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萦一水清源
2016-12-21杨绍恭
●杨绍恭
梦萦一水清源
●杨绍恭
近日收到李校长世程兄来信,告知小学母校建校已逾百年,正筹编《清源小学建校百年纪略》,要我写点文字,以录于“学子华章”。我想,母校树人百年,桃李满园,我天性愚鲁,如何写得出像样的文章,更不要说华章了。如此,也就迟迟未能下笔。小学母校是我幼学启蒙、少年成长的地方,没有它,我的人生轨迹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离开它已近三十年了,这么多年,不管身在何方,总会想到梦到它。记得季羡林先生有一篇《梦萦水木清华》的散文,我于母校的感情,又何尝不是“梦萦一水清源”呢!
其实,母校已被改名为白米小学,清源小学是以前的名字。上个世纪初,全国新式学堂兴起,远在大理边陲的白族乡村(凤羽镇白米村),小学堂也相继成立,母校就是早期的代表。因那时隶属清源乡,有清源河水润泽而得名。如今,分别刻在圆形大理石上的四字校名还鑲在大门上方,苍劲有力的书法尽显岁月沧桑。虽已叫白米小学,但不知何种原因,我还是一直喜欢清源小学这个名字,甚至在读小学那几年还非常固执地在作业本的封面上用繁体郑重地写上“清源小学”,倍感庄严。学堂的兴建,白族地区的乡村教育开始从私塾走向学校,从而使更多的适龄儿童接受了基础教育。我的爷爷就是经历了这样的转变过程,成了母校的早期学生。
它已是家中几代人的母校啦!
上学是一件很兴奋的事情,乡下孩子自小“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每当看着比自己大一点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心里总会莫名向往。当时还流传一种有趣的说法,大人们会告诉孩子:等你用右手绕着头摸到左耳,就可以上一年级了。这个说法怎么来,已无法考证,反正我们在入学前一直信以为真。校园的一切总是新鲜,严厉的老师,邻村的同桌,五彩的粉笔,琅琅的书声,鲜艳的红领巾,从未闻过的新课本散发的淡淡油墨香,都已然成了挥之不去的记忆。还有,墙外的井水喝起来很甜,老梨树上金黄的果子着实嘴馋,口袋里的硬币还够买一小杯麻子,一块简陋的小木板也是乒乓的节拍,春游(大家喜欢叫“远足”)的脚步来得太慢太慢,走廊上的“当、当”声也是幸福的等待……每每回眸,罗大佑的歌声就会回响耳际:“……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如果说校园的乐趣是童年的天性使然,那么,学习的乐趣则是不懈努力的咀嚼回味。那些年,要学的科目不多,基本上就语文、数学两类,偶尔加点画画、唱歌、体育等“副科”(我一直没有明白为什么有“主科”和“副科”),“教辅”、“减负”、“奥数”等这些词从来就没听说的。课堂上,老师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仅一尺一本一粉笔而已,他们用朴实无华教风诲人至深,几十年前的小事我仍然记忆犹新。一次上美术课,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只梅花鹿,让大家照着画,这是常用的教学方法。我呢,也就照葫芦画瓢,完事交差。当第二天本子发下来的时候,非常惊讶:我竟然得了一百分!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画画“水平”竟然这么高,甚至还天真地想:我以后会不会成为画家?我后来也没有成为画家,但对我的成长而言,那绝非一个简单的分数,是鼓励,是播散在内心深处的“自信”种子,是母校老师给我的最好礼物。
因为母校设有附中,我的初中时代也就继续在这里度过。上了初三,班级就要住校,目的就是全力应战中考。学校把空闲的教室腾了一间出来,用作学生宿舍,大伙把家里带来的铺盖卷在楼板上一字排开,一个挨着一个,看起来像电影里的大车店。住校的日子是非常惬意的,脱离了家庭的管教,和来自不同村落的同学朝暮相处,无话不谈,共同品读青春的激情和叛逆,一种从未有过的日子到了。当然,考学的梦想是不会变的,学习还是主要任务,虽然晚自习教室有电灯,但每个人还准备了特殊的照明设备——煤油灯,以备熄灯后挑灯夜战,是有些“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有志时”的劲头。煤油灯是学生自己的“作品”,找一个废弃的墨水瓶,弄一片带小孔的铁片当盖,穿一根棉线作灯芯,倒半瓶煤油,一盏像样的煤油灯就做成了。这些事,对现在的小孩来说仿佛天方夜谭,他们无法理解那刺鼻的气味和灰暗的灯火的意义,就像我无法理解古人“凿壁偷光”、“囊萤夜读”一样。时过境迁,“煤油灯”已成了永恒的追忆,只是那刺鼻的味道带来了收获的喜悦,灰暗的灯光点亮前行的路。
如今,我也当了一名老师,每年回老家总要去看望一下母校,在校园里走一走。其时,校名依旧,物换人非,当年简陋的校舍早已重建新楼;曾经的先生们也难觅踪影,或已年高离世,或已华发早生,或仍老骥伏枥,舌耕不辍。先生们热爱母校,对“传道、授业、解惑”始终矢志不渝,用毕生的践行对“师范”做出了完美的诠释。树人百年,沧海桑田!一百年来,母校用一水清源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乡村少年,从这里走出去了学者、教师、医生、企业家、公务员……还有生活在家乡的父老乡亲,可谓桃李满园!虽然他们职业不同、贫富有别,命运迥异,但母校把一样共同的东西给了他们:启蒙识字、知书达理、踏实做人、认真做事。看看家乡淳朴的民风和浓郁的文化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教诲谆谆,无声润物,心中的情愫总是写不完、道不尽,写首小诗,真心祝福母校永远健康长寿。
年少不知己自淘,
蒙学三味鲁公聊。
先生门下清源水,
田舍儿郎种李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