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传统曲艺的动画传播与设计实施

2016-12-22沈萌耀

上海城市管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曲艺动画数字

沈萌耀

摘要:技术的革新能够有效推动艺术的再发展,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曲艺艺术,曲艺动画这种极具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与特色的新媒体艺术形式应运而生。研究如何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对传统曲艺进行动画形式的改造和创新,这不仅是对传统曲艺艺术表达的一种延伸与拓展,有助于传承民族传统艺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在新媒体艺术领域的一项创新尝试,丰富了动画在数字时代的内涵与表达,从而有效探索Flash动画实现过程中艺术与技术有机融合的创作之路。

随着多媒体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动漫产业呈现出良好的上升态势。动漫评书、动漫相声、动漫小品、动漫戏曲等新媒体艺术表现形式,在数字时代悄然崛起,相继活跃在电视、网络、移动多媒体平台上,成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文化现象。

一、曲艺动画概述

(一)曲艺动画

所谓曲艺动画,就是运用数字动画技术来演绎传统曲艺艺术,在表现与演绎过程中充分融合传统曲艺的艺术元素,创造出一种既不同于传统曲艺样式,又不重复动画一般表现技法的新媒体艺术形式。它不是曲艺和动画的简单重叠和相加,而是一项创新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曲艺以说、唱为艺术表现的主要手段,因而它是诉诸人听觉的艺术,同时,曲艺内容短小、故事性强、画面感丰富等特点有利于其艺术表演形式的动画化。而动画概念的引入,极大丰富了曲艺的视觉表现形式,增强了观众的视觉体验,对曲艺艺术的视觉传达和受众面的扩大(尤其在吸引青少年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从理论层面分析,由传统曲艺向曲艺动画的形式创新,可被看作是一种视觉文化的转向,或者说是图像转向(The Pictorial Turn),[1]是曲艺艺术从语言主因型向图像主因型的一种有效转变和艺术探索。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人的视觉在不断地延伸,可视化要求也不断提高,视觉性已成为现代艺术发展创新的主导因素,曲艺的动画化深刻改变了其传统表现形式,对生活在“读图时代”的人们而言,艺术效果更具直观性和视觉感染力,同时也为曲艺的数字化生存提供了出路。

(二)本项目设计的题材选择

独脚戏,又称滑稽戏,主要流行于江浙沪等地区,是一种以方言形式演出的曲艺曲种。它兴起于上世纪20年代,以“说、学、做、唱”为艺术表现手法,具有强烈的文娱性和本土化特征,是海派文艺的重要组成。在表演艺术家之中,尤以“姚周”(指姚慕双和周柏春)最为闻名,独脚戏历经了“舞台-电台-电视”三个发展阶段,[2]而今互联网和移动多媒体的普及又为其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脚戏不仅是上海传统艺术的代表符号之一,更是反映上海城市文化的一张名片。本项目设计以姚周经典作品“宁波音乐家”为蓝本,运用Flash动画技术,进行设计和创新。

二、曲艺动画的设计分析

依据传统独脚戏“说学做唱”的艺术特征和滑稽搞笑的表演方式,结合上海独脚戏《宁波音乐家》的语言特色,本项目动画整体体设计主要涵盖四部分内容:一是剧本故事改编设计,以抓住方言语言特色与笑点为目标;二是动画角色设定,包括角色造型与服装道具设计;三是镜头脚本设计,重点对镜头视角与景别、镜头运动与切换等进行设计;四是音像素材搜集加工,对配音及相关音乐、音效等搜集处理。

曲艺动画的设计具有“音配像”的独特性,动画总体设计主要解决文学剧本角色人物的卡通化,静态图像素材的电影艺术表达,独脚戏滑稽语言与动画整体视觉效果相匹配等问题。Flash作为网络动画制作的主流软件,它能满足小规模制作团队甚至个人设计完成动画的需求,同时在网络和移动多媒体平台上能够便捷地展示与传播,有着较广泛的观众群体。Flash曲艺动画设计既要符合色彩协调、构图合理、风格统一的艺术特性,同时还要符合声画同步、视听效果良好、画面播放流畅等技术要求。

三、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实现

本项目制作是基于Flash动画技术,配合Action Script脚本编程,同时应用第三方图像和音视频处理软件进行辅助设计,动画实现以模块化方式进行。根据架构设计,曲艺动画《宁波音乐家》的制作实现主要分为五大模块,各部分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图像处理模块

主要完成图像素材的数字化,并应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对获取的数字图像进行上色、描线、抠像等基本处理,为动画分镜头制作提供素材。

(二)音频剪辑与处理模块

主要完成动画所需声音的采集、剪辑和特效处理工作。曲艺动画“剧本(台词或唱词)-音频-动画画面”的设计流程,不同于一般动画创作的模式,要先画面再后期配音,因此曲艺动画音频的衔接和再创作直接影响到整部动画的质量。

由于动画不同于纯粹的曲艺舞台表演,更加强调故事性和画面感,在项目实际制作过程中就发现声音轨时间结束点提前于动画画面内容的问题,这是因为语言信息量过大,导致画面叙述不能跟进。针对这一问题,本项目采取两种方式作处理:1.声音文件长度作适当修剪,增加一些特殊音效,或者在单个片段语句的恰当位置增加停顿时间;2.根据声音文件的长度,若语言中所含信息量过于繁多,致使动画画面长度远远超过声音轨长,适当删减一些故事性画面,以剧中表演者舞台形象来代替。通过这两种方式,来达到音画起止时间的协调统一。

根据搜集整理的素材来看,曲艺作品由于录制环境、年代等因素影响,其声音源文件中常带有杂音爆音,本动画制作中应用音频编辑软件Soundtrack Pro对原始声音素材进行降噪处理,并根据分镜头设计需求,对部分音频文件做混响效果的特殊音效处理。

(三)关键帧动画制作模块

本动画制作主要应用Flash关键帧动画技术,通过逐帧动画、补间动画、引导层动画、遮罩动画等形式进行设计,完成36个动画片段的制作。

(四)动画特效制作模块

主要应用Flash ActionScript脚本编程,实现简单粒子动画效果、模拟3D场景效果,丰富画面整体的艺术表达。

(五)后期剪辑与优化模块

应用苹果非编剪辑软件Final Cut Pro,对在Flash中完成动画片段进行后期加工与合成,主要完成转场的设置、特效字幕以及片头的制作,并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动画的输出与发布。

四、结论

传统曲艺与Flash数字动画的结合是从艺术本身寻求创新和突破,充分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使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为传统艺术的数字化生存提供发展思路与参考案例。

本项目以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为研究对象,选取上海地方曲艺-独脚戏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完成一整套曲艺动画设计与制作,针对曲艺动画“音配像”的设计特点与技术需求,提出了一套辅助优化设计解决方案,以求探索曲艺艺术与数字动画技术相结合的,具有上海地方艺术元素的动画表现形式。

用数字动画的形式来表现曲艺,不仅是对传统曲艺艺术表达的一种延伸与拓展,有助于传承民族传统艺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在新媒体艺术领域的一项创新尝试,丰富了动画在数字时代的内涵与表达,其艺术性、文化性和娱乐性的特点,创造了人与传统文化、人与曲艺艺术的新关系与新环境,也带来了新的创作方式和艺术语言。

说明:本文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项目课题“面向上海传统曲艺的动画设计与研究”阶段成果,编号为【13CGB18】。

参考文献:

W. J. Thomas Mitchell. Picture Theor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11-13.

钱乃荣.海派文化的十大经典流变[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111.

责任编辑:张 炜

猜你喜欢

曲艺动画数字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做个动画给你看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
我是动画迷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