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泾县:产业扶贫底气足

2016-12-22蔡盛

中国扶贫 2016年24期
关键词:泾县蓝莓贫困户

蔡盛

2016年,安徽省泾县收获了较满意的扶贫“成绩单”:因地制宜走出的产业扶贫新路子,让更多的贫困户脱了贫、致了富。

旅游“牌”促就业

1938年-1941年,叶挺、项英领导的新四军驻扎在泾县云岭,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在泾县茂林地区。近年来,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泾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和“旅游富民”战略,以铁的手腕、铁的举措、铁的纪律,全力打造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核心区,推进全域旅游扶贫。

打好“红色牌”。以新四军文化为主题,以“中国红色旅游十大景区”之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为依托,泾县全力打造集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瞻仰凭吊、文化研究等于一体的经典红色旅游集中区,引导和鼓励村民兴办“农家乐”,吸收贫困户到“农家乐”就业,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打好“生态牌”。优美的山水风光和古村田园风情,是大自然馈赠给泾县的最好礼物,在此基础上,泾县大力发展以水墨汀溪、月亮湾、江南第一漂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加快推进国家级养老示范基地建设,在琴溪镇、桃花潭镇、丁家桥镇、汀溪乡、榔桥镇五个片区种植油菜、向日葵、荷花等景观农作物2400余亩,并在用工上向贫困户倾斜,千方百计安排贫困户做小工、打零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打好“整合牌”。泾县整合旅游资源,成立安徽皖南印象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拥有查济古村落、黄田古村落两个4A级旅游景区50年的独家经营权,并开发出查济画家村项目、桃花潭桃花园度假村项目、青弋江水上观光等项目,通过安排贫困户到旅游宾馆、饭店、旅行社、旅游商品销售门店做清洁、搬运等服务工作,推动贫困户就业脱贫。

文化“牌”助增收

宣纸、宣笔传统制作工艺分别入选人类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中国宣纸之乡”“中国宣笔之乡”和“宣纸书画纸生产基地”,泾县立足文化优势,在“纸”和“笔”上下足了功夫。

坐落在泾县的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文房四宝生产企业、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万亩青檀林和燎草基地建设、檀皮收购、晒草晒皮、原料加工等辅助环节上,公司优先吸纳贫困户就业,让贫困户在发展宣纸产业中分一杯“羹”,从而增加他们的收入。

宣纸文化园和“安徽省泾县三兔宣笔有限公司”被定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黄村镇是宣笔的原产地,全镇宣笔企业达50余家,制笔技工800余人,年产宣笔约350万支,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各省市,还远销日本、东南亚、西欧及美洲等地。不少贫困户在宣笔厂学会了制笔技能,从而走上了致富之路。

丁家桥镇是宣纸书画纸生产集聚镇,有个体生产户300余户,书画纸年产量10000吨,占全国70%以上,从业人员达6000多人,拥有省著名商标6家、市知名商标7家,8家宣纸生产企业获准使用“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专用标志。该镇发挥宣纸书画纸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收贫困户到厂里做原料工、辅助工、临时工,增加收入。

与此同时,健全完善“单位(企业)包村、干部包户”帮扶制度,做到每个贫困村有县领导和单位、企业联系,每个贫困户有干部包保,形成“三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

农业“牌”带脱贫

泾县把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重点在抓农业产业上做文章,扶持发展了烟叶、莲藕、山药、香菇种植等项目,通过发展产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增加就业岗位,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琴溪镇充分利用土壤肥沃含沙的优势,引导致富带头人发展观光农业。同时,动员有实用技能的民工回乡创业,引进江浙沪等地先进的种植技术,带动农民大力种植蓝莓、西瓜、葡萄、猕猴桃、草莓、油桃等水果和烟叶,拥有蓝莓基地、西瓜基地、葡萄基地、草莓基地、油桃水蜜桃基地等水果园近千亩,烟叶基地2000多亩。琴溪镇因此被百姓亲切地称为“水果小镇”。

该镇马鞍村与安徽旌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投入9万元建设蓝莓基地、蓝莓采摘园,种植蓝莓170亩,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35万元。利用2015年产业发展类扶贫项目建设250平方米蓝莓仓储用房一处,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优先安排12名贫困人口务工,并长年为贫困户提供临时就业岗位1500个以上,年人均增收4500元以上。马鞍村还与泾县绿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功牵手,流转复垦土地230亩。其中,流转贫困户土地27.5亩,每年可增收1.1万元;为贫困户提供15个长期就业岗位、2000个临时用工岗位。

无独有偶。经村民商议和技术专家实地考察,云岭镇建设村确定了以红色旅游带动观光农业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莲子种植和烟叶种植为主的产业。流转108.24亩土地,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5万元,实施了莲子种植产业区的排涝灌溉设施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为村集体增收4.8万元。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按实际效益分红,并可作为莲子栽植、管护人员等优先务工。建设村还与烟草公司合作,流转、承租了113.7亩荒地种植烟叶,一系列的措施,让贫困户得到了实惠。

这样的事例在泾县枚不胜举。正因为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走“一村一品”的发展新路,泾县有了方向,有了脱贫攻坚的底气。

猜你喜欢

泾县蓝莓贫困户
蓝莓建园技术
蓝莓姑娘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基于SWOT分析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
泾县蚕桑产业发展困境与破解对策
西海岸的蓝莓名片
甜甜的蓝莓果
男子信用卡诈骗10万余元还不上钱玩“躲猫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