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首战必胜
2016-12-20王丽
王丽
2016年11月9日上午,河南旅游集团精准扶贫联盟成立签约仪式在洛阳市嵩县车村镇天桥沟村举行,由河南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主导,联合洛阳市扶贫办、洛阳市旅发委、伊川县人民政府、嵩县人民政府、洛阳牡丹大酒店、洛阳功夫诗九卷演出管理有限公司、河南三块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河南旅游集团精准扶贫联盟,遵循“使贫困人口有尊严的脱贫”的扶贫理念,按照“输送游客扶贫、文化宣传扶贫、资金定向扶贫”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规划,充分整合发挥各方优势,开发利用当地旅游、农产品等优质资源,共同助力贫困人口脱贫。
11月21日至22日,由阿里巴巴集团和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委、县政府联合举办的“精准扶贫——河南光山羽绒产业阿里展会”在杭州阿里巴巴集团总部西溪园区和滨江园区举行。这是我国服装产业第一次将T台搬进阿里总部。国家级贫困县光山县的当地10家知名羽绒服装企业在阿里园区进行线下展示、线上销售,在两天共4个小时活动中,仅网络直播一项,初步统计就收获超过46万点赞,在线人数最高时近两万。
在2016年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在全国率先提出“金融扶贫”理念的兰考县又有创新:雏鹰农牧与合作方联合发起设立中证中扶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内首个由上市公司主导的产业扶贫基金正式落户兰考。基金将投资于贫困县、片、区,聚焦于大农业、大旅游、现代服务业三大领域。这是继今年3月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兰考县政府合作实施了“脱贫路上零风险”项目,通过保险托底,让脱贫户不致因灾因病返贫举措后,该县脱贫攻坚的又一大手笔。
这些都是河南省今年精准扶贫工作的缩影,脱贫攻坚战役中,“河南方法”总是走在全国的前列,无论是兰考首创“上保险”的金融扶贫,还是在嵩县率先打响旅游扶贫,不断创新而且细化的扶贫方法,让河南精准扶贫“滴灌”得更加有效。
政策护航 合力攻坚
“十三五”时期,是扶贫开发工作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时期,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所面对的多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需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确的举措抓工作。河南省决策者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作为全省三大攻坚战之首,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聚焦精准扶贫,强力推进脱贫攻坚。
今年以来,河南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省委书记任第一组长、省长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先后召开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省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县工作动员会议、全省脱贫攻坚第一次推进会议等高规格会议,层层签订脱贫攻坚军令状。从省直机关选派53名优秀正处级干部,到53个贫困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主抓脱贫攻坚工作。举办全省扶贫开发与精准脱贫专题研讨班,宣讲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并由14个省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分别授课,对53个贫困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进行培训。市县两级成立了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充实强化了扶贫机构队伍。结合党委换届,乡镇配备一名专抓扶贫工作的副书记,明确了专职扶贫工作人员,基层一线扶贫力量得到加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于精准扶贫的制度创新,河南打出脱贫攻坚的“组合拳”,探索脱贫攻坚河南路径的“顶层设计”。省委、省政府在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贯彻实施〈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的基础上,围绕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制定了“三个五”精准扶贫政策性文件,形成了 “1+N”脱贫攻坚政策体系。着眼于扶贫工作精准管理,制定了扶贫对象精准识别、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扶贫资金管理、脱贫成效考核、贫困退出“五个办法”。着眼于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制定了转移就业脱贫、产业扶持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社会保障脱贫、特殊救助脱贫“五个方案”。着眼于脱贫攻坚基础保障,制定了教育脱贫、交通脱贫、医疗脱贫、水利脱贫、电力脱贫“五个专项方案”。“三个五”精准扶贫政策经过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筹划、参与、推动及省直有关部门的广泛调研、深入研究、反复完善,被干部群众称为具有河南特色的脱贫政策大全、解答基层实践困惑的脱贫工作指南、含金量很高的脱贫红包大单,可谓“全方位覆盖”。各市县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实化“三个五”精准扶贫政策,制定实施了一揽子接地气的政策措施,促进了精准扶贫深入推进。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成于实。河南省建立健全三大推进机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联系帮扶机制方面,省委、省政府制定《省级领导干部和部分省直单位联系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37名省级领导干部联系38个国定贫困县、15个省直主要部门联系15个省定贫困县的脱贫攻坚工作,不脱贫不脱钩。省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多次深入到“三山一滩”地区及所联系县调研指导,并召开分片座谈会研究部署。其他省级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也纷纷到所联系县深入调研摸实情、出谋划策引路子、想方设法解难题。各市县也分别建立了领导干部和部门联系帮扶贫困乡、村、户制度,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省委组织向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艾滋病防治帮扶重点村派驻1.2万名第一书记,对每个贫困村派驻了驻村工作队。
河南省的常态督导机制可谓组织严密,明确10名厅级干部任组长,组成10个督导组,对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为期5年的常态化督导,今年已进行5轮。省级督导以暗访为主,采取“4个100、1个50”抽查法,即每个督导组一年内必须抽查100个贫困户、100个低保户、100个驻村第一书记、100个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和50个扶贫项目,确保摸到实情、找准问题;每次督导后,向各地党委、政府原汁原味反馈意见、原汁原味通报点评,建立整改台账,跟踪整改落实,确保整改实效。各市县也都建立了督导、督查机制,全省共派出近700个督导组进行拉网式、不间断的督导检查。
扶贫考核机制可谓是“指挥棒”。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河南省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暨扶贫开发考核评价办法》,按照县级自评、市级初审、省级复审、实地核查的步骤,引入第三方评估,对贫困县年度工作进行严格考核,考核结果分A、B、C、D四个等次通报全省。出台《河南省脱贫工作成效考核办法》,从减贫成效、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扶贫资金等四个方面,每年对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党委政府脱贫工作成效进行考核。
脱贫攻坚既然是一场攻坚战,就需要多个部门合作,切实发挥行业扶贫的支撑作用。
河南省教育厅提出,“十三五”期间将投资245.56亿元,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前三年毛入学率、义务教育入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计划投资1570亿元,到2019年建成“广覆盖、深通达、提品质”的交通运输网络。
河南省卫计委也开始实施医疗卫生脱贫攻坚工程,确保到2020年全省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河南省住建厅制定农村危房改造年度计划,完成12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核实、录入、标注工作。
河南省国土厅则在贫困地区开展节余建设用地指标省内交易,全省交易指标5783.7万亩,为贫困地区筹资8.8亿元。
河南省林业厅计划安排10万名生态护林员,带动36万人脱贫。
…………
打牢基础 精准识别
“家里住着楼房,开着轿车,这能叫贫困户吗?第一次摸底的时候发现一些是‘关系户而不是真的贫困户。”在贫困村采访时,一位省派驻村第一书记告诉记者。
识别,这是精准扶贫的首要前提条件,其目的就是要明白“扶持谁”!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后,中央提出了“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扶贫对象精准被放在了首位。
谁贫?谁不贫?现有贫困户是啥样?“真贫困”的是否被落下?精准识别,就像靶心,锁定扶贫对象才能真正做到因人施策、因户施策用好“炮弹”。
根据今年6月出台的《河南省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及管理办法》,为解决“扶持谁”,河南要求做到“26365”: “2”是识别标准“两条杠”:一条是严格执行农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比如2015年是2855元;另一条是统筹考虑“两不愁三保障”因素,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
“6”是识别六步工作法,即“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一进就是进户摸底;二看是看房子和设施,对有轿车的、高档家电的要慎重识别;三算,要算出农民人均纯收入、算出支出帐、算清明白账;四比,就是和左邻右舍比生活质量;五议,就是要对照标准综合考量,逐户评议;六定,正式确定为扶贫对象的,由村两委确定,乡镇党委核定。
“3”是识别程序三步走:即初选对象、乡镇审核、县级复审。
“6”是要六签字:即对确定的扶贫对象名单,必须有驻村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长、包村干部、村委会主任、村支书、乡镇长、乡镇党委书记签字。
“5”是建档立卡五步骤:即数据录入、数据核查、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写手册和明白卡。
濮阳市在电视、报纸等媒体连续报道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标准和程序,力求家喻户晓;引入智慧扶贫大数据甄别系统,完善建档立卡档案管理,确保了识别精准度。内黄县由包乡镇的县级干部带队,组织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村两委干部,逐村逐家逐户走访调查,确保精准识别全覆盖。平顶山市采取“市抽查、县督导、乡镇推磨检查”的方式,推动再核实工作。上蔡县、确山县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精准识别进行考察评估。通过“回头看、再核实”,全省贫困人口的识别精准度和群众满意率均达到95%以上,为精准施策打下了坚实基础。
河南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各地利用1个多月时间,全面开展了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回头看、再核实”,进一步做细识别工作,确保应进则进、该退则退,不漏一人、不错一户。
“通过‘回头看,重新去核实、识别贫困户,目的就是对真正贫困的进行纳入,不贫困的一定要排除。对象更精准,扶贫脱贫更精准。”一位驻村第一书记信心百倍。
“确保识别精准、信息精准、施策精准、管理精准……”这是鲁山县所有扶贫干部融入骨子里的共识, “我们扶贫干部切实做到了脱贫有记录,攻坚留印记。”
“五个一批” 精准帮扶
“转、扶、搬、保、救”,这是河南精准扶贫的“五字真诀”。 “五个一批”工程,是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脱贫的“河南方法”:即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通过易地搬迁脱贫一批,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通过发展教育脱贫一批,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变迁,正在中原各地不断上演。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在全省脱贫攻坚第一次推进会上说,劳动力转移就业是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贫困家庭的一个成员如果能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转移就业,就能带动全家脱贫。
通过转移就业,能再塑贫困家庭的“造血功能”,让更多的劳动力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
33岁的曹光显是夏邑县曹集乡曹西村人,因为没技术,曾经养过猪,种过土豆、大葱,都赔了钱。自从他在县里“雨露计划”免费养殖培训班学到了养殖技术,养的猪再没有出现死亡现象,家庭当年就实现了脱贫。48岁的闫永亮是太康县老冢镇刘寨村人,参加县里组织的建筑行业培训班后拉起了一支建筑队伍,就在家乡附近施工盖房,不但自己脱贫致富,还带动了30多个贫困家庭告别贫困。
在河南省,像曹光显、闫永亮这样通过政府组织的各类职业培训获得技能,进而脱贫致富的还有很多。“雨露计划”技能培训全部免费,同时侧重于培训周期短、易学易会、脱贫增收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让贫困劳动力不花钱或少花钱就能学到实用技术。
革命老区新县群众有外出“打洋工”的基础,县里出台《就业创业扶贫工作实施意见》,因势利导,通过技术培训,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对接服务,依托当地、国内、国际三个市场,促进贫困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全县36万人中,持有护照的就有6万多人。“转移就业”,为新县脱贫摘帽打开了一方新天地。
河南组织各地根据贫困家庭劳动力状况,采取不同的就业脱贫方式,劳务协作对外输出一批,产业发展就地吸纳一批,鼓励居家灵活就业一批,扶持自主创业带动一批,中介组织介绍就业一批,开发公益岗位安置一批。台前县实施“百企万户”扶贫工程,今年在贫困村村头建设“精准扶贫就业点”113个,吸纳贫困户30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送企业到村、送项目到户、送岗位到人。平舆县综合采取巧媳妇工程安置、电子商务安置、户外藤编安置、防水防潮安置等形式,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业。郸城县今年引回18名大学生返乡创业,其中复旦大学研究生王文一返乡后,创建了以种植美国大樱桃为主的种植合作社,带动800多人脱贫。鹿邑县为贫困人口提供了1600个保洁岗位。截至9月底,今年河南省已对42.3万贫困人口实施了转移就业扶贫。
“认识你自己”,这是贯穿古今的哲学命题。当贫困地区选择脱贫产业时,这一问题依旧首当其冲。
扶贫攻坚,最有力的武器是产业,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找准“好路子”,汇聚“金点子”,摘掉“穷帽子”,有产业支撑,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问题、拔掉“穷根”。
在脱贫攻坚的宏大战役中,河南省全力推进产业扶持脱贫,通过“造血工程”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越来越多的贫困村正实现脱胎换骨式的跃进。
河南省委、省政府结合河南实际,按照投资少、风险小、带动强、发展快的原则,确定了特色林果业、畜牧养殖业、乡村旅游业、轻纺制造业、农产加工业、电商流通业等8个重点脱贫产业,组织各地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方向,按照特色发展、规模经营的原则进行产业布局,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产业扶持模式,灵活采取直接帮扶、托管帮扶、合作帮扶、社会帮扶、股份帮扶、资产收益帮扶、代种代养帮扶等多种模式来帮助贫困户。兰考县组织各乡镇围绕“一乡一业”和“多乡镇连片一业”,大力发展木制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两个主导产业相配套的关联产业,建成了一批特色产业示范园和特色农业基地;积极探索政府主导、金融支持、企业发展、风险保障的“四位一体”金融扶贫模式,今年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亿元。滑县打造产业扶贫就业基地306个,扶持5900多个贫困户;建设光伏电站点141个,覆盖9891个贫困户;建设服装、家纺等加工点41个;整乡连片发展温室、拱棚瓜菜和果蔬种植5万余亩,直接带动3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泌阳县在发展夏南牛养殖主导产业上,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组织+扶贫基地+贫困农户”的模式,实行“统一发放牛犊、统一进行培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实施防疫、统一回收成牛”的扶贫带动方法,辐射带动4100多个贫困户。固始县明确产业集聚区65家企业对全县113个贫困村结对帮扶。截至9月底,全省已有60.6万贫困人口在产业扶贫的带动下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按照全省的规划,到2020年将通过产业发展带动200万贫困人口脱贫。这条稳固长效的产业扶持脱贫之路,正在中原大地拓展延伸。
“出门就翻山,一趟走半天。出行两条腿,种地靠老天。”“九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姑娘往外跑,有哥没有嫂。”这些都是河南“三山一滩”地区贫困群众生活的生动写照。“山高谷深一线天,吃水用电行路难,危重病人干瞪眼,蹲山守穷一年年。”这曾是地处伏牛山山区部分农户的生活实景。
易地扶贫搬迁是新一轮脱贫攻坚的“当头炮”,尤其是打赢“三山一滩”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难以就地脱贫的贫困人口,河南省坚持“政策鼓励、农民自愿、资金补贴、县市包干”的原则,实施易地搬迁脱贫。在搬迁安置上,要求各地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科学确定安置点,尽量把分散的单家独户向条件较好的行政村内集中安置,把需整村外迁的向乡镇或者有产业基础的园区、县城附近安置。在搬迁标准上,要求各地量力而行,防止建筑面积过大、建设标准过高、资金投入过多。在后续扶持上,要求各级各部门想方设法为搬迁人口创造就业机会,保障他们有稳定的收入。今年全省计划投资39.85亿元,建设搬迁安置点349个,搬迁9.74万人。卢氏县在搬迁工作中,实行分类搬迁、梯度安置、差异化奖补,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引导其进县城、进园区、进集镇安置,对劳动力弱的贫困户引导其进中心村或就近安置;创新土地供应方式,将安置点建设用地由集体划拨土地变更为国有挂牌出让供地模式,破解农村建房无法办理房产证等难题;创新安置点社会管理模式,对搬迁人口大于500人的安置点,实行社区化管理,统筹解决搬迁人口的户籍管理、就医就学、社会保障等社会化管理难题。淅川县坚持“四个结合”,将扶贫搬迁与去库存相结合、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与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与发展生态产业相结合,制定实施搬迁人口、集中安置点、产业发展“三个规划”,在搬迁工作中广泛发动群众、接受群众监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过得好”。10月中旬,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和产业扶贫现场会,交流经验,加压推动。10月16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创新搬迁补助方式,原先由搬迁农户自筹的人均3000元资金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各分担1000元,搬迁农户不再自筹资金。
在通过生态补偿脱贫方面,河南省今年已下达1亿元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生态护林员支持脱贫;实施林业生态建设扶贫,使贫困人口参与重点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收入,并为贫困地区营造“绿色银行”,为长期稳定脱贫打下坚实基础;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扶贫,扩大森林保险规模和险种,减轻林农损失,间接增加林农收入。将8项中央财政林业资金、4项省级财政林业资金纳入统筹整合范围,将财政林业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支持贫困县精准扶贫。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在教育扶贫方面,河南省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接受教育保障和资助制度。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全面覆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保障和资助政策,确保不让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基础上,按照年生均小学生1000元、初中生1250元标准对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费;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扩大到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普通高中学费、住宿费,并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费,并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雨露计划”扶贫助学补助。对在本省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本科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别按照每生每年4000元、6000元、1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专科学生按照每生每年4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并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雨露计划”扶贫助学补助。另外,该省大力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计划“十三五”期间投入资金245.56亿元,实施贫困地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积极为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与此同时,河南省通过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兜底、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养老保障、住房保障、保险救助等扶贫措施,对部分农村贫困人口实施兜底保障。截至9月底,全省已对35.6万贫困人口实施了社会保障兜底扶贫。
扶危济困,重在立行。对那些因病、因学、因灾、因残等致贫或返贫的群众来说,特殊救助就是“及时雨”和“雪中炭”。河南省通过实施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灾害救助、临时救助、特殊救助、慈善救助等方式,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保障其基本生活。截至9月底,全省已对4.8万因突发灾祸致贫返贫人口实施了特殊救助。
社会力量是脱贫攻坚的有效补充,在中原大地,扶危济困、扶弱助贫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近日,河南省扶贫基金会成立。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雏鹰农牧集团董事长侯建芳、牧原集团董事长秦英林等单位和个人共出资2300万元,作为基金会的原始基金。新县以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冠名的各类基金就有17项,总金额超过2000万元;伊川农村商业银行不到2年向省慈善总会定向捐赠1400多万元;河南省开展的“扶贫日”“金秋助学”“爱心包裹”“同心康福”等扶贫活动,得到广大企业和群众的热情响应……
把握标准 精准退出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精准退出是扶贫攻坚最后的关键环节,也是避免“数字脱贫”、确保稳定脱贫的关键环节。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河南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和贫困县摘帽滚动计划》,设定时间表绘制了脱贫路线图。2016年,计划兰考县和滑县2个贫困县脱贫摘帽;2017—2019年,计划分别有10个、28个、1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2016—2020年,计划分别有110万、100万、90万、70万、60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各市县分别制定脱贫滚动计划,将脱贫时间精准到村到人。为把好标准关,省委、省政府制定《河南省贫困退出实施办法》,精细化确定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退出标准,要求各地严格按照“统计摸底、民主评议、核实认可、公告公示、脱贫销号”的程序规范操作,严格实施脱贫验收,确保结果让群众认账、成效让群众买账。为避免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确保稳定脱贫,河南省留出缓冲期,明确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退出后,攻坚期内国家和省里现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支持力度不减、工作队伍不撤。同时,对率先摘帽的贫困县仍给予一定奖励,以形成正向激励。
河南省扶贫办主任张继敬表示,自从实施精准扶贫攻坚以来,长期困扰扶贫工作的扶贫对象不精准、扶贫资源短缺、各种扶贫资源配置碎片化的局面,在强有力的组织和协调下全部改善。今年全省将对9.7万深石山区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对120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实现11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兰考县和滑县2个国定贫困县脱贫摘帽的目标即将实现。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饱含深情地说。“人心齐、泰山移”,在需要持续攻坚的扶贫过程中,随着扶贫组织和人员更具有执行力、扶贫资源更加充分、扶贫的手段更加多样化,全省上下众志成城,以滚石上山的精神和勇气,精准扶贫带动稳定脱贫,必将开拓发展新境界,交出更加完美的“河南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