挚爱天空
2016-12-21Devin
Devin
在大疆“天空之城”,大疆视频组拍摄的一个名为《不老飞手》的短视频故事吸引了许多网友点赞, “一位75岁(视频拍摄于2015年)的航拍爱好者,用眼睛丈量世界,用‘精灵Phantom捕捉美景。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为有限的生命带来无限的精彩。”讲述的是一位拥有超过60年航模经历的老飞手,挚爱天空,愈老弥坚的动人故事。
少年梦长
在几乎所有门户网站的博客里,还有蜂鸟、POCO、四月风、大疆论坛等专业摄影网站上,“老顽童退休生活”这个ID近几年相当活跃。特别是2013年秋天开始,马润津上传了大量用大疆精灵系列拍摄的航拍作品,在各大论坛里获得赞誉无数。影友和飞手们的鼓励,又催使马润津到更多更远的地方去航拍,他自己说:“南至三亚,北至中俄边界,东至韩国济州岛,西至荷兰的郁金香田,航拍玩得不亦乐乎!”我看到很多钦羡者的留言都是称赞马老人老心坚、老骥伏枥等等,但采访了解之后才发现,无人机航拍只是马润津60多年航模爱好的最终缩影,可以说航模是他的少年梦想,人逾古稀之后此梦才得以完美实现,难怪他说要带着无人机把他此生走过的路再重走一次,把之前所见过的美景,换一个更宏伟的视角重新领略一番。
上世纪50年代,国内的航空模型运动发展火热,各个学校都有航模社,当时十几岁的马润津还在读初中,是个航模运动的积极分子,担任过天津一中航模社社长。那时候当然没有遥控飞机,是用胶水、桐木、棉纸制作的飞机模型,大多是做固定翼,螺旋桨也要自己削。当时航模分成橡筋动力、线牵引和小发动机的自由飞。国家有正式的比赛项目,甚至还有国际比赛,国家还有等级运动员,有一些比赛规则,比如说橡筋飞一、二级的翼展尺寸是不一样的,橡筋的重量也是有限制的。马润津得意地回忆说:“一次比赛要飞5个航次,一次是两分钟,把5个航次的成绩加在一起,满分飞5次应该是900分,我参加比赛打到过二级,700多分吧……”
我虽然无缘见识当年国内如火如荼的航模盛况,但从马润津的言语中,能感觉出一个怀梦少年的踌躇之志,马润津说上世纪50年代的航模运动对他们这一代人的影响很大:“首先它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因为要自己做模型,还要了解很多航空知识,即使后来不搞航空的话,受益也是很大的。我后来学的是自动控制,也做过一些国防的科研,之后又研究过红外成像的图像处理、电动汽车的电池能量管理等,这些工作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年轻时候的航模经历,对后来玩航拍也有很大帮助。本世纪初退休后,我还玩过一小段固定翼的电动遥控模型,但玩的时间不长,因为固定翼对场地要求比较高,场地小了就飞不开。我主要还是个摄影爱好者,爱好时间比较长,几十年了,后来又从摄影转到航拍。”
人老心狂
其时,我很不愿意用年龄来区别人与人的岁月短长,正如流行的那句话:“有些人25岁就死了,直到几十年后才埋葬。”反之,像马润津,虽已年逾古稀,但很难将他归入“老年”的行列,单就他爱好的摄影这一项,观之一生,竟时时抢为人先。马润津1957年开始学习照相,那时候除了几个国营照相馆,绝大多数人恐怕都不知道照相机长什么样子。上世纪80年代,马润津到国外进修,买了一台尼康的胶片单反相机,1980年代,国内还基本是海鸥、凤凰、珠江、红旗的天下,还是120双反流行的时代,尼康单反还远远没有进入中国家庭,马润津就抢先用上了。2000年初,数码相机的科技优势才刚刚显出端倪,当时国内大部分摄影人对数码技术还都持着怀疑和观望态度,马润津就已经开始转向使用数码相机,之后更是较早一批购买现今已经广为普及的微单相机。
至于航拍,马润津接触也比一般人早,开始是用燃油直升机来航拍,但携带极不方便,安全性也不适合业余玩家,不能满足个人旅游拍摄的需求。2013年初,大疆公司推出了具有革命性的航拍无人机——精灵1,2013年6月马润津便购买了一台。因为之前玩过航模的原因,马润津上手很快,从此也成为了大疆精灵的粉丝,之后更是连续购买了精灵2 vision,精灵2 v+,4k版精灵3代。马润津说他欣赏精灵的一体化设计,不需要再加装云台和相机,携带也挺方便。从两三年前开始,他出行拍摄就基本不带单反,只带一台微单相机,有时候连微单都不带了,带一台大变焦的卡片相机配合精灵航拍,轻松自在。对于马润津,航拍不仅是他儿时梦想的延续,也是退休后闲暇生活的调剂。每次出去航拍,总会引起别人的围观,一般人会问“能飞多高、能飞多远、卖多少钱”等等,碰到摄影爱好者,则会问“怎么操纵、飞起来难不难”之类。每每遇到这种场景,老人的少年心思也会被引发出来,好像又回到了年轻时的航模赛场一样。有时候随摄影创作团外出采风拍摄,人家带着长枪短炮,马老带着一台精灵,结果团友们一致评价马老师的收获最大,因为他能在天空拍到与地面角度完全不同的画面。马润津说:“航拍本身就是一个乐趣,但作为摄影来说,它的乐趣是成果,当你拍完照片或视频,在家里拿大屏幕电视一看,很清晰,这是一种非常好的享受。”
在摄影论坛上,马润津为自己作了一首打油诗——“老夫聊发少年狂,摄影航拍还挺忙。七十六岁不言老,退休生活享福长。”话语朴实,却道出真章。问起马老接下来的航拍计划,他坦言到了这个年岁,希望时间过得慢一点,脚步尽量快一些:“特别是我过去拍过的精彩的地方,再用航拍重新拍一遍,像罗平的菜花,云南的梯田,福建霞浦的滩涂、土楼,内蒙古、新疆、东北那几个大草原……”
也许真的到老了才会感觉时间的紧迫,又或者是一颗狂热的心在年逾古稀之后越发显得弥足珍贵,当我还在祝愿马老“马作的卢飞”,他却等不及要挂断电话了:“今天下午大疆Mavic御北京发布会邀请我去参加,不能跟你聊了,我要出门了!”
《焦点》问答
《焦点》:是什么契机,让你接触到无人机航拍的?
马润津:青少年曾热衷于航模运动,退休后成为摄影发烧友,喜爱风光摄影。地面上拍摄风光往往受到视角的限制,不如从空中俯拍能更好地展现大地风光之美景,由此产生了对航拍的兴趣。从网上得知大疆推出的产品精灵能基本满足航拍摄影的要求,于是2013年夏季开始上手了精灵1,延续至今已经航拍了3年,用过4架精灵。曾携带精灵南至三亚,北至中苏边界,东至韩国济州岛,西至荷兰的郁金香田。航拍玩得不亦乐乎。
《焦点》:航拍路上第一个老师是谁?
马润津:应该是“我爱模型(5iMX)”网的论坛。从论坛中学习到不少知识,与模友网上交流经验、切磋技艺,也能从网上及时获得有关产品的信息。
《焦点》:航拍对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改变?家人、朋友是否支持你玩航拍?
马润津:遥控模型航拍为我提供了全新的摄影创作方式,更激发了摄影的兴趣和创作冲动,很想把过去从地上拍摄过的景色从空中再拍一遍。家人和朋友都很支持,我的不少航拍作品是在与家人和朋友一起自驾游或参团旅游中拍摄的。
《焦点》:对你而言,航拍需要克服的困难是什么?
马润津:对我而言,主要困难是体力和精力的限制。年纪大,快背不动精灵到处跑了。实际上,经常是孩子们帮我背航拍设备的。大疆刚刚推出的可折叠便携式新产品——Mavic御好像是为我们老年模友量身定做似的,有了它我可以把航拍的爱好再延续多年。
《焦点》:你是如何理解航拍的?
马润津:航拍是摄影创作的一种很好方式,可以说摄影人缺了航拍摄影创作是不完整的。但是利用有人航空器(如飞机和热气球)的航拍代价太高,一般人没有条件做到。由于技术进步而诞生的遥控模型无人机航拍,为航拍的普及和大众化提供了可能。
《焦点》:喜欢拍摄什么样的题材?下一个目的地是哪里?
马润津:风光摄影。元阳梯田。
《焦点》:给我们分享一下自己最满意的作品。
马润津:我的航拍作品可以在大疆论坛、蜂鸟网、中国风光摄影网、720云等摄影论坛和个人主页中搜到,网名都是“老顽童退休生活”。
《焦点》:对未来无人机的功能有什么期待?
马润津:对于摄影人而言,当前无人机航拍的短板是画质不够好,如有改善,可吸收更多的摄影爱好者加入航拍的队伍。航拍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很重要,怕出事故也是没有接触过航模者不太敢玩航拍的重要原因。再者,是需要良好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以帮助新手较好熟悉自己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