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换项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优势的分析

2016-12-23关荣鑫

冰雪运动 2016年3期
关键词:滑冰阻力有氧

关荣鑫,任 可,白 莹

(东北大学体育部,辽宁沈阳110819)

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换项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优势的分析

关荣鑫,任 可,白 莹

(东北大学体育部,辽宁沈阳110819)

根据项群理论速度滑冰与短道速滑均属同一周期性项群项目,有着相近的训练学特征,对于当今冰坛产生的“换项热”进行把控是相关学术工作者应作出的努力方向。由于两项均属于同类周期性项目,训练方法、滑行方式相似,运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测试等方法从短道速滑与速度滑冰运动员身体供能方面进行入手研究;两个项目不同比赛形式所决定的供能方式在运动训练方面依照项目供能特点作为切入点进行论述分析。全面剖析短道速滑与速度滑冰运动供能方式特点,研究认为:短道速滑运动员要比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无氧能力和混氧能力更加出色,这也是换项后在1 000m、1 500m无氧供能、混合型无氧供能项目更容易“出成绩”的原因之一。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更加出色,建议广大教练员多借鉴一下短道速滑训练中常见的无氧训练方法与手段,尽可能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无氧能力进而提高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1 000m、1 500m的滑跑成绩。

项群;供能方式;短道速滑;速度滑冰

1 引言

索契冬奥会上为我国速度滑冰项目实现金牌零突破的张虹,从短道速滑改练速度滑冰后,短短几年就获得了冬奥会的冠军。无独有偶,索契冬奥会上荷兰代表团现役短道速滑运动员Jorien--TERMORS在短道速滑比赛中的最好成绩是女子500m的第四名,而在她在速度滑冰项目却创造了新的冬奥会女子1 500m的奥运会纪录。短道速滑项目与速度滑冰项目是我国重点冬奥会夺金项[1],从运动员主体供能方面来看,短道速滑项目主要还是属于无氧供能的周期性项目,由于该项目比赛轮次多,抗争性强,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较强的速度力量、速度、耐力,以及耐乳酸与快速代谢乳酸的能力。国内多位学者已经对这两项运动的供能方式进行研究[3-13]。将受试运动员按项目分为两组,对有氧能力、心肺供能、无氧能力及血乳酸等指标综合分析,身体供能方面从两项运动员的有氧负荷递增过程、无氧乳酸阈、最大极限负荷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为短道速滑运动员换项速度滑冰的优势进一步提出科学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短道速滑10名,速度滑冰10名运动员(表1)。

表1 被试运动员基本情况Table 1 Basic situation of the participant skaters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的需要,笔者通过东北大学图书馆、东北大学体育学院阅览室、中国知网、万方文献数据、中国期刊网、辽宁省图书馆等相关机构和部门,查阅与本文相关文献论文资料50余篇进行整理检索和收集。在全面阅读和各类文献分项目整理的基础上,对相似度与相关度较高的文献进行重点分析和阅读,并进行分类综合。

2.2.2实验法

因实验需要,笔者在吉林省速滑队与短道队选取20名运动员(每个项目10名),设置成两组,其中短道速滑组为被试A组,速度滑冰为被试B组,笔者分别对两组被试运动员进行。

通过专家问卷《速度滑冰与短道速滑运动员有氧、无氧测试问卷》得出的关于有氧、无氧的测试内容;借助心肺功率测定仪、功率自行车等器材的辅助进行测试总结供能特点。

2.2.3问卷调查法

根据文研究的内容、收集的相关资料结合专家、学者、老师的反馈信息以筛选形成正式问卷,向专家组18位专家中的8位专家(副教授及以上)(表2)进行《速度滑冰与短道速滑运动员有氧、无氧测试问卷》的问卷进行效度检验打分均为满分,专家组在测试内容上经过讨论反馈最终形成有效问卷。对专家组发放问卷18份,回收17份,17份为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4%,回收问卷有效率100%,并对相关内容再次进行分析研究整理。相隔一段时间后再次发放,进行问卷的信度检验,两次问卷结果的稳定系数在0.81以上。

2.2.4数理统计法

测试数据结果以及问卷调查结果所得的原始数据运用SPSS.11.1软件进行数理统计,量化教学结果保证本文研究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两项目的供能特点分析

速度滑冰与短道速滑均是周期性冰上运动,有着相同的运动技术规律,这也是为什么说两项可以换项的原因之一,如果说还会有类似相同点,那可能就是速度滑冰与短道速滑需要特定的滑跑姿势,所以决定了相近的身体系统供能方式。笔者通过专家问卷选举出短道速滑与速度滑冰运动员类似供能方式测试项(表2)。

表2 专家问卷发放情况Table 1 Distribution of the experts questionnaire

表3 自行车阻力80%全力蹬骑30 s n=20(无氧)Table 3 30s pedaling bicycle at 80%resistance w ith maximum effort,n=20(anaerobic)

表4 自行车阻力50%全力蹬骑30 s间休1m in,重复3次n=20(无氧)Table 4 30s pedaling bicycle at 50%resistance and interval 1m in rest w ith maximum effort,n=20(anaerobic)

表5 自行车阻力100%,全力蹬骑30 s,自行车阻力80%全力蹬骑60 s,自行车阻力50%全力蹬骑90s n=20(混氧)Table 5 30 s pedaling bicycle at 100%resistance w ith maximum effort,60 s at 80%and 90 s at 50%,n=20(m ixed-aerobic)

表6 自行车阻力30%连续蹬骑30m in n=20(有氧)Table 6 30m in pedaling bicycle at 30%resistance,n=20(aerobic)

表7 自行车阻力30%连续蹬骑50m in n=20(有氧)Table 7 50m in pedaling bicycle at 30%resistance,n=20(aerobic)

表8 跑台速度10 KM/H持续跑60m in n=20(有氧)Table 8 60m in running at 10Km/h treadm ill,n=20(aerobic)

表3~8是笔者通过专家组问卷最终选取的有氧、无氧测试指标量化表。无氧测试内容的测试项是:最大功率、相对最大功率等数据。为了提高统计的精确性,笔者要求每位被试运动员要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热身,并将功率自行车的座椅高度、脚蹬扣带等器械调至运动员最佳适应条件后方可开始测试。测试时每位被试者都会被要求进行全力拼搏完成测试项目,测试结束后由电脑程序直接呈现出对被试者的相对最大功率(W/KG)、最大功率(W)、和HR(b/min)等无氧能力指标进行采集、分析。运动员进行有氧测试时,测试的内容不仅是固定速度单位时间内测试最大耗氧量等指标,笔者还创新地将胸前心率监控、面罩等通过气量测试工具结合到了被试运动员蹬骑功率自行车上(因为自行车项目对于腿部的功率消耗与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项目腿部的功率消耗相近,所以测试指标更贴近专项本身更具有说服力);所有被试运动员均充分热身后开始进行测试相关项目,测试过程均以全力完成测试项。笔者通过计算机整理和检测被试运动员的有氧能力相关指标:耗氧量(VO2)、通气量(VE)、运动中心率(HR)和呼吸商(RQ)等,对有氧能力指标进行分析。

3.1.1速滑与短道速滑运动员无氧测试项结果分析

无氧能力是运动员在短时间内输出最大功率的能力,是运动中人体肌肉的无氧代谢供能系统提供ATP的极限能力,表示肌肉在磷酸原和糖酵解供能条件下的做功能力。研究表明:速度滑冰与短道速滑运动员机体磷酸原与乳酸系统的无氧代谢供能在比赛中起着主导作用。基本所有的竞技运动项目,运动员在开始的无氧代谢过程中,根据不同做功时间和功率输出进行研究发现;供能时间在2~8 s的供能物质是ATP、CP,而磷酸原供能系统的时间是15~30 s为主,其他就是糖酵解[14]。通过对被试运动员进行功率自行车阻力80%(系数X体重X80%)全力蹬骑30s的测试数据显示,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平均最大功率为587.65±11.04W而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平均最大功率为510.06±10.45W,相对功率速度滑冰运动员为7.57±7.76W,短道速滑运动员为8.72±9.84W,而自行车阻力50%全力蹬骑30 s间休1min,重复3次与自行车阻力100%,全力蹬骑30s,自行车阻力80%全力蹬骑60 s,自行车阻力50%全力蹬骑90 s的速度滑冰运动员最大功率为565.43±11.04W、553.65±11.04W,短道速滑运动员最大功率为598.06 ±10.45W、570.06±10.45,相对功率W/KG;速度滑冰运动员为.57±7.76、7.57±7.76,短道速滑运动员为8.72±9.84、8.72±9.84。以上测的数据被试者HR值均达到1.0以上,说明被试运动员已经全力发挥体能,测试结束后已经力竭。那么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无氧供能测试结果里,短道速滑运动员各项指标均优于速度滑冰运动员。通过T检验结果(三个测试项六个检验指标中)只有功率自行车阻力80%(系数X体重X80%)全力蹬骑30 s的最大功率速度滑冰运动员优于短道速滑运动员检验结果t-3.027,P<0.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余五项可进行T检验的无氧供能指标都是短道速滑运动员优于速度滑冰运动员(表2~4)而且具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因为运动时间的持续方式和比赛形式的不同,速度滑冰的比赛只有两轮且运动员两次滑行间隔可以完成运动员的基本生理恢复,而短道速滑则需要通过预赛、次赛、半决赛、决赛四个比赛轮。如果说速度滑冰的500m比赛需要运动员的纯无氧供能,那短道速滑在滑行中需要超越对手、突然启动等内容要求和赛制的多轮次性,那么短道速滑运动员的500m整体比赛就需要运动员的纯无氧能力和混合型无氧代谢非常强,并且优于短道速滑运动员。

3.1.2速滑与短道速滑运动员有氧测试项结果分析

我们常说的有氧能力其实是指人的机体长时间持续有氧工作能力。身体中的糖分、蛋白质和脂肪都是有氧供能系统的一部分。有专家指出:运动员的机体代谢能力强说明自身细胞的线粒体供氧能力强,也就是该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强[15]。本文中笔者通过专家组选定的3个有氧测试项;自行车阻力30%(系数X体重X30%)连续蹬骑30min、自行车阻力30%连续蹬骑50min、跑台速度10 KM/H持续跑60min,测试后得出了;耗氧量(VO2)、通气量(VE)、运动中心率(HR)和呼吸商(RQ)有氧能力相关指标。其中VO2max(L/min)的三个测试项中速度滑冰与短道速滑的测试值分别为;速度滑冰VO2max(L/min)值4.23± 0.26(自行车阻力30%连续蹬骑30min)、6.33±0.26(自行车阻力30%连续蹬骑50min)、8.43±0.26(跑台速度10KM/H持续跑60min),短道速滑VO2max(L/min)值3.67±0.18(自行车阻力30%连续蹬骑30 min)、5.78±0.18(自行车阻力30%连续蹬骑50min)、7.99±0.18(跑台速度10KM/H持续跑60min),每项速度滑冰测试值都优于短道速滑,t检验结果t=-3.256(P<0.005)、t=-3.458(P<0.005)和t=-3.265(P<0.005),检验结果显示全部具有显著性差异。VO2max(L/min)可以反映人类机体在一定负荷情况下心肺功能的水平能力,是平时运动员评定自身训练强度的可靠指标。VO2max(L/min)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运动主体的呼吸、循环和运动三大系统综合活动强度,速度滑冰运动员和短道速滑运动员滑行过程中的各阶段技术动作的实施和本体VO2max有着很高的关联性,VO2max也是运动主体做出相关技术动作的基本保障。从项目自身竞赛特点而言,速度滑冰项目男子、女子个人项目比短道速滑项目多设立了;男子5 000m、10 000m和女子3 000m和5 000m这几项长距离项目比赛,而长距离项目的主要供能方式就是有氧供能,所以速度滑冰运动员在长距离的比赛中,最后几圈滑跑阶段内,包括冲刺阶段,怎样能够更好的保持自身技术动作不因体能流失导致变形进而影响滑跑速度,是平时广大教练员的训练重点。正因如此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普遍优于短道速滑运动员。3.2两项目的比赛特点分析

速度滑冰项目男子、女子个人项目比短道速滑项目多设立了;男子5 000m、10 000m和女子3 000m和5 000m这几项长距离项目比赛,而长距离项目的主要供能方式就是有氧供能,所以速度滑冰运动员在长距离的比赛中,最后几圈滑跑阶段内,包括冲刺阶段,怎样能够更好的保持自身技术动作不因体能流失导致变形进而影响滑跑速度,是平时广大教练员的训练重点。正因如此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普遍优于短道速滑运动员。短道速滑比赛要最终获得优异比赛成绩,运动员就需要通过预赛、次赛、半决赛、决赛四个比赛轮。而且每个赛次与赛次之间相隔较短,机体不能充分得到休息就进行下一项。短道速滑在比赛滑行过程中还需要超越对手、突然启动等技战术应对,所以短道速滑运动员的纯无氧能力和混合型无氧代谢能力非常强,并且优于速度滑冰运动员。这也很好的解释了短道速滑运动员转向速度滑冰后,在1000m和1 500m这些需要无氧供能和混合型无氧供能为主的项目上出“成绩快”表现优异。

4 结论与建议

1.笔者对被试运动员按照专家组提出的有氧和无氧测试项目通过仪器测试,分析表明:短道速滑运动员要比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无氧能力和混氧能力更加出色,这也是换项后在1 000m、1 500m无氧供能、混合型无氧供能项目更容易“出成绩”的原因之一。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更加出色。

2.结论表明除了在无氧和混氧供能方面解释短道速滑运动员换项速度滑冰后速耐方面更有优势以外;在运动力学方面,同速度滑跑时短道速滑弯道滑行运动员所受惯量支撑力大于速度滑冰,是使短道速滑运动员达到一定竞技水平并换项速度滑冰后,在速度耐力方面优势较为明显的主要原因。

3.通过研究表明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对于短道速滑运动员来讲是具有一定优势的,为了更好地创造佳绩,建议广大教练员多借鉴一下短道速滑训练中常见的无氧训练方法与手段,尽可能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无氧能力进而提高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1 000m、1 500m的滑跑成绩。

[1]夏娇阳.我国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耐力素质及其训练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7):5-8.

[2]王立国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换项速度滑冰的优势分析:以弯道滑行为例[J].中国学校体育,2014,11(3):12.

[3]刘俊一.2010年冬奥会前国家短道速滑队女子运动员无氧运动能力检测及特征的辩证[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6):50-54.

[4]刘万廷.我国速度滑冰1 000m成绩提高解析[J].冰雪运动,2010,32(6):30-32.

[5]张元峰.我国优秀速滑大学生运动员无氧能力特征的研究[J].冰雪运动2008,30(7):30-32.

[6]于淼.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承受专项负荷水平常用诊断与监控指标特征研究[J].冰雪运动,2012,34(7):3-4.

[7]许水生,魏来.中国短道速滑再创辉煌的思考2010~2011短道速滑世界杯长春上海站成绩分析[J].冰雪运动,2011,33(1):15-18.

[8]贺福滨,曹洪宇.从冬奥会看我国短道速滑项目的发展[J].冰雪运动,2010,32(3):13-14,33.

[9]许振松.强化速滑运动员自行车训练手段的探讨[J].冰雪运动,2004(2):6-7.

[10]冯庆波.世界优秀女子500m速度滑冰运动员全程速度节奏特征[J].冰雪运动,2015,37(1):8-13,19.

[11]程磊,温朝辉,乔静.世界优秀速滑运动员起跑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J].冰雪运动,2014,36(5):1-8.

[12]安秋,张连涛,李雨.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科学化探索[J].冰雪运动,2013,35(2):14-18.

[13]邵中平,孟浪,李欣.我国速滑短距离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改进研究[J].冰雪运动,2013,35(3):10-13.

[14]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55.

[15]陈小平,刘爱杰.我国竞技体育奥运基础大项训练实践的若干理论思考[J],体育科学,2009,29(2):8-14.

Analysison theExcellentShortTrack Speed Skaters'Aduantage after They Devoting to the Sprint Event of Speed Skating

GUAN Rong-xin,REN Ke,BAIYing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 110819,China)

According to the event-group theory,both the speed skating and the 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 belong to theevent-group of same periodicmotionw ith sim ilar training characteristics,so the related academicworkershould strive to control the trend from one event to others in the currentskatingworld.Considering the two events'same periodicity,sim ilar trainingmethods and skatingmode,w ith the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questionnaire and test,starting from the skaters'physical energy supply,the paper discusses the two ones'energy supply characteristicsbased on their energy supplymodes restingw ith different competitive forms.After analyzing the two events'energy supply characteristics,it thinks that the short track speed skaters'anaerobic capacity and m ixed-aerobic capacity are better,which resulting in their good performance in anaerobic events such as1 000m and 1 500m andmixed-aerobic events after they devoting to the speed skating.The speed skaters'aerobic capacity is better,thus it suggests the coaches improving the speed skaters'anaerobic capacity asmuch as possible by havingmore experiences of the anaerobicmethods andmeansof 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 in order to developing the 1 000m and 1 500m eventsof Chinese speed skating.

event-group;energy supplymode;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speed skating

G862.1

A

1002-3488(2016)03-0001-05

2016-03-16;

2016-04-09

关荣鑫(1984-),男,辽宁沈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滑冰阻力有氧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Explore wild skating on nature
零阻力
“雨课堂”平台用于滑冰课的初步实践
猪猴跳伞
小老鼠滑冰
纯电动汽车轮胎滚动阻力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