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安全风险体系建设模式规范用电安全管理

2016-12-20冯伟明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30期

冯伟明

摘要:客户安全用电是供电企业供电服务的一大目标,也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核心任务,保障客户用电安全才能维护供电企业和客户双方的利益。文章首先分析了客户用电安全管理现状,然后探究了以安全风险体系建设模式规范用电安全管理的途径。

关键词:安全风险体系;体系建设模式;用电安全管理;供电企业;供电服务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0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0-0185-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30.090

客户用电安全是电力系统和供用电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优质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加强客户用电安全服务,进一步丰富服务内涵,把用电安全管理风险管控作为工作主线,按照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延用、完善、建立”的总体思路,以PDCA闭环管理为原则,围绕作业风险管控,有效控制作业风险,抓好安全用电管理工作,引导客户做好安全用电管理工作,减少客户电气事故发生,进一步提升用电安全管理水平。

1 客户用电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1.1 客户接入不达标

历史用电客户接入问题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业扩工程设计尚未达到南方电网规定设计标准;业扩工程受电设备施工质量与施工工艺不达标,未达到电力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1.2 客户用电安全管理不到位

1.2.1 用电检查过程中,部分高压更多的客户没有配备专职电工,受电装置未按照周期进行预防性试验,电气设备运行管理工作不到位。

1.2.2 用电检查过程中,部分用户忽视了电力设备隐患问题的严重性,供电部门由于不具有行政执法权,难度督促客户整改用电设备,导致客户设备隐患事故时有发生。

1.2.3 现阶段,尚未形成客户设备缺陷问题分类管控的标准制度,在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约束下,用电安全工作管理无法高效开展。

2 以安全风险体系建设模式规范用电安全管理

2.1 用电安全用电风险评估

通过业扩的用电接入控制和用电安全检查两大工作开展用电安全管理风险评估,采用规范、动态、系统的方法去识别及评估客户用电过程中的作业风险,制定风险控制的措施、达到对风险的超前控制,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2.1.1 客户安全用电风险等级划分。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用电安全管理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参照以下风险评估公式:风险值(R)=后果(S)×暴露(E)×可能性(P),具体的等级划分如表1:

根据客户安全管理风险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特高、高、中、低、可接受五个等级,相应分值为100、50、25、15、5、1。不同的分值对于不同程度的严重后果程度,例如:风险后果值为100时,在供用电安全方面:造成死亡≥3人或重伤≥10人;设备或财产损失≥1000万元;造成电网或设备较大的事故。现场作业安全方面:可能造成死亡≥3人或重伤≥10人;设备或财产损失≥1000万元。供电服务方面:客户投诉、举报事件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供电服务质量。

2.1.2 创建风险管控措施库。全面分析用电安全管理面临的各类风险与对应危害,创建风险管控措施库,并严格落实风险管控的各项措施,打造出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为安全用电管理提供参考性意见。

2.2 安全风险体系下的用电安全管理的措施

2.2.1 加强预防,严格把关业扩工作。

首先,认真履行事前风险防控责任和义务。积极贯彻落实南网《10kV及以下业扩受电工程典型设计》;严格审查业扩工程设计图纸,对不符合要求的设计,一次性书面告知客户作相应修改;定期组织基建、配电部门汇审大型、复杂的业扩工程设计方案。

其次,强化业扩工程中间检查,确保客户用电安全隐患能被及时发现并整改。在业扩工程中间检查过程中,要本着“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对受电装置试验、隐蔽工程质量等进行严格把关,依照《客户受电工程中间检查意见书》的相关规定,将检查结论和发现的问题及时、彻底地以书面形式向客户反馈,并指导客户予以整改。

最后,严把业扩工程竣工检验关,禁止问题性客户并网接电。全面承接网公司业扩工程竣工检验标准,在开展业扩工程竣工检验时,按照“谁检验、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对于存在严重用电安全隐患的客户,不得接火送电;对于隐患暂不影响送电的,要限时、定责督促其整改。

2.2.2 营配联合诊断,客户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通过营、配联合对专变客户配电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诊断,提高用电检查的精益化水平,提升客户供用电管理和服务水平。

严格落实《广东电网公司用电检查管理细则》的规定,定期开展用电检查,营、配联合对专变客户配电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诊断,供电所营业人员按《用电检查工作单》的检查项目进行检查,同时注重检查营销系统客户档案信息是否与现场一致,及时修正营销系统客户档案信息。运维人员负责对供电线路、配变和配电柜等设备的检查,对客户配电设备的防雷设施(如地网的接地电阻测)的检测、使用热成像仪对客户设备进行测温。运维人员根据检查结果分析客户的用电状况,进行客户设备状态风险评估:评估得分率≥85%:符合或高于规程标准要求客户,以绿牌警示。对此类客户定为可接受风险客户,不需要采取控制措施;65%≤评估得分率<85%:为存在低风险问题,不影响安全用电客户,以黄牌警示。对此类客户定性为可接受风险客户,需要采取重点关注的控制措施;评估得分率<65%:为存在风险问题,影响安全用电客户,以红牌警示。对此类客户定性为高风险客户,需要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如上报政府职能部门或者以行政管控措施监管客户定期整改。

根据客户的评估结果,分别以绿、黄、红牌方式来区别性掌控。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的客户,必须实行全过程闭环管理模式,跟踪并督促该用户进行整改。对存在重大用电安全隐患或者对用电安全隐患不及时进行整改的客户,及时报送当地电力管理部门,以便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用行政执法形式监督客户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

2.2.3 实行层级监督,组织开展用电安全大检查。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强化供电企业对客户的用电安全管理,组织开展用电安全大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把客户用电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在检查执行层面的同时,也要注重审视管理层面的工作开展情况,实现安全管理的纵向贯通,积极吸收其他领域安全管理方面的优秀经验和做法,切实提升用电安全管理水平。用电安全大检查充分吸收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SECP的安全管理模式,分别从S(策划)、E(执行)、C(依从)、和P(绩效)4个环节入手,系统地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用电安全工作决策部署、规章制度、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注重风险管控等。

针对S环节,重点检查各单位职能部门对上级用电安全管理工作部署的分解、细化和组织实施等方面的情况。

针对E环节,重点检查各县级供电企业等执行层面对本单位用电安全管理工作的安排、执行及落实情况。

针对C环节,重点检查各班组、现场等具体执行层面落实用电安全管理工作部署和执行安全生产制度、标准的依从情况。

针对P环节,重点检查各项用电安全管理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检查暴露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评价整改取得的实际效果。

通过用电安全大检查,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共性问题、突出问题、重大问题,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对暂时不能整改的隐患问题,及时制定落实防范措施,建立客户用电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2.2.4 以安风体系建设思路,规范客户安全用电管理。

首先,按照安风体系客户安全管理要素的标准要求,重点梳理业扩接入控制和用电安全检查两方面的制度、标准、流程、表单等,分析目前的做法,找出其中存在问题,不断规范客户安全管理的管控标准,建立客户安全管理风险管控措施库,形成进一步的整改措施,通过闭环管理,不断提升客户安全管理水平。

其次,对存在重大用电安全隐患或者对用电安全隐患不及时进行整改的客户,实行全过程闭环管理的模式,运用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作用,跟踪、督促客户治理到位。

最后,对用电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依从情况、执行流程与标准、风险控制效果进行回顾和改进。

2.2.5 用检工作责任传递,用电安全管理职能分级管控。

首先,结合营业部用电检查班、供电所兼职用检人员的工作实际及工作量,依据重要客户等级、用电容量、电压等级划分年度用检计划的三个责任执行层次,实行分级负责制,分类管控。

其次,用电检查班负责重要客户、供电所负责专变客户、全市装变容量315kVA及以上客户的检查,镇供电所负责装变容量250kVA以下客户及0.4kV及以下的客户的用电检查。

3 结语

电力企业要树立“帮助客户成长,与客户一起成长”的理念,强化用电安全的精益化管理,提升客户供用电管理和服务水平,强化客户安全用电意识,减少电气事故发生,防止及避免人身触电伤亡事故的发生,以此保证电力安全生产,并向用电客户正常供电。

参考文献

[1] 祁达才,王良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2012年)[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2] 阎春宁.风险管理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