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视角下的红色“溯史”之旅
2016-12-20李想
李想
“镜头放低,平视前方,语速放缓。”面对第一次拿起VR设备、略显紧张的我,一旁负责调试的同事不断提示。
这天是8月22日,江西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园内,50余位网媒记者编辑们开始长征采访,我们为期一周的全景拍摄工作也由此开始。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是我们拍摄VR的第一站。虽然在来时的高铁上我已经提前把准备的解说词背得滚瓜烂熟,但来到现场,举起设备,盯着异常生疏的摄像头,再加上围观者的注视,我不免紧张起来,多次卡顿,甚至手也跟着抖起来,被同事嘲笑为“帕金森”患者。多次“NG”以后,才渐渐进入状态。当天,伴着天空飘起的细雨,一段一分钟多的VR终于摄制完成,我这个半路出家的主持人也算是进入了角色。
江西站的重走长征路系列新媒体报道涉及不同主题,既有红色文化,也有精准扶贫,面面俱到显然不现实,而且会显得杂乱无序。最终,我们决定以“长征之旅”为大脉络,360度展现当年红军曾经走过的地点,让网友感受80年前的辉煌,体味红军留下的伟大成就,以此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全景呈现,长征故事“有温度”
好故事才能动人心。江西作为万里长征的第一站,其遗留的红色故事和革命遗址十分丰富,所以如何采取故事化的叙事风格则显得尤为重要,写稿子如此,录制VR也如此。抵达江西于都的前几天,我在网上提前查好了行程中会去到的几个地点的历史故事,寻找最打动人心的细节来讲述给镜头背后的观众。
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里,一口锈迹斑斑且有破洞的行军锅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是1935年驻扎在于都县黄麟乡井塘村的中央分局负责人送给村民钟伦扬的。红军走后不久,国民党军队命令把红军的伤病员和物品主动交出来,否则格杀勿论。为了不让这口锅落入他们手里,钟伦扬背上它就往屋后的大山跑。国民党发现后朝钟伦扬打了一枪,好在子弹穿过锅后并没有击中钟伦扬的要害,只是受了轻伤。新中国成立后,直到钟伦扬去世,他的儿子钟正予才把这口锅交给了于都县博物馆。
除了描述我的“所见”,我更想和网友分享我的“所感”。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刻有“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碑文的红井水,我边品尝井水,边对着镜头讲述自己的感受,“1933年4月,毛泽东随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迁来沙洲坝后,亲自实地勘察和调查地下水源……”当这些故事被镜头展现出来时,历史又一次被定格。
长征路上,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它们都成为我的素材。用故事化的叙事风格还原红军长征路的同时,也能让网友聆听到曾经的故事,这样有深度、有温度的全媒体作品才能打动人心。
资源丰富,红色之地“活历史”
做新媒体报道的理念是,不仅要反映现实,更要折射时代。江西省红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从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园,到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再到叶萍革命旧址、红井旧址,几十年来,保留下来的这些旧址,如今都成为了红色旅游文化的代名词。
录制VR的过程中,镜头中时常出现前来参观群众的身影,他们有的穿戴朴素,有的整齐划一,有以单位性质来参观学习的,也有特地前来感受红色之旅的。
七天的采访,这样的红色之旅铺满了江西于都、兴国、瑞金。瑞金市境内拥有红军广场、“一苏大”会址、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红井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这些都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资源。兴国县内的毛主席长冈乡调查纪念馆等散布城乡的红色景点集瞻仰、教育、观光于一体。50多处革命旧居和纪念场馆逐一进行了修缮,尽量保持各景点原貌,重现了一些楹联式红军标语、口号、漫画等,使这些红色旅游景点重新焕发光彩。
整个行程安排紧密,要保证大部队每站采访行程前VR也要拍摄完成。因此,走进每个纪念馆前,我们就根据查阅好的资料,甚至是地图,立刻锁定一张照片、一杯油茶、一口水井,将最具代表性的长征路上的小故事介绍给网友。
“经过这十多年的发展,我们江西已经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的焦点,我会经常推荐朋友来这里看看红军走过的长征路。”在兴国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一位居民颇感自豪地对我说。一组公开数据显示,如今江西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由1350万人次增加到1.21亿人次,总收入由77亿元增加到1089亿元,这成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江西境内采访的那几天,正值暑热之际,天气闷、脸上的汗不停往下流。但再累再憔悴,也要保证良好的出镜效果,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这对于自己的心理素质考验极大。
最终,一切努力都得到了回报。10月中旬,一个由“朝阳工作室”出品、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制作的《爬雪山、过草地,VR体验苦难长征路》H5作品终于上线,里面集合了江西等六地的15个VR作品。“解读历史很直观,有画面,又有文字信息,还有VR虚拟还原,太酷了!”看到这样的留言,整个团队都感到温暖和兴奋,网友的喜爱,是对全媒体记者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