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滑坡与高边坡病害的治理措施
2016-12-20杨再均
杨再均
(贵州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贵州 贵阳 550001)
高速公路滑坡与高边坡病害的治理措施
杨再均
(贵州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贵州 贵阳 550001)
针对高速公路滑坡与边坡病害的相关问题,提出滑坡与高边坡病害处理的基本方法。先讨论了诱发高速公路滑坡与高边坡病害的基本原因,再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先介绍该案例的基本信息,再对其开展高边坡设计管理方法进行讨论,以求为未来高速公路滑坡与高边坡病害处理提供理论支撑。
高速公路滑坡;高边坡病害;高边坡设计
1 工程案例简介
该工程位于我国南方某地区,呈北东——南西走向,全长约为148 km。该高速公路国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所经历的地区地质环境脆弱,易出现崩塌、滑坡等,对高速公路安全产生影响。针对这一现象,相关部门在高速公路滑坡与高边坡病害处理中,将高边坡设计作为整个工作的重点。
2 常见高边坡工程加固技术
当前我国在高边坡加固中,主要采取地表排水、填土反压等措施,但多数工程案例表明,上述措施虽然能解决高边坡不稳的问题,但稳固效果时间短,依然存在边坡失风险。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高边坡加固技术措施越来越多,强调边坡加固治理中多种措施的联合应用,最终强化边坡整体性能。
3 高边坡设计方法
在该项目工程中,高边坡主要采取三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包括:(1)工程地质比拟法。以自然稳定坡为研究对象,比拟确定最佳坡形、坡高与坡率,并与本次工程实践相结合。(2)力学分析法。构件基于施工坡面的力学模型,将不同力学结构的边坡设计方案应用到模型上,分析不同力学模型的应用效果,根据不同模型的优缺点,对最佳加固模型的局部进行优化,确保边坡设计的合理性。(3)经验并对比法。积极发挥老员工在工程建设中在作用,在听取老员工的工作经验与建议后,将建议作为重要的边坡设计参数进行考虑。
4 预应力锚索框架
(1)技术原理与应用
该技术主要以预应力锚索与框架为基础,共同构建了一个新型支护体系,主要以坡体整体结构为核心,按位置将框架划分为横梁、纵梁,两梁之间呈垂直关系。预应力锚索框架对边坡的加固作用主要体现为两方面:①预应力锚索被作为加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动岩土体的力学性质,依靠灌浆技术将预应力提供点设置在稳定的岩土、岩体中,为整个框架提供稳定的预应力保证。而岩土体受压力影响,表层滑移面摩擦力增大,最终强化坡体滑移阻力,避免滑坡现象发生。②将预应力锚索中的锚索固定在框架上,使锚固力优先作用到框架上,再依靠框架将力传递到岩土体上,最终产生附加应力,改变岩土体受力环境,使其具有良好的自稳能力。同时,考虑到框架与坡面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能显著控制坡面变形现象,建立一个由表及里的加固体系,防止边坡失稳。
(2)应用分析
在该项目中,预应力锚索框架主要被应用在多级挖方边坡上,重视对表层与坡面病害的处理。同时,该项目技术人员考虑到不同岩土质材料自身徐变性能的变化,要保证预应力苗锁框架具有良好的锚固力,切忌将其应用到具有强腐蚀性的地层中。同时,由于预应力锚索框架是一种柔性支挡加固体系,因此其受力均会由锚索承担,但锚索在工程中不能承受剪力作用,因此在工程中建议使用预应力锚索为辅助手段。在该项目中,重视多种抗滑工程的综合利用,将抗滑桩、抗滑挡墙建设作为高边坡工程的起始环节,将滑动的岩体“钉”主,再辅之以预应力锚索框架加固,进而取得了良好的抗滑效果。
(3)预应力锚索框架设计
在预应力锚索框架设计中,框架不仅具有护坡作用,还具有传力作用。因此在施工中可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方法,通过提高坡面接触面积,确保框架能将所承受的力有效传递给坡体,最终对坡面产生反作用力。
在该工程项目中,预应力锚索框架的结构由图1所示。在该结构中,可以将框架看做为一个倒扣在坡面的十字交叉弹性基梁,而在分析框架整体结构中的难度较大,因此可将整体结构进行划分,以横梁、竖肋等单位进行计算。在计算中,需要先确定节点上锚索里分配情况,再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单梁力学模型,最后根据选定的力学模型进行框架设计。
(4)框架锚索力计算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预应力锚索框架时刻受到锚固力的作用而“压”在坡面上,导致坡面对框架产生一种反作用力,而在这种反作用力的计算中,需要以静止平衡条件为基础,综合分析分配到横梁、竖肋上的静力和,其计算公式为:
图1 预应力锚索框架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公式中,Fi代表i节点处的总锚固力;α、θ分别代表边坡角坡角度数与锚杆锚固角度;Fix代表横梁上的锚固力;Fiy代表竖肋上的锚固力。
而在实际工程中,为获得更好的数据计算效果,需要在工程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到锚索框架与其下的岩土体(即地基)相互作用的研究,分析不同参数情况下横梁、竖肋的受力情况,保证预应力锚索框架整体结构稳定。
5 应用效果
在该项目建设施工之后,预应力锚索框架在维持高边坡稳定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该项目2011年建成至今,所发生的滑坡与高边坡病害现象不超过24例,高速公路整体稳定性效果良好,有效保证高速公路后期运行。
[1] 陈强,黎剑华,龙洪,等.高速公路层状风化岩石边坡滑坡成因分析及综合治理[J].中外公路,2009,29(5):27-30.
[2] 陈秀晖.高速公路渭彼与高边坡病害加治理[J].门窗(研究探讨),2013,(6):326-327.
2016-02-12
杨再均(1982-),男,贵州凤冈人,工程师,研究方向:公路工程。
U418.9
C
1008-3383(2016)08-00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