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服装空间与人体姿态美的关联性
2016-12-22屈国靖
屈国靖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广东湛江 524400)
浅谈服装空间与人体姿态美的关联性
屈国靖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广东湛江 524400)
人是具有三维立体空间及富含动态美感的复杂综合体,而人体则是服装的载体。因此,服装应当同样具备一定的三维立体空间。而人体与服装之间的空间关联性主要表现有硬性与软性这两个方面。服装的硬性空间是指:服装与人体在穿着状态时所展示出来的皮肤与面料之间“合”与“离”的关系;而服装的软性空间主要是指:当设计并制作好的服装穿着在人体上,服装与人体融为一体,并以艺术品的形式展示出来的感官性空间。因此,服装软、硬性空间的设计与人体美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必然联系。深入研究和分析,服装软、硬空间的与人体的关联性,无论是对穿着者还是对设计者来说,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服装空间;软性空间;硬性空间;人体美;关联性
空间无处不在,世界上任何一个物质都是有空间的,物质的任何形态都必定会依附于一定的空间形式才能存在。空间决定物质形态的大小、远近、方位等。而形态又反作用于空间,对空间产生强烈的影响。
服装的各款式造型必定会依附于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因为人体是一个极具复杂且富含动感美的立体,而服装依附在人体表面,人体对服装起到支撑作用,才使衣服产生出立体的穿着效果。因此,服装是人的外“包装”,服装可作为三维空间的表现形式展示出服装与人体的呼应关系。
1 三维空间与服装的关系
三维空间:二维空间按不同的方向延展围合,即形成三维空间[1]。三维空间也可称为“体性空间”。三维空间可以分为:非中空实体性三维空间、中空非实体性三维空间(即:除表面占据三维空间外,内部也是三维空间)这两类。中空非实体性三维空间具有很强的笼罩、神秘及纵深感。
由于服装是人体的外“包装”。因此,服装可作为中空非实体性三维空间的形式存在。同时,设计师可根据顾客对服装款式的设计需求选用不同的材质、色彩、肌理等,各方面要素在服装款式的设计上,从而可实现款式空间设计的虚空性(感官性空间)。
2 服装的空间分类
严格来讲,服装空间因素不属于设计形态的构成元素,但从款式造型设计的角度分析,任何造型的空间形态必定是由一定的空间形式所展现。因此,为了更好的研究服装的空间因素与人体的关联性,本文首次提出,将服装的空间因素与人体着装后的表现形式划分为:服装的软性空间、硬性空间这两大类。
2.1 服装的软性空间与人体的关系
服装的软性空间是一种虚空性的感官性空间。服装软性空间的设计可认为是设计师将服装与人体美完全融合后,整体形态所散发出来的感官性空间。特指:舒适空间、美观空间、环保空间、指向性空间、趣味空间等。在我们的视觉感官性造型活动中,由于设计师过于强化空间创意性设计的这一特性,才促使该形态处于特定的环境氛围中。这种“强化”空间设计特性的表现形式,主要来源于对款式形态的设计对比、形态与空间质量的配比、色彩、虚实及肌理等各设计元素的运用,最终所形成的空间感官性立体状态。在进行软性空间纸样结构设计的时候,要站在非常规性的角度分析,最终会以创意性、“古怪性”的样板所呈现出来。因此款式的结构较为复杂。创意性较强的服装软性空间设计,设计师通常是采取立体裁剪的手段将设想好的款式在人台上直观的展示出来。
如图1-1所示,是将三维立体的服装款式设计效果,通过结构设计处理,还原到二维平面的裁片上,再依据款式各裁片状态裁剪出所需缝制服装的面料,以及进行辅料匹配再设计。最终是以三维立体的创意性“离体式”空间呈现出来,而这种服装“离体式”空间的设计,微妙的诠释着服装与人体的某些关联性。服装的软性空间设计主要是受到了人们审美心理的影响,从而呈现在服装款式空间设计上的具体表现。因此,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软性空间设计的时候,应以人为本,站在美学的角度,以时尚、前卫的眼光,科学严谨的结构设计态度,创造设计出符合当下人们审美标准的优秀服装作品。
服装软性空间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词汇,它很好的诠释了服装与人体姿态美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是研究符合现代人们对时尚款式设计需求的重点思路,也是未来服装设计领域设计师们想象力及创造力角逐的必然“战场”。
2.2 服装的硬性空间与人体的关系
服装硬性空间设计是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纸样设计)的基础。
服装的硬性空间是服装纸样设计师通过服装的结构设计(制版),并结合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面料、运动尺度、着装场合等)综合分析,最终所设计出来的结构效果。服装结构设计:顾名思义,其重点主要是体现在人体与服装结构的合理设计上。
服装的结构线是服装空间造型的特定表现形式,它依据着人体的体表形态,运动规律以及服装造型的要求[2]。服装结构设计不等同于纯粹的结构机械制图,因此其同样是包含着设计师的审美情感。服装纸样设计师需将各设计元素时刻体现在服装的结构设计之中,特别是这种服装硬性空间的设计,其与人体结构关系影响尤为密切。服装与人体骨骼、肌肉、皮肤、脂肪等因素影响最为直接,而人体是一个强大的运动体,因此我们对服装结构的设计合理与否,关键是看人体着装后的舒适性及美观性这两个方面。服装的硬性空间是调节衣服与人体皮肤“离”、“合”关系的结构功能性空间设计。服装的硬性空间设计可以看作是设计师进行款式设计与构思的分水岭。而人体是展示服装作品的必然载体,人体运动时所产生的姿态美感则是衬托该作品设计的成功与否绝对因素,因此服装的硬性空间设计在整个款式设计的过程中至关重要,是直接决定款式设计成败与否的必要条件。
3 服装软、硬性空间与人体姿态美的关联性
人的姿态是自然界赋以人类独具特色的个性符号。从长远的时间里看,人类为了生存便辛勤劳作,为了这种生活与生存的需要,人的体型及肢体上各部位的活动区域和肢体伸展极限程度,都逐渐发生着变化,而服装设计与这些变化息息相关。
3.1 人体姿态美
人体姿态美:特指人的各肢体部位处于静态或动态时所呈现出来的一种自然美感。
人体姿态美具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人体姿态美:特指裸露(未穿衣服呈现的状态)的人体处于静态或动态时所呈现出来的自然美。通俗点来讲,就是人的身体表面令人悦目的形状和人体各肢体部位处于静态或动态时所呈现出来的优美姿态;广义的人体姿态美:特指人体着装后所呈现出来的一种自然美感。生活中,通常我们所说的特指广义上的人体姿态美。
3.2 服装软、硬空间与人体姿态美的具体表现
人体姿态美感与服装密不可分,服装的美主要通过服装与人体的软、硬空间关系结合后所呈现出来的一种形态美。裸露的人体具有姿态美,适量的服装覆盖在裸露的人体上更能够很好的衬托出人体姿态美,凸显人体局部的神秘感。早在远古时期,祖先们就发明了骨针,并用其缝制衣物,用来防寒保暖、装饰、遮羞。由此可见,服装与人们的关联性十分密切,衣服与人体是一个整体中的两个组成部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3]。不能离开人体讲服装,也不能离开服装谈论人体美。
图1-2 职业装
图1-3 休闲创意装
图1-4 运动装
为了更清晰具体的了解服装与人体姿态的关联性,以下从生活中常见的三类服装入手,分别进行简要分析。第一,职业装,是正装的一种,它以服务职业的特定需求而演化出来的一类服装,其与人体姿态的空间关系受制于职业的特殊需求。职业装与人体的空间关系设计主要是以凸显服装的着装方便、舒适得体、统一形象为主,以此产生人体着装后呈现的姿态美感。职业装与人体的空间关系特指服装的硬性空间与人体姿态的关系,而软性空间主要起到局部的点缀从而产生独特的视觉空间作用。如图1-2所示,本款服装是以解决人体结构与服装的硬性空间为主,软性空间设计为辅。如上衣胸部的功能性分割线的设计、领子部位贴体造型的装饰性设计及下装裙子包臀的结构设计等,而裙子款式前部造型的褶涧设计与人体姿态同样存在一定的空间,其为软性空间;第二,休闲装,是以服务人们的日常生活休闲而演化出来的一类服装。这类服装的设计随意性较强,款式的空间形态与人体姿态的关系表现较为随意。休闲装与人体的空间关系设计主要是以展现服装的着装形式美感、流行特性、舒适愉悦为主,以此强调人体着装后呈现出的时尚气息和流行风向标。休闲装与人体姿态的空间关系特指人体在满足对硬性空间设计需求的同时,谋求创意的软性空间时尚造型变化。如图1-3所示,本款服装为休闲服装中的前卫时装。通过观察,衣服的下摆两边蓬起,这种造型在本款服装中的运用,完美的体现了软性空间与人体姿态结合后所展示出的整体形态美感,其夸张的外部造型打破了传统的设计思维模式;第三,运动装,是以服务人们的日常运动需求而演化出来的一类服装,这类服装的设计通常较为宽松,其硬性空间形态与人体姿态的关系比较密切。如图1-4所示,本款为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运动服装,款式经典,结构宽松。这款服装与人体的关系表现以硬性空间形态为主,解决服装与人体的一般性结构辅助人体运动,例如插肩袖裁片结构形态的设计、袖口罗纹伸缩性设计等,以此强化该款式的运动机能性。
4 结论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通过分析人体姿态美与服装软、硬空间的关联性,并结合当下社会的流行趋势,从服装空间设计的构成要素入手,深入分析服装空间的构成形态——人体姿态——人们审美的关联性这三者的关系,目的在于拓展我国服装设计行业设计者们的思维创新性,改变我国传统的服装结构设计模式(版型设计者只注重于面料和人体的关系,忽略人们的审美要素)。只有我们将传统的服装空间设计思维引领到新的款式创意性软、硬空间设计的思维上来,才能够真正的理解服装款式形态创意性设计的规律,从而跨越服装的软、硬性空间造型设计与人体结构设计的鸿沟。这无疑对服装设计师们或从事服装设计的相关工作者来说,具有营造服装造型风格独特性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这也丰富了设计者们的创意性思维进行创作设计的途径。
[1]钱孟尧.论服装造型的空间特性[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9;(6):20-23.
[2]庄立新,王明芳.服装的空间形态辨析[J].纺织学报,2009; 30(2):95-99.
[3]谢耀忠.论服装设计与人体美[J].教育艺术,2002;(6):29-30.
[4][日]中道友子.魔法立裁2[M].文化出版局,2009:26-27.
TS941.2
A
10.3969/j.issn.1673-0968.2016.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