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D-二聚体升高与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2016-12-20周维军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23期
关键词:紫癜二聚体肝素

周维军

(成都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儿科,四川成都610051)

血D-二聚体升高与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周维军

(成都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儿科,四川成都610051)

目的分析血液D-二聚体(D-D)水平升高与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损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该科确诊的24例HSP患儿按D-D水平是否升高将其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0例),两组患儿治疗方案相同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以观察是否发生紫癜性肾炎(HSPN)。结果两组患儿分别有1例患儿发生HSPN,相对危险度值为0.714,95%置信区间为(0.050,10.114)。结论D-D升高与HSPN发生无明确相关性。

紫癜,过敏性;肾疾病;紫癜性肾炎;儿童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血管炎,其病变以小血管炎为主。HSP近期预后与消化道症状有关,远期预后与肾损害有关,即与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有关[1],97%的HSPN发生在HSP起病6个月内[2]。所以如何预测HSP患儿是否会发生HSPN非常重要,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较多,但目前尚无统一结论。血D-二聚体(D-dimer,D-D)是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D-D水平升高表明机体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被激活,往往同时伴血管损伤[3]。肾脏是富含毛细血管的器官,作者推测D-D水平升高可能是HSP患儿肾损害的高危因素,本研究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两组患儿随访6个月,以研究血D-D水平升高与HSPN发生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本科诊断为HSP的患儿24例,其中男10例,女14例,男女比例为1∶1.4,年龄3岁零4个月至13岁零10个月,平均9岁零6个月;病程1~10 d,平均(5.45±1.03)d。将其分为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6例,女8例;对照组中男4例,女6例。将患儿按入院时血D-D水平是否升高分为观察组(D-D水平升高者)和对照组(D-D水平正常者)。两组患儿予以相同的治疗方案,包括抗过敏、抗凝,有消化道或关节症状者予以短期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感染者予以抗感染治疗,两组患儿均常规给予肝素钠120~150 U/(kg·d),连续治疗5 d以预防肾损害。

1.1.2 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HSP诊断符合《儿童过敏性紫癜循证诊治建议》[1],HSPN诊断符合《紫癜性肾炎的诊治循证指南》[2]。排除标准:有原发肾脏疾病者,正在口服免疫抑制剂或泼尼松者,病程大于1个月者。

1.1.3 仪器与试剂确诊HSP的患儿入院当天分别抽取2 mL抗凝静脉血用于测定胱抑素C及2 mL非抗凝血用于测定D-D。D-D测定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仪器型号为SysmexCA-7000,试剂盒为上海长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D-二聚体测定试剂盒),胱抑素C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仪器型号BECKMAN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盒为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金斯尔免疫比浊法胱抑素C检测试剂盒)。

1.2 方法D-D水平正常参考值为0~400 μg/L,>400 μg/L判为升高,D-D水平升高者纳入观察组,D-D正常者纳入对照组。所有纳入研究者,住院期间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1次,并且连续检查晨尿尿液分析及尿微量清蛋白7 d,至少1次尿液异常者,出院后每周复查1次,住院期间尿液检查均正常者,出院后每2周复查1次,出院后检查项目仍为晨尿尿液分析及尿微量清蛋白,如果随访期间有尿液异常者需连续检查1周,进行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6个月。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年龄及胱抑素C水平比较24例患儿全部完成随访,无一例失访。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胱抑素C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年龄及胱抑素C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年龄及胱抑素C水平比较(±s)

注:-表示无此项。

组别年龄(岁)胱抑素C(mg/L)n观察组对照组14 10 t P --9.228±3.627 9.674±4.142 -0.280 0.782 0.793 6±0.088 8 0.845 0±0.145 8 -0.992 0.338

2.2 两组患儿HSPN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均有1例发生HSPN,观察组发生率为7.14%,对照组发生率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2,P= 0.803)。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为0.71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050,10.114)。

3 讨论

HS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良性血管炎,以可触及性紫癜、关节肿痛、腹痛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点。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感染、疫苗接种、食物及药物、遗传等有关,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主要认为与IgA介导的体液免疫异常有关[1]。Wang等[4]研究认为,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Tfh)与滤泡性调节性T细胞(follicular regulatory T cells,Tfr)比例失调可能参与了HSP的发病机制。胱抑素C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评价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的指标,能自由通过肾小球,肾脏是唯一清除血胱抑素C的器官,其优越性超过肌酐[5],胱抑素C水平升高常常提示早期肾功能损害。

目前,HSP发生肾损害的确切高危因素尚不明确。蒙海强等[5]研究认为,皮肤紫癜持续时间大于4周、年龄大于或等于8岁、初发未使用肝素等因素与HSP肾损害密切相关。杨莉等[6]研究发现,年龄大于或等于6岁、皮疹反复、皮疹持续时间长、胃肠道症状、关节症状、未使用肝素等患儿易发生HSPN。马勇等[7]研究发现,HSPN患儿疾病活动期血D-D水平明显高于普通HSP患儿,且血D-D水平可作为观察HSP患儿肾损伤的指标。徐祖龙等[8]研究认为,血D-D水平升高者尿中尿微量白蛋白测定(mAlb)和α1-微球蛋白(α1-M)异常发生率为98.1%。本研究中,RR值0.714,说明D-D水平升高与HSPN发生无明确相关性,RR的95%CI为(0.050,10.1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刘艳萍等[9]的报道不相符。本研究中观察组HSPN发生率仅7.14%,与对照组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Davin等[10]报道的30%相差较大。可能与本研究纳入的所有患儿均予以肝素抗凝治疗有关,何艳燕等[11]随机对照研究发现,肝素有预防HSP肾损害的作用。蒋丽军等[12]的meta分析认为,HSP患儿早期应用肝素治疗可明显减少肾损害的发生。Chen等[13]研究认为,HSPN发生机制主要是IgA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沉积,从而诱导肾损伤。肾损伤的过程包括肾小球GBM硫酸类肝素物质(heparan sulfate,HS)的丢失,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及内皮细胞的增生,从而破坏肾小球GMB的电荷屏障及机械屏障。而作为HS的类似物,肝素具有保护肾小球GBM电荷屏障,抑制肾小球GBM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及肾小球膜细胞增生的作用[9],从而预防HSPN的发生。

血D-D水平升高虽然表明机体微血栓形成及继发纤溶亢进,有增加HSPN的可能。但本研究表明,血D-D水平升高与HSPN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但本研究病例数量较少,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1]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免疫学组.儿童过敏性紫癜循证诊治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7):502-507.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二):紫癜性肾炎的诊治循证指南(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12):911-913.

[3]章君杰,刘金红,斯志萍.过敏性紫癜患儿56例D-二聚体检测结果临床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1,23(5):214-215.

[4]Wang CM,Luo Y,Wang YC,et al.Roles of 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 and follicular regulatory T cells in pathogenesis of 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in children[J].Zhongguo Dang Dai Er Ke Za Zhi,2015,17(10):1084-1087.

[5]蒙海强,王玲,莫坚,等.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危险因素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30):3830-3833.

[6]杨莉,陆彪.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特征及其与肾损害关系的探讨[J].宁夏医学杂志,2014,36(2):143-145.

[7]马勇,鹿玲,邓芳,等.儿童紫癜性肾炎FIB,D-D,FDP水平变化[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46(2):186-188.

[8]徐祖龙,张亚明,姚炳华,等.过敏性紫癜患儿血D-二聚体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1,5(13):3795-3798.

[9]刘艳萍,陈大宇,黄献文,等.D-二聚体和胱抑素C及免疫球蛋白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993-995.

[10]Davin JC,Coppo R.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nephritis in children[J]. Nat Rev Nephrol,2014,10(10):563-573.

[11]何艳燕,潘伟,宋红梅,等.肝素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损害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2,40(2):99-102.

[12]蒋丽军,刘志峰,张龙峰.肝素对紫癜性肾炎预防作用的Meta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3,19(12):7-10.

[13]Chen JY,Mao JH.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nephritis in children:incidence,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J].World J Pediatr,2015,11(1):29-34.

10.3969/j.issn.1009-5519.2016.23.040

B

1009-5519(2016)23-3683-03

2016-06-14)

猜你喜欢

紫癜二聚体肝素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