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泰宁洋发金矿渠高矿段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2016-12-21郑银昌

西部探矿工程 2016年12期
关键词:泰宁黄铁矿岩浆

郑银昌

(福建省闽南地质大队,福建漳州363000)

福建泰宁洋发金矿渠高矿段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郑银昌*

(福建省闽南地质大队,福建漳州363000)

泰宁洋发金矿渠高矿段福建省泰宁县朱口镇内。研究发现矿内断裂发育及破碎蚀变带是金矿主要的赋矿构造带,矿体受近南北向断裂或其次一级裂隙控制,以脉状、透镜状为主。与加里东期后至燕山期混合花岗岩化岩浆活动有关,矿床成因类型属于中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金矿床。

泰宁洋发金矿渠高矿段;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泰宁洋发金矿渠高矿段位于泰宁县城关之北东约15km,行政区划隶属泰宁县朱口镇辖区。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分布广,以金为主,次有稀有铜、钨、稀土金属及萤石、硫铁矿、白云母、钾长石等非金属矿产,金矿是本区最具找矿前景的矿产之一,已发现有五里亭、梅桥2个中型岩金矿床和何宝山、长兴2个小型岩金矿床,东坑、色坑、梅林3个岩金矿点,开善、麦坑尾等8个矿化点,金富街1个小型砂金矿床和音山1个砂金矿点。经过多年的勘查工作,泰宁洋发矿区金矿矿床形成主要受热液和断裂条件控制,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通过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因的研究,可为福建闽西北地区寻找金矿提供成矿模式,提高找矿效率。

1 区域成矿背景

1.1 区域成矿条件

本区位于北东向武夷山—泰宁断裂带与北北东光泽—宁化构造带交汇部位,全国16个重点金属成矿区带——武夷山成矿带内,属武夷山脉成矿带南西段,是福建省重要的金成矿远景区之一。断裂带贯穿区内,分布广,延伸长,并具多期、多阶段活动的特点。加里东期后的构造控制了加里东至燕山期岩浆热液活动,是区域导矿、控矿的主要构造。

中—晚元古代变质岩系在区域变质作用、多期次的构造活动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促使原岩岩石的结构、构造遭到破坏。在后期构造、岩浆热液作用、温度压力、水、CO2等活动组份的变化,为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闽西北地区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金丰度值可达7.53×10-9,明显高于其它各类侵入岩金的丰度值[(0.32~2.61)×10-9],基底加里东期后的混合岩化作用是本区地质演化史中重要的一幕。由钾长混合花岗岩组成的加里东期侵入岩是区域混合岩化或花岗岩化的产物。区域上分布广、规模大,它在岩浆熔融阶段的挥发组分对稀有、稀土金属富集成矿,同时对贵金属排斥、迁移并在其内外接触带富集起一定的作用。燕山期岩浆—火山热液作用对本区贵金属——金的进一步富集成矿亦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本区的地化背景及异常组合特点与成矿具有密切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区内具有较好的成矿物质基础,找矿潜力大。

2 矿区地持征

2.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较简单(详见图1),主要有震旦系(Za)、白垩系(K2s)及第四系(Q4)。地层叙述如下:

(1)震旦系下段(Za):分布于矿区中西部,岩性为灰、灰绿色黑云斜长变粒岩和黑云二长变粒岩夹云母片岩、石英岩、大理岩透镜体等。

(2)第四系(Q4):由冲洪积层和残坡积层组成。冲洪积层分布于山间盆地及河谷两侧,岩性下部为泥质砾卵石;上部为泥质中粗砂、粘土;残坡积土层大规模分布于山谷、山坡和山顶,主要为砂质粘土和砾石。

2.2 构造

矿区断裂构造具多期次多力学性质,典型特征反映为蚀变破碎带。见有透镜体、构造角砾岩或岩石片理化现象,断面多呈舒缓波状,旁侧裂隙发育,断裂破碎带内岩石蚀变强烈,多具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局部有褐铁矿化。

断裂构造是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工作区已发现的金矿化脉多数分布在断裂两侧,金矿化脉带总体展布方向与断裂带走向大体一致。

2.3 岩浆岩

测区岩浆岩不发育,只有少量花岗岩脉和伟晶岩脉出露。

2.4 围岩蚀变与矿化特征

矿区内围岩蚀变强烈,蚀变类型有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钾长石化、褐铁矿化、碳酸岩化等。而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与金成矿关系密切。

黄铁矿化:黄铁矿呈浸染状、呈脉状、网脉状及不规则团块状产出,晶形常见的是立方体自形晶体,其次为半自形和它形晶体,偶见五角十二面体晶体,常与金属硫化物共生。是区内最重要的金矿载体。

褐铁矿化:大部分由黄铁矿氧化而成,可见黄铁矿晶形假象。在地表或断裂破碎带中较黄铁矿化更为常见。由于氧化作用,铁质大量流失,使矿石呈蜂窝状,该蚀变常与硅化、绢云母化等蚀变形成褐铁矿化、硅化蚀变岩,是区内金矿的载体。

硅化:石英主要呈细脉状、不规则团块状产出,晶形差,透明度好,与含金硫化物空间上有密切关系。

3 矿床特征

3.1 矿体形态、产状及规模特征

地表为Au矿化体,赋存于震旦系下段(Za)黑云斜长变粒岩中,出露标高大致在426~497m之间,呈脉状产出,由ZKV004和ZKV304控制,推测长大于220m,真厚度2.06~2.49m,倾向延伸大于160m,矿体走向346°,倾向南西,倾角30°~40°,深部(ZKV004)矿体平均品位为(2.30~2.73)×10-6。见图2。

3.2 矿石矿物

金属矿物主要以银金矿、自然金、黄铁矿、黄铜矿为主,少量赤铁矿、针铁矿等。

脉石矿物主要有原生矿物有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白云母、原生石英等;蚀变矿物有次生石英、绢云母、方解石、绿泥石等。

3.3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有他形粒状结构、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不规则粒状结构、粒状结构、碎裂结构、包含结构,次为交代假象结构、交代镶边结构、针状结构等。

矿石构造主要有斑点—斑杂状构造、块状构造、不规则脉状、团块状构造、脉状—网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少数为角砾状构造。表生作用形成蜂窝状、多孔状构造等。

4 矿床成因探讨

4.1 成矿物质来源

该矿区中元古代交溪(岩)组变质岩主要岩性为黑云斜长变粒岩、二长变粒岩夹深灰色薄层黑云石英片岩、黑云变粒岩,系海底中酸性火山喷发沉积经区域变质作用产物。这套地层金丰度值较高,平均为16.98× 10-9,为地壳岩石丰度值的5~6倍,构成本区初始矿源层,为矿(化)体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4.2 矿床成因初探

与金矿形成关系密切的蚀变体产于中元古代交溪(岩)组变质岩的构造破碎带中,金矿体又赋存于蚀变体之中或其边缘,受蚀变体控制;矿化作用具多期性、多阶段性。成矿作用至少经历两期。

4.2.1 加里东期混合岩化作用

本区其底加里东期混合岩化作用强烈,使岩石中富含挥发组份的气液增强和活跃,流体在循环过程中摄取交溪(岩)组中的含金物质,形成含金热液。矿区北东向、近南北向断裂构造发育,为含矿热液迁移、沉淀提供了有利通道和场所,金运移在适宜的构造部位初步富集。

4.2.2 印支晚期—燕山早期构造岩浆活动叠加成矿

矿区基底志留纪中酸性岩体发育,在印支—燕山期频繁的构造、岩浆活动中,沿断裂上升的岩浆热液使交溪(岩)组和早期沉淀富集的含矿物质再次发生了全面活化、迁移,最后与自身携带的成矿物质一起在构造破碎带中的有利部位富集成矿。岩浆热液作用是叠加成矿的主要因素。

根据与之相毗邻的何宝山矿区3件矿化蚀变矿物绢云母单矿物作K-Ar法测定,同位素模式年龄分别为180.05Ma±3.07Ma、182.53Ma±3.14Ma、224.93Ma± 3.41Ma,表明本区金矿主要成矿时代应该在印支晚期—燕山早期。

5 结论

综上所述,泰宁洋发金矿渠高矿段的成矿具多期、多阶段性,金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等蚀变有密切关系,金矿体产于受构造破碎带(裂隙带)控制的蚀变体中,受构造控制明显。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岩系及基底的长兴岩体钾长混合花岗岩,加里东期混合岩化作用为金的初始富集阶段,印支早期—燕山早期构造岩浆活动叠加改造为金的主成矿期。由此初步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应为中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金矿床,其工业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1]蔡将武,等.福建省泰宁县洋发矿区金矿详查地质报告[R].

P618.51

A

1004-5716(2016)12-0122-04

2016-06-23

2016-06-29

郑银昌(1963-),男(汉族),福建南靖人,工程师,现从事矿产地质工作。

猜你喜欢

泰宁黄铁矿岩浆
磁黄铁矿多型矿物学特征与分选行为差异
“三下乡”活动进泰宁 全国妇联温暖送姐妹农家
黄铁矿的吸附性能研究现状及进展
岩浆里可以开采出矿物质吗?
火山冬天——岩浆带来的寒冷
黄铁矿主微量元素及晶胞参数研究内容和意义
泥石流灾害现场指挥救援 尤权 于伟国第一时间赶赴泰宁苏区
狰狞的地球
瞻仰泰宁龙安“红军崖”
《坐井观天》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