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碧洗墨池,千载圣贤情

2016-12-22陈军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先贤范仲淹雕像

陈军

知长江者不可不知洞庭湖,正是洞庭湖气蒸云梦、波撼岳阳,才有了长江宏伟的交响;知洞庭湖者不可不知澧水,正是澧水日夜不息的吟唱,才有了洞庭湖优美的弦歌;知澧水者不可不知洗墨池,正是有了洗墨池水千年的流淌,才有了澧水前行的动力。

洗墨池,位于千年学府、百年名校、湖南省省级示范高中澧县一中校园内。走进澧县一中大门,往右逶迤行走,不足五十米,你便看见了洗墨池。我们往塑胶操场与洗墨池岸夹着的那条水泥道行走一小会,然后将目光停留在右边,一块不规整的石头耸立在一个巨大的砚台之上,石头的中央“洗墨池”三个草写大字赫然在目。

我们从这里踏上步云桥,往东方徐行,三十米不到,我们到了三贤岛,这个岛为什么唤作三贤岛?因为这个岛上竖立着与澧州、与澧县一中有关的三位先贤范仲淹、车胤、陶澍的雕像,主体是范仲淹雕像,范仲淹雕像的左边配以陶澍雕像,右边配以车胤雕像,三贤岛上一年四季浓阴匝地、鸟语花香,时时有澧州学子来此漫卷诗书,因此三位圣贤并不寂寞,你看,范仲淹正挥舞如椽大笔,陶澍正从书卷中寻找治国良策,车胤正囊萤夜读,三位先贤并未离开,而是栖息在三贤岛上,当你走上此岛,你就在与先贤对话,与先贤交流,沐先贤遗风,享先贤荣光。让我们以顶礼膜拜的心情走进范仲淹雕像,看一看雕像后座镌刻的范仲淹生平,看一看雕像左边和右边镌刻的有关范仲淹的诗歌,你就对洗墨池的由来豁然开朗了。

环着范仲淹雕像,静默地凝视着镌刻其上的文字,我们发现范仲淹幼年的生活轨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亲改嫁,养父朱公赴任澧州安乡就任县令时随之来到安乡,“适来武子之乡,尝慕文山之学”而移居澧州今址。武子乃囊萤照读的车胤,文山即诗名冠李唐的李群玉。范仲淹于庆历三年(1043年)官拜参知政事,并不是命运的光顾,这与他幼年在洗墨池边“断齑划粥”,“工书耽诵”分不开,他家贫,但不倚靠养父,自然知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于是他趁着东方没有露出鱼肚白,就清早起来煮粥吃,待装在碗里的稀粥凝固后,用筷子划成四块,早晨吃一块,中午吃一块,傍晚吃一块,深夜吃一块,这就是断齑划粥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范仲淹很俭朴,读书也很用功。范仲淹不是一条书虫,而能从书中走出来,飞起来,也就是能做到学以致用,勤于笔耕。他常洗笔砚于池,使“池中水石草虫尽为墨、赤之色”,故后人名此地为“洗墨池”。

范仲淹为官后,保持了幼年时的节俭之风,读书更加勤奋,在政治改革方面颇有建树,主张革除庸政、弊政,以他为首的改革派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改革拉开了大幕。有人劝告范仲淹,你不要改革了,那些庸官毕竟不是坏官,你将人家革掉了,人家拖儿带女的,一家家哭声震天啊,听着都觉得恓惶,范仲淹不为所动,说:“与其一路哭,不如让一家家哭。”意思是,与其让一个地区的人都哭,当然不如让庸官们极其家眷去哭,足见范仲淹改革的决心十分巨大。但是改革过于迅猛,触动了大官僚集团的利益,大官僚集团首脑们在皇上那里狠狠地参了范仲淹一本,皇帝似乎认为范仲淹一行人做错了,于是范仲淹、藤子京等臣子被外方,范仲淹被一贬再贬,直到贬死青州途中,他死后,仆人没有从他行李箱里头找到分文钱,甚至连入殓的衣服也没有,还是他的生前好友凑钱将其埋葬,他终于埋在了母亲坟墓的旁边。

梳理他的一生,我们发现他为官清廉,这似乎与年幼时候的俭朴有着某种联系,他不倚靠养父的硬气似乎又预示着他日后改革的无所顾忌,而改革的无所顾忌正好为他的政治前途埋下了悲剧性的伏笔。如果说,范仲淹一生的行迹是一部大书,那么三贤岛上的范仲淹雕像就是这部大书的一个缩微版本。

下面,让我们从北宋往前追溯到东晋,看看车胤这尊雕像,从而追寻他的人生轨迹,车胤是南平人,南平属于现今的哪个地方,一直有争议,有说属于现今安乡的,有说现今津市的,也有说是现今湖北公安的,湖北有一所中学就叫车胤中学,但到底属于哪个地方,至今并无定论,不过这正好说明车胤这个历史人物影响之大,他的影响之一是年少读书十分刻苦,家里贫穷买不起照明用的灯油,晚上将若干萤火虫装进白色透气的布罩子里面,映照着书本,就这样读书,常常是通宵达旦,在科举制度还未诞生的东晋,想在仕途上大展宏图,得有某种让朝廷感冒的东西,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家喻户晓,朝廷自然也知道了,车胤长大后很容易就加官进爵了,车胤很幸运,官至吏部尚书,但是车胤又很不幸,他碰上的君王司马德宗是个口吃的人,而且坐在朝堂上时常流涎水,权臣司马道子极其儿子司马元显专权,想除掉司马德宗,车胤得知阴谋,怒发冲冠,斥责司马父子,司马元显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逼车胤自杀。车胤以自杀方式保住了一个大臣的清名。

接着我们从北宋时代往后行走,行走到了清代,晚清重臣陶澍出场了,陶澍做官之前,二十来岁的时候,游历澧州,在澧阳书院(澧阳书院就是澧县一中的前身)任主讲,他不主张弟子读死书,主张弟子经世致用,他的教育思想广为流布,吸引了魏源、龚自珍等人来澧阳书院读书,澧阳书院一时名声大噪。

我们漫步三贤岛上,瞻仰三尊雕像,若有所思,蓦然发现澧县一中的校园精神“崇尚忧国忧民,培养有高尚品德的人;崇尚经世致用,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人;崇尚勤奋刻苦,培养有进取精神的人”的提炼,其实是从范仲淹、陶澍和车胤三个人身上得到启迪。如今,澧县一中人才辈出,也无不是校园精神的辉光普照的结果。现在我们离开三贤岛,沿着步云桥继续前行,二十米后进入后乐岛,后乐岛左边为石柱林,石柱林的石柱根根昂首啸天,诠释着澧州人民和澧县一中学子自信、乐观、坚忍不拔的精神元素,石柱林两边的竹子向周围开疆拓土,大片大片的蓊蓊郁郁令人感受到生命的绿意正无边无际的漫溢着,后乐岛右边有后乐亭,后乐亭是四四方方的亭子,前后左右四个圆门均可以进入,亭子中有一大石桌,石桌周围有小而园的石椅,无论是游客还是澧县一中学子,都可以在亭子中小憩或读书,亭子虽小,却是我们的一个精巧细致的精神家园。此亭为庆历年间所建,范仲淹写完《岳阳楼记》,一时间洛阳纸贵,整个北宋都在传诵《岳阳楼记》,特别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大夫情怀让普天下的读书人感同身受,于是澧州人自发修建了后乐亭,现在的后乐亭是根据当时的原样复建的。正门和后门两侧均镌刻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十四个草写的大字。文人雅士念及这十四个大字,精神境界为之提升,心灵为之净化。

无论是站在三贤岛上,还是后乐岛上,抑或是步云桥上的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看见洗墨池的池水澄碧澄碧地荡漾着,荡漾着,似乎在诉说先贤的故事;而洗墨池岸边,杨柳依依,似乎在挽留着来此游览的客人。

猜你喜欢

先贤范仲淹雕像
范仲淹画粥苦读
西江月·端午咏怀
吟三八妇女节
忧国忧民的范仲淹
跟踪导练(四)3
雕像
先贤
范仲淹苦读轶事
范仲淹“持节”自掏腰包
“奥巴马”摔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