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洛学院学前教育本科生对实践课程的认知现状及改进策略

2016-12-21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商洛隐喻对象

赫 艳

(商洛学院艺术学院, 陕西商洛 726000)



商洛学院学前教育本科生对实践课程的认知现状及改进策略

赫 艳

(商洛学院艺术学院, 陕西商洛 726000)

通过隐喻研究法、目的性随机抽样法和访谈法,研究商洛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对实践课程的认识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商洛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对实践课程理解不全面,存在误差;重视实践课程的学习,但存在畏难情绪;对理论课支撑实践、转化为实践的认识不足。因此,提出以下建议:增强学生对实践课程本身性质的理解,建立合理的教育见习(实习)制度;建立多层次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增加校内实训室的数量,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专业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的意识。

商洛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认知现状;建议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11.031

一、问题提出

学前教育专业的综合性、专业性、应用性很强,主要为幼教机构培养一线幼儿教师。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幼儿,且幼儿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爱模仿、好动、情绪不稳定,自理能力较差,与中小学生有着很大的差别。其工作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要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在实际教学中应突出应用性,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各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呈现出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的统一态势,[1]多数高校存在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不匹配,培养规格内容庞杂、不具体等问题。[2]李可娟在《陕西高校学前教育本科课程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提出:陕西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存在专业课程重理论轻技能,实践课程所占比例较小,教育见习、实习效果不佳等问题。实践课程的缺失已经影响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关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商洛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作为一个新办专业,探究其学生对实践课程的认知现状,对其专业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三种研究方法:一是隐喻研究法,隐喻认知理论认为,隐喻是人类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具有一定层次性。束定芳在《隐喻学研究》中指出:教育隐喻指在一切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开展的隐喻认知与所使用的隐喻语言。[3]作为质的研究常用方法,现已广泛的应用于各研究领域。本研究通过记录调查对象的隐喻,如“实践课程像……”获取他们对实践课程的隐喻知识。同时,为了明确调查对象隐喻的意义,研究者让他们对隐喻做出简单说明。二是目的性随机抽样法,即根据研究目的对研究对象进行随机抽样,保证研究的信度、效度。三是访谈法。本研究采用非结构访谈,围绕“你认为专业实践课程有什么价值?”“你觉得专业实践课程难度如何?”“在见习(实习)中,你觉得实践课程发挥了什么作用”、“你认为实践课程教学效果如何”等问题展开,更加深入全面、深刻地了解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对实践课程的认识情况。

本研究对象为商洛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2—2014级本科生。研究者随机抽取了130名研究对象,让他们写出实践课程的隐喻,以及各个隐喻所表达的意思,并针对性进行访谈,最终收取有效作品127份。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结构上看,隐喻是喻体和本体之间的映射。本研究以此为根据对所收集的隐喻进行归类,结果见表1。

表1 学前教育本科生对实践课程所作隐喻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隐喻的本体涉及实践课程的教与学、实践课程的价值、实践课程与专业理论之间的关系、实践课程本身的特点,这反映出学前教育本科生对实践课程认知呈现多元化,但是认知仍然存在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道实践课程重要,但对实践课程理解不全面,存在误差

学前教育实践课程包括三类:艺术类实践课程、幼儿教育教法课程、教育见习(实习),其中艺术类实践课程主要包括钢琴、舞蹈、手工制作、画画、声乐;幼儿教育教法课程,包括科学的观察指导幼儿的行为、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等[4];教育见习(实习)主要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深入幼儿教育一线,进入幼儿园或其他幼教机构观摩、实践。

20.4%的调查对象从实践课程的本身特点做出隐喻,“实践课程是尺子,有衡量标准,可以通过考级的方式证明水平”;“实践课程是口香糖,开始甜甜的,越嚼越难嚼,练习难度越来越大,强度越来越强”;“实践课程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就像是武士的剑,不可或缺”; 以实践课程的教与学为喻体做的隐喻中,仅仅2人提到教育见习“教育见习就像逛街一样”,“教育见习走马观花图个新鲜”。

在访谈中学生提到课下参加辅导班以提高钢琴、舞蹈、绘画技能,如,“我报的3个班每周要上5节课”,“报班的费用都占我生活费的三分之二了”。但没有人提到任何关于幼儿园模拟教学的学习和训练。

从这些隐喻、访谈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将实践课程简单的理解为艺术类实践课程,未将幼儿园教育教法课程纳入专业实践课程,只有极少数调查对象认为教育见习(实习)属于实践课程,窄化实践课程内涵,对实践课程理解存在误差。

(二)重视对实践课程的学习,但存在畏难情绪

26.4%的调查对象对实践课程的价值做出隐喻: “实践课程给我们‘手和脚’,让我们更加强大”、“实践课程像花,可以吸引别人”、“实践课程是生活必需品,必须学习”,并在隐喻的解释部分,他们都认为实践课程对于就业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访谈中,调查对象亦提到“幼儿园招聘老师要弹5分钟的大曲子,我能不练吗?”由此可见,调查对象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对实践课程的学习。同时,费广洪、郑春娟等人选取深圳和珠海两地幼儿园园长作为调研对象,结果显示多数园长更重视专业理论课和艺术技能的学习,轻视专业基础课程和研究型教师素质的培养[5]。这说明调查对象重视艺术技能的学习,符合市场需求。

但是,从调查对象的隐喻可以充分的感受到强烈的畏难情绪。22.3%的隐喻表现出实践课程的教与学的消极态度—— “实践课程像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实践课程像老虎、实践课程像骨头很难啃”等,只有11.4%的隐喻对实践课程的教与学表现出积极态度——“实践课程像游戏很轻松、实践课程像糖”等;关于实践课程本身特点的10%隐喻表现出消极态度,认为“实践课程是磨人的妖精”,需要反复练习,并很难达到行业要求。这些隐喻说明,32.3%的调查对象认为学习实践课程有压力。甚至于有学生在访谈中提到“上舞蹈课我就痛苦,腿就是下不去,我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一专业。”

由于调查对象对实践课程的认知存在偏差,窄化课程内容,此处可以理解为调查对象认为学习艺术类实践课程存在难度,并不能说明他们对专业技能课、教育见习(实习)的学习态度。

(三)对实践课程与专业理论之间关系认识明确,但对理论课支撑实践、转化为实践的认识不足

表1可以看出,调查对象除了对实践课程本体做出隐喻外,16.5%的调查对象对实践课程与专业理论之间的关系做出隐喻。虽然这一比例不高,但是弥足珍贵。“专业理论是水,实践课程是万物,水可以滋润万物的生长”;“专业理论是根,实践课程是叶,实践课程的学习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专业理论之上”;“专业理论是面包,实践课程是草莓酱,专业理论是主食而实践课程只是配料”;“专业理论是奶,实践课程是奶瓶,专业理论是品质保障,实践课程是包装。”从这些隐喻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对实践课程与专业理论之间关系的认识比较明确,重视专业理论的价值,认为专业理论是专业实践的基础,将其放在学习首位。

表1中调查者并未发现与“专业理论向专业实践转化”的相关隐喻。但在访谈中,调查对象说了自己的观点“很多幼儿园老师不是我们专业的,对孩子很凶,孩子一样听她们的话。”“我去幼儿园按照学的来,孩子根本就不听我的。我们学的在幼儿园往往派不上用场。”“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根本不一样。”这说明调查对象未以专业的角度思考现实问题,没有意识到专业理论可以向专业实践转化、指导并提升实践。

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不是直线化、相对应的关系,并不能直接用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需要时间沉淀才能转化为专业实践,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调查对象对此认识不清,极有可能出现理论、实践“两张皮”的现象,怀疑所学课程的价值,甚至否认整个专业教育的价值,严重的可能会离开学前教育行业。[6]

四、增强学生对实践课程的认知及改进策略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呈现出“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的态势”[1],“忽视教育理论的实践品格”[7],最终导致教育理论没有教育实践的支撑,影响学生实践能力,也影响学生对实践课程认知水平。

(一)增强学生对实践课程本身性质的理解,建立合理的见习(实习)制度

美国心理学家佛拉维尔认为,元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其核心是对认知的认知。提高实践课程的元认知能力,使学生对实践课程的认识深刻化、自动化。这有利于学生走出实践课程浅显、仅是技能训练的误区,增强其对实践课程本身性质的理解,理清专业实践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相互转化、支持的关系。

皮亚杰提出“人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图式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动态过程”。可见,正确的认识事物的过程是复杂的、需要反复实践的。建立合理的见习(实习)制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实践课程的认识。我国学前教育处于自主探索发展阶段,借鉴国外的实践课程发展的经验可缩短实践课程的探索时间。在英国大学教师教育课程之一为“学校体验”,大学学习与教育机构连续的、分阶段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探究。法国师范生在两年的学习中,将进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教学实习活动。[8]德国规定大学阶段毕业后,学生还需要进行2年的见习。[8]

谢东平在《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实践模式的构建》提出,学前教育专业应建立“全程实践模式”,将实践课程有层次的融入学生四年的学习之中。米立超在《全实践理念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现状研究——以重庆市为例》提出:“以全实践理念为指导,整合政府、高校、教师、学生、用人单位五个主体,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完善”。

学前教育专业应以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为轴线构建课程体系,突出实践课程结构,凸显实践课程地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实践引导教学,实践推动教学,实践检验教学”[9]的目的。

(二)建立多层次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增加校内实训室的数量,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实施实践课程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基地,既利于增加学生实践机会、经验,又利于扩大学生专业视野,了解专业发展现状,将专业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之中。校内实训室是实践教学的必备物质条件,保证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但是,相关调查发现:“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在时间、空间上组织实施过于集中。实习园(所)的选择空间上过于局限于几所幼儿园,社会声誉较好且接受准教师教育实习那几所幼儿园压力较大,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往往固定在几个实习幼儿园,而对于准教师来说又固定在一个学校见习、实习,这样不利于准教师感受不同的幼儿园文化,以及多元教学方法、风格的学习。”[10]并且,近几年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量激增,幼儿园接收能力不足,甚至几个甚至十几个学生在同一个班级见习(实习),这严重影响了见习(实习)的效果。同时,幼儿园班级接收多个实习生严重干扰其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各个幼儿园接收见习(实习)生积极性不高,即使接收也只让学生做些杂活,学生不能有效的观摩教学活动,难以达到见习(实习)的要求,也挫伤学生见习(实习)的积极性。

基于以上分析,学校必须建立稳定的、多层次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幼儿教育机构形成长期、稳定、互利的关系,学校规范学生在见习中的行为以协助基地工作的开展,基地反馈真实的需求促进学校见习(实习)制度的完善,[11]可以让学生定期、深入地进行实践学习,了解幼儿、了解行业、增强实践能力。

在此基础之上,学前教育专业需建成校内实训室组织学生进行幼儿教育模拟训练,教法练习等,其主要包括绘本馆、蒙台梭利实训室、奥尔夫音乐实训室、心理测量室、幼儿保育训练室等,以此为依托促进学生掌握教育教学方法、教育理念。有条件的高校可建立附属幼儿园,开辟校内实习基地,让实践课程在真实中进行,学生在真实中学习、训练,这样既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兴趣,也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三)培养学生专业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的意识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在专业知识维度方面提出:幼儿园教师应“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和表现知识。”[12]相关调查表明:有91.5%的园长认为幼儿园教师最应该学舞蹈;88.2%的园长认为最应该学美术。[5]这说明从“应然”和“实然”两个角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掌握艺术技能。幼儿教师的培养明显不同于其它学段分科教学的教师,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职业素质,既懂教育,又能保育;既要熟悉各门学科知识,有广博的理论基础,又要能唱会画,具有艺术表现能力;既要拥有专业素养,又要具备以爱心、耐心、细心为核心要求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养成。[13]这就要求本专业学生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支撑理论,具备专业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的意识和能力。

在真实的教育世界里,有关实践的问题并非以良好的结构展示在实践者面前,有时甚至根本不是“问题”,只不过是一些杂乱而模糊的情境而已。[14]因此,专业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和经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建立教学即探究的理念,[15]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增加其积极的学习体验。[16]与此同时,教师不仅要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而且增强专业理论和学前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深切领会到本专业基本的理论思维方式和思考视角,[17]使学生认识到从书本上所“倡导的理论”转化为实践中所“运用的理论”过程的曲折性,[18]做好应对准备,形成转化意识。

[1] 王迎兰.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性课程的设置现状与改进[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53-55.

[2] 黃小丽,任仕君.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规格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2(6):57-60.

[3]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0:33.

[4] 高慧林.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模式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0(4):18.

[5] 费广洪,郑春娟,张丽娟.园长视角中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以深圳、珠海两市幼儿园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08(03):9-17.

[6] 刘天娥.高校本科学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7] 郝志军.教育理论的实践品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3.

[8] 李其龙,陈永明. 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22:98.

[9] 张建波.新《纲要》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9(5).

[10] 张皓.学前教育专业全程教育实践课程的建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11] 赵敏.地方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见习的实效性研究——以红河学院为例[J].当代学前教育,2014(3):11-13.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EB/OL].http: //www.gov.en/zwgk/201209/14/content_2224534.htm,2012-09-14/2014-09-24.

[13] 张根健.重视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N].青岛日报,2011-01-08(6).

[14] 陈向明.搭建理论与实践之桥: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

[15] 张华.研究性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4.

[16] 赵南.新时代背景下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构想[J].学前教育研究,2009(8).

[17] 李召存,李玉华,俞裕芝.学前教育本科生对专业理论的认识与理解[J].学前教育研究,2015(2).

[18] Osterman,K.F. & Kottkemp,R.Reflective practice for educators: improving schooling through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M].CA:Corwin Press,1993:121.

[责任编辑 张雁影]

On Practical Courses of the Normal Student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Shangluo University :Current Status and Suggestions

HEYan

(SchoolofArt,ShangluoUniversity,Shangluo,Shaanxi726000,China)

Using the metaphor, interview, purposive sample research method, the investigator discuss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practical curriculum cognized by undergraduate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graduates had a narrow understanding of practical curriculum with errors, that they valued practical curriculum but had terror and that they had inadequate understanding in theoretical curriculum supporting and turning into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the article provide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to establish the reasonable educational practice system and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practical courses; to improve teachers' practical ability and cultivate students’s awareness of mutual transformation betweeen profess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to build a multi-level off-campus practice teaching base an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school training rooms so that quality of practice teaching can be guaranted.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practical curriculum;Current Status;Suggestions

2016-04-18;

2016-10-10

商洛学院教改项目(15jyjx110)

赫艳,女,河北沧州人,商洛学院艺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职前教育

G613

A

2095-770X(2016)11-0135-05

猜你喜欢

商洛隐喻对象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陕西商洛:创出菌蔬轮种发展新模式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我的是故乡商洛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商洛加快培育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