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型中小学校长的角色分析及培养
2016-12-21张勇曹湃
●张勇 曹湃
教育家型中小学校长的角色分析及培养
●张勇 曹湃
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等综合素质提高的要求,与传统“应试教育”现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呼唤着教育家型校长运用先进的教育和管理理念,遵循教育规律,脚踏实地办学,并以教育家的魄力去管理学校,在培养适应社会所需人才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自身的成长。
教育家型校长的角色分析
对于教育家型校长的涵义,学术界暂无统一界定。有学者认为:“教育家型校长是指专门对教育和管理有着系统的理论研究,拥有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治校理念,并取得卓越的实践成就,对学校教育和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并得到社会的一致认可,甚至是以普遍的教育创新为本国乃至全世界教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融教育思想家和教育实践家为一体的学校校长”;有学者根据“家”的理解,将其定义为:“具有先进的教育和管理理念,从事学校领导和管理工作并有较高的造诣,取得显著办学成效的学校领导者”;还有学者根据教育家型校长的特征,将其基础性素质概括为有爱心、有思想、有学问、有激情、有毅力、有能力六个方面……
结合其他学者的定义及笔者自身的理解,本文的教育家型校长定位是“道德行为的模范者,教学行为的引导者,管理行为的领导者,教育改革的先锋者,与时俱进的终身学习者”。
道德行为的模范者。教育工作的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四有”新人,这离不开校长高尚的道德模范作用。美国州际学校领导者证书联合会的六条校长标准中,第五条提到:“教育管理者作为教育领导,要通过正直、公平和道德的行动促进学生的成功”。作为学校管理的主体,校长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身作则,榜样示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教学行为的引导者。中小学校长要深刻洞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把握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方向,深入课堂,敏锐发现教师教学的优点与不足,并给予反馈和指导。广州市协和中学校长邹燕平回忆,在湖南省一所重点中学当教师时,当时的校长要求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写鉴定,并从中随机抽出5份进行检查,让班主任回答自己所写鉴定对应的学生的名字,如果答错两份,那么全班学生的鉴定重写。正因为如此严格的教学指导行为,让邹燕平能够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最终也走上校长这一岗位。
管理行为的领导者。教育家型校长从事的是学校教育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工作,这一角色定位将其与专门从事教学研究的教育工作者或具体某门学科教育家区分开来。教育家型校长需要具备高超的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能力,凝聚学校师生力量,协调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保持教学活动的井井有条,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与时俱进的终身学习者。面对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学富五车只是“有学问”的过去式,中小学校长处在教育教学实践的第一线,需要在丰富管理经验的同时,拓宽知识视野,成为与时俱进的终身学习者。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李镇西,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他的“每天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或社会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给终身学习者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教育家型校长的培养策略
培养一名成功的校长既离不开外部因素的促进,更离不开校长自身的努力。教育家型校长的培养,一方面需要校长正确定位自身角色,丰富自己的涵养学识;另一方面,需要社会为教育家型校长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土壤。
从校长自身来说。要想转型成为教育家型校长,校长需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坚定职业理想,务实工作态度,排除干扰,抓住机遇,高瞻远瞩,以生为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发展,逐步向教育家型校长靠拢。
坚持正确的教育立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首先是人学。”学校是培育人的地方,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校长要坚定学生发展的立场,始终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要具有务实的领导作风,坚守自己的岗位,实实在在履行自己该履行的职责,以师生的长远发展为立场而不是只注重短期效应和工作业绩。
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怎样才能发挥科技兴国,培养创新人才,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效?这些崇高而艰巨的任务主要靠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来完成,作为学校管理的主体,校长自然要肩负起这份崇高的使命和责任。俗话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具有强烈责任感的教育家型校长,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办学成功经验,响应时代号召,抓住教育发展的新机遇,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
深入一线,从实践中学习。教育家型校长不是单纯的教育理论家,需要深入教育一线,始终站在学生中间,与师生生活在一起的,了解师生发展状况,把握学校的发展态势。与师生沟通交流的过程是不断提升自身涵养、修身养性的过程,与学生生活在一起,可以让校长的心灵得到更进一步的净化,变得有爱心、有耐心,遇事宽宏大量、临危不乱。深入一线,在实践中学习,可以让校长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并更好地指导实践。
自我反思,形成正确的自我角色意识。自我角色意识,从一定程度上说,就是校长要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反思自身的局限与不足,能够对自我管理的言行常怀警惕心与责任心,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觉醒和自我建构,善于吸取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反思教学与管理理念、过程、方法和评价,不断改进自我,完善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
从外部支持来说。一是建立严格的校长遴选程序和明确的遴选标准。当前,我国中小学校长主要由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任命,缺乏严格的遴选程序和明确的遴选标准。校长遴选程序由行政部门直接组织并控制校长遴选活动的环节,民主遴选没有充分落实。根据教育家型校长的角色定位,可以建立完善的校长遴选程序和标准及专业人员队伍,例如校长遴选委员会,综合采用甄别、培养、遴选相结合的选拔方式以及口试、面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选出最有教育家型办学潜力的人。
二是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充实培训内容。培训是对教育家型校长养成的强化,也是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根据校长的角色定位及个性差异,有的放矢。采用课堂、会议、研讨班、培训项目等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根据不同的培训目标和内容,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在培训内容上,可以根据西方校长培训的成功经验,将其划分为校长的岗位适应性培训、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培训,以及分析研讨社会环境、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及学校办学的要求和挑战等的培训。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把评价作为奖惩的依据,而是诊断其优势与不足,判断其是否达到教育家型校长的角色要求,从而推动校长学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高。评价需要科学的标准和准则,将校长所做的事情尽量运用清晰、简洁、可供测量的标准进行量化,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将年度评估与阶段评估相结合,并将评价与校长的聘任及薪资挂钩,为教育家型校长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物质与精神激励,进而促使学校教育理念和发展战略更为科学、合理,为校长办学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和土壤。
(作者单位:张勇,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曹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责任编辑 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