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员”六神磊磊:我做不了江湖大侠

2016-12-20佚名

东西南北 2016年22期
关键词:六神金庸江湖

佚名

有这么一个靠码字为生的文人,靠一个微信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在互联网上声名鹊起:粉丝50万,爆款文章阅读高达100万+,年收入上百万。

六神磊磊有过两个江湖。一个是微信公众号所在的自媒体江湖,一个是新华社记者身份曾涉之官媒江湖。

之所以说“有过”,因为他是在重庆整整跑了8年政法新闻的新华社记者,2015年年底正式辞职,专心耕耘属于“六神磊磊”的创作。

从2014年年末业务培训期间注册公众号开始,记者王晓磊有了新身份。“六神磊磊读金庸”盛名累积,记者同行们即使对他臧否各异,也不得不叹服,“新华社拥有上万记者编辑,每天生产上千新闻稿件,但其在朋友圈的存在感经常比不过六神一个人。”(朱迅垚《六神磊磊,社会主义价值观不用你去添乱了》)

这段时间往往被媒体形容成一个小号逆袭的3年,其实也是王晓磊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3年。

旧时的说书人,怀里揣着的故事若有两端头绪,尚且按下一头说一头,新时代里的王晓磊有好技艺可以平衡。不过当他谈起这3年的“并行不悖”时,只道当时不过是寻常。

踩线的艺术

说寻常,却不寻常。六神磊磊的说书事业,看起来格外需要“左右互搏”。

在网络搜索“新华社、王晓磊”这两个关键词,会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署名“王晓磊”的新闻稿。除了重庆稿源以外,还有来自天津的早报、河北的晚报、山西的日报。“10名涉及不雅视频的党政干部、国有企业负责人被免职”、“不应让‘三下乡变了味”、“信息公开工作要做到位”……风格规整的新华社产品,追踪不到半丝个人写作特点——它们可以出自王晓磊,也可以来自张晓磊。

谋生在中国最庞大的体制内新闻单位里,王晓磊把“六神”隐去,认真献出独一味核心价值观。

但同时,在另一个江湖里,他是50万微信公众号粉丝期待的时事评论者六神磊磊。每有热点事件,“磊磊,你不说点什么嘛?”是最多的留言。解读朝鲜张成泽被处决,问责疫苗监管失职……这个平台支撑着六神磊磊“天上地下,无所不谈”。他说自己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大家遇到什么事就问问晓磊怎么说”。

不仅所涉的题材和内容无所拘束,文风也和“新华体”判若两人——挥洒自如,戏谑有味,有辛酸苦辣甘。《从伟大武功到伟大公公》《当余沧海攻入群玉院》,这些六神最好的文章,都是恣逞地抑扬高下,事远而喻近。

“自媒体这个行业,最开心的就是在这里写作我不用走夹缝。我自己写完觉得OK,就发了,我自己承担责任。”

什么叫走夹缝呢?六神擅长循循解释:“我理解就是,这个稿子必须顺利地通过一层层的审核,然后还要通过新闻规律,还不能太扯淡,最后成功的稿子艰难地走出来。还有就好像公司里面写个文案,小头目说这个文案要这样写,二头目说不行那样改,大头目说这个还改回来……那样叫走向夹缝。”

在中国,绝大部分体制内记者写作走夹缝的过程,是一篇篇稿件被层层审核的过程,是一种形式美学被一套意识形态规训的过程。长期习惯于被审核,人所掌握的话语和文体容易被僵化异化。王晓磊是在用六神磊磊抵抗着这种可能的僵硬和异化吗?在后者的江湖里,他用另一套招式行走。

“磊磊,我爱你这么犀利又这么委婉。”10万+文章《请用管我读金庸的劲头来管疫苗》下面有这样一条热评。此文一发出,最赞热评是“如果这篇文章不删,我给你发500元红包!”——文章后来竟然没有被删。犀利之外,委婉所建之功不小。

众所周知,就算不用走夹缝,六神磊磊的江湖也不会没有制约和管束。对六神磊磊来说,委婉是必须修炼的内功。“中国很多事情都是线的艺术。有的事情大家都觉得这么敏感你敢写?其实我觉得一点都不敏感。比如说批评政府,大家觉得很敏感,其实不,可以批评。但是有些东西不能骂,有些东西不能质疑……很多线的东西是微妙的。”

“我还是比较知道线在哪里。你看有些号上来就死掉了。有可能是新华社的锻炼吧,我眼睛里有一条红线在。我知道这一脚踩到什么位置,就够了。有的人不知道,一上来一脚,踩过线,就把自己爆了。”

记者朱迅垚说:“六神是新华社内部人的明星。在我的朋友圈里,新华社的朋友是最经常分享其文章的群体。我觉得这主要出自两个原因,一是六神寄托了他们自由写作的理想,二是六神为他们获得了体制外的喝彩,他们与有荣焉。”

早前六神接受过一次凤凰文化采访,有一句话网络上流传颇广:“我的特点是党性强,我是一个老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一切创作的出发点。”六神一点都不吝啬强调自己的党性。“我希望自己永远站在弘扬主旋律的桥头。新锐是一种思维方式,弘扬的仍然是主旋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一种现在的中国青年人极少使用的言说方式与表意方式——它和此前网络风行一时、把政治流行用语套用在今天的言情语境,掀起的“建设社会主义”梗还不太相同。当人们忙不迭地把政治语言从自己的日常语言里剔除时,王晓磊如此打造自己的公共发言,也许是有意藏拙,也许是兵家之欲擒故纵。

六神文章极少作汹汹的杀伐状。讥谑之外,多留有几寸“龙摆尾”的余地,这是写作技法,也是他的态度。

金庸和世界观

和他讨论,怎么看待报人金庸和小说家金庸的两面——白天针砭现实政治,晚上颂扬千古侠风。六神磊磊给出这样的回答:“金庸,我觉得是个这样的人,一方面他是个理想主义者,有自己的理想、价值观,但又是个很坚定的实用主义者。因为他毕竟是个商人,而且是个大商人,不是一般的小商人,文化上他也是商人,所以他不会很激烈很偏激地去说他的主张。他不像一个没有社会身份和地位的文人,后者可以很偏激,反对这个反对那个。”

“金庸是个实用主义者,理想藏在他脑子里,所以他在一个很极端的团队里面无法生存。他原来的老东家是《大公报》,后来《大公报》越来越左,金庸待不下去,觉得跟他的理念冲突矛盾,就走了,这是他理想主义的地方——谈不下去,这个人必定是有棱角的。但是金庸又有超级实用主义的一面,说话从不得罪人,从来不说这个人这个东西不好,那个人那个东西不好。一点都不‘侠。侠不应该这么说话的,侠应该陟罚臧否嘛,快意恩仇。金庸不这样。你听他说话你就会觉得他怎么……有的时候甚至觉得他圆滑得有点虚伪。但是你要理解他是一个大商人。”

“而且金庸还做过什么事呢?当时香港回归的时候起草基本法,他参与起草,香港人骂他豺狼庸——他起草基本法的时候,香港人觉得他让渡了很多民主权利。但是你想想金庸是个实用主义者,这事金庸能让渡的来吗?金庸知道有些东西必须妥协,能坚守的坚守住就完了。”

“这是金庸的两面,我觉得我这方面有点像他,我肯定不会去大声疾呼喊口号,我也在公开场合说不出这个人是垃圾,那个人是人渣,虽然我心里可能会这么想,我心里骂他傻X,比我嘴上说的少很多很多,但是你如果让我长期在跟我三观不符合的团队里面,我就待不下去,又不能像有的人在里面无所谓,这有点像金庸,这方面金庸影响我性格了。”

左手写社论,右手写小说的金庸,两面开弓,左右逢源。他写政论,带有明显的政治激情;写小说,感慨遥深;即使是写“娱乐性读物”,也非一味“消闲”。他携带自己对现实政治的思考和抱负,用心构建一个江湖世界。但作为一个大作家,金庸没有被时代关于“政治正确”的预设所束缚住。

    2015年6月23日,王晓磊(左二)参加新华社重走“中国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报道团队出征仪式。

儒道之互补,出入之调和,自由与责任,个人与国家,在金庸这里,体现出巨大的张力(陈平原语)。这种张力,也是六神磊磊希望接近的境界。

网,还是网红

2015年年底,王晓磊和gogoboi、深夜发媸公众号创始人一起录制《鲁豫有约·15周年特别企划:2016值得关注的社交平台自媒体》电视节目,进一步以自媒体行业翘楚的身份接受更广泛的认可。没多久,他又忽然成为人们抨击这个行业时第一批中枪的靶子。

某日,他在自己的朋友圈转发一篇《我们要挑战的,是新媒体的肤浅与偏激》的文章,并写下:“你们要挑战的是你们自己。搞一个假想敌做什么?艇仔粥卖不掉,不是皮蛋粥抢了你生意。”

再过几天,他的吐槽从私人空间扩散到了“六神磊磊读金庸”公众号:公众号在后台发了一张截图,上面先摘录一段话:“媒体已经不存在了。没人为可以免费获取的资讯和思想买单了。普罗大众只愿意给六神磊磊和×××一掷千金,因为他们就是无序,媚俗,就喜欢败坏文字(这也正是他们的创造力源泉之一),劳作一天之后就不想思考,就想娱乐至上,就甘愿肤浅鄙俗,就喜欢无事生非,就不愿意健康上进……你能咋地?”

文后P上一句话“快来给我一掷千金”——以卡通字体写成,附上一个委屈流泪的网络通用表情符号——六神磊磊对粉丝卖了个萌。

尽管不止一次有人问过他怎么看待被称为“网红”,他还是再娓娓讲了一遍自己去伊斯坦布尔找帕慕克笔下纯真博物馆的经历。他清晰地描述当天街上的雨,路上的摩托车……站在纯真博物馆,看见世界各地的文艺青年,各种肤色,各种头发,各种眼珠子,他明白了“这才是红,你见过人家真的红,你见过好多作品怎么影响人的心灵,就会对我们这种微微一笑。什么红不红。我是网,但我不红。”

“看书不能老看我这样的书,我这样的书是很浅的书,是我自己把原著咀嚼了一遍吐出来,是很恶心的,你老吃这种东西你觉得很畅快?这不行,要去啃原著。”

背着信的人

离开新华社,六神有很多遗憾。他收到的一堆上访信,其中许多内容“当时没有办法写,现在离职更没有办法写”。

这些信件是记者王晓磊的历史遗留,也是六神磊磊以后的“行李”。

“我每次收拾东西,总是把这些信带着,背过来背过去,搬家几次都背过来背过去。总觉得好像把它丢掉了(他沉默了好几秒)……总觉得好像把它丢掉就亏欠人家什么。其实我留着,说实话也做不了什么。我觉得人的这种责任感,侠义精神好像其实没什么用。就好像这一堆信一样,背在背上,你把它丢掉?好像觉得不应该丢,背着对自己也没什么帮助。”

“人就是这样矛盾的,在这种社会里面,我感觉我们就是一群背着信的人。”

假设有一天置身在真实的江湖,六神磊磊说,“大侠、中侠、小侠我怕都是做不了的,自问要么就是寿南山之类的角色,贪生怕死,万寿无疆;要么是司徒千钟这样的角色,爱说三道四,嘴上兜不住风,被人一怒之下碾压。”

与其说这是六神磊磊对自己的实际定位,恐怕更是他潜意识里对自己的提醒吧?提醒自己不要成为因贪生怕死呼号万寿无疆之徒,也不要祸从口出触怒别人,被轻易碾压。

人皆知道叹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这片江湖里,背着信的人,又如何能身由己?

几百年前的周伯通、杨过们,还享有着和权力不合作的自由。江湖的天地广阔,可以任由他们去游戏人间,实现“神雕侠侣、绝迹江湖”;但几百年后的胡一刀、苗人凤们同样是盖世高手,江湖上却已经没有权力不能覆盖的角落……在这个时代,不合作者唯有被收拾,不管是浪漫偏激的大侠胡一刀,还是沉默无害的大侠苗人凤。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当桃花岛没有了,白驼山没有了,丐帮建起了八旗支部,天龙门有了官衔品级,对于武林人士来说,买主只有了唯一的一个,你能怪他们都去考公务员吗?

朝廷成了社会精英的黑洞,江湖当然就慢慢失去活力。神奇的武功逐渐消亡,民间的高手们不再去钻研武学,而是整天盯着刘元鹤大人们,愤愤于他们的庸庸碌碌、自己的仕进无门。而刘元鹤大人们也十分委屈和愤怒,认为自己原本是精英,却被体制生生揉捏成庸人。

于是,体制内外的武师们互相仇恨,隔着一道门对骂:“有种你丫出来!”“有种你丫进来!”微妙的区别在于,里面的人多数并不大真心想出去,而外面的多数人真心想进来。

这段文字出自六神磊磊《“公务员逆袭”和“江湖屌丝化”》。广阔江湖的局限,不合作之自由的稀缺,六神看见,识得。在这样的江湖里如何行走,如何出入,他想得通达,行得婉转。

(赵钱荐自凤凰网)

猜你喜欢

六神金庸江湖
侠之大者.微微一笑
我的江湖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江湖儿女
金庸仙逝,全球华人追念全球华人追念
金庸:好为人徒
漫画无极
上神请节制
看图猜猜猜
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