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民心理问题研究综述

2016-12-22陈玉婷郭晓丽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33期
关键词:城镇化期刊文献

陈玉婷, 郭晓丽

(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

接下表

Note:In statistics,literature involving multiple topics was included one according to the length of the theme.



我国农民心理问题研究综述

陈玉婷, 郭晓丽

(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

为了解我国农民心理问题研究的现状,在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05—2015年我国农民心理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检索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农民心理问题研究的数量、发表刊物、主题、作者、被引率、受资助项目等基本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民心理问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

农民;心理问题;文献综述;发展趋势

我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文明古国,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直至今日,农民仍旧是我国的主体。农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一方面直接影响农民的行为动机、行为偏好,进而影响着农民的行为模式,影响着农民自身的生活与发展状态;另一方面,农民心理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外在表征。农民问题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但大多倾向于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关于农民心理问题方面的研究较少。为了解我国农民心理问题的研究现状及研究前景,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上我国2005—2015年农民心理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与综述。

1 核心概念界定

1.1 农民 农民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农民的构成及其本身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属性和思想观念不同,因而会有不同的概念。在现阶段国情中,农民通常是指长期居住在农村社区,并以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1]。在理解农民的概念时,一方面,要注意区别农民和农村居民。农村居民是一个纯地域划分的概念,是指居住在农村地域内的一切社会居民[1]。因而,在农村居住但拥有非农户籍的工人、商人、知识分子、管理人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其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时间远远多于在农村的时间,由于户口没有转入城市,仍被划归为农村人,但其也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农民。

1.2 文献计量学 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研究文献情报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并进而探讨科学技术的某些结构、特征和规律的一门学科[2]。简单来说,就是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对各种文献情报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的科学。其计量对象一般包括:文献量(各种出版物,尤以期刊论文和引文居多)、作者数 (个人集体或团体)、词汇数(各种文献标识,其中以叙词居多)。

2 我国农民心理问题研究统计与分析

2.1 文献数量的统计与分析 该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检索平台,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个数据库中所有关于“农民心理”方面的文章进行高级检索,为保证准确性,将文献的学科领域限制在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之内。检索选项为“主题”,检索词为“农民心理”。同时,为保证检索所得文献与主题的相关性与有效性,按照以下标准对检索所得的文献再次进行人工筛选:①文献内容涉及 “农民心理”,但不是主题研究或联系不够紧密的,不计入统计范围;②对于文艺作品中农民心理问题的研究,不计入统计范围;③同著者不同篇名但内容基本相同,只是发表期刊名称不一致的学术论文,即疑似一稿多发,只计作一篇,且只计发表时间较早的那篇。

在检索中发现,在中国知网最早出现的与“农民心理”相关的文献是1987年在《汉中师范学报》中发表的《陕南山区贫困农民心理及诱导——镇安县贫困、特困农民调查报告》[3]一文,作者意识到了当时我国对于农民心理领域研究的不足,因而对镇安县的农民进行了3年的断续心理调查。在此之后,涉及农民心理领域的文章逐渐出现,但在其后的13年间,对“农民心理”的研究在数量上仍旧偏少。这段时间属于农民心理问题研究的萌芽阶段。进入20世纪后,学者对农民心理的专题研究明显增多,进入农民心理问题研究的发展阶段。

2005—2015年,符合统计要求的共有66篇文献,平均每年约产生学术论文7篇,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59篇,在核心期刊发表的有14篇,中国博士/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7篇(图1)。

由图1可知,从年产生研究文献的数量变化来看,2005—2015年我国关于农民心理问题的研究大致呈现出波浪状变化。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该政策背景之下,学者们关注到了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心理问题。随着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许多农民失去了土地,失地农民的心理问题逐渐引发关注。因而,在2006—2012年,对农民心理问题的研究数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而在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政策之后,学者们又增加了研究城镇化进程农民心理“市民化”的热情,因而,虽然2013—2014年关于农民心理的研究文献有所下降,但2015年明显又有了新的增长趋势。

2.2 文献出处的统计与分析

2.2.1 期刊文献的出处统计与分析。由表1可知,检索所得的59篇农民心理问题研究的期刊文献共刊登在47种不同的期刊上,可见部分期刊对于农民心理问题研究还是有所关注的。但是,除了在《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5篇)、《中国公共卫生》(4篇)、《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篇)、《沧桑》(2篇)、《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篇)、《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篇)等6种期刊上刊登了至少2篇的文章之外,其他的期刊均只刊登了1篇文章,这虽然可能和相关研究文献本身数量少有一定关系,但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这些期刊对于农民心理问题研究的关注还不够高。

图1 2005—2015年年产生研究文献的数量变化趋势Fig.1 The variation trend of annual number of papers during 2005-2015

Table1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about the literature published in different journals 篇

接下表

续表1

某学科(专业、专题)的核心期刊是指该学科所涉及的期刊中,刊载论文比较多的(信息量较大的),论文学术水平较高的,并能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本学科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较受该学科读者重视的期刊[4]。虽然核心期刊是进行刊物评价而非具体学术评价的工具,但对于刊登在核心期刊的文章而言,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该文章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在检索所得的59篇期刊文献中,共有14篇文献分别刊登在《农村经济》《环境与职业医学》《中国公共卫生》《经济纵横》等10种核心期刊上,仅占所有期刊文献的23.7%。除了《中国公共卫生》和《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之外,其他每种核心期刊刊登的文章都仅为1篇(图2)。一定程度上表明近10年来我国农民心理问题研究的期刊文献中仅有少数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2.2.2 博/硕士论文的出处统计与分析。博/硕士论文出处统计结果(表2)表明,检索所得7篇学位论文全部为硕士论文,就数量而言,可见博/硕士在毕业论文题材的选择中对于农民心理问题的关注度较低。7篇硕士论文来源于不同的农业类大学、综合类大学、师范类大学以及财经类大学,涉及的专业领域各不相同,除了辛欣以外,其他6人硕士期间所研究的领域和心理学都有着较大的出入,因而他们的论文也大多是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之内,对农民心理问题有一定涉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他们对于农民心理问题的研究并不是特别深入与全面。

图2 核心期刊统计分析Fig.2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ore journals

年份Year学校School专业Major作者Author学位类型Degree2007华中农业大学农村与区域发展邓劲生硕士2009浙江大学 公共卫生董海娜硕士2012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宋彦强硕士2013东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辛欣 硕士2014四川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罗莎 硕士2015浙江财经大学行政管理高飞 硕士2015辽宁大学 社会工作孙庆宏硕士

2.3 文献主题的统计与分析 虽然关于我国农民心理问题研究的切入点和视角很多,研究的内容和侧重点也有所差异,完整准确划分我国农民心理问题研究的主题存在一定难度,但通过对每篇文献的大致阅读和整理,根据文献题目和关键词大致可划分为以下8类研究主题:①农民心理特征;②农民心理健康;③失地农民心理问题;④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心理;⑤农业合作化中农民心理;⑥土地流转中农民心理;⑦拆迁中农民心理;⑧其他(表3)。

由表3可知,在划分的8类研究主题中,农民心理健康和失地农民心理这两个主题研究所占的文献比例较大,分别占37.9%和22.7%。在农民心理健康主题的研究中,由于年龄、性别、地域等的差异,研究的农民主体的选择较为宽泛,具体研究内容涉及农民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分析、对策建议3大方面。在失地农民心理的主题研究中,包括了失地农民心理健康、心理适应、市民化心理融入等具体内容的研究。而其他6类农民心理问题的研究,近年来虽然有所涉及,但总体数量仍旧偏少。

表3 文献研究主题分布情况统计结果

注:在统计中,文献涉及多主题的只按照论及篇幅较多的主题计入1篇。

Note:In statistics,literature involving multiple topics was included one according to the length of the theme.

2.4 文献作者的统计与分析

2.4.1 作者数量的统计与分析。在统计分析过程中,每篇文献只统计第一作者,多作者的文献中第二作者等忽略不计,并在统计中注意辨别相同姓名的作者是否为同一人。统计表明,在66篇有关我国农民心理问题研究的文献中,共有57位第一作者,其中只发表1篇论文的有51人,发表2篇文章的有3人,发表3篇文章的有3人(表4)。这一数据说明我国当前对于农民心理问题研究的人员构成相对不稳定,大部分的研究者可能是由于国家的政策导向或者升学、工作的需要而偶然涉及该领域,然后又转向其他研究领域,并没有在该领域坚持做更深层次的研究。

由表4可知,在57位第一作者中,虽然有3位第一作者分别发表了2篇文章,另有3位第一作者分别发表了3篇文章,但文章发表的时间与期刊都相对较为集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当前对于农民心理问题研究的人员构成相对不稳定,这些研究者并没有在该领域坚持做更深层次的研究。

表4 多篇文献作者统计结果

2.4.2 作者所属单位统计与分析。在对文章第一作者所属单位的统计中,普通高校所占的比例达到了87.7%,可见普通高校的教师与学生成为了我国农民心理问题研究的主力军,而部分科研院所、党校以及其他单位,虽然也涉及对农民心理问题的研究,但对其的关注度并不高(表5)。

2.4.3 单篇文献作者数量统计与分析。在有关我国农民心理问题研究的66篇文献中,只由1个作者撰写的文献数量有25篇,占了37.9%的比例,由2位作者和3位作者共同完成的文献数量占了34.8%和10.6%,由5人、6人、7人撰写完成的文献数量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表6)。可见,在我国农民心理问题研究中,研究者往往更倾向于多人合作。这可能是因为农民心理问题研究往往需要到实地对农民进行调查、测验、访谈、统计与分析,因而需要更多的人员协调合作,发挥群体智能。

表5 作者所属单位统计结果

表6 单篇文献作者数量统计结果

2.5 文献被引率的统计与分析 一般来说,被引率=该期刊前5年发表文章在统计当年被引文章篇数/该期刊前5年发表文章篇数[5]。其中,被引文章可能是其他刊物引用,可能是其他研究人员引用,也可能是自己引用。被引率的高低可以通过被引次数的多少反映出来,被引次数越多,被引率越高;反之被引次数越少,被引率越低。被引率的高低是评价一所科研机构、一位作者在一段时期内学术科研水平、论文发表量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参考数据[5]。被引率反映了期刊文章被利用的情况,被引率越高,该领域期刊论文的被利用率越高。同时反映了该期刊所载论文的学术价值、该作者的学术水平及学术影响力都很高。

在66篇文献中,被引次数在20次以上的有1篇,约占文献总数的1.5%;被引次数在16~20次的有2篇,占4.5%;有16篇的被引次数在6~10次,约占文献总数的24.3%,有31篇的被引次数在1~5次;有13篇文献的被引次数是0次,占17.78%(表7)。其中,被引次数为0的文献绝大部分是2014和2015年的文章,这可能是因为这些文章发表的时间和统计文献的时间结点较为接近,而新的文献研究和发表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文章在较短时间内难以被引用,被引次数为0。由表7可知,有关我国农民心理问题研究的文献被引率总体上不是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个别有关我国农民心理问题文献资料的学术价值和适用价值也不是很高。

表7 文献被引次数统计结果

2.6 研究资助的统计与分析 某个研究领域所获取的研究基金资助越多,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研究领域被重视的程度越高,研究人员所做的工作也越会被得到肯定。因而对检索所得的研究文献的资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由于博/硕士在受资助的考虑范围之内,所以只对59篇期刊文献进行统计与分析(表8)。

由表8可知,在检索所得的59篇有关农民心理问题研究的期刊文献中,共有36篇文献被不同的单位资助,约占期刊文献总数的61%。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有关农民心理问题的研究得到了国家、地方的关注和重视。36篇被资助的文献,大部分是由省级单位资助的,被资助文献总共有16篇文献,占被资助文献总数的44.4%;有9篇被国家级的基金单位资助,占被资助文献总数的25.0%; 6篇文献被不同高校资助,占被资助文献总数的16.7%,另有5篇被其他单位资助,占13.9%。

表8 期刊文献受资助的统计结果

Table 8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about the periodical literatures which were subsidized

资助级别Fundedlevel文献数量Numberofdocuments∥篇比例Percentage%国家社会科学基金NationalSo⁃cialScienceFoundation719.4国家教育部、科技厅MinistryofEducation,ProvincialScienceandTechnologyDepartment25.6省教育厅、科技厅ProvincialDepartmentofPublicEducation,ProvincialScienceandTechnolo⁃gyDepartment1644.4高校Universities616.7其他Others513.9合计Total36100

2.7 研究方法的统计与分析 在检索所得的66篇文献中,有20篇文献使用了至少1种的研究方法,所占比例达到了30.4%;有28篇文献使用了2种研究方法,占42.4%的比例;有16篇文献使用了3种研究方法,占24.2%的比例;有2篇文献使用了4种研究方法,占3.0%的比例(表9)。可见,在我国农民心理问题的研究中,研究方法的整体使用情况良好,且单篇文献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较为多样化。

表9 文献研究方法种数统计结果

Table 9 The statistical resultsabout the research techniques of literatures

研究方法种数Numberofresearchmethod文献数量Numberofdocuments∥篇比例Percentage%1种Onetype2030.42种Twotypes2842.43种Threetypes1624.24种Fourtypes23.0合计Total66100

在66篇采用了研究方法的文献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9种,分别为: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心理测验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元分析、系统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和观察法。文献法是所有研究中最为基础、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研究方法,在检索所得到的66篇文献中,对于文献法皆有所采用。除了文献法之外,问卷调查法和心理测验法在研究中使用得也颇为频繁,分别有37.9%和31.8%的文章采用了这两种方法,而其他研究方法虽然有所涉及,但使用度都相对较低(表10)。

表10 研究方法统计结果

3 2005—2015年我国农民心理问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农民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但绝大多数研究只是具体问题的研究,对于农民心理问题的研究较少。在2005—2015年,农民心理问题的研究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

3.1 对农民心理问题研究关注不够 首先,通过对2005—2015年我国农民心理问题研究文献的作者所属单位的统计与分析,发现绝大多数的第一作者来自于普通高校,可见高校的教师和学生是我国农民心理问题研究的主力军,科研院所、党校以及其他单位虽然也涉及了农民心理问题的研究,但所占比例不大,显然对其的关注度并不高。而即使在普通高校内,对农民心理问题研究的关注度也有较大差异。根据文献出处的统计与分析,发现7篇博/硕士论文文献没有一篇出自博士论文,可见广大的博士群体对农民心理问题研究缺乏一定的关注度。其次,根据对检索所得的期刊文献发表刊物的统计与分析,发现检索所得的59篇农民心理问题研究的期刊文献共刊登在47种不同的期刊上,但除了在《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等6种期刊上刊登了至少2篇的文章之外,其他期刊均只刊登了1篇文章,这虽然可能和相关研究文献本身数量少有一定关系,但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这些期刊对于农民心理问题研究的关注还不够高。

3.2 主题分布不均衡 通过对2005—2015年我国农民心理问题研究的主题的统计与分析,虽然涉及的研究主题相对较为广泛,但各类研究主题的分布很不均衡。其中,农民心理健康和失地农民心理问题两个主题研究人数较多,分别占37.9%和22.7%,但农民心理特征、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心理、农业合作化中农民心理、土地流转中农民心理、拆迁中农民心理等主题的研究所占比例都相对较低。另外,从统计的研究主题来看,目前我国对于农民心理问题的研究大多是具体情境、特定地域之下的农民心理研究,因而不同农民主体的心理也会有所差异。但在目前的研究中,基本没有相关的对比分析研究。

3.3 研究水平有待提高 首先,我国农民心理问题的研究缺乏较为稳定的研究群体。任何一个成熟的学科都有一个稳定的研究群体,并且长期从事这一学科研究的作者一般都有比较稳定的科研成果发表。如果一个从事农民心理问题研究的研究者在10年内只有1篇文章发表,那么很难判断他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就在该领域。通过2005—2015年我国农民心理问题研究文献的作者的统计与分析,不难看出我国农民心理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研究群体,因而难以有稳定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其次,即使绝大多数研究者只是由于国家的政策导向或者升学、工作的需要而偶然涉及这一领域的,也没有发挥出较高的科学研究水平,文献的被引率总体不高,被引次数在20次以上的有且仅有1篇。另外,在检索所得的59篇期刊文献中,仅有14篇文献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约占23.7%的比例,显然仅有少数的研究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4 我国农民心理问题研究的新趋势:农民“心理城镇化”

4.1 农民“心理城镇化”研究有现实需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镇面积不断扩张,城镇人口不断增加。截止201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高达56.1%。然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是城镇面积、城镇人口、城镇化率等量化因素的增加,更应该注重城镇人口素质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改变,使得农民从原有的社会文化情境中脱离,但又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与限制,使得农民难以融入到新的社会文化情境中,从而产生了不少心理问题。例如居住环境改变、经济压力增大、就业不足、社会保障不力、社会交往变化等各种因素导致的焦虑不安、抵抗失衡、封闭自卑、城市认同感欠缺、市民意识缺失等使农民的心理没有实现真正的城镇化。因而,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心理城镇化”需要引起重视。

4.2 农民“心理城镇化”研究有党和政府的政策导向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就是要在城镇化的进程中着眼于农民,高度重视农民这一主体。而高度重视农民,除了要重视关乎农民根本利益的土地问题、户籍问题、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具体问题的解决之外的,也同样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所可能引发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只有农民从心理上真正适应城镇化,融入城镇化,才能真正提高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达到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目标。

4.3 农民“心理城镇化”研究有相应的研究基础 在2005—2015年我国农民心理问题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涉及了对失地农民心理问题的研究,而这实质上是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心理问题中的一种。随着城镇化发展、城镇用地增加,农民难免会因为建设需要等其他原因失去部分或者全部的土地,而农民在失地之后会产生什么心理、该怎样调适这种心理,都对农民“心理城镇化”的研究有着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同时,随着失地农民心理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可以将研究对象延伸到整个农民群体“心理城镇化”中去。

[1] 朱启臻.农村社会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29-30.

[2] 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338.

[3] 喻贵林,柯贤琦.陕南山区贫困农民心理及诱导——镇安县贫困、特困农民调查报告[J].汉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36-41.

[4] 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31.

[5] 邱均平,段宇锋,陈敬全,等.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科学学研究,2003,21(2):143-148.

[6] 何朝阳,孔凡莲,肖霞.云南晋宁县农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5,22(3):268-270.

[7] 魏永越,祝因苏,张益红,等.江苏省农村人群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2):142-143.

[8] 刘国权,王彦天.农村改革与农民心理的优化[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5(1):36-38.

[9] 李为君,夏颖.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民心理状况的优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30(3):51-54.

[10] 刘国权,孙崇勇,LIU G Q,等.农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6(5):40-42.

[11] 孙配贞,黄明喜.经济特区被征地青年农民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1):96-101.

[12] 张训保,韩玮,王冬,等.徐州市失地农民心理敌对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3):263-265.

[13] 卓朗,张训保,韩玮,等.苏北老年失地农民心理敌对因子多因素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9):1126-1128.

[14] 杜丹.转型时期我国农民心理特征分析[J].沧桑,2009(1):127-128.

[15] 吴锡改,胡聪聪.农民心理问题与新农村建设[J].学习月刊,2010(9):22-23.

[16] 李辉,王倩.关于农民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0):1199-1202.

[17] 赵玉静,武萍.农民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以内蒙古兴安盟丰林村为个案[J].知识经济,2011(6):87-88.

[18] 丁洁.中国现代化转型中的农民心理问题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3(1):101-106.

[19] 王洛忠,李唯真.农民心理贫困:社会影响与治理对策[J].团结,2013(4):37-41.

[20] 董海娜.城市化进程中被征地农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09.

[21] 邓劲生.南宁市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心理状况探析:基于平阳村失地农民的调查与思考[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22] 孙庆宏.个案工作介入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心理融入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5.

Overview of Researches on Chinese Farmers’ Psychological Problem

CHEN Yu-ting, GUO Xiao-li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gu, Shanxi 030801)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 of farmers, by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bibliometrics, on the basis of retrieving the research literatures on farmers’ psychological problem in CNKI database during 2005-2015, the quantity, published journals, themes, authors, cited rate, and other basic situations of researches on psychological problem of farmers in China we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as well as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researches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research in the future was pointed out.

Farmer; Psychological problem; Literature review; Development trend

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3-012);山西省社科联项目(SSKLZDKT2014081)。

陈玉婷(1994- ),女,福建泉州人,本科生,专业:公共事管理。

2016-10-10

S-9

A

0517-6611(2016)33-0215-07

猜你喜欢

城镇化期刊文献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期刊问答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