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看广东

2016-12-21张配豪

人民周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换人智能企业

本刊记者 张配豪

创新驱动看广东

本刊记者张配豪

“十八大”以来,广东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创新发展经验。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作为中国的南大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创新发展经验。

10月17日~21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人民周刊》承办的“中央外宣媒体看广东”活动在广东展开,来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周刊》、中新社等中央及地方媒体采访团以新驱动发展为主题,先后对佛山、东莞、珠海三地进行走访,旨在打开广东企业的创新密码,向世界传递广东“智能”转型驱动力。

图 / 记者走进佛山瑞德智能公司车间进行参观。

佛山智造引领创新驱动发展

早上起床后,智能面包机准备好早餐,智能马桶监测身体健康状况,出门前在智能“魔镜”前化好妆。在公司上班,打开手机,实时监测家中状况。下班前,控制智能空调、照明系统,远程调节家中室温、光照,回到家中能享受浴缸里合适的水温,以及怡人的温度和光照,智能烹饪机正准备着晚餐。晚上休息时,智能床垫实时监测你的健康状况。周末朋友聚会,在家中便能享受到KTV的场景。

上述并不是科幻片里存在的场景,记者来到位于佛山的广东瑞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切身感受到这样的智能生活。

广东瑞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汪军回忆道:公司1997年2月创建之初,只有几个设计师、两间房,投资不过几十万,是国内最早从事家用电器控制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之一,是佛山的传统制造业公司。在公司成立初期的15年里,智创空间和市场难以打开。

汪军告诉记者,自国家提出双创理念以来,公司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每年研发投入超过2000万元,并且重视创新平台的建设工作,建有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工程中心,并与多家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在物联网智能家居方面,公司牵头发起成立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联盟,承担联盟内各种标准起草和展示系统建设工作,并参与智能家居相关的多项国家标准和广东省地方标准的起草和制定。

同样是从传统制造业起步,同样是家居行业,在佛山还有一家企业则走出了不同的智能转型之路——通过智能化的操作,实现私人定制式的家居服务。“我们公司这种榻榻米家居,是因为顾客提出需要这样的设计。没想到这种家居模板推出后,我们每年能获得几亿的收益。”在佛山维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黎干向记者介绍着给公司带来巨大收益的榻榻米家居设计理念。

定制家居,设计根据客户需求,创意来源于客户,这是维尚家具的创新理念。定制家具,仓库不会有存货,这是维尚家具和传统家具产业不同的地方之一,这也能保证公司现金流的顺畅,使公司发展难以受到资金的限制。

“你们在东营有实体店吗”“你们家具多少钱一平方”,记者在维尚家具的公司内,看到一块显示屏正滚动着10月份公司的相关情况:加工部件折线图、产品分布图、订单数、全国在线咨询图以及上门量尺服务。

黎干说:这些图表可以对公司的情况实行实时监控,了解市场走向和消费者需求,公司以此为创新来源,面向市场。“近两年,公司的营业额以50%的速度增长,2014年、2015年的营业额依次是20亿和40多亿。”说起公司的发展,黎干显得很高兴。

企业创新离不开技术的研发,而技术的研发则有赖于整个创新环境的营造。建成4大创新创业平台(机器人中心、精密装备中心、3D打印中心、工匠创客汇),引进了160多名国内外高端人才(其中美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学院首席科学家等顶级人才60多名),培育了80多个高端创业团队(其中8个团队获“佛山市创新团队”支持项目),孵化了60多家企业(其中2家获高企认定,4家进入高企培育库,3家省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挂牌,1家新三板筹备挂牌),申请了500余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超400件),培养创新人才400余人,服务地方企业超1000家,实现技术服务收入超亿元,带动新增产值50亿元。以上这些是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为佛山驱动创新发展所作的贡献,其由省科技厅、佛山市政府、南海区政府和广东工业大学共建,自2013年3月成立以来,坚持“开放为源、创新为魂、机制为根、人才为本”的发展理念,在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中努力探索,取得以上成效。

据熊薇副院长介绍,三年来,研究院按照“创特色、树品牌”的工作思路,紧盯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创新引擎的发展目标,结合珠江西岸尤其是佛山市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以机器人及自动化、精密装备、3D打印和智能制造技术为核心,加强与“广工大”等国内外高端人才队伍、重大科研成果对接,促进创业团队与行业龙头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努力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孵化、人才培养与引进于一体,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开放式创新型科研实体和公共服务平台。

图 / 东莞拓斯达制造的送餐机器人

创新驱动:“东莞制造2025”重要引擎

成立于2007年的广东拓斯达科技是东莞一家自动化系统集成商,其董事长吴丰礼觉得,9年前的自己像一个“机器换人”的“拓荒者”。“我们不停跟企业讲用机器人会带来什么好处。然而事实是常常沟通了10家仅仅有1家感兴趣,因为当时的东莞还坐享人口红利。”

随着科技的进步,国内外产品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而由于较低的产品附加值,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遭到不断蚕食,同时,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于是“机器换人”进入了越来越多企业的视野。

2012年,江浙地区制造业开始出现“机器换人”,智能化、自动化设备走进生产线。2014年,《东莞市“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东莞市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计划(2014~2016年)》发布,全力推进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转变。

于是一场“机器换人”的革命在东莞的企业中如火如荼地开展。

据东莞市经信局介绍,市政府2014~2016年连续三年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推动企业实施“机器换人”,采用事后奖补、贷款贴息、融资租赁等资助方式,掀起了全市“机器换人”新高潮。自2014年9月政策实施以来,申报“机器换人”专项资金项目共1319个,总投资达108.68亿元,项目涉及我市五大支柱产业及四个特色产业。项目全部完工后预计可减少用工7.8万人,新增设备46185台(套),平均产品合格率从87.88%提升到93.55%,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9.81%,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1.5倍。

如今,越来越多的东莞企业正享受着“机器换人”带来的红利。

之前作为布道者的拓斯达,在国内率先自主研发出机器人控制器,给机器人装上了国产“大脑”,这一产品打破了欧美日等国家的垄断。

拓斯达成立至今推出一系列“智能、绿色”新产品:机器人、机械手、中央供料系统、模温机等,形成了整体自动化产业线;五轴伺服高速机械手、中央供料系统、智能打模机这些备受专业客户青睐的高端智能床装备,让拓斯达在制造业赢得了超过2500家以上的客户,其中有海尔、比亚迪、捷普绿点、富士康等世界500强。促进人类从“体力时代”向“智力时代”进化,向智能自动化,绿色品质机床装备要技术、要效率、要效益。2008年以来,拓斯达每年都保持50%以上复合型增长,并且规模还在继续扩大,成立了华南区最大的自动化基厂,厂房面积达到6万平方米。

东莞市豪顺精密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机器换人”实现了从粗放型的家具业到精密科技、智能制造的华丽转身,成为行业里转型升级的一个成功范例。

图 / 东莞豪顺的自动化装配车间

2014年开始,该公司对整个冲压生产进行了全面的自动化改造:模组精密产品冲压前端引进台湾先进的水平式机械手,后端铆接冲压引进LG先进模组产品冲压铆接方式,实现了以机械手加上自动冲压铆接,完成整个冲压环节的自动化。冲压完成后仍以机械手直接放料进入自动喷淋清洗,后包装入库(现全自动生产线7条)。普通冲压引进国内先进的4轴/6轴机器人,也实现自动化生产。整个生产和物流规划方便快捷,降低人工和周转时间,企业由原先的1200多人降到了800多人,既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效率与产品质量,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企业在行业内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不断向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科技企业靠拢。

通过走访,记者感受到企业家对创新发展永不停歇的追求,他们或在高精尖行业奋勇争先,或孜孜不倦硬是把传统行业舞出了花儿。通过政府和企业的联动,让东莞在驱动创新发展方面获得了别样的精彩。

作为东莞市创业服务机构(孵化器)的典型代表,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用个性化、专业化、全程化的服务吸引了众多优质项目。这其中,除了各类高精尖的黑科技外,很多项目都依托于实体经济,通过创新的模式和领先的技术提升企业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驱动作用。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东莞市政府实施了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

从2010年起,东莞市相继出台加强党管人才工作、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事业单位短缺专业人才引进等近30个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去年底又重磅推出成长型企业人才扶持、柔性引进海外专家、名师名医名家特殊津贴资助、企业自评人才入户、技能人才培养、台湾青年人才引进、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人才引进等10多项政策,为东莞市打造人才竞争的核心优势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珠海:自主研发 锐意创新

珠海市香洲区建业路,一家四周被绿树包围的制造基地正在孕育着智能装备制造的华丽转型之梦,它就是拥有千亿产值的空调巨头——格力。

实际上,早在今年7月23日,珠海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第二届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上正式宣布:格力跨入了多元化时代。其模式可以称为“双智”模式,主要分为两大板块:智能家电和智能制造,这意味着未来格力的标签不再是“空调”,而是“精工制造”。而“机器人梦”是格力人当下最关心的事情。

格力的“机器人梦”也不仅仅是帮助自家的制造业“机器换人”,而是要帮助更多的制造业“机器换人”,与其他企业“收购”“借用”技术的举措不同,格力从2012年开始便启动自主机器人的研发,2015年格力成立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同年8月又在武汉成立首个智能装备产业园,强调以自主研发、核心科技布局智能装备产业。

“格力未来的发展就是机器人生产,用自动化设备生产自动化设备。”董明珠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这不仅预示着格力想要向“智能制造”转型,更表明格力想要涉足机器人产业的雄心。据董明珠透露,为了自主研发智能装备,格力每年的投入都在50亿元至60亿元,累计投入150亿元。

图 / 格力的智能写字机器人

虽然从起点上,没法与老牌龙头企业格力同日而语,但是同样主打自主品牌和技术创新,让刚上市不久的珠海健帆同样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对于血液灌流,恐怕许多人还很陌生。早年血液灌流疗法只用于急性中毒,所用的吸附剂是活性炭。而活性炭作为吸附材料与血液接触时,有很多不安全的因素。珠海健帆与南开大学进行深度产学研合作,创新性地采用了安全性更高、吸附效果更好、疗效显著的医用吸附树脂,并解决了创制血液净化医用吸附树脂的载体制备、配基选择、键联方式等3个核心问题,一举打破了原由国外厂家垄断的树脂血液灌流市场的尴尬局面。与血浆灌流器不同,健帆的血液灌流器创新点在于全血灌流,不需要将血液分离,省去了价格不菲的血浆分离器,耗材简单。

珠海健帆承担着两项“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和两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是中国血液灌流领域的领军企业,曾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10月,珠海健帆被评选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产品“DNA免疫吸附柱”和“树脂血液灌流器”的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首位。

珠海南方软件园作为大型央企中国电子(CEC)下属企业,依托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省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紧紧围绕“服务创造价值、创新成就未来”的经营理念和“创新沃土、活力园区、和谐家园”的企业使命,不断整合社会服务资源,打造智能硬件化、本土化、国际化各具特色相互呼应的众创空间集群,构建适于产业发展的创业创新生态微环境,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软件园引进国内首家以集装箱为建筑形态的创新青年业态Bee+,通过联合办公、资源共享、跨界交流、体验式服务,团结、连接青年人,构建青年社群,为他们打造一个全新的办公、生活方式。同时,引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国际创谷,建立初创企业孵化器、成长型企业加速器、连接技术创新中心(NTUitive)的远程路演中心和科技创业中心(NTC)的创业培训中心、创业者多功能及休闲区等,吸引新加坡等境外科技创新型创新项目落户园区创业,并为其融资、产业化、市场拓展提供全方位的孵化和加速服务。

如今的珠海创新基础条件非常坚实,创新能力和效益不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已进入到发力加速的重要跃升期,主要创新指标处在全省前列。珠海市政府表示,未来的珠海还将坚定不移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优先战略和总抓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以高效率的创新体系支撑创新型城市建设,努力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新局面为广东省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作出应有贡献。

通过近一周的走访,记者切身感受到了广东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力,在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强化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协同创新发展。企业根据市场具体细化需求判断创新的趋势与方向,产学研紧密结合,态度务实、接地气。正是基于以上创新型企业和创业服务机构(孵化器)的骄人战绩以及政府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广东得以拥有中国创业创新的优质DNA,不仅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驱动作用,更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能量。

猜你喜欢

换人智能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梅钢公司“机械化换人 自动化减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中国制造业基于成本控制的“机器换人”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