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高考北京卷作文满分借鉴

2016-12-22陈书干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老腔花鼓令人

陈书干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50分)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北京一考生

猴年的春晚,我听到一声之前从没有听过的曲子——“老腔”——那黄土地黑皮肤锣鼓喧天吼声震颤八百里山川河岳的歌!

我愿意把它令人震撼的力量归结为一个词——接地气!

“老腔”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它不适合浅吟低唱。很简单,在大西北粗粝的风沙中,阳春白雪扎不下根来,浅吟低唱传不到远处,它吼出的是底层草根心里的呐喊,它体现的是生民发展的原生态艰难岁月。

“老腔”牵系着那么多,承载着那么多——俗称之为民俗,雅称之为文化!它有令人震撼的力量,因为它的真实,它的本色,它的温情,也因为它深深扎根于这片热土的执着——它荣,他们荣;它辱,他们辱;它兴,他们兴;它衰,他们衰!

陈道明曾在一次电视节目上发飙,几十个来自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表演了一出高台花鼓,满堂喝彩,却被几位评委贬得一无是处。陈道明怒斥:“你们对传统文化毫无理解,居然就直接否定了这个节目。你们可能读过不少书,有很高的知识水平,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却知之甚少,理解不了……”

震撼,真的不在于文化程度有多高,无所谓见识有多广,而在于能不能放弃那种矫揉造作的势态,以赤子之心感受到一种发自心底的冲动与虔诚。老腔、秦腔、花鼓的传承者们,骨子里就是一种这样动人的虔诚。只是我们误解了这种虔诚,甚至蔑视地称它为“愚昧”。

于是我们看到令人落泪的一幕——

义务宣发方负责人方励现身某直播平台用下跪、磕头的极端方式,恳求全国院线经理为《百鸟朝凤》增加排片!《百鸟朝凤》仅仅是吹唢呐吗?错,它坚守的是在东西方文化八面来风中,可贵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定力;它表达的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以及对现实中普通人的细致关怀……

中华大地,沉默无言,山重水复,莽莽苍苍,它的激情,只为生于斯长于斯逝于斯的人而奔泻,而我们的文化便被这种奔泻所裹卷,吞吐千年,涵纳古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期待如“老腔”般的传统艺术能更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老腔变红腔!

这是一篇考场佳作。因立论深刻、流畅自然、层层深入而被评为2016年高考北京卷满分作文。具体特点如下。

[一针见血,直击要害]

本文开门见山,一语破的,“老腔”何以令人震撼?因为“老腔”“接地气”。回答得直接而痛快,如阳光直射大地,没有故弄玄虚的迂回,没有捉迷藏式的遮掩与躲避。

这“地气”是大西北粗犷的热土及西北农民粗犷的个性,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是发自心底最深处的冲动与虔诚。

[文思泉涌,立意高卓]

这篇文章一气呵成:“老腔”令人震撼的原因在于“它”接地气;这“地气”是生民发展的原生态艰难岁月;因为“真实、本色、温情、执着”,“老腔”独自绽放着,也坚守着。娓娓论述,没有突兀,也没有卡壳,如行云流水般地水到渠成。

本文立意的高卓主要体现在:作者的笔触并不停滞于对“老腔”的感悟上;还写到了“老腔们”即“秦腔、花鼓”等接地气的艺术形式,“老腔们”无论是在诞生的过程中还是在传承的过程中,都不曾注入太多的功利、粉刷时俗的造作和老谋深算的虚假,因而,“老腔们”能长久闪耀真善美的光辉,令人震撼。

正因为令人震撼,作者才对“老腔们”所遭遇的逼仄与尴尬处境给予揭示与评价;对“老腔们”的历史文化价值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忧思和赞美。因此本文显得境界高远、立意深刻。

[层层深入,引人思考]

全文层层深入,如剥笋脱壳,由果到因,由表及里,逐渐揭露出事情的原因、真相和本质,读来显得顺理成章,引人入胜;同时,激情磅礴,在感人肺腑的同时,带给读者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在艺术的舞台上,我们提倡百花齐放,我们更应该宽容齐放的百花。然而,“高台花鼓”被诟病,《百鸟朝凤》命运多舛,还是向我们亮出了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对于类似“老腔”的传统文化,我们该如何守护、如何传承?

整篇文章写得理性,分析深刻,思想的高度与思维的深度让文章纯粹而厚重,显示出了作者大我的悲悯情怀与文化守护者的责任感。

[语言生动,表达精彩]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表达准确精彩。如“阳春白雪扎不下根来……”以形象化的语言揭示出“老腔”适合粗犷地“嘶吼”、原汁原味地“呐喊”;如“中华大地,沉默无言,山重水复,莽莽苍苍……”准确地传达出“老腔们”的被坚守、被传承需要一批懂得它们的人。另外,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很老到,再加上作者真挚的情感和深厚的语言功底,这篇议论文不失为一篇美文。

[开门见山,落笔入题] [1]

文章开篇的方式多种多样:巧设悬念,激发兴趣;诗文引入,顺畅自然;倒叙开篇,引起回忆;以议开头,促人深思;描写景物,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打动人心……在写作的时候,根据思想情感的表达需要,可灵活选择。

本文采用的是“开门见山,落笔入题”法,这种大众化的经典开篇入题方式,可谓直截了当,既能直指文题,引人入胜;同时又能总领全文,显得纲举目张。“我愿意把它令人震撼的力量归结为一个词——接地气!”这样的开篇方式,直视文题,显得掷地有声。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2]

文章要写得从容、深邃,我们一定要“入乎其内”而又能“出乎其外”。表面上看,文题只要求你回答“老腔令人震撼的原因”,但实际上你如果只分析“老腔令人震撼的原因”的话,就会显得单薄,显得表面化。

本文作者先告诉我们老腔何以令人震撼,是因为老腔接地气、老腔离大西北粗犷的热土最近;然后,作者深挖“老腔”以及“老腔们”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最后,作者提出要让“老腔们”更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老腔”变成“红腔”。可以说本文根植于文本,又不囿于文本;放得开,又收得回。入乎文本,故得其意;出乎文本,故有高致。

[格局大气、立意高卓] [3]

想让文章出彩,必须“站得高,看得远”,而袒露“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则是一条重要途径。当我们心怀天下、情系苍生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津津乐道于小我的小情调。“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当我们站在历史车轮的前沿,我们肯定会关注车轮的速度与方向。

“老腔”与我有关,“老腔们”也与我有关;“老腔”的传承与我有关,“老腔们”的传承也与我有关。呵护传统文化,舍我其谁?有了这样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大气、立意自然高卓。

猜你喜欢

老腔花鼓令人
唱首老腔给党听
老腔新韵绕梁来
淮岸花鼓情
老腔唱新歌
令人惊喜的均衡与成熟 B&W Formation Bar/Bass
幸福花鼓
花鼓灯小唱
在那个令人心跳的晚上
群众自发组织演唱华阴老腔悼念陈忠实先生
令人匪夷所思的《公平竞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