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熬盐迎亲人懋功大会师
——长征中红四方面军迎接中央红军

2016-12-20

关爱明天 2016年12期
关键词:盐巴瓦罐红四方面军

熬盐迎亲人懋功大会师
——长征中红四方面军迎接中央红军

达维会师纪念碑默默诉说着那段历史

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以后,经剑阁、中坝、北川等地,向懋功进发。1935年6月上旬,部队到达茂州。当时部队遇到的困难愈来愈多,路难走极了,粮食吃光了,连盐巴也成了问题。一连半个多月,天天是白水煮野菜。由于缺盐少粮,同志们日益消瘦,有的还患了浮肿病。但面临与中央红军的会合,红四方面军全军上下还是欢欣鼓舞,群情高昂。“迎接中央红军北上”成为官兵的普遍口号。

为了做好与中央红军在懋功会师的准备,红四方面军的领导要求大家多筹些粮、盐,准备在会合时送给中央红军老大哥,解决他们的困难。

由于军阀、土司头人的反动宣传,在红军未来之前,群众都跑到山上去了。四方面军的筹粮组为了取得群众的信任,一家一户地挑水扫地,直忙到天黑。当年在四方面军总医院宣传队工作的孟瑜还记得:

“当我们来到村尾时,发现从一间破屋里射出一丝昏黄的灯光。“有群众!”我们高兴得几乎叫出声来,跑进屋去,只见一位藏族老人正慌慌张张地收拾桌上的一个小瓦罐。“盐!”走在最前头的“小地牛”惊喜地叫道。大伙凑上去,只见瓦罐里果然盛着半罐雪白的盐。李队长用商量的口气对老人说:“老大爷,我们是红军,路过这里,已经好久没吃盐了,请卖给我们一些吧。”藏族老人紧紧抱着瓦罐,一声不吭,用慌张而带愤怒的眼光盯着我们。李队长掏出几块银圆,指着老人手中的盐,比比划划又说了一阵,老人仍不开口。忽然,他一转身,抱着瓦罐出了房门,走了。

“第二天,有几个老乡悄悄回村来探虚实,他们发现红军不但没有拿他们的一针一线,还把村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便消除了怀疑,把山上的群众陆续叫了回来。那位藏族老大爷带着一位通司,找到宣传队,硬要把半瓦罐盐送给我们,说:“红军‘耶莫耶莫(好)’!”李队长执意不肯收。老大爷又告诉队长,离这不远的白云山有一种白石头,缺盐的年月当地百姓用它熬过盐,只是味道有点儿苦涩。队长一听乐了,详细地了解了有关熬盐的方法,部队就地开展筹粮熬盐活动。”

“接连几天,我们白天上山敲石头,夜晚生火熬盐,一钵钵的白盐,全部集中起来,准备送给中央红军。我和“小地牛”也悄悄地用荷包装了两包最细最白的盐,准备与中央红军会合时,作为送给亲人的见面礼!”

就是这样,红军官兵走家串户,动员群众,筹集粮食、羊毛、羊皮、牛皮、盐巴、茶叶等。一些重要地点,红四方面军还设了粮站,专门蓄积粮食,有的粮站积存粮食达200万斤以上。各部队还组织人到山上选石头,熬盐巴。战士们还打草鞋,并学会了剪皮衣服,撕羊毛,捻毛线,织毛衣、毛背心、毛袜子。徐向前深情地回忆道:“大家制作的每件慰问品,都渗透着对一方面军的兄弟情谊。从前线到后方,从总部机关到连队,从地方政府到人民群众,处处在为迎接中央红军忙碌,气氛热烈而紧张,十分感人。”

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翻过终年积雪、空气稀薄、人迹罕至的夹金山,到达懋功县城东南的达维镇,在达维的木城沟与前来迎接中央红军的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第九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四团胜利会师。

(省委党史研究室马睿供稿)

猜你喜欢

盐巴瓦罐红四方面军
走出“逃跑主义”:鄂豫皖省委对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的认知
铁锅和瓦罐
盐马古道(组诗)
林忠成的诗
盛满声音的瓦罐
痛苦是盐,心灵是湖
热血青春铸丰碑——记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
绿皮车是高铁时代不能少的“盐巴”
一只瓦罐行走江湖
不安全的瓦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