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自行车:车改后迎来春天?
2016-12-22赵瑜
文_本刊记者 赵瑜
公务自行车:车改后迎来春天?
文_本刊记者 赵瑜
“公车改革第一人”、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告诉廉政瞭望记者,公务自行车不会停摆,相反,随着今年各地各级车改的全面启动,公务自行车的利用率将得到很大提高。
“公车改革第一人”叶青多次力挺公务自行车。CFP/图
“我是公务自行车的忠实‘粉丝’,没有理由不骑啊!夏天,成都闷热,骑自行车还能有点风。冬天嘛,天气冷,脚蹬着自行车,身上冒着汗,反倒不觉得冷了。”四川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车辆管理所副处长母小金说。
2016年1月,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购进20辆自行车,供局里工作人员公务外出使用,该局成为四川省级机关中率先推出公务自行车的单位。当时还在省发改委帮助工作的母小金,听到这个消息,迫不及待地成为首发体验用户。
管理局到省发改委距离3.5公里,骑自行车只需20分钟。“那段路要经过红星路、春熙路,都特别堵,开车20分钟可能还不够哦。”母小金笑着说。
“有时比开车快,还锻炼了身体”
拐进管理局大院,步行100米后,左手边的非机动车棚里,整齐地停放着两排“飞鸽牌”自行车,共有两款车型:直杠的男士车和斜杠的女士车,黑色车圈、银色车杠,配上棕色的车座和车筐,略显复古。前车筐上贴有“绿色出行、低碳办公”的标识,后座还挂了“公务自行车+编号”的牌子。
“我们这里总共有20辆车,今天已经骑走两辆了。差不多每天都有人来借,多的时候一天骑走十几辆,少则3、4辆吧。”车棚管理员黄师傅说。
正说着,黄师傅拿来《公务自行车借用登记表(中心)》。借车时,需要先填写表格,由管理人分配车辆和钥匙。还车时,再由管理员检查车辆有无损坏,收回钥匙,然后在借用表上登记。
从表格上看,现在进入冬天,每天大约有4次借车记录,其中国资、房管、节能几个部门用车较为频繁。据黄师傅介绍,来借车的人属一线的办事人员居多,有时领导也会使用自行车。
“你看,那是变速装置,我们选用的都是变速车,方便大家根据体力和路况选择档位。而且飞鸽自行车价格适中,配上车锁,每辆车的成本约800元。款型上,我们也选相对庄重的,适合机关单位。”局机关服务中心副主任肖江说。
原则上,公务自行车可在上班8小时使用,但下午下班前需还回。“目前,还没遇到当天不还车的,毕竟骑车办事的地方都不太远。”肖江说。
此外,他们还把这20辆车与隔壁的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共享,鼓励更多机关干部骑车外出。通过骑车人员的反馈,肖江认为公务自行车的推行是成功的。一方面,公车改革以后,走路、骑车、乘交通工具成为他们短程公务出行的主要方式,而骑自行车省时,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骑车还可以锻炼身体,这是双赢。
如今让母小金担心的是骑车安全问题。他的两个同事在骑自行车时,被电瓶车撞到,其中一个右腿骨折,在医院治疗了半年。
“成都的电动车太多了,交通事故中,电动车事故占据相当大的比例。这么平坦的地形,不骑自行车都浪费了,我们应该倡导全城骑自行车。”母小金说。
同样呼吁骑车办公的还有成都市武侯区政府。2014年9月,由该区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制定公务自行车推行方案,购买40辆自行车,在武侯区机关一、二办公区分别停放20辆,去年年初投入使用。
区机关事务管理局社会化服务管理科科长熊伟回忆:“今年6月,武侯区政府在区综合馆举行节能宣传周活动时,我们七八个同事骑自行车过去,大概2公里行程,20分钟就到了。其中有宣传部的、有我们局的,还有其他部门的干部,都是自发的。而其他开车的同事,还要找停车位,花的时间多多了。”
叫好不叫座?
作为公车改革的配套产品,公务自行车最早在2012年正式提出。国家发改委等17个部门发布的《“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开展公务自行车试点,倡导“135”出行方案,即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以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但从一些媒体的报道和评论看,在一些地方,即使车改后,公务自行车也没有“火”起来。有专家认为,很多干部迈不过心理的坎,认为骑自行车有失身份。有的官员骑车时遭遇了“门禁”,其他单位的门卫要反复审查证件,做详细登记后才放行。更有些人因公务自行车停放位置不对,反倒给单位抹了黑。
据在某省会城市市委工作的人员透露,目前,办公区里的公务自行车有人骑,但频率不高,这和他们的单位性质有关,一是他们外出时间较少,现在多为信息化办公;二是需要外出的都有时间要求,骑自行车相对慢了。而德阳市某县政府工作人员则表示,单位里大部分公务自行车已成为摆设,常年放在车棚里,落满灰尘。
宜宾市某机关单位的情况则是,刚开始推行公务自行车时,大家觉得好奇,都来尝试。但过了一阵,新鲜劲没了,自行车又被撂在一边。
国家、各地政府花大气力推广的公务自行车项目,为何“叫好不叫座”?对此,从事车辆管理20多年的母小金认为,这与官员的惯性思维有关。
“从前,只要是机关干部,无论官大官小都坐公车。现在车改,让他直接骑自行车,面子上抹不开,所以很多人宁愿走路和坐地铁,也不愿意骑车。”到了天气炎热或寒冷、下雨时,公务自行车的使用率就更低了。
而记者采访中发现,从接受程度上看,大城市的干部更容易接纳骑车出行,但在某些距离较远的办公点之间,骑自行车办公不现实。小城市的距离更合适,但他们的面子思维似乎更严重,导致不少区县的公务自行车推行效果都不理想。
此外,购车经费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据母小金了解,目前,省内已购买公务自行车的机关单位并不多,现在财政预算管理严格,想拿出一笔钱专门购买,对有些单位还相对困难。这也是为什么公务自行车始终以鼓励和倡导的形式出现,而非强制推广。
CFP/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