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G20
2016-12-23许燕红
许燕红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会议,在杭州落下帷幕。中国作为主办方,与会各方一道,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主题,以及“加强政策协调、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和“影响世界经济的其他突出问题”等重点议题展开讨论,为国际合作提示了方向。
引人注目的是,本次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了2013年以来的第八次会晤,这是奥巴马八年任期内对中国的最后一次访问,人们关注习奥会面对中美关系发展和两国在全球层面的协调与合作带来什么样的总结和具有哪些指向意义。而杭州正是44年前《中美上海公报》最后的谈判地点。
G20机制的创建本身就与中美共同意愿和主动协调息息相关,两国的紧密合作为机制的健全发挥了关键作用。2008年以来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在构建全球应对危机的机制化努力中贡献突出。但是,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并不稳固,新兴国家也相继遭遇困难。中美作为世界第二和第一大经济体,两国的政策协调对全球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中美合作将为促进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多边共识确定基调。2016年6月北京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双方已认识到结构性改革对保持两国乃至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性,中方承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美方承诺在货币政策正常化过程中充分考虑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外溢性影响,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期性。
奥巴马执政八年间,中美关系有起有伏,虽屡生摩擦,但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守住了协调合作的主流。两国在经济和人文领域的交往更加全面,两军之间规范性对话得到完善,确立了《中美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等规范。中国最高立法机关于9月3日(峰会召开的前一天)批准了《巴黎协定》,该协定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作出了框架性安排。在上述应对全球性问题上,美国与中国的合作,将成为奥巴马政府的重要外交遗产。
此外,在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上,G20与会各方都认识到,面对当前世界经济的风险和挑战,不仅需要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更需要G20发扬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开展更紧密的宏观政策协调,落实“杭州行动计划”。会后发表的《G20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明确了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作用,《公报》还指出,无论对各国,还是对全球而言,创新都是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公报》重申避免竞争性贬值,不以竞争性目的来盯住汇率。
这次峰会将促使全球经济治理的步调协同更加一致。世界经济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通过创新增长方式来注入新动力。在此之前,G20各方乃至于世界各国对于各种政策工具的使用有着不同的实践。现在人们认识到,单纯依靠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老路走不通,应当通过创新来推动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这次峰会各方在加强政策协调、步调协同一致的问题上取得突破:G20各方—致还通过了以科技创新、结构性改革、新工业革命和数字经济为核心的《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
这次峰会将促使全球经济治理的行动对接更加有效。峰会议题设置上瞄准当前全球经济治理所面临的痼疾,致力于通过加强各国在行动上的对接,确立制度机制建设,来打破藩篱、畅通梗阻。本次峰会上,“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重振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包容和联动发展”,这些难点、热点,在中方“行胜于言”的务实推动下,取得不断突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世界银行逐渐实现平等投票权、加强落实各项金融改革举措、深化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气候资金领域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共同制定《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制定《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
这次峰会将促使全球经济治理的理念交融更加通畅。中国作为本次G20的主席国,积极推动着中国理念的国际表达,让世界了解一个更加真切的中国,也让中国的发展理念不断融入世界。包容和联动发展成为峰会议题,推动G20在本次峰会中积极实践让合作成果惠及全球的发展理念。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G20今年在发展领域实现了三个第一次: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第一次就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第一次集体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这在二十国集团历史上具有重要开创性意义。这也向国际社会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G20属于全世界,G20的目标是让增长和发展公平均衡惠及所有国家和最广大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