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州古田会馆的装饰雕刻艺术及其启示

2016-12-22王隽彦

福建建筑 2016年11期
关键词:古田会馆福州

王隽彦

(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福建福州 350014)



福州古田会馆的装饰雕刻艺术及其启示

王隽彦

(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福建福州 350014)

以福州古田会馆的装饰雕刻艺术为例,从雕刻材料与形式、内容题材与表意、色彩构成与表现三个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指出传统装饰雕刻表达的形式与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艺术审美与文化内涵,对于当代建筑装饰设计如何在追求创新的同时,继承中国文化精神具有十分宝贵的启示作用。

古田会馆;装饰雕刻;色彩;文化内涵;建筑

0 引言

福州是古代中国主要的商业贸易港口城市,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百货随潮舡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1],即是古人对当时福州商业繁荣景象的描绘。

福州台江双杭地区毗邻闽江水系,南面紧靠福州港码头,东邻城市主干道中亭街,区域内有20多条大小街巷和两条闽江内河组成了立体便捷的水陆货运交通网络。优越的地理交通环境让双杭地区在明清时期迅速成为了福州的商业贸易中心。尤其“五口通商”以后,这里成为全国著名的大宗货物贸易集散中心,商贾云集、行栈鳞次。为了更快捷地协调和管理商业事务,联谊同乡,各地商帮纷纷在此兴建会馆,最鼎盛时期多达数十个。

会馆是一个地域商帮在客地的社会活动中心,也是其实力象征。因此,它除了满足必要的社会功能外,必然也要求在形象上能够显示出会馆主人的荣华与富贵,这就使会馆在建造时比普通民宅等建筑讲究许多,富有更多的建筑装饰。古田会馆是福州众多会馆中迄今保留最完整,装饰雕刻最精致的会馆。

古田会馆建于清末民初,宽21.2m,深31.8m,建筑面积683m2,坐北朝南,分为主院落和西跨院两个部分。建筑主体以木石结构为主,各种形式的雕刻艺术成为会馆最具特色的建筑装饰,它融合了明清时期闽东建筑的艺术精华,带有浓郁的地域建筑装饰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传统建筑装饰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个鲜明的特征,它所表达的形式与内容反映了中国传统的艺术审美与文化内涵。本文拟将从雕刻材料与形式、内容题材与表意、色彩构成与表现三方面来对古田会馆的装饰雕刻艺术进行分析研究,以资现代建筑装饰借鉴。

1 雕刻材料与形式

古田会馆建筑内部以木石结构为主,形式多样的雕刻成为会馆最重要的建筑装饰。会馆雕刻造型精美,工艺精湛,内容题材丰富,无论从种类、工艺还是数量都是当时福州会馆中的翘楚。

1.1 木雕

福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水充足,山高林密,木材资源极其丰富,主要常见木材有杉木、松木、樟木、银杏等。古田会馆上半部分建筑主体采用木架构,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并使用雕刻精美的木构件固定连接,既美观又实用。

古田会馆的雕刻技法包含了几乎所有的雕刻表现形式,包括圆雕、透雕、镂空多层雕等工艺复杂的雕刻,艺术表现力强。如拜亭的梁枋、藻井,钟鼓楼的挂落,大殿梁架、垂花、雀替、撑拱,戏楼额枋等位构件上都有精美的雕刻,其中又以会馆拜亭为最。

古田会馆的拜亭无论在美学上、力学上、工艺上都堪称当时的经典之作。拜亭正立面像一个八字牌楼。挑出的梁枋上有多达14根方形垂莲柱。柱头垂花形态各异,雕工细致精巧。垂莲柱以弓枋相连,两柱之间用雕花板作为装饰,上面雕刻着吉祥花木、花瓶博古、如意祥云等图案。装饰如意小斗拱向上挑出两级(图1)。拜亭内檐顶棚装饰是一口圆形凹面的覆莲藻井,藻井运用了浮雕、镂空雕、圆雕等多种技法,精工细作,全部使用榫牟结构,总共有8层,至下而上的隔层上升缩进,井然有序,繁而不乱[2]。

1.2 石雕

福建沿海民居常用石头作为建筑的重要构件,既防水又防腐。精美的石雕在建筑中十分常见,明清时期更是广泛的流行,成为建筑装饰中重要的一笔[3]。因此,古田会馆下半部分建筑的落地构件选用质地坚硬耐磨的花岗岩和青石作为基础,如石柱、石础、台基、墙基、门框、地板等。

古田会馆中的石雕数量仅次于木雕,主要采用浅浮雕、平面阴刻两种工艺。如戏台正面两块正方形青石浅浮雕台裙。一块刻着水塘中央两只白鹭在盛开的莲花丛中自由自在的漫步,其中一只用嘴触碰着坐于莲叶之上的一只青蛙,青蛙受到惊吓呈欲跳之势(图2),寓意“路路清廉”;另一块刻着盛开的梅花枝头,两只美丽的喜鹊正在其中欢乐地嬉戏,寓意“喜上眉梢”。雕刻的画面场景生动活泼,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

又如戏台东西侧面的正方形青石阴刻作品,刀法细致,造型严谨,线条挺拔有力,工匠们把涵盖各种美好寓意的花瓶、博古、书卷、器件、花木、瓜果、瑞兽、祥禽等图案都安排在画面中,杂而不乱,表现出会馆主人寄予的吉祥祝福和美好愿望(图3)。

1.3 髹漆和贴金

髹漆与贴金主要是用于建筑物表面的一种装饰手法,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被广泛应用并一直沿用至今,尤其在宫殿、寺庙、会馆、祠堂中。

古田会馆建筑装饰中所有裸露的木构件都使用红色大漆刷突保护,在重点雕刻构件上采用贴金手法提醒,画龙点睛。髹漆和贴金工艺的应用不但对会馆建筑的木质结构和雕刻有防腐、防蛀、防潮的保护作用,同时也使建筑更加雍容华贵,金碧辉煌。因此一座建筑的髹漆与贴金面积和数量以及工艺水平其实也是主人财富的一种象征。古田会馆仅此两项合计费用就占到会馆总造价的12.5%,可见会馆主人对其重视程度。工匠们通过逐层打磨推光,彩漆晕金、勾填、贴金等多道工序,使之更加光彩夺目。如会馆拜庭的内外檐的髹漆和贴金工艺。直到今天,会馆中的大漆色泽不仅没有黯淡,反而愈加沉稳、莹润,贴金部分也依旧金碧辉煌,让人叹为观止。

2 内容题材与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具有5 000多年的悠久历史。长期以来,广大劳动人民在辛勤劳作的过程中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民间文化。这些民间文化被工匠们以雕刻的形式表现在建筑装饰中以祈福衲祥。

古田会馆的雕刻从装饰内容题材上可以分为具象和抽象两种类型。具象有植物、动物、人物、器物摆件等;抽象的主要是一些象征性的图纹符号。这些内容和题材通常为人所熟知,它通过谐音、比喻、传说附会等方式表达一种吉祥美好的寓意[4]。雕刻细致精巧,种类五花八门,寓意深刻。

2.1 人物

在古田会馆装饰雕刻中,人物表现主要以戏文故事、民间传说、儒家故事、日常节庆生活等题材为主,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并展示出会馆对儒家文化的推崇。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八仙过海、二十四孝、百子图等。

古田会馆钟楼雕刻的“桃园结义”戏文故事:刘备端坐于书案前,文质彬彬,一派儒将之风,关羽、张飞二人立于两旁,身披战袍,手握兵器,单脚独立,动作潇洒威武,栩栩如生。鼓楼雕刻了“升堂拜母”的故事:三国时期吴国孙策与周瑜形同手足,双方共结通家之好。该雕刻表现了孙策到周瑜府上拜访,先入后堂拜见周瑜母亲的情景。两组雕刻内容题材正是会馆推崇的仁义精神的体现(图4)。再如:戏楼额枋以中国传统二十四孝故事中的“涌泉跃鲤”“芦衣顺母”等为题材精心雕刻,也说明了会馆主人对中华民族倡导“孝道”的推崇。

2.2 动物

古田会馆表达富贵长寿、勇猛威武、吉祥喜庆的祥禽瑞兽雕刻十分丰富,有龙、凤凰、麒麟、狮子、梅花鹿、羊、仙鹤、猴子、蝙蝠、鲤鱼、蜜蜂等。如:会馆梁架上雕刻有2对狮子,狮子生性威猛,是权贵、威德的象征,雕刻之意寓狮子能镇宅辟邪;仙鹤是长寿的象征,大殿神台台裙上刻有一棵松树旁伴着一只仙鹤,寓意“松鹤延年”。

戏台台裙雕刻锦鸡站在牡丹花枝头,象征“锦上添花”;梅花鹿(禄)、麒(祈)麟、猴(侯)子、蜜蜂(封)等,即表达主人对功名利禄的向往(图5)。蝙蝠叼铜钱即祈望“福到眼前”,寄托了主人对现实生活的希望。同时,在一些小构件局部还能找到许多生动活泼的小动物,如会馆石柱础上刻有鱼、虾、蟹、蚌等海洋生物。

2.3 植物

民间表达吉祥寓意的树木、花卉、瓜果蔬菜也是古田会馆雕刻的重点,有松、竹、牡丹、荷花、兰花、菊花、莲花、石榴、葡萄、寿桃、白菜、葫芦等。如:拜亭正立面两对呈花篮形的垂花柱头上雕刻着盛开的荷花和牡丹,象征和平吉祥,花开富贵;两侧垂花柱头刻着石榴果串,寓意硕果累累,生意兴隆;拜亭藻井顶心正中央雕刻精美至极的覆莲,象征圣洁光明,同时莲花作为菱水植物,人们寄希望它能保佑建筑免受火灾。大殿的梁架、雀替、垂花等许多木构件上有牡丹、荷花、菊花、葡萄等花卉瓜果的组合雕刻,既寓意喜庆又热闹非凡。

2.4 器物摆件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器物、书房中的文玩博古也是古田会馆建筑雕刻的表现类型。这些器物摆件有的是仙家的法宝,如“暗八仙”;有的是文房用品,如“文房四宝”、书籍册页、印章、书卷等;还有博古架、盆景、花瓶、鼎、戟、锣鼓、钱币等,取其组合图案,代表美好的寓意,如花瓶中插有三戟称“平升三级”,还有宝鼎如意云等,无不蕴涵主人深深的寓意。

2.5 图纹符号

图纹符号在我国石器时代的装饰中就出现了,早期的陶器、瓷器、青铜鼎、砖雕上都有使用。随着建筑装饰工艺的发展,这些原始的图纹符号被广泛地运用到建筑雕刻艺术中,并得到演变发展,如夔纹、回纹、云纹等,这些会馆檐口、门楣等局部构件上装饰使用。有的图纹符号是传统宗教纹样,反映了中国哲学思想中阴阳和谐、辨证统一的思想[5],如会馆大殿正中藻井顶心的阴阳鱼图案(图6);还有的图纹符号是表现自然界中云、水、风、雷等现象,如拜亭、大殿藻井上的云水纹、如意云等。

3 色彩构成与表现

古田会馆的雕刻装饰色彩主要以红色和青灰色为主,对比强烈。会馆内部木雕刻的裸露部分均用红色大漆层层髹饰,经过时间的沉淀,大漆色彩的火气完全消退,色彩更加稳重温润。重点雕刻构件采用贴金工艺,色彩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会馆主人的雄厚财力。

会馆的石雕的色彩主要是灰色和青色,这主要和石头的材质有关。会馆石雕选用福州本地的花岗岩和泉州惠安的青石进行雕刻,这两种石头色彩灰中富有冷暖的变化,色调高雅大方,它们与红色和金色形成了会馆建筑雕刻最主要的色彩构成对比。

4 结语

古田会馆历经百年沧桑,期间还作为街道工厂使用,内部的建筑装饰能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可以说是今人的幸事。古田会馆的装饰雕刻艺术巧妙自然地把雕刻工艺、人们的精神生活追求、美好的愿望祝福、民俗文化信仰以及地域建筑装饰特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建筑装饰艺术风格,是集样式与工艺为一体的雕刻艺术精品,可谓匠心独具。它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聪明才智,也展现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同时,古田会馆的装饰雕刻艺术对于当代建筑装饰设计具有非常高的借鉴价值:(1)体现文化传统,推陈出新。建筑及其装饰是文化的产物,体现一个国家、地域、民族的艺术审美和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识别性。中国传统装饰中的儒释道文化思想体现、文人画的情趣表达、造像形式、表现风格、布局构图以及工艺技术等都是独一无二的。当代建筑装饰设计在注重时代性创新的同时,尚不可全面舍弃民族性、传统性,只有从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出发,推陈出新,才更能为世人认可和欣赏。(2)因地取材,资源整合。由于条件制约,中国传统建筑与装饰对因地取材十分的重视,这样既可以节约人力物力,缩短工期,又可以体现建筑地域特色。当今社会,材料的应用同样也是建筑装饰界热议的话题,如何根据建造当地的气候、环境、资源等客观条件,做到因地取材与新材料运用两相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同时又能体现地方特色,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总之,传统建筑可以给当代建筑装饰设计师一些宝贵的启示。

[1] (清)林枫辑.榕城考古略:卷上[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1(7).

[2] 龚张念.古田会馆修复研究[J].中国名城,2009(7):52-57.

[3] 庄裕光,胡石.中国建筑装饰·雕刻[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9):2-10.

[4] 卓娜.福建民居三坊七巷的装饰木雕艺术[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10(9):32-35.

[5] 李茹冰,陈建红.重庆“湖广会馆”建筑中的木雕刻[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3(4):14-19.

Decorative carving art and Its Enlightenment of the guild hall in Fuzhou, Gutian

WANGJunyan

WANG Junyan(Architecture and Urban &Rural Planning College,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uzhou 350014)

Taking Fuzhou Gutian Guild Hall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ses deeply the art of decorative carving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materials and form, theme and meaning expression, colour composition and expression.It points out that the expression form and content of the traditional decorative carving reflects traditional Chinese artistic aesthe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It provides most valuable inspiration for decorative design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about how it can carry on Chinese cultural spirit when pursuing innovation.

Gutian guild hall; Decorative carving; Color; Cultural connotation; Architecture

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福州双杭历史商业街区建筑艺术与文化内涵研究”(JAS150389)研究成果。

王隽彦(1979.11- ),男,讲师。

E-mail:445718609@qq.com

2016-08-26

TU238

A

1004-6135(2016)11-0006-04

猜你喜欢

古田会馆福州
古田镇
一岩九饮会馆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千年闽商商会会馆 烟台福建会馆
逐梦福州 只为“她”
寻味福州
我们从古田再出发
古田,心灵的沃土
古田“鱼宴”“有机”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