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旁观者状态”写作导引
2016-12-21方山
方山
【文题再现】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964年,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一个女人在住宅区被杀,38个人站在窗口,听着女人的尖叫,默不作声,最终眼睁睁看着她一个人死在深夜的纽约。在那篇轰动一时的报道里,美国旁观者留下了几乎一样的理由:“我可不想惹麻烦。”
在后来的50多年里,大家都在反复讨论:如何避免人们在类似事件中表现的“旁观者状态”。有人认为应该以法律为手段,将冷漠旁观定义为犯罪;有人提出用美名和金钱做奖赏,鼓励人们“见义勇为”;有人却认为不能以外部力量推动人们维护社会正义,因为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人们主动参与。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联系当今社会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则新闻材料既能扣住社会热点,关照社会现实,又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理性思维,研读新闻材料,我们构思时可以与“见义勇为”“金钱与人性”“法律制约”等关键词联系起来。但如果能将视野拓宽一些,其中不少角度可以从人生价值、社会风气、生活方式等展开思考与写作,角度可大可小,可叙述可议论。具体来说:
1.明确任务。文中的材料是一则美国旧闻,讨论的是“旁观者态度”的问题。争议的内容是,有人认为应该以法律为手段,将冷漠旁观定义为犯罪;有人提出用美名和金钱做奖赏,鼓励人们“见义勇为”;有人却认为不能以外部力量推动人们维护社会正义,因为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人们主动参与。这个驱动作文,命题者给出的具体任务是,如何看待旁观者状态的问题。
2.立意角度。在明确任务的基础上,我们要深刻地挖掘材料。本材料虽是美国旧闻,但在现今的现实社会中仍值得深思。在人际关系日益冷漠的时代,还有多少人会见义勇为?在利益至上的时代,还有多少人会为了见义勇为付出汗水和泪水?人心冷漠。道德的砝码失去重量,道德失去尊严。见义勇为是道德的回归,是精神的体现。见义勇为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但我们不能让见义勇为者流汗流血又流泪。其次,在具体写作时,首先要表明个人的态度,然后围绕中心观点展开叙述,叙述时不能脱离材料,要联系这一热点事件发表你的看法,强化你的观点,不能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3.文体选择。可以写议论文,遵循“是什么”“为什么”的思路构思;可以写记叙文,叙述与“我”有关的经历;也可以写散文、书信、小小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