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设计之《制作美丽的画报》

2016-12-22安静

考试周刊 2016年96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教学设计

安静

摘 要: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 任务驱动法 《制作美丽的画报》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的内容,本课以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为背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WORD大部分知识的情况下,结合学生搜集到的信息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加工,最终形成作品,完成既定任务。本节课考查了学生运用WORD的综合能力。

2.学生分析。

学习者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小学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基础,学习积极性高且乐于探索,有争强好胜心,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和教育环境不同,他们在信息素质、操作技能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比较适合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二、设计活动情景

活动目标的呈现需要引发学生参与和探究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活动情景,使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掌握操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word制作画报的操作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自我探究,作品评比。

3.情感态度价值:激发学生自身设计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相互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图文混排的特点。

2.难点:画报的整体版面安排。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课前任务。

在上课之前,我利用一份图文并茂的本校素材演示稿,迅速将学生的学习情境融入现实情境之中,让学生再次感受到母校的美,激发学生热爱母校的情感,紧接着向学生透露本节课的内容:“以我们的校园为素材设计画报。”我让大家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设计这样一份小报。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学校坐落在新湖岸边,环境优雅,景色秀丽,应该突出学校自然景色之美。”有的说:“学校有漂亮的教学楼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微机室、实验室、音乐室、画室、劳技室、舞蹈教室,等等,应该体现科技之美。”有的说:“六一篝火晚会同学们载歌载舞是美;百灵之声合唱节同学们放声歌唱是美;国学达人艺术节弘扬民族文化是美,应该展示学校特色之美”……同学们越说越踊跃,纷纷发表想法,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画面越来越丰富,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我在肯定了学生的想法以后,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几个小组,布置了如下任务:

(1)每组合作完成一份画报,并给画报取一个有特色的标题,确定画报的主题思路。

(2)根据确定的主题搜集相关资料,可以是文字、图片、照片(学生可以利用数码相机进行拍摄)等。将这些资料保存到优盘、邮箱或者共享空间里。

2.尝试探索,展示多彩内容。

通过组员间相互协作及老师的帮助,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同学们战果硕硕,收集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校园资料:美丽的风景,高耸的教学楼,先进的教学设备,夺冠的激动泪水,胜利的笑脸……同学们都说自己更加了解学校,更加热爱这片校园,爱校之情溢于言表。我感受到了这个主题对于同学们的意义。

这个课前的收集任务完成得扎实有效,为后续做了充分的准备和铺垫。在收集材料的一周里,每位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其中的工作,把自己当成了小记者、小作家、小摄影家……大家都乐在其中,享受任务的美妙,没有人逃避,没有人说累。

3.感受精彩课堂。

走上本节课的讲台,我能从同学们的眼光中感受到满满的自信。他们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输入文字,拷贝照片……此时每位同学都是探索者、建设者和创造者。同学们眼中流露出的是渴望成功的光彩,而此时的我已经不再是主角,而是活动的疏导员和引导者。

(1)有的同学插入的图片无法移动,不知道如何下手,我提示可以改变图片的“版式”。我让先找办法的同学给大家演示,从而引出“图片小助手”。同学们对它很感兴趣,纷纷研究起来,很多以前达不到的效果通过小助手实现了。比起老师直接演示讲解,这种方法给同学们留下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2)有一位学生想把图片插入到文字中间,但是怎么弄都不是很协调,我建议将文章分栏,改变图片环绕方式,学生反复调整,最终达到需要的效果,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3)一个小组画报中需要一些特殊的符号作装饰,但是总也找不到那些符号,我将这些符号画到黑板上让所有同学一块帮他找,“我找到了!”“我找到了!”我让最先找到的同学把正确的操作大声地说了出来,很多同学都恍然大悟。

(4)同学们的创意总能带给我惊喜,有的同学会利用图片工具,将图片旋转,达到不一样的装饰效果,让人眼前一亮。“瞧!这位同学设计很不一样呀!”我鼓励他把自己的思路说出来,与同学们共享。很多同学恍然大悟,原来可以这样改变。

(5)“每个小组的画报都差不多完工了,现在大家都给画报‘挑挑刺,看看还能不能让它更加完美!”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气氛又一次热烈起来。“这个标题用艺术字,效果好看”。“这张图片衬于文字下方,有报纸的感觉”。“这个小图标加的有的多,有点乱”…… 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作品在同学们手中不断美化……

4.展示作品,自由评价。

每个小组都完成自己的小报。我从每个小组里面挑选出有特色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同学们品头论足,争相发表看法,每个作品在同学们的评价中都熠熠生辉。综合每个小组的表现,评选出获胜小组。我将优秀作品上传到校园网上,这些作品成了学生课余的讨论热点。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学生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和趣味性的任务,既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的快乐,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的活化率和学习技能,从教学实践过程看,效果不错。在实际上机操作过程中,仍然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全面地完成老师的任务,没有跟上整体的节奏,如果能派选“小组长”,担当小老师的角色,辅助老师对程度较差的学生进行指点,就可以减轻老师的压力,而且同学之间的交流更轻松、更容易,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郭林涛.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构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3).

[2]袁庆飞.任务驱动法优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6.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法教学设计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法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在车工教学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