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016-12-20王夏玲陆慧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9期
关键词:卫生院疗法医生

王夏玲+陆慧

2016年3月14日,2015“寻找最美医生”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获奖医生们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带来了满满的正能量,鼓励着医卫界的同行们。但最让人感动的是,一群淳朴、善良、无私奉献,生活在艰苦偏远地区的乡村医生,他们为守护一方百姓安康而恪尽职守的故事,让无数人动容、牵挂,再一次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乡村医生这一群体的关注。为一句承诺,奉献一生

在甘孜藏族这样艰苦、偏远的地区,有人41年如一日,坚守工作岗位,给藏民们送去安康、吉祥。他就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上燃姑乡卫生院的占玛泽仁。

上燃姑乡偏僻闭塞,条件艰苦,占玛泽仁是乡卫生院里唯一的藏医。行医40多年,每天都有很多牧民从四面八方赶来找他看病。80年代,上燃姑乡由于地域偏僻,医疗站就剩下占玛泽仁一个人。领导说,“医疗站交到你手上,不能拆,不能垮。”为了这句承诺,占玛泽仁独自坚守了几十年。占玛泽仁至今还没有结婚,没有孩子,没有存款,没有房子,卫生院这个临时的家,他一住就是几十年。

在别人眼里,占玛泽仁的行医条件是那么的艰苦,但是这对他来说,只是“家常便饭”。历经几个小时才能到患者家,心系患者病情的他每隔几个小时还得去一次,时时刻刻挂念患者健康,对于这种艰苦,占玛泽仁已经习以为常。

占玛泽仁表示,患者的病情是他最担心的,晚上睡觉的时候他还在想怎么才能治疗好患者,保住患者的生命。

为了节省牧民看病的费用,在看病、治病的间隙,占玛泽仁还常常到山上去采集药材。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占玛泽仁竟然积攒了几万斤的药材,市场价值接近300万元。

占玛泽仁的医术除了在当地颇有名气,还吸引了来自青海、甘肃以及阿坝等地的患者。40年诊治病患70余万人次,外地的患者就有30多万。一堆堆处方和病历见证着占玛泽仁40年的村医岁月,他用自己的全部精力守护着牧民的健康。上燃姑乡卫生院院长扎西三郎说,“为了患者,占玛泽仁把自己的事情都看得很淡,看得很轻,什么事情都以患者为主。这辈子,他什么都没干,就干了一件事,‘为人看病。”

占玛泽仁曾朴实地说,“我看过的患者已经达到70余万人次,如果我再能多活几年,活到70多岁,能看到100万患者的话,是—件相当高兴的事情,死了也没怨言。”

40年的执着坚守,占玛泽仁是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他对医生的理解。或许就此时他仍旧背着药箱,走在去患者家的路上,默默地守护着高原上牧民的健康。

用医术救人,用爱心济困

甘肃省永昌县河西堡镇西庄子村处于西北高寒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使这里成为风湿性疾病的高发区,不少患者被风湿性关节痛折磨得痛苦不堪,有的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丧失了劳动力。而且为治病,不少家庭常年背负沉重的医疗负担,甚至倾家荡产、负债累累。

1995年,从甘肃省中医学校毕业的高鑫回到家乡,成为西庄子村历史上第1个从正规院校毕业的乡村医生。至今,已为村民健康“保驾护航”21个春秋。为了切实解决乡亲们的痛苦,高鑫四处学习,积累经验,并多次自费联系省内外中医医院及周边风湿骨病专科医院学习进修,逐步掌握了治疗关节疼痛的中医药传统疗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疼痛专科。

中医发扬的核心是传承,高鑫不仅传承了中医治病救人的技术,也从家庭中传承了医者仁心的信念。高鑫的父亲也是一名乡村医生,生前留给高鑫的除了一些医书,就是4000元债务,他的父亲宁肯贷款,也不肯向乡亲们讨要拖欠的医药费。父亲去世的时候,十里八乡送别的老百姓让高鑫印象深刻,那些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说着高医生的好。这让高鑫坚定地要成为像父亲那样坚守乡土的村医。

为了精确掌握每一种治疗风湿常用中药的药性,他自己——尝试。为了掌握不同剂量的反应,他曾加倍增服过毒性极强的马钱子,其中的危险可想而知。风湿性疾病治疗周期长,很多人都会因病返贫、返困,为了减轻老百姓的经济负担,高鑫尽量采用当地药材,千方百计降低治疗成本。

在他行医的21年间,他治愈过疑难杂症,让年轻的大学生重燃生活的希望,他帮助过孤寡老人和特困群众,每年为贫困患者减免医药费上万元。用医术救人,用爱心济困,这些年高鑫为村民诊病15万次,累及减免医药费达20余万元,成为当地老乡们心中的贴心人。

精湛的医术,时刻为患者着想的爱心,让高鑫成为当地甚至周边很多地方远近闻名的名医。为让更多的老百姓方便治疗,2009年,高鑫自筹资金40余万元,将两间土坯房扩建成600平方米的小型医院。

如今的西庄子村卫生室,不仅拥有完善的诊断室、治疗室、中西药房,还吸引了很多大学毕业生前来工作。目前卫生室形成了以内服五虎逐痹汤等自制中药制剂,辅以针灸、火龙疗法、熏蒸疗法、熨烫疗法、药农疗法、按摩疗法等中医传统疗法,结合足浴、药酒等疗法的风湿病治疗体系,中医门诊量占门诊总人数的97%,中医药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95%。除了周边村舍的群众,还有来自新疆、内蒙古等地的患者慕名前来就医。对那些来去不便的患者,他还提供食宿,只象征性地收取几元伙食费。

他说:“人不能忘本,不能钻进钱眼里。这些年政策好了,国家还有些补助,为乡亲们做点儿事才是最好的回报。”舍小家,顾大家,彝家山寨的“白衣天使”

她扎根山区,默默守护村民健康;为了治疗患者,她途中跌落悬崖,丧失生育能力;为救患者,她没能见父亲最后一面。她总是舍小家、顾大家,用汗水、用青春、用热血。为滔滔雅砻江畔送去健康,在巍巍群山之上守护平安,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医者仁心的精神风范,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精神。她是高原的美丽天使,说起她,四乡结合部的汉族群众都跷起大拇指称赞她是“好郎中”!她就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健美乡洛居村卫生所医生马丽。

2001-2016年的15年里,她为洛居村及周边汉彝藏族群众的健康一直奔走在大山的脊梁上,穿行在沟壑谷底和崎岖陡峭的山路上,哪里有病痛呼唤,她就出现在哪里,她使无数个小生命在她的手里降生,她让无数的痛苦呻吟变成了爽朗的笑声

42年坚守清贫,贴钱行医,不忘初心

他是赣南大山深处的一名普通乡村医生,在赣粤闽交界处的山村行医42年,跋山涉水,为三省交界处的村民解除病痛;他贴钱上门给人看病,42年坚持清贫,却苦了自己的家人,如今他和他的家人仍居住在20世纪80年代建的土坯房里;他看病还是靠温度计、血压计、听诊器老三样,方法还是望、闻、问、切。他,就是江西省寻乌县项山乡福中村乡村医生潘昌荷。

从成为乡村医生的第1天起,他就给自己定了这样一个原则:凡是>60岁的老人看病免收门诊费;外伤包扎、测量血压等全部免费:自己治不了的病,第一时间帮助患者联系上级医院,并亲自护送患者到上级医院治疗,为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42年来,他始终牢记和践行着自己的承诺,这也让他在三省交界的村民中有口皆碑。

为乡镇医院“铸魂”

曾经,沈阳市浑南区深井子中心卫生院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医院只有3排平房,没有一件像样的医疗设备,环境也破烂不堪。因为忍受不了医院的脏乱差,许多医生来了又走。医院经营也是极其艰难,甚至连职工的基本工资都无法保障。

2000年6月,38岁的安柏松得知了深井子中心卫生院的状况后,他毅然辞去了区医院主治医生体面、舒适的工作,来到深井子中心卫生院。作为医院的院长和技术带头人,安柏松总是坚持在临床一线,加班、值班、出门诊、做手术,与同志们同甘共苦在生活中,他关心员工疾苦.带头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深入特困居民家中送医、送药,多年来他几乎没休息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在他的带动下,全院迅速破解了基层卫生院人才流失的现状,形成了医德为根、全心奉献的清正风气,带出了一支技术精良、勇于担当的医疗队伍

在这个略显偏僻的乡镇里.安柏松与其他医生们一道.以精湛的医术、崇高的医德,为当地百姓的健康“守门”让仁心、仁术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猜你喜欢

卫生院疗法医生
最美医生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卫生院切莫孤军作战
警惕卫生院拖医改“后腿”
卫生院重新吃上“大锅饭”
“编制”致卫生院陷尴尬境地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