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者不可乱穿衣

2016-12-21大鸟

祝你幸福·知心 2016年11期
关键词:女主播婚纱救灾

大鸟

厦门遭遇台风“莫兰蒂”袭击,厦门电视台女记者在同安采访灾后重建现场的时候,戴着墨镜,打着阳伞,扭着腰,与街上大扫除的志愿者的形象格格不入。这位女记者遭到众多网友批评,2个多小时后,厦门广电火速发布通告,认为该女记者的不当行为“违反了新闻记者的职业规范”,“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对她做出停职处理。

也有人认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并没有穿着的明文规定,女记者难道没有穿着的自由吗?

自由当然有,但应该是在遵从专业要求下的自由。职业规范中敬业的要求,就包括衣着与采访环境相适应,大方得体等等。这位女记者之所以招致本地群众的指责,就是因为她的着装、姿态,与厦门灾后重建,特别是画面上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形象反差太大,太刺眼。

类似因为记者穿着不当引起舆论批评的案例并不少见。

2013年芦山地震,当地电视台一位正在举行婚礼的女主播,穿着婚纱出镜播报新闻,一度被称赞为“最美新娘”“最美女主播”,但是很快舆情反转,受到专业人士的质疑。比如当时还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喻国明教授评论说:那位“最美新娘”的电视主播难道缺少三分钟的时间脱下与救灾的氛围完全不和谐的婚纱吗?作为记者应该报道灾难,而不是表现自我。媒体和舆论领袖在灾难中抬高自己,超越救灾和灾民是一种价值观的倒错。

再举一例。2013年11月亚冠决赛时,在机场采访运动员的一位央视女记者的照片也引发热议,认为她穿着不当,甚至批评她“抢镜出名”。后来这位女记者在自己的微博上回应说,那天的衣服并非低胸,而是因为当时抢采访,内搭不小心掉下来,自己根本不知道。

新闻教学中一直有个比喻:深入,首先要身入。记者的穿着、姿态和行为与采访环境合情合景,的确是应当注意的专业要求。记得当年一位记者采访火车站的流浪儿童,我问他怎么才能跟流浪儿搭上话?他告诉我,其实很简单,跟孩子们往地上一坐,给他们每人发根烟,一会就聊起来了。

回到这次引起热议的案例,以这样的姿态把话筒“杵”到志愿者面前,恐怕是听不到真心话的,更不用说有深入的采访。对于照片上女记者的大量指责,恐怕更主要是对新闻业中普遍存在的“骄娇二气”“不接地气”的不满情绪的发泄。这一点,倒是值得新闻业者深思之。

猜你喜欢

女主播婚纱救灾
另类讨债
被女主播唾弃的打赏人
要穿够本!英国女子婚后天天穿婚纱
GowN Abroad
纸婚纱
纸婚纱
当权力遭遇美色
救灾“吉祥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