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6-12-21张瑞瑞

中学课程资源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性课堂教学

张瑞瑞

摘 要:为了更好地展现历史魅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尝试故事导学、情境创设、信息技术、课题研究、文表并茂这五种方式来引入背景、再现场景、激活内容、聚焦专题、条分缕析。在提高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也要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以便使学生更自然、更快乐、更有效地掌握历史知识。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历史是一门记载和解释人类进程的学科,虽然它是对过去的一种记录,却也无不是对当下的一种映射。然而,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的印象就是枯燥、无趣、冗杂,这使得历史教学多数处于不温不火、悄然无息的一种状态中。但历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见证,有其独特的、与众不同的、难以被取代的魅力与价值,而对其挖掘与释放则有赖于历史教师在课堂上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了。基于此,教师应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使其有趣且高效。

一、故事导学——引入背景

历史学科中,历史背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当我们在分析某一件历史事件、评议某一个历史人物时,我们离不开且需要依托于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历史教师只是匆匆带过,或者简单直白地照本宣科、念一下介绍,对于历史背景学习这并不是很好的处理方式。我认为,教师可以尝试故事导学法,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自然引出所要介绍的历史背景。以人教版初一历史第三单元第十课《秦王扫六合》为例,秦国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教材开篇就介绍了秦统一六国的时间,在此之前的史实并没有做详细介绍,但秦王当政期间的部分举措都与他统一六国之前的所思所看有关,因此,教师在对这一课讲解时就不能淡化对秦国统一所处历史背景的介绍。为了能更好地开启“话匣子”,教师可以借用经典影视剧作品,比如与秦国统一有关的《寻秦记》《秦始皇》《大秦帝国》《东周列国》《乱世英雄吕不韦》等,从中找出一个点,如《寻秦记》中平定嫪毐集团的叛乱、解除吕不韦的相权并自杀等。教师应适当引入学生所喜欢的影视剧作品中符合历史史实的片段或章节,以此作为教材历史背景引入前的一个“话匣子”。一方面,能够较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历史背景这一话题;另一方面,以故事的形式来讲述历史背景,有利于弱化历史的沉重感与严肃感,让学生更自然地了解历史背景。

二、情境创设——再现场景

历史记录的是既已发生的事情,如何让学生加深对过去事件的印象呢?我认为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来再现当时的场景。以人教版初二历史第七单元《社会生活》为例,这一单元讲的是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如教材所讲,在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中,衣食住行就是其发展的缩影,我们现在所用的、所吃的、所住的都与过去有着很大差别。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那搜集一些他们那个年代的历史产物,如粮票、布票、油票,曾经拍摄的黑白照片,过去的服饰、纪念品、建筑模型等。当这些充满历史味道的珍贵材料被搜集起来,带入课堂摆放在书桌上时,我们就不难拼凑出一个个场景,一个个古老的故事。对于学生来讲,那些他们没经历过的、不知道的事情,都是有趣的、好玩的,特别是对于现在早已习惯各种高科技设备的学生来讲,以前那些最朴素的设备无不充满着复古的味道与岁月的韵味。以情境创设方式再现历史场景的好处就在于它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加深学生的认知度与印象力。

三、信息技术——激活内容

历史课之所以容易被学生习惯性地贴上“无趣”的标签,就在于部分教师只是简单地停留在对书面文字的解读上。实际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激活教材内容。以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为例,这一单元讲的是科技、教育、文化领域的内容。梳理起来知识点也不是特别多,比如科学技术成就,讲的内容就是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导弹、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863计划、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这部分内容中对于重要时刻的时间记忆是比较重要的,但如果单纯让学生看教材后就记忆时间,则记忆的持续性不长。如果教师能播放一些小视频,如介绍第一颗原子弹的视频,在视频中融入对时间、技术、历史意义的介绍,那么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单个视频的时长可以控制在1~2分钟,在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与点拨。不难发现,与平常寡淡的纯文字书面介绍对比起来,集动态影像、声音为一体的视频能更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种立体鲜活的展现方式会在无形中为课堂注入更多轻松有趣的活力。在这种氛围与状态下,不论是对知识的理解还是要点的识记,其效果都会比传统的背诵、默写、抄写、提问要好得多。

四、课题研究——聚焦专题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虽然我们将它们分章分节,但每一个主题下都是自成系统的,为了能将属于同一个版块或同一个领域但又分散在各个章节的内容集中起来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课题研究法来聚焦某个专题。以人教版初三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可以把这个章节的内容与之前学习过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相结合、相联系并形成对比。考虑到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团队形式共同研究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某些问题。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起因、经过、结果;二战中包括斯大林格勒战役、攻克柏林战役、诺曼底登陆战役等在内的,对二战产生重大影响的知名战役;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等等。教师可以设计出多个不同的研究课题,各个小组以抽签方式决定研究内容,展现结果的形式不限。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有着明确分工,有的负责收集资料,有的负责撰写文稿,有的负责制作动画,有的负责课堂演讲等。在展示环节,各组的展现形式各异,有的是PPT报告形式,有的是短视频的形式有的是相声对话形式,有的是访谈对话形式。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教师把一个大课题从不同角度细分成若干个小课题时,每一个课题的内容就会显得饱满与充实,再通过各个小组分别研究的方式来进行,这就使得每一个小组都收获到了不同小组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各施所长地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由此可见,这种课题研究的小组式学习活动,既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又最大限度地使班里的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其中。

五、文表并茂——条分缕析

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如何提高信息的直观性与简洁性”这个问题,那么我们首先想到的一定不是文字而是图表。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一记忆规律,尽可能地在教学中以文表并茂的形式来展现知识内容,这种条分缕析式的思考方式将会极大地提高知识的被读取率。以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为例,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三大项内容,即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十年内乱,知识点比较分散与零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树状图的形式罗列出这些知识点,比如十年内乱就有:爆发(1966年《五一六通知》)→动乱(全国夺权)→抗争(“二月逆流”)→结束(粉碎“四人帮”)这一过程。将零碎的知识点抽出来,条分缕析式地进行展示与研究,信息的直观性会立马提升,同时也便于识记。总的来讲,对于历史学科而言,时间点、关键事件、重要人物、历史意义这几大项都是学习的重点,以文表并茂的形式会比单纯用文字识记要来得更高效,印象更深刻。

历史既是文化的世代传承,也是时代的不断拓展,人类社会对于历史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要了解过去,知悉过往,更要从过去中发现真知,以更好地探索未来。历史所具有的建立在过往事实基础上的认知价值,就是历史最独特的魅力所在,它绝不仅仅是历史教材上的那些文字或配图,更多的还是我们从历史中捕捉到的那些闪光点。教师应注重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生成,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历史知识,感悟历史魅力。

参考文献:

[1]彭辉.初中历史有效性教学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2]苏菲,王敏.历史教学实现新课程目标的策略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09(6).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有效性课堂教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