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养阴方对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渴、乏力的影响

2016-12-20何太文张利王伟传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23期
关键词:规律性口渴血液

何太文,张利,王伟传

(丹阳市中医院,江苏212300)

益气养阴方对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渴、乏力的影响

何太文,张利,王伟传

(丹阳市中医院,江苏212300)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治疗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渴、乏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门诊、住院规律性血液透析口干、乏力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湿浊毒瘀阻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组在规律血液透析的同时加用益气养阴方口服。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口渴、乏力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口渴、乏力总有效率[75.00%(15/20)]较对照组[30.00%(6/20)]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养阴方对改善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渴、乏力有较好疗效。

肾透析;益气养阴方;肾功能衰竭,慢性;口渴;乏力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在大量临床实践中发现,单纯的血液透析虽然可以降低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纠正酸碱失衡及减轻水肿,但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并不明显。在规律血液透析的同时配合中医辨证行中药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血液透析[1]。口渴、乏力、肢体疼痛等不适症状,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而西医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近年来,本院采用自拟益气养阴方治疗40例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湿浊毒瘀阻症患者,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门诊和住院行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8~70岁;近3个月未住院治疗;符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诊断标准;中医辨证符合气阴两虚、湿浊毒瘀阻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49.33±12.24)岁;平均透析时间(4.62±1.48)年;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肾动脉硬化症6例,糖尿病3例,梗阻性肾病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8.42±11.75)岁;平均透析时间(4.72±1.51)年;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8例,肾动脉硬化症6例,糖尿病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透析年限、病程、原发病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诊断标准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诊断标准,符合2002年美国国家肾脏会基金制订的K/DOQI指南中慢性肾脏病的标准,即肾小球滤过率(GFR)小于15 mL/(min· 1.73m2)并开始血液透析患者;GFR估测依据我国eGFR协作组在2006年发表的标准,适合我国人群的GFR估计公式进行计算。中医辨证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气阴两虚证:主证为腰酸乏力。次证为气短懒言、易感冒、自汗盗汗、夜尿、手足心热、目睛干涩、眩晕耳鸣、咽干咽痛。(2)血瘀证:主证,刺痛、痛有定处、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出血,舌质紫暗、舌体瘀斑或瘀点,脉涩或无脉。次证:肌肤甲错、肢体麻木或偏瘫、痴癫、狂躁、善忘、创伤史、手术史。(3)湿热证:主证,午后潮热、身重困倦、胸脘满闷、恶心呕吐,腹胀纳呆、口干不欲饮。次证:腹部胀满、黄疸、口中黏腻、关节红肿、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排除脱水、高热和药物等所致的口渴。

1.1.3 排除标准(1)年龄大于70岁或小于18岁;(2)重度高血压,使用降压药物治疗仍控制不理想;(3)高钙血症;(4)有严重肝脏疾病或严重感染;(5)有严重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无法摄入足够热量和营养。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规律透析同时口服益气养阴方颗粒剂,对照组采用规律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所有患者采用费森尤斯4008B型血液透析机和碳酸氢盐透析液模式透析,150G空心纤维血液透析器;透析膜面积1.2 m2,血流量200~250 mL/min,其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血钾大于5 mmol/L用低钾透析液,血钾小于4 mmol/L用等钾透析液,每次透析4~6 h,每周3次。两组患者在充分透析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给予治疗基础疾病及控制血压、改善贫血、纠正酸中毒、防治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对症治疗,同时保证每例患者有充足热量及适量蛋白质摄入。益气养阴方由黄芪、太子参、玄参、石斛、黄精、川牛膝、当归、丹参、土茯苓、六月雪、甘草等11味中药免煎颗粒组成,每味颗粒剂每天早晚各取半包一起温水冲服。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本次临床观察治疗1个疗程。

1.2.2 疗效标准显效:2次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不超过干体质量的3%,口渴、乏力症状消失,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有效:2次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不超过干体质量的3%,口渴、乏力症状有好转。无效:2次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超过干体质量的3%,口渴、乏力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口渴、乏力症状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75.00%(15/20)]明显较对照组[30.00%(6/20)]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多证属中医“虚劳”、“肾劳”、“慢性肾衰”、“关格”范畴。其基本病理机制是本虚标实,以脾肾衰败为本,湿、浊、毒及瘀邪壅塞三焦为标。若脾肾久虚不复,则因虚致损,终致脾肾衰败[2]。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方能得以滋养。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为生命的本元。脾肾衰败则脾肾失健运开合,湿浊内阻三焦,三焦气化失司,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湿浊内阻日久易化为湿毒,致气血运行不畅,终致湿浊毒瘀邪相搏,充斥机体内外,导致机体变证百出。尽管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入规律性血液透析阶段后,水湿、浊毒之邪可通过透析不断清除,临床症状会有改善,但极易出现以气阴不足及湿浊毒瘀内蕴为基本病理机制的临床表现,如口渴、乏力、肢体疼痛等不适均为该证主要症状,严重影响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患者对坚持血液透析治疗的信心。

《素问·上古天真论》讲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讲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根据中医“气血同源,阴阳互根,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特点,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在清除患者体内毒素、脱水时,易致气、血、阴液的亏损;而人体正气是决定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关键因素。气虚不能生血,血虚无以生气;气虚者,日久阳也渐衰;血虚者,日久阴也不足;阳损日久,累及于阴;阴虚日久,累及于阳。气虚者以脾肾为主,脾肾气虚者易致以下变化:一则,气虚卫外不固易感受外邪,而出现感受相关病邪的症状;二则,气虚不能驱邪外出,且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而致邪留体内血瘀内阻,终致湿、浊、毒、瘀邪内阻百脉,使五脏六腑失养,加速脏腑功能减退,脏腑功能失运又加重气血津液不足,出现虚实夹杂的病证,使病邪久留难祛除,故见口干、乏力、胸闷、腹胀、肢体疼痛等不适症状[3]。如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讲到:“元气即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

依据上述对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病理机制变化特点的认识,对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的口渴、乏力、肢体疼痛等不适症状,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在规律性血液透析同时给予益气养阴健脾补肾以扶正,清热解毒祛湿活血以祛除邪气治其标,标本兼顾,以维持机体阴阳气血津液平衡。益气养阴方由黄芪、太子参、玄参、石斛、黄精、川牛膝、当归、丹参、土茯苓、六月雪、甘草等11味中药免煎颗粒组成。方中以益气养阴健脾补肾为主,辅助清热解毒祛湿化浊活血为法,配合血液透析治疗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湿浊毒瘀阻症患者,取得一定疗效。处方中黄芪、太子参健脾益气、补中益胃、后天化源足而生气血津液,黄精、石斛、玄参、川牛膝滋阴补肾,补先天而助后天,合而扶助正气;当归、丹参养血活血、化瘀通脉;土茯苓、六月雪清热解毒祛湿;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具有益气养阴,生血活血、化瘀清热祛湿解毒、健脾补肾之功效;该方具有益气健脾而不燥,滋阴补肾而不腻,祛湿活血解毒而不苦寒败胃的特点。临床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当归均可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另外,黄芪能提高血浆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及降低促红素抑制物活性,还能延长红细胞寿命,并且具有抗菌、抗炎作用[4-5]。当归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及抑制血小板内致炎物质,而当归多糖可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分化,拮抗自由基对红细胞的损害[6]。黄芪配合当归能改善肾脏病患者的低蛋白血症,改善蛋白质、脂质、糖代谢紊乱,延缓慢性肾病进展[7]。牛膝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调节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8];牛膝还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促进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抑制肾组织细胞凋亡、有利胰腺β细胞发挥正常功能的作用[9-10]。丹参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增加纤溶活性、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小板聚集及减少血栓形成、有助于消除免疫复合物、促进转化和吸收增生性病变等作用[11]。土茯苓具有抑制细胞免疫、抗感染、抗细菌、抗真菌及抗炎镇痛、利尿作用[12-13]。六月雪有降蛋白尿、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作用[14]。

本研究结果显示,益气养阴方使用后有利于改善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渴、乏力、肢体疼痛等不适症状,有利于提高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增强患者对坚持血液透析治疗的信心,在防治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方面具有临床意义,值得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志军,李银平,王今达.中西合璧蠲短举长——浅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优势与误区[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4,11(1):10-12.

[2]徐大基,李奋,谢全明.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透析效果分析[J].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4(4):185.

[3]杨霓芝,左琪,桂定坤,等.中药对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炎症综合征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6,7(12):704-707.

[4]王郁金,苏衍进,张茜,等.中医药治疗肾性贫血近况[J].四川中医,2004,22(8):16-18.

[5]刘霖,彭少华.归芪口服液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3,17(4):258-259.

[6]童延清,王洪峰.加味当归补血汤佐治肾性贫血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2):140.

[7]秦明珠.黄芪、当归治疗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1):20-21.

[8]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97:119-156.

[9]李静.怀牛膝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462-463.

[10]张杰,杨旭东,詹必勋.怀牛膝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医研究,2010,23(4):16-18.

[11]胡波,范红伟,姚欣,等.丹参注射液联合卡托普利通过水通道蛋白2对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2):345-346.

[12]张丽今.中药土茯苓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3):23-24.

[13]王天,孙维峰.复方土茯苓颗粒对高尿酸血症肾病模型小鼠肾功能及IL-1β,IL-6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6):191-194.

[14]孙响波,于妮娜.六月雪治疗肾脏疾病探源[J].中医药导报,2013,19(10):127-128.

10.3969/j.issn.1009-5519.2016.23.037

B

1009-5519(2016)23-3678-03

2016-06-01)

猜你喜欢

规律性口渴血液
What Is the Hidden Card?
多彩血液大揭秘
侦破血液迷局,真相只有一个
口渴见了水却不喝
公证改革发展若干规律性认识
李天王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血液偏型
趣味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