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微垣中有故事
2016-12-21□齐锐
□ 齐 锐
太微垣中有故事
□ 齐锐
中国传统星官体系,分为三垣和二十八宿,我们这次来找找三垣之一的太微垣。
春季大三角
每年3月至6月间,在傍晚的南方天空中,你会看到由三颗亮星组成的一个大大的三角形,称为“春季大三角”,在天文爱好者眼中它是春季星空的标志。在中国传统星官体系中,这三角形顶点的星分别叫“大角”星、“角宿一”和“五帝座一”。
在春季大三角中,最亮的是大角星,其次是角宿一,而位于西边的那颗暗一些,是五帝座一。
其中,角宿一是二十八宿中东方苍龙的第一宿——角宿的主星,我们在2015年第7期《苍龙之角 列宿之首》一文中做过介绍。而“五帝座一”,则是太微垣中的重要星官,我们这次就来说说太微垣的故事。
图1 星空中由大角星、角宿一和五帝座一组成的著名的春季大三角。
三光之廷
作为三垣之一的太微垣,也与紫微垣和天市垣类似,都是由左右两面垣墙围成的一个天空区域。五帝座一作为太微垣这片区域的中心,我们就从它来找太微垣。
如图2所示,在大三角的内部,有大致成南北向的五颗星组成左面的围墙,形似左括号,称太微“左垣”。在大角星与五帝座一星的连线中点处,是左垣的最北端星。而在五帝座一的右侧不远处也有五颗星,连线形似一个右括号,这就是太微“右垣”。在右垣的西面,就是著名的亮星——轩辕十四。
太微垣的左右两面围墙的南端点,各有一颗星,分别称作左执法、右执法。这两颗星的中间是太微垣向南开的门户,称为“端门”。
图2 星空中的太微垣与附近亮星和黄道的位置关系
我们曾经介绍过,轩辕十四星正好位于黄道上。而太微垣的左执法、右执法这两颗星一左一右,也正好处在黄道附近。我们知道,黄道是太阳在一年中所经过的星空轨迹,是一条假想的道路,在星空中不容易找到。如今,我们有了轩辕十四、左执法、右执法这三颗位于黄道附近的星,如果把它们连接起来,就可以看出黄道在天空中的走向了。
黄道不但是太阳周年运动的轨迹,其附近也是月亮和行星运动的路径。《史记·天官书》中说:“太微,三光之廷。”意思是说太微垣星官是日、月、行星三种天体运动经过的区域,正是因为这些天体运动所在的黄道,正好从左、右执法二星官这里经过,使得太微垣地位更加重要。
天帝的朝廷
图3 中国古代星官体系中太微垣的布局图
在秦代,执法是仅次于丞相的中央最高长官,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它们的名称在史书中早有记载,可见其地位很高。
太微垣的左右两面垣墙共有10颗星,除了左、右执法外,还有其他四种官品,文官:上相、次相;武官:上将、次将,左右各有一列。以左、右执法为端点,向北可以分别找到左右垣的其他星。参见图3。
在太微垣中还有其他一些星官:左执法星的上方,可以看到“谒者”星。这个职位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是国君、卿大夫的侍从官,负责接待和引见宾客,朝会时也负责警卫。谒者星所处的位置正是百官从端门进入太微垣,觐见天帝的必经之路。
左垣内还有“三公”3星,“九卿”3星和“五诸侯”5星,从名称能看出它们都是在太微垣内辅佐天帝的大臣。三公是国家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官员,九卿是中央各个行政部门的统称,秦汉之前九卿的职权较重,魏晋之后逐渐削弱。而五诸侯是泛指诸侯国的国君,在朝廷上辅佐天帝。
在南门之内,位于西边的是“内屏”4星,它是为了维护帝王的尊严,将百官与天帝隔开的一扇屏障,在内屏以北就是天帝所在的内廷。
目光回到五帝座一,在它的上方有几颗亮星,从左至右依次是“幸臣”、“太子”和“从官”。太子是储君,幸臣是受天帝宠幸的大臣,而从官则是天帝的侍从官。他们都是与天帝关系密切的人物,因此列在五帝座一的北面近旁。
在从官星的右侧,有一颗亮星,是虎贲星。在幸臣星的东北方还有郎将星。虎贲和郎将都是负责皇家警卫的武官,其中虎贲是宫中卫戍部队的将领,负责帝王的出入安全;郎将则是郎中将的简称,负责宫禁宿围,是随行护驾的高级武官。
太微,就是朝廷的意思。从以上的各个星官和布局,我们可以看出,太微垣的确是天帝与大臣们处理天下政事的场所,其地位类似于明清故宫中的太和门和乾清门。
图4 故宫的乾清门,是清代帝王处理政务的前朝。
银河回家
在幸臣星的东北方向近旁,有散成一团的星,组成一个分布范围较大的星团。现代天文学称为“后发座疏散星团”,在中国传统星官中就是“郎位”15星。
郎位,实际上指皇家警卫队的所在位置。不过,这群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却相当特殊,因为它的附近就是银河系的北极点方向,即北银极点。这就意味着每当春季5~6月的傍晚,当郎位星官升到头顶附近的时候,你在天空上几乎看不到银河。因为,此时银河正好环地平线一周,人们很难观察到它,就好像不见了似的。民间谚语唱道:“正月初八,天河回家”,正是这个意思。之所以时间不同,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岁差的缘故。
图5 后发座疏散星团
图6 每当郎位星官升到头顶之时,银河正好全部沉在地平线附近。古人称之为“天河回家”。
朝廷的核心
太微垣在三垣中称为上垣,其中的星官们都围绕“五帝座”星官展开。五帝座这里是太微垣的核心人物——问政天下的天帝的位置。
这个“五帝座”由五颗星组成,中央最亮的是“五帝座一”,周边有四颗稍暗的星,分别是“五帝座二”、“五帝座三”等。这五颗星构成了一个斜向交叉的十字。从图7上可以看出,十字的一条边与赤道平行,而另一条与黄道平行,因此构成五帝座的两条线的夹角几乎就是黄赤交角,这非常耐人寻味。
对中国传统星官熟悉的读者,可能记得在紫微垣中有一个名叫“五帝内座” 的星官,和这个“五帝座”名称十分接近。其实它们的含义也完全相同。因为既然紫微垣类似于紫禁城,在后宫里的“五帝座”,当然就要多加一个“内”字,称为“五帝内座”,以显示与前朝中的帝座有所区别。
图7 太微垣中五帝座星官,其两条线段分别与黄道和赤道平行。
五帝之谜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星官名叫“五帝座”,而非五帝,可见只是天帝的几个座位,并不是五个天帝。具体地说,天帝只有一个,这只是天帝在五个不同季节坐的不同位置。
现今的人们,都很熟悉一年分为四个季节,那么为什么这里会出现天帝处在五个季节一说呢?
原来,我国古代使用过的历法,除了大家熟悉的农历,即阴阳合历之外,还曾经有过另外一种,那就是将一年分为十个月的太阳历,即一种纯阳历。
按照这种历法,每个月长为36天,十个月共360天,一年中剩下的5~6天用于过年,不算在某一个月中。在这十个月中,每两个月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一,即将全年分为五季或称五时,每季(时)72天。五帝座就是为天帝在五时、处于不同方位处理政务设的座位。
图8 古代明堂的样式。
图9 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灵台遗址——洛阳东汉灵台遗址的布局图。
图10 洛阳东汉灵台遗址。洛阳灵台遗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天文观测台遗迹,面积达44000平方米。其中心为一方形夯土高台,基址南北长约41米,东西宽约31米,高约8米。其顶部置放仪器,是观测天象的露天观测台。东汉伟大的科学家张衡,两次任职太史令,亲自参与主持领导过灵台的天象观测和天文研究,他发明的地动仪就放在灵台上。
古代天文台
在太微垣右城墙外的西南方,有“明堂”3星。明堂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都在此举行。把明堂作为天下政治中心——太微垣的附属设施是非常必要的。
在明堂星官的附近,还有“灵台”3星。灵台在古代就是皇家天文台,用于观测天象、占卜军国大事的吉凶,是皇家天文学家工作的地方。
“灵台”3星构成三角形,最下面一个顶点的星最亮,而且正好位于黄道上。
古人把天上的皇家天文台建造在黄道上,足见灵台的地位之重要,意义之重大。
在洛阳汉魏故城的南郊,东汉中元元年(公元56年)曾建有一座皇家天文观测台——灵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一直沿用到了西晋时期,最终毁于西晋末年的战乱,现仅存遗址。这一灵台是东汉时最大的天文台,是当时的太史令的下属机构。
从图9中可以看到古代曾经高约8米的灵台和明堂在一起,都建在洛阳故城的南门外。而有趣的是,这一特点与太微垣的布局十分相似:从太微垣星图中可以看到,“灵台”和“明堂”也都设在太微垣城墙的南门外面。可见,我国古代都城的特定建筑布局,在天空的星官中也得到了体现。
(责任编辑张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