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初探
2016-12-21周娟
周娟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是以生动有趣的故事为载体,将语言知识融汇于故事的情境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学习故事中的语言表达,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那么,如何有效解读故事文本,优化课堂教学呢?
笔者近期观摩了译林版牛津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l The mouse and the lion中storytime板块的故事教学,从中获得了启发。本文将以此为例,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英语故事教学。
一、趣味开篇,激发故事探究的欲望
故事前的导入是故事教学的开端,其目的是激活学生认知系统中与故事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产生强烈地探索欲望。导入时应淡化对词汇、句型和语法的铺垫,可采取围绕话题交谈,分析主人公,巧用结局,设置悬念等方式,创设与故事相关的情境。
本节课,在阅读故事前,教师首先呈现了lion和mouse的图片,让学生扮演lion或mouse进行30秒的Talk show,在表演前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语言支架“Hello,Im Mr…Im…I have…I can…I often…I like…”。Talk show活动激活了学生与两种动物相关的知识储备,让学生体会到故事角色在体形、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其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后,教师改变了讲述故事背景、时间、地点的传统做法,紧扣故事主题,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预测与联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形成阅读期待,产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师生对话如下:
T:What would happen if the mouse met the lion one day?
SI:Maybe the mouse ran to a hole.when the lion wanted to eat the mouse.
S2:Perhaps the lion ate the mouse.
S3:Perhaps they became friends and helped each other.
二、把握重点,整体建构故事的脉络
学生在对故事整体感知的过程中理清故事脉络,更容易建立语感。教师可以运用视频、图片、语言等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语言知识,把握故事大意,形成对故事的完整认识,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本节课,教师播放动画,整体呈现故事,让学生对读前预测进行验证,并简单概括故事大意,接着从故事大意到较为具体的故事情节。学生整体阅读故事并完成书中story time部分配套句子排序,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有些句子还不能完整地表述故事,句子之间缺乏联系。学生分析思考后又添加、修改了几个句子,使故事更加完整,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脉络。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明确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了解故事情节前后的联系,学生的英语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三、以问促思。细品故事文本的内容
故事文本的学习是故事教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问,帮助学生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理解故事语言,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推理细品故事,从而深化故事主题。
在本课中,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充分利用故事插图和录音,引导学生观察、理解文本的细节。在教学“The lion bit the net with his sharp teeth,but that did not help.”时,提出问题“Why didnt the sharp teethhelp?”引发学生思考。学生思考后给出了很多精彩的答案:Perhapsthe lion was tired./Maybe his teethWas too big./Maybe his teeth isntsharp asthemouse./…
在教学“the mouse made a big hole in the net with his teeth.The lion got out.”时,提出了开放性问题:Suppose the mouse asked the lion a question:“Do you still think Im small and weak?”学生在小组讨论后给出了富有创意的回答:You are so small but you are not weak./I still think you are small and weak,but youare helpful./…
这些启迪思维的开放性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使学生能从自己的视角个性化地解读文本,从而透彻全面地掌握故事的内涵。
在学习故事后,学生回答了教材中的问题,但教师并未止步于此,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分析再提问题。从回答问题走向提出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亲身经历尝试、质疑、顿悟、理解、归纳的思维过程,真正领悟了所学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是真正有效的。
四、自主感悟。深入理解故事的内涵
故事不仅有丰富优美的语言,还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在故事教学的过程中应运用教育机智,巧妙渗透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但在教学中,故事的寓意不能贴标签式的直接呈现,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思考和体会,这样发现的真理和知识才能印象深刻。学生在自主表达对故事内涵体会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逐步发展。
例如,教师在学生试图表达故事寓意后提出了三个问题:
1.If the hon did not let the mouse go,what would happen?
2.The lion is very strong,but why couldnt he get out from the net?
3.The mouse is very sweak and small,but why did he belive he could help the lion?
学生展开讨论,从不同角度得出了跟所提问题相对应的故事寓意:
1.Goodness will have a good reward.
2.The strongest people also have weakness.
3.Always belive in yourself.
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设计,既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领悟寓意,情感目标水到渠成,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五、开展活动,灵活运用故事的语言
故事阅读后的环节,学生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语言输出。可以设计根据故事内容填空,小组合作表演、复述、拓展写作、续编或创编故事等活动,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通过开展递进式的巩固操练活动,为学生提供用英语做事情的机会,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但并非教学活动越多越好,应考虑活动的质量。
在本节课的巩固环节,开展了分角色讲故事活动。学生提取与自己扮演角色相关的语言内容,加以重组,与同伴合作讲述故事。这检验了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且关注了学生提取、组织信息并进行个性化表达的能力。在合作讲故事的过程中,也培养了良好的合作品质。
为了有效开展故事教学,教师需要深刻领悟课标的理念,深入解读故事文本,掌握学情。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实施故事教学时,应综合考虑故事前、故事中、故事后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读懂故事,提升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