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打分制生活
2016-12-23陆泓
陆泓
在今年的最后一个月,日本动画电影《你的名字》成了票房赢家。怎么样,看过这部电影了吗?如果看了,那你是因为什么去看这部电影的呢?因为是新海诚的粉丝?还是因为吃了一记安利?
说到安利,最懂个中技巧的还是营销号。它们夸赞电影的一个基本节奏是,先晒票房,其次晒评分。唯美的画面?感人至深的故事?怕是没有什么比电影微信公众号在做推介时晒的“豆瓣8.8”“IMDb评分8.9”“烂番茄新鲜度97%”更打动人的了吧。虽然对普通人来说每个网站各自的评分规则未必闹得明白,但那么多高分摆在一起,基本可以确认一件事,那就是:好看。如果你是这样吃下安利的,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完全适应了现代人的打分制生活。
你可以回想一下,网购、打车、叫外卖,去银行、去餐厅、去手机营业厅,每个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人是不是都会叮嘱一句“麻烦给个好评”?就算是一款手机游戏,都会冒着分分钟被卸载的风险,在激战的时候弹窗,请你给它一个光荣的五星好评。哎,如果央视的春晚小品能像当年那样锐利,现在无所不在的评分制怕是早就被拿来调侃了吧。
今年播出的《黑镜》第三季,第一集就是有关打分的内容。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别人的评分,而这些评分甚至可以来自于和你擦肩而过的路人。每一项社会行为都是打分内容的一部分,为了获得好评每一个人都活在面具之下。如果打分这种手段真的无限扩展下去,其实也是很可怕的。
当然,电视剧里的是一个比较极端的脑洞。现实中,如果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评分的确是种很方便的参考。比如出门在外想找个地方吃饭,对这个城市不熟悉的话,点评下得分高的,基本不会太差。在豆瓣上淘片子、在亚马逊上挑书也是同理,如果点评的人够多,在大数据的支持下,高分产品的品质通常都不会太差。
打分其实早就成了社会运转中一种约定俗成的受到认可的评价模式,办理落户、签证、贷款时依据的何尝不是一种打分体系。我们的收入、消费习惯,平时有没有按时交水电费、还信用卡,这些都是社会在以一种具体的方式来对我们做出评价。最后这些评分也都可以转化成一些实际的好处,比如信用卡的高额度、免押金借用公共雨伞,或者免押金骑公共自行车。再比如芝麻信用分高于750分了,可以免职业或收入证明申请卢森堡(申根)签证,这也意味着申请的过程瞬间多了一种友好模 式。
当然,也会有越打分越混乱的情况。以《神奇动物在哪里》为例,猫眼上用户评分9.0,专业评分6.9;豆瓣8.1、时光网7.6、IMDb 7.9。《娱乐至死》里说,“每一种媒体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甚至改变话语的结构。”如果评分的出现,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对于分数的依赖思想,从而丧失了最基本的判断能力,那未免过犹不及。另外,我们也要警惕把评分制度用错地方的情况,比如基于打分体系去做一些把人划分为三六九等、打擦边球的社交。
颤抖吧,大家想给你们打分很久了!
房东优质程度评估系统
在外打拼的人,难免都吃过一些租房的亏。比如软件上显示的到地铁站的距离,其实是地图上的直线距离—标的是300米却要稳稳地走上15分钟。又比如房东不提前告知要来看房,随意地敲几下就自己拿钥匙开门来“视察民情”,这种完全不顾租客隐私的行为也是很遭人厌恶。如果有一个给房东打分的体系,上面除了标注了房子的一切物理和魔法属性,还有房东的性格标签和过去住客给的评分,简直就是天大的福音。如果还能有一份《哈利波特和阿兹卡班的囚徒》里那种,可以在目标对象接近时候发出提醒的地图,那就再好不过。
公共交通乘坐资格评估系统
逢年过节,出门其实是需要勇气的。在这几百几千公里的路上,你会被各种高声打电话的老板、随意玩耍哭闹的熊孩子以及各式各样神奇的呼噜声打扰。忍无可忍的人们只有在微博上不断发起“给只想安静瘫火车的乘客一节单独的车厢吧!”这样无力的提议。如果这时候能够给乘客们一个评价的系统,按照喜欢吃泡面的乘客一节车厢、喜欢在车上聊天的一节车厢、安安静静坐车的乘客一节车厢来分配座位,这样一来大家都能跟“同类”坐在一起,也许能太平一些。
理发师长度理解能力评估系统
理发师估计长度的能力总是让人很着急。现在每个人在进理发店以前,都得事先熟悉一下理发师独特的语言体系—这个理发师对于长度的比例尺到底是多少,到底应该怎么表述长短才能剪出自己想要的效果。如果对于理发师的长度理解能力能有一个综合评分系统,最接近1cm:1cm比例尺的理发师得高分,反之则是低分,想剪齐眉刘海却变成赫本头的悲剧就再也不会发生了。
选修课精彩程度评估系统
大学里每个学期最激烈的一场战役就是抢选修课。在这个时候,学校的BBS或微博树洞上都会有铺天盖地的提问,“××老师好不好?”、“××课有趣吗”。如果有一个学生版的选修课打分系统,可以给这些选修课以及相应的任课老师打分,那么更多的人就能更直观地看到某一门课的内容,或者教课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否适合自己。这样一来,至少学校论坛上对于课程太水的抱怨也能少一些。但如果因为打分系统的出现而导致一些本来就抢手的课变得更加难选,那也没有办法,毕竟市场就是这样的。
事业机关办事效率评估系统
一些机关单位的效率真的是让人头疼。有时候只是想办一些其实很简单的手续,却因为审核太多,动不动就得等10个工作日,甚至还会产生诸如“怎么证明你妈是你妈”的哲学问题。假如现在我们可以给事业机关的办事效率打分,而且这个打分结果的影响力对于机关来说足够大,应该会起到不错的提高效率的作用。
前男(女)友评估系统
虽然ex这个东西早就应该从生物圈淘汰,但为了每个人心目中世界和平的理想和愿望,总得为下一个用户做出一些警示。比如这个人的性格怎么样,有没有什么不良的癖好。像豆瓣电影那样,经过一段直观的使用体验以后,再来一个综合的评分,也算是为这个世界做了些小小的工作。
上司亲切程度打分系统
各家公司在年末做员工、领导的背对背打分之余是不是可以基于性格和亲切程度来一发公开评价呢?也不用担心严苛的老板会因此没有人气,世界上有那么多种人格,有人喜欢nice的,自然也有人喜欢耐撕的。这种机制主要还是帮助大家降低看别人的都是蜜糖、自己遇上的全是砒霜的悲催感。
物业打分系统
现在那么多服务行业争相推出打分监督制,物业这个与我们每天的生活起居息息相关的机构却不需被打分,是不是有点太轻松啦?开通物业打分制度是一件多么有必要的事呀,起码在遇上对垃圾乱堆乱放置之不理、对把空地变成了垃圾堆放场理直气壮、只会对空调外机是否能挂在外墙上锱铢必较的物业时,我们有可伸冤诉苦的通道。这个评分体系政府部门最好能参与进来。最理想的情况是分数的高低还能与是否撤换物业挂钩。比如服务评价高于70分的物业需70%的业主弹劾才能撤换,至于得分少于30分的,动员30%的业主力量就能把他们换走。
咖啡馆适配人群打分系统
对于星巴克等标准化的咖啡馆来说,其实给口味、环境、服务打分的意义已经不大,每间店都是什么人在光顾才是最影响用户体验的。所以建议增加这样几个评分标准:安静度、行业氛围度、上镜度。有了这层参考后,想找个安静地方工作的和聊创业计划的、换各种衣服自拍的再也不愁会彼此干扰,说不定产生聚集效应之后,大家还能分享资源。
为什么大家都爱打分
普遍的天秤体质
互联网上最常被黑的两个星座就是处女座和天秤座,一个因为总是太挑,一个因为总是太不会挑。相比太挑,不会挑其实好解决得多。比如想不好吃什么的时候,打开点评类App在高分里找,瞬间神清气爽有没有!
用起来方便,很有效率
打分就用最简洁、最直观的方式把你想要的东西体现出来,省时省力,皆大欢喜。
这几乎是全人类通用的方法
虽然全球有五千多种语言,但只要接受过基础教育,1到5/到10/到100这些评价体系就肯定都懂。不过有一点得注意,在德国是分数越低评价越高。所以不要相信课本里爱因斯坦读书时总拿1分长大后逆袭的故事,人家从小就是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