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认识及途径

2016-12-20孙报

青春岁月 2016年21期
关键词:创造协调发展意识

孙报

【摘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培养的人才目标是:有积极进取和创新精神,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数学方法、数学思维、数学意识、辨别能力和健康体魄,学会求知,学会创造,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的新人。对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及其途径,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我们的认识,改进做法,更好地使小学数学教学为全面育人服务。

【关键词】意识;求知;创造;协调发展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每—位公民必须具有的文化素养。因此,它担负着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包括四方面的内容: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劳动技能素质教育。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

(1)学习目的教育。(2)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3)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2、文化科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1)基础知识

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

(2)能力

①计算能力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汁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还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估算能力。

②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维、数学思想,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身体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

(1)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认真书写,勤学好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休息,注意劳逸结合,培养和锻炼适应环境的能力,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2)从认识过程的观察,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的能力和情意过程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以及数学本身的内在美等方面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左、右脑的协同发展,使学生具有良好而健康的心理素质。

4、劳动技能素质教育的内容

能够根据要求对实物或图形进行排列、拼摆,能用线段图正确反映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使用作图和测量工具,做出基本的几何图形和对物体或图形进行简单的测量,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搜集、整理、分析,经过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和技巧。

二、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途径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质量观

教师必须树立为提高全体学生素质而教的思想,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为课堂教学的总目标。面向全体,就要从全体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点,确定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做到难易适度,使全体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2、树立学生主体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活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教师要真正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人的观念,要全面正确的认识学生。

(1)学生是有自主性的人

有选择性,即学生是自己行为的主人,在数学学习中,能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选择。

有独立性,即对学习数学有信心,能够自我定向、自我适应、自我规划、无依赖性,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轻易改变自己的正确看法,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

有主动性,即在数学学习巾,学生行为具有目的性、自觉性,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与同伴交换意见,能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有创造性,即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核心内容。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新颖的思维方式、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想象力,善于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6—12岁的学生可塑性大,可教性强,在兴趣的激发下,有极强的求知欲和自我发展的愿望。数学教学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

(3)学生是有潜力的人

学习数学的能力一方面是显性的,已表现出来的,如兴趣、态度、情感、成绩等;另一方面是隐性的,没有表现出来的,后者对学生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教育就要通过教学活动创设各种情境,挖掘、开发这一潜能。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智力发展潜在力,对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出来的潜能,要倍加关心和爱护。

3、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数学教学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既教书又育人,用数学的特殊性为育人的一般性服务,在落实加强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搞好思想品德、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素质的教育和训练。如“商不变性质”的教学,在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让学生根据商的不同分类,再根据被除数、除数的不同变化分类,然后去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操作技能。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应尽量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参与权,满足他们探求未知世界的心理需求。在与教师、同学、小组成员的交流、讨论中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条件,使之达到、超过基本要求,以充分实现自己的发展为目标,实现不同程度的发展,促进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达到或超过“最近发展区”。

4、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要围绕着育人这一根本任务来展开。

(1)坚持“启发式”,优化课堂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调动学生内部动力,使之自觉主动地进行思维,探求知识,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的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对新奇的、具体的事物有极大兴趣和爱动手、好发问、求知欲强等心理特点,激发学习兴趣。要注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启发积极思维,发展智能,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素质教育中,要把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核心。有了数学的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地去观察、探索、记忆和想象,不能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以良好的心境和情绪体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认知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设疑激趣,用数学知识的思维美、结构美,诱发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稳定地发展。

(3)坚持因材施教

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和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各种差异。进行素质教育要克服教学要求“一刀切”的偏向,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在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素质要求的前提下,抓好两头学生。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针对不同对象,给予帮助指导,循循善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学生有余力的学生,要适当扩大知识面,让他们参加数学课外活动和各种数学竞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坚持因材施教,教师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与个别辅导的关系、教学目标与学生原有水平的关系、统一要求与学生差异性的关系,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实现每个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

5、重视活动课的教学

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平时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对所学得的数学知识的价值缺乏切身的感受。课外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和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践活动是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加强活动课教学,教师应处理好知识性与兴趣性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的关系、系统性与实用性的关系。

对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及其途径,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我们的认识,改进做法,更好地使小学数学教学为全面育人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正燕. 培养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J]. 教育革新, 2011(10).

[2] 周梦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能力的基本途径[J]. 中小学教师培训, 1998(X6).

猜你喜欢

创造协调发展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