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慈悲,别让孩子恐惧错误

2016-12-21章红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交卷谎言写作文

章红

最大的错误,是让他们恐惧错误

女儿秋秋小学五年级,我参加家长会。

英语老师上台讲话的时候,特地提到她自己的儿子。那孩子也在秋秋这所小学,老师说儿子是个乖巧优秀的男孩,学习自觉,成绩优异,三年级已经是大队委。尽管这样,她依然没有忘记对儿子严格要求。有一次儿子的英语作业只得了一个及格,原因是漏做了一项作业。她追根究底,发现漏做的原因是漏记作业了。

为什么会漏记?一个可能是粗心,另一个可能是开小差。不管哪种原因,妈妈都觉得需要防微杜渐。

那天,妈妈撕了儿子的英语作业本。不仅仅是撕掉补做的那一页,而是整本英语作业本,并惩罚儿子将这学期的所有英语作业从头写一遍。儿子哭了。这位老师妈妈说,自己心里也很难受,因为他真的一直是个好孩子。但是我要让他记住这个错误,一次粗心大意被轻易原谅了,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我坐在台下,感到灵魂在微微颤抖。一个一直驯顺乖巧、竭尽全力配合成年人愿望与步伐的孩子,犯了一个小错误,便遭到撕本子重写作业的惩罚,那声音,那气势,那肢体动作,难道不是生理与心理双重的暴力吗?

难道那个孩子会从内心认为这个处罚是合理得当的吗?当然不!但他力量弱小,只能吞下这份屈辱,压抑下一份愤恨。这屈辱与愤恨一点一滴都会沉淀下来,在他心灵留下烙印。

这位男孩将长成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他会外表体面,内心张皇恐惧,因为他从小就被告知,任何一点小小错误,都可能带来难以估量也难以承受的后果。

他会没有安全感,亦步亦趋,不敢冒最小的风险。

他会失去自我,永远只能以完美的形象呈现于外界。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说过,“对于错误的恐惧,就是孩子长大后最糟糕的弱点”。

这一定是严格要求的妈妈未曾认识到和设想过的。

几乎所有以“严格要求”为名的教育都是一种压迫。相信我,给孩子多一点自由,放任一点他的人性,他不会变成一个坏孩子。与之相反的是,越“严格要求”的家庭,就是越专制的家庭,越能制造残障的人格,不快乐的孩童。

试着理解孩子的逻辑

看到一个母亲在论坛上控诉女儿:成绩一直很好,可是最近语文考试却得了零分。为什么呢?原来没有来得及写作文,怕被老师骂,就没交卷。卷子没交,老师就给了零分。

妈妈怒不可遏:就算没写作文,也得交卷啊!

是的,在成人眼中,这错误不可原谅。但她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她还不知道如何去预测后果权衡利弊。她按照自己的本能选择了逃避:没写作文,那就设法不让老师看到那页空白,就不交卷。不交,把卷子藏起来!如果有可能,她还想把自己藏起来呢!

一位妈妈说,她快被女儿气死了,原因是没考好且罢了,还把这事瞒着家长。“上次数学连续两次考砸,都没说她。现在她倒好,撒谎成瘾了,这回非得好好惩罚她!”

具体分析一下这个谎言:

瞒着是怕挨骂。妈妈对待分数的态度,早就让孩子如巴甫洛夫条件反射般预料到说出真相的不妙结局,所以选择隐瞒。

当孩子考了第一名,你夸他“你真棒”;孩子考了第20名,你难掩失望之情。这些微妙的信息早就传递给了孩子,你究竟如何对待成绩这回事,小孩子心中跟明镜似的。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你的孩子爱你,有时他撒谎,只是害怕让你失望。

如此为孩子们辩解,是想说明类似的谎言自有可以理解的思维逻辑,家长们完全无需上纲上线,动辄从道德层面进行解读。

当父母的,都认为自己天经地义对孩子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当孩子隐瞒起生活中一小块,或者用谎言遮盖起一个事实,父母对孩子的控制便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盲区,于是便恐慌了。

只有无所不知才能全盘控制。当你挥起道德的利剑劈向孩子的谎言,也请你意识到,你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么正义,也许你只是不满于自身权威遭到的挑战,是你身上的“霸权狂”在发怒。

你和孩子都是人类之一分子,你们身上存在人性共同的特质,请你随时省察自身的人性,并从人性的角度,而不是道德的角度,看待孩子的谎言。

理解孩子的愿望和失望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开明、理智、民主的妈妈,从不曾在学业上给秋秋过大压力。然而有过这么真实的一幕:

初中,大考之后,某晚听说分数出来了,秋秋便急不可耐地上校网查询。

我也很好奇,在旁边看。

“你不许和我一起看!”她说。

“我是你妈妈,当然得了解你的成绩。”

无懈可击的理由,她只好容忍了我,但有许多条件:

“如果我考得不好,你什么也不许说!”

“好,我什么也不说。”

“脸上也不许露出愁苦的神色,给我的心灵带来极大伤害!”

“好。”

“也不许幸灾乐祸!”

“好好,不幸灾乐祸……我一个字都不说,只嘻嘻傻笑行了吧?”

“不行!我会觉得你那是在笑话我!”

我这才知道,就算我从未明确说过“你要考多少分”“你要多少名”,我对分数的反应,依然被孩子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了。

你相信吗?你的孩子比你想象的更加渴望爱你,取悦你,让你开心,赢得你的赞美。

他一直有成功的愿望,向善向好的愿望。

当他做不到的时候,其实承受着巨大的内心谴责。他还没有能力理解自己,表达自己,所以你看到的可能是“不懂事”“不在乎”“不要好”的表现。

家长要去理解孩子的愿望和失望。

父母要做的事情是帮助他从失望中走出来,努力去达成他的愿望。

责怪与排斥永远不会给你带来一个好孩子,只有理解与慈悲才能帮助你和孩子一起更好地生活,帮助你们成为更好的人。

编辑 朱璐

猜你喜欢

交卷谎言写作文
中国首颗探日卫星,交卷啦
出乎意料
写作文的烦恼
用中医诊疗法写作文
失望万分
写作文等
揭穿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