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精粹
2016-12-22
文史精粹
唐代的“新郎”与“新娘”无关
现在的“新郎”一词,专指确立婚姻关系的男女在结婚仪式中的男方,又称“新郎官”,也指新婚的男子。但在唐代,“新郎官”却与结婚无关。
“郎”在古代是指年轻的男子。从汉朝开始,“郎”还成了一般官员的代名词。
到了唐代,六品以下官员统统称为郎,身居“郎”职的人称“郎君”或“郎官”。人们祝贺新科进士时,一般称为“新郎官”。因为隋唐实行科举考试后,男子中了进士,就有了做官的资格,新录取的进士往往被分配到中央官署里任校书郎等“郎”职,所以,人们把新科进士称为“新郎官”。校书郎主要负责校雠典籍,订正讹误。早在东汉时期,朝廷藏书于东观,置校书郎中。
唐代顾非熊《送皇甫司录赴黔南幕》诗曰:“黔南从事客,禄利先来饶。官受外台屈,家移一舸遥。夜猿声不断,寒木叶微凋。远别因多感,新郎倍寂寥。”这里的“新郎”,指的就是皇甫司录。“司录”是官职,在唐代为京尹属官,掌府事。这位皇甫先生,可能新进官场,所以担任了一个秘书性质的官职。顾非熊写诗为其送行,是因为他工作有了变动,要去黔南担任新职。
“新郎”指新婚的男子,最早见于明代。明清时,废除了校书郎,“新郎官”一词也出现了新的含义。如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上》:“今俗以新娶男称新郎…… 宋世词有《贺新郎》,或当起于此时。”
“不可思议”竟是一个数量单位
元代著名数学家朱世杰在他的经典著作《算学启蒙》“大数之类”一段中记载:“凡数之大者,天莫能盖,地莫能载,其数不能极,故谓之大数也。”“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万万曰亿,万万亿曰兆,万万兆曰京,万万京曰陔,万万陔曰秭,万万秭曰壤,万万壤曰沟,万万沟曰涧,万万涧曰正,万万正曰载,万万载曰极,万万极曰恒河沙,万万恒河沙曰阿僧祗,万万阿僧祗曰那由他,万万那由他曰不可思议,万万不可思议曰无量数。”
由此可见,“不可思议”这个数量是相当大的。
需要说明的是,古代对于数量单位一,十,百,千,万的定义与现今是相同的,而对于比万更大的数量单位,定义有时是不同的。比如,朱世杰认为“万万曰亿”,而东汉著名学者、经学大师郑玄认为“十万曰亿”。不管怎样,成语“不可思议”在古代竟是个数量单位!
(文/曾昭安)
“臣妾”到底该怎么用
臣妾,作为名词,古来称地位低贱者。《战国策·秦四》:“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臣妾。”注云:“男为人臣,女为人妾。”《说文解字》曰:“臣,像屈服之形。”郑玄注说:“臣谓囚俘。”意思是说,“臣”是被抓获的战俘。抓获的战俘如果不杀,就成为奴隶,所以“臣”就专指男性奴隶。
《说文解字》还说:“臣,事君者。”值得说明的是,清朝的典章制度规定,满族官员在上奏章时,可以自称“奴才”,汉臣上奏章时只能称“臣”,不得称“奴才”,否则就是“冒称”,要受到惩罚。在清朝皇帝的眼中,“臣”连“奴才”都不如。
《说文解字》曰:“妾,有罪女子。”在古代,“有罪”就可以收为奴隶,因此“妾”的本义就是“女奴”。有时也用来表示“男子在妻子以外另娶的女子”。如《孟子·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当然,用得最多的还是“女子的谦称”。
由此,“臣”、“妾”只能分别用于男人或女人对自己的谦称,不能混用或乱用,更不能二字同用以自称。
此外,对皇后也可用“臣妾”一词,如《晋书·后妃列传》载,元杨皇后崩,左贵嫔之诔曰:“臣妾哀号,同此断绝。”由此可见,“臣妾”还是一种统称,指作为臣民的众男女;对具体的一男或一女,不当称作“臣妾”,正如不能把一男或一女称作“男女”一样。所以,皇后、嫔妃对于皇上,可自称“妾”“贱妾”等,而不应称“臣妾”。
(文/张 勇)
灯红,酒为何“绿”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用到“灯红酒绿”这个词,灯红可以理解,而酒为什么是绿的呢?
翻开古人的作品,到处都是“酒绿”或“绿酒”的诗词。陶渊明《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杜甫《独酌成诗》:“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晏殊《清平乐》:“劝君绿酒金杯,莫嫌丝管声催。”古代的酒颜色与现在完全相同,做法也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古代的酒酿得较为粗糙,甚至酒糟也没有滤出,所以,古代的人既说喝酒,也说吃酒,就是喝酒时连同酒糟一起吃下去。“一壶浊酒喜相逢”,人们把古代的酒称为“浊酒”,也是这个道理。
因为酒糟没有滤出,所以酒面上浮有一层淡绿色的糟沫,让美酒有了“绿酒”之称。曹植在《七启》中说:“盛以翠樽,酌以雕觞。浮蚁鼎沸,酷烈馨香。”《释名》也说:“酒有沉齐,浮蚁在上,沉沉然如萍之多者。”这里说的“浮蚁”就是这层浮沫,因为它是绿色的,所以也称为“绿蚁”。这就是“酒绿”的来历。
在古代,“酒绿”就是一个实指,不但没有贬义色彩,相反,还是对美酒的赞美。但自清代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中创出“灯红酒绿”一词后:“(玉生)侧着头想了一会道:‘灯红酒绿’好吗?”“酒绿”从此也跟着蒙上了一层贬义的色彩,人们很少把它与美酒再联系到一起了,它与“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纸醉金迷”一样,成了生活奢侈、作风糜烂的代名词。 (文/李 楠)
古人用什么“压箱底”
现代人所说的“压箱底”,一般是指看家的宝贝,或者压在箱底的值得珍藏的有一定意义的物件,又比喻看家的本领。
在古代,“压箱底”却是性教育的一种方式。
古人对于性教育,一向重视。据性文化研究专家介绍,“压箱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性教育工具。它是一种瓷器,有的比拳头还小一些,外形多作水果状,有盖,内藏一对呈交合状的男女。平时,人们把它放在箱底以辟邪,到了女儿出嫁前,母亲把“压箱底”取出来,揭开盖以示女,让她体会“夫妻之道”。而有些地方母亲则在女儿的嫁妆里搭上一些纸画,画面描绘男女交合的场面,俗称嫁妆画。
上述为比较狭义的“压箱底”,实际上,古人的“压箱底”除了情趣瓷器,还包含众多与情趣相关的物件。
(责任编辑:齐风)
(邮箱:chenjianxin112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