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文学作品中华人形象变化

2016-12-20李慧

青春岁月 2016年21期
关键词:变化

李慧

【摘要】自19世纪,随着大批华人劳工进入美国,华人形象在美国文学作品中经历了各种变化。19世纪初期,不少美国作家开始在其文学作品中表达对华人的讽刺和挖苦,塑造各种负面的华人形象。之后,由于黄祸论的影响,华人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愈加负面。20世纪30年代,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美国作家通过塑造不同的华人形象,毫不掩饰对华人的歧视和恐惧。然而,随着时间变化,华人形象积极的一面被挖掘,并一步一步被强化。

【关键词】美国文学;华人形象;变化

一、引言

自19世纪,华人负面形象在美国文学作品中相继出现。随着“黄祸论”的出现,美国文学作品中的华人形象愈加负面。美国作家根据想象和表面的社会现实,在其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负面的华人形象,华人形象逐渐被固化。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爆发,华人在美国的处境更加艰难,对华人的歧视也愈加严重,在这个时期,不少美国文学作品都体现了对华人的憎恨和蔑视。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对现实的认识促使不少美国作家开始挖掘华人形象中积极的一面,华人的积极形象逐渐得以强化。为了对美国文学作品获得更加全面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华人形象,对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华人形象进行细致研究十分必要。

二、不同的华人形象

首先,创作于1868年的《中国佬约翰,老兄!》,是当时非常著名的一首诗歌(祝远德,2004)。在当时,华人被视作低等的象征(Isaac,1958)。在这首诗中,作者对华人劳工不断涌入美国这一现象进行抨击,并公开表达对华人劳工的歧视。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刻画的负面的华人形象,同样的情况在十九世纪下半叶的美国文学作品中,也有所印证。《中国佬约翰,老兄!》这一小说的作者认为移民到美国的华人从美国人手中抢走了工作机会,破坏美国当时稳定的环境。同时,这首诗也反映出对华人的恐惧,绝大多数的美国作家都同意华人劳工可能对美国人日后生活造成威胁,因此《中国佬约翰,老兄!》这首诗从头至尾都充满讽刺和歧视意味。《中国佬约翰,老兄!》意在指出,十九世纪美国文学中华人负面形象的大量涌现并不是十九世纪的必然结果,而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选择性建构,是黄祸论、他者迫害妄想狂、宣泄情绪和政治运作的综合结果。所以《中国佬约翰,老兄!》这首诗歌的出现是对华人文化或者社会的想象和幻象,是一种社会集体想象物的复制品。通过对华人劳工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描述,这首诗对美国民众最初了解华人有着巨大的消极影响。

其次,马克·吐温在其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华人形象,尤其是那些移民到美国做苦力的华人。在《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这一作品中,马克吐温描绘了一个名为阿信的单纯可悲的华人苦力。阿信在去美国前,一直怀揣着梦想,想要到美国实现自己的美国梦。然而,到美国之后的种种痛苦的遭遇,直接导致阿信美国梦的破灭。《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中细致地描绘了阿信在美国的惨痛遭遇,从阿信给在中国的朋友写的七封信中,我们不难可以看出阿信在的失望与绝望。事实上,阿信是19世纪在美务工的华人的缩影。虽然他们历经千难万险,但他们的美国梦最终还是未能实现。并且,《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中也详尽描述了华人劳工如何秘密地偷藏鸦片,甚至藏在长辫子里面。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然而马克·吐温依然将藏鸦片的行为与华人狡猾联系在一起,这其实是对落后文化的文化霸权。

再次,约翰·斯坦贝克后期的作品《伊甸园之东》中的老李,在小说中也是一个很具特色的角色。一方面,老李符合美国作家典型的华人形象,是一个屈从,女性化且未婚的仆人。自颁布排华法案颁布以来,唐人街变成满是单身汉的地方。单身汉为白人洗衣服,服侍白人,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另一方面,姓氏“李”使人们想起道教的创始人李耳(又名老子),事实上,老李在小说中代表着道教和东方文化。然而,与其他华人不同,老李对西方文化和哲学十分熟悉。当老李的老板亚当发现自己的妻子出轨,老李成为这个白人家庭的精神力量,为亚当提供精神支持(Steinbeck,1969)。因此,许多评论家认为《伊甸园之东》并未损害华人形象,老李在亚当人生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三、不同华人形象出现的原因

1、社会原因

19世纪前,许多华人劳工移民至美国做廉价苦力。由于华人劳工可以降低美国当时的用工压力,并帮助建造贯穿美国东西部的铁路,因此美国政府曾在一段时期内非常鼓励华人移民(陈晓燕,1998)。然而,大部分华人迅速适应环境,美国作家认为,华人的移民导致白人找不到合适工作,因此对黄种人表现出憎恨和恐惧。就像是在《中国佬约翰,老兄》中写到的,华人劳工因其亚洲人的外表和其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而受到孤立,形象也愈加负面。

2、历史原因

鸦片战争的爆发,大批西方国家入侵中国,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视为低等的国家。西方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强化他们对中国的敌视。东西方缺乏互相了解导致西方作家肆意歪曲华人形象。当华人移民至美国,固化的形象深入美国人人心。这种情况在排华法案颁布后更为恶劣,唐人街的男女比例极度失衡,出现大批单身汉。大量的单身汉开始从事洗衣,做家务等在当时偏女性化的工作。

3、经济原因

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对文学作品影响深远。经济危机对人们有着巨大影响,不少美国人因为无法接受经济危机,而患上精神疾病。美国不同阶层的人们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颇感挫折。因此他们通过歪曲华人形象,以华人取乐,对其他文化施行文化霸权,以此进行精神发泄。

四、华人形象的发展和成长

在《中国佬约翰,老兄》中,华人被视为抢夺美国人工作机会的低等人。之后的《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阿信代表着历经重重困难的华人劳工,他们虽然努力而勤奋,却无法实现自己的美国梦。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许多人陷入绝望,混乱的社会促使人们怀疑资本主义社会。约翰·斯坦贝克对现实和美国未来极度失望。然而,他并没有像其他美国作家一样选择通过诋毁华人劳工,来获得心理上的宣泄。相反,约翰·斯坦贝克没有逃避现实,直面经济危机后的本质问题。他尝试使用中国传统思想来影响美国人,在1951年发表的《伊甸园之东》里,老李非常了解道教和西方文化。因此,之前被视为“邪恶”的华人形象,在《伊甸园之东》这部作品中看到了改变。

五、结论

从以上分析的文学作品中,华人形象经历了改变和发展。19世纪美国文学中华人负面形象的大量涌现并不是19世纪的必然结果,而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蔑视,是黄祸论和情绪宣泄的综合结果。由美国作家创造的华人形象反应了他们对中国社会的态度。然而,随着时间变化,华人的积极形象一步一步再被强化。

【参考文献】

[1] Isaac, H. Scratches on our minds American image of China and India[M]. Connecticut: Green wood Press, 1958.

[2] Steinbeck, J. Journal of a novel: The East of Eden letters[M]. New York: Viking Press, 1969.

[3] 陈晓燕. 近代美国排华根本原因排析[J]. 杭州大学学报, 1998(3):68-69.

猜你喜欢

变化
美的变化
变化
小变化 大作用
不断变化的重量
这五年的变化
咦?气候会变化?
我来添画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喜看猴年新变化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