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史背后的九位英国摄影师
2016-12-21
中国传统建筑多亏了这位理工男1870-1889年
托马斯·查尔德(Thomas Child)是第一位学习过摄影技术并在圆明园遗址拍摄的职业摄影师。近两年来,在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查尔德的老照片,尤其是圆明园照片屡拍高价。他的照片已经成为了北京传统建筑的数据库。
这是一位土豪
1890-1920年
沃伦·太古(G.Warren Swire)是一个敏锐的摄影师,他的摄影作品已经成为了太古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基础设施的可视备忘录。在此摄影合集里,你会发现公司的船舶、货仓(仓库),办公室、码头和堤岸和港口设施的照片。中国的业务被伦敦紧紧地进行着管理,它其实是对中国精神模式的控制。他们提供通商口岸的基础设施并对其中一个公司的活动进行了全面又系统的调查,并留下了影像记录。在这个意义上沃伦·太古为我们提供了中国港口城市的一个不寻常的调查。
只有他最怜香惜玉
1862-1887年
威廉·桑德斯(William Saunders),英国商业摄影师,1862-1887年在上海开设森泰照相馆。拍摄的内容和题材众多,他还依据中国传统的文化和习俗摆布拍摄了一批照片,如法堂、轿夫、马车、囚犯、吸食鸦片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的照片中,对女性有一种关注。
最爱行摄的摄影师1870-1880年
1862年4月开始,约翰·汤姆森(John Thom-ason)开始了他耗时十年的远东的行摄之旅,用影像记录了远东的人、风景和东方文化。他被西方摄影界尊为“纪实摄影”的鼻祖之一。没有他的到来,我们无法更丰富的了解“晚清”这样一个独特的时期,他的影像告诉了我们封建王朝与百姓一同经历了什么。
女摄影师的榜样19世纪90年代
英国皇家地理杂志的第一位女摄影师。当时很少有女性离开自己的家,但伊莎贝拉·毕晓普(Isabella Bird Bishop)冒着战争,洪水和男性的蔑视完成了艰巨的独自旅行并致力于女权运动。在今天,她是一位真正的女性榜样。而这样一位女性,当时来到了中国,用镜头记录下来远东的景象。
用画意摄影展示中国风
1903-1937年
唐纳德·曼尼(Donald Mennie)是一位坚守着传统的湿版摄影工艺的摄影师。用画意摄影的风格记录了二战前中国的大好河山,并出版了画册《中国山水写真》《北京美观》等。他于侣g9年来到上海,在义和团运动期间,他加入公共租界中的准军事组织上海义勇队,并且表现出色。遗憾的是曼尼1943年3月在龙华集中营被日本拘留,而在1944年1月10日拘留中故去。
来自皇家空军的彩色摄影1945年以后
早期进入中国的英国摄影师大多数使用的是湿版摄影的方式,而阿瑟·伦纳德(Arthur Leonard Fidament)用彩色摄影的方式。他生动地记录了经历改朝换代,经历太多磨难的中国人的新生活景象,并且他的照片充满了中国的温情。
M·赖特(M.Wrighf)一位工业摄影师,在大量的关于中国社会的老照片中,唯独这位摄影师把目光专注在了当时的工业发展状况,这些照片见证了中国被“打开”之后如何开启工业化时代的历程,赖特为其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他是中国人的老朋友1938年以后
大卫·柯鲁克(David Crook)被誉为中国及中国人民最忠实的老朋友,除了摄影师的身份还是作家、教育家。大卫和媳妇都是共产党员,曾经两次要离开中国,但最后都因为中国需要帮助选择留下。夫妇俩人一留就是半个多世纪,并为中国曲折的革命历程留下了珍贵的影像。
西方“纪实摄影”鼻祖的晚清图文
约翰·汤姆森(John Thomason)他客观地用镜头将晚清中国社会的样貌生动地展示出来。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中国人如何看待摄影,可以了解当时中国人的生活样貌,更可以看到中国是如何改变的。
大卫夫妇眼中的中国曲折的革命史
大卫·柯鲁克夫妇恰好经历了中国几十年的革命。而在这本书里,包含了上千张照片梳理出来的四百多张照片,还有从口述内容及从未对外展示的日记手稿。这些影像,可以带你全面地观看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历程。是一本有历史意义及学术价值的影像文本。 收藏超过一万张老照片的英国网站
hpc.vcea net是一个英国布里托斯大学主办的收藏中国老照片的机构网站。机构认为太多有意义及学术研究价值的档案式的中国老照片都在私人手中流传,实在可惜。于是他们创办的这个机构,与照片收藏者合作,用数字化的方式收藏老照片,让大家可以在线看到。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多个合作机构的帮助下将老照片做成了展览将这段中国历史展示给大家。今年他们也发消息称10月他们将重新设计网站,并且带来更多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