼的发起完全是原告方的理解偏颇所致,同时做空机构在趋利性和押宝性心里驱使之下不惜错杀的行为也不稀奇。以阿里一案为例,原告以国家工商总局在浙江召开阿里巴巴行政指导座谈会为由,认为阿里在IPO时刻意隐瞒了这一“行政程序”,进而导致对投资人的误导。然而,监管机构对企业给予“行政指导”不仅是一种常例,而且没有任何强制性,阿里的胜诉自然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而在阿里之前,展讯通信和新东方先后遭到了浑水和香椽的做空,但两公司及时进行有理有据地回应和反击,致使做空者目标落空,展讯通信和新东方由此赢得了投资人的倍加信任与深度认可。

无疑,对“中概股”公司而言,一旦遭遇集团诉讼或者做空,就不应当消极不作为,或者者本着花钱消灾的心理而选择和解;相反,只要确信自身干净过硬,就应像阿里、新东方那样主动而大胆地予以应诉或者控诉。对此我们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为了防止与控制对集团诉讼的滥用,美国先后通过了《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和《证券诉讼统一标准法》,在强化联邦法院对证券集团诉讼案件独占性管辖权的同时,也使得证券集团诉讼案件的推进速度异常缓慢,法院也常常以驳回或力推比判决处罚结果要轻得多的庭外和解方式结案。如果“中概股”公司通过聘用强有力的律师团为自己辩护,达到成功驳回,不仅可以免遭不必要的损失,而且能够使自己良好的企业形象更加高大。

然而,我们清楚地看到,并不像前几年中资企业成群结队地赶着赴美上市那样,去年在美IPO的中资企业仅有14家,同比剧减82.5%,而到了今年,除了51Talk无忧英语外,国内公司去美上市几处冰冻状态。不仅如此,还有20多家企业正在不约而同地进行私有化,准备回归A股。从曾经的超级亢奋到今天的偃旗息鼓,从昔日疯狂奔赴纳斯达克到如今不约而同撤离美国市场,如此强烈的前后反差行为,除了像不少企业所阐释的在美上市没有估值优势的理由之外,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因美国市场上严厉的法律监管所形成的震慑力以及做空力量对“中概股”造成的重压所致。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受理首发企业858家,其中已过会111家。与美国实行注册制相比,国内上市的核准制所形成的门槛要高得多,如此众多的企业放弃赴美IPO的机会而情愿守在A股大门外久久等候,个中原因既有对国内资本市场的信任与钟爱,但企图借国内证券市场监管薄弱而谋求轻松圈钱的企业肯定不是个数。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企业慑于美国市场的严厉监管而选择逃离,这样的企业即使回归A股,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恐怕也难有裨益。看来,无论是IPO还是回归A股企业的并购重组,管理层真的应该瞪大辨伪识真的火眼金睛。这也许是阿里赢得胜诉之后在大洋彼岸发出的又一个遥远的呐喊。

(作者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经济学教授)

猜你喜欢

胜诉概股阿里
美政治打压,中概股又遭“血洗”
云上阿里
辨析中概股“归巢”
中概股的AB面
疼痛后才计数
Catalan数及几种应用实例
中概股回归政策不变,这意味着什么?
拳王阿里因何被人铭记
中国石油在美诉讼案胜诉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