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评价”成为“绑架”
2016-12-23
人本来就是社会动物,我们需要他人的评价来更好地看清、改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几乎让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暴露在他人的评价之中。我们更容易,也更频繁地对他人的生活指指点点。殊不知,这样的“评价”会演变成无形的“绑架”。
看见开豪车的年轻女子,有人评价“傍大款的”;看见朋友圈里有人晒出度假美景照片,有人评价“炫富”;看见公交车上不让座的上班族,有人评价“没有公德心”……多少人在还没有弄清事实真相时便妄加评价,多少人打着“评价他人生活”的旗号窥探乃至侵犯他人的隐私,又有多少人因为这种评价而受到伤害,无辜却遭受“道德绑架”?人们心中早已有之的成见是这种评价的根本来由,而互联网的匿名本质则成了助推器,让心怀不满者、嫌贫爱富者、爱管闲事者、唯恐天下不乱者得以肆无忌惮且不负责任地评价他人的生活,乃至对其妄加揣测,甚而给给被评价者带来困扰痛苦。当被评价者为了消弭此种困扰痛苦而不得不迎合评价者,这样的评价不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绑架了吗?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面对这种社会困境,也许思齐与自省是比评价更智慧的处理方式。
杨绛先生在《丙午丁未年纪事》中回忆了十年浩劫里自己生活的改变。出人意料的是,她非但没有指责批判那些曾迫害她的红卫兵们,而是称他们为“披着狼皮的羊”,她在反思,如果是自己,是否也会做出此等疯狂的行径?在《老王》中,她没有去猜测老王为何瞎了一只眼,也不去评价他的生活,而是捕捉到了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更为自己的“多吃多占”感到愧怍。她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在冷眼观察他人的生活之后,将判断与评价留在心底,给他人的生活留出空间——这空间就是尊重。
没有尊重的评价,无异于绑架,与其如此,不如回归沉默。这沉默不代表漠不关心,也不是袖手旁观的同义词,而是把解释、定义、演绎生活的权利交还到每个人自己手中,只保留思考与体悟,而后方能思齐与自省。
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一份自由的空间和对个体存在价值的尊重;在这个时代,我们更应该重新品咂老子所说的“无为”之境界;在这个时代,我们更渴望他人久违的、会心的、智慧的沉默;在这个时代,我们奔走,我们呼号:莫让评价成为绑架。
2016年高考上海语文作文题是一篇材料作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上海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大多要求考生围绕一个辩证话题或社会现象展开讨论,以考察考生对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思考能力。比如2013年让学生思考“重要的事”和“更重要的事”,2014年要求学生分析“穿越沙漠”这一行为中的“自由”和“不自由”,2015年要求学生回答“如何对待心中坚硬和柔软的东西”。这些考题体现了上海语文教学的方向:尊重世俗生活,尊重个体的存在和人的矛盾;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鼓励发表意见。另一方面,2016年作文题与前两年“自由”与“不自由”、“坚硬”和“柔软”这样两个对立的思辨性概念不同,而是回归现实生活,关注“评价他人的生活”这一社会现象。作文《莫让评价成为绑架》非常切合这一命题意图。首先,该文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开头就掷地有声地“发表意见”:“这样的‘评价会演变成无形的‘绑架”,“思齐与自省是比评价更智慧的处理方式”。其次,该文注重了对现实的关注,比如评价媒介是现实中的“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评价对象是现实中“开豪车的年轻女子”,“朋友圈里晒出度假美景照片”,“公交车上不让座的上班族”,评价主体是现实中的“心怀不满者、嫌贫爱富者、爱管闲事者、唯恐天下不乱者”。
题目要求学生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这里有两个关键词限定了立意的范围:“评价”(行为)和“他人的生活”(对象)。就评价行为来说,如果只是给朋友的QQ说说和微信朋友圈点赞,算不算评价?反过来,如果你到处吐槽,随意指谪,这种评价有意义吗?就评价对象来说,学生忽略“他人的生活”,大谈特谈社会热点、重大事件和国际政治问题;或者将“他人的生活”扩大为品评人物,大有易中天“品三国”的架势;或者将“他人的生活”上溯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苏东坡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忽略了材料描述的现象是基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或者将“他人的生活”转移论题为“评价自己的生活”。这些误区往往让作文偏题甚至跑题。
作文《莫让评价成为绑架》探讨的“评价”行为是“更频繁地对他人的生活指指点点”,目的是“窥探乃至侵犯他人的隐私”,这一切入从小处着笔,言之有物,避免了泛泛而谈。在评价“他人的生活”上,针对现代社会他人的生活方式,“有人评价‘傍大款的”,“有人评价‘炫富”,“有人评价‘没有公德心”。该文紧扣“评价”和“他人的生活”这两个关键词,是符合题意的作文。同时,考生的视角与自身的人生体验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充分衔接,就有话可说,且言之有物、言之成理,作文也就有了思想深度。从逻辑上来说,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待“评价他人的生活”:什么是评价他人的生活?我们能不能评价他人的生活?如何正确地评价他人的生活?关于什么是“评价他人的生活”,这是建立说理逻辑的第一步,为论证对象作界定,学生要牢固树立“说理从下定义开始”的意识。关于我们能不能评价他人的生活,有的认为生活是个人私事,他人无权评价;有的引用鲁迅的话“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每个人的生活都应该允许公众评价。关于如何正确地评价他人的生活,辩证上说是要把握一个尺度,在个人隐私和公共空间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本质上可以更进一步,评价他人生活,是一种自我与他人价值观的碰撞和交锋,这个问题本身具有两难性、矛盾性。如果进一步挖掘思想深度,“评价他人的生活”可以说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爱唠嗑、包打听的民族心理的延续,是一种基本的社交方式,是个体参与公共生活的形式。这一话题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历久弥新的永恒的问题。
作文《莫让评价成为绑架》采取了先破后立的结构。作文前半部分“破”,针对“肆无忌惮且不负责任地评价他人的生活,乃至对其妄加揣测”这一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旗帜鲜明地进行批判,认为“更频繁地对他人的生活指指点点。殊不知,这样的‘评价会演变成无形的‘绑架”。中间部分“立”,通过杨绛先生对十年浩劫里自己经历的态度,借用《论语》里的话,提出“面对这种社会困境,也许思齐与自省是比评价更智慧的处理方式”。最后破立结合,深化主题,认为“没有尊重的评价”,不如“智慧的沉默”。该文观点具有思想深度,结构具有层次感,是一篇优秀的作文。
(王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