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2012~2014年老年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特点与耐药性分析*

2016-12-20张吉罗璨梅亚宁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检验学部江苏南京009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23期
关键词:铜绿单胞菌耐药性

张吉,罗璨,梅亚宁(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检验学部,江苏南京009)

某院2012~2014年老年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特点与耐药性分析*

张吉1,罗璨1,梅亚宁2(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药学部;2.检验学部,江苏南京210029)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特点及其耐药性,为加强非发酵菌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通过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老年住院患者送检的8 846份标本进行检测。结果2012~2014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在老年患者中的检出率均保持在17.1%~19.3%,其中痰液和中段尿标本中分离菌株构成比位居前2位(分别占85.9%和4.0%)。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对喹诺酮、阿米卡星等药物较敏感,且对这些药物的敏感性逐年有所恢复。2012~2014年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9.1%、30.4%、23.2%,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进一步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在老年患者中的感染特征、临床分布、耐药性和流行病学特点的调查,可有效控制其临床感染。

假单胞菌,铜绿;细菌感染;抗菌药;药物耐受性;老年人

老年患者,尤其是老年重症患者,由于基础疾病、卧床、脏器功能衰竭、免疫功能降低,天然地成为医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同时,随着广谱抗生素和各种侵入性操作的广泛使用,也增加了老年患者医院内感染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风险。这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一个难题。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1],其耐药性强、耐药谱广,一旦感染,可供选择的有效抗生素十分有限。本文旨在对2012~2014年本院老年(≥65岁)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特点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临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状况及其耐药性变化趋势,为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住院,≥65岁老年患者的送检标本共8 846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数为1 608株。

1.2 方法通过目标性监测,了解医院住院老年患者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分布、感染对象分布和耐药性变迁。

1.2.1 标本采集与细菌分离鉴定医院临床科室负责按规范操作方法和要求进行标本采集和送检,由细菌室负责标本检验,病原学标本按步骤进行初步培养;分离出的菌株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铜绿假单胞菌菌株鉴定。

1.2.2 药敏试验药敏试验采用K-B法,抗菌药物纸片购于英国Oxoid公司,质控菌株铜绿假单胞菌ATCC28753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药敏试验结果根据2012~2014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标准判断。

2 结果

2.12012 ~2014年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情况3年送检临床样本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占总感染样本的比率分别为18.4%、19.3%、17.1%,3年平均检出率为18.2%,所有送检样本不包括同一患者7 d内重复分离的菌株。见表1。

表1 2012~2014年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情况

2.22012 ~2014年铜绿假单胞菌标本来源3年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主要来自于痰液和中段尿,其中痰液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的比例3年来一直维持在85.0%左右,且不包括同一患者7 d内重复分离的菌株。此外,血液、脓液、分泌物和创面检出率也较高。见表2。

表2 2012~2014年铜绿假单胞菌标本来源

2.32012 ~2014年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本院住院老年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13种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一、二代头孢菌素及头霉素、头孢噻肟均为天然耐药,因此未列入表中。但总体而言,2012~2014年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如含酶抑制剂药物、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其中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3年间从48.2%下降到35.9%,提示本院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正逐渐恢复。见表3。

2.42012 ~2014年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情况

尽管2012~2014年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基本相似,且不包括同一患者7 d内重复分离的菌株,但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从2012年的49.1%降至2014年的23.2%,呈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表明老年住院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现象已得到有效控制。见表4。

2.52012 ~2014年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比较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如三、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药物等,其中较为敏感的药物为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药物,另对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有下降趋势。见表5。

表3 2012~2014年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

表4 2012~2014年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情况

表5 2012~2014年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比较

3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当人体正常防御体系受损时可导致感染,临床多见于长期应用激素、机械、免疫缺陷或使用多种广谱抗菌药物等情况[2]。老年住院患者因各种器官功能、免疫功能减退,往往患多种基础疾病,住院期间因各种侵入性操作和大量广谱抗菌药物和激素的使用,因而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3-4]。因此,老年患者尤易发生危及生命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其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最为多见。本研究结果发现,痰液是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标本。本院2012~2014年铜绿假单胞菌在老年患者的检出率始终在17.0%以上,表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在老年住院患者中较为常见,同时,检出率的稳定也提示目前尚缺乏有效控制,应进一步针对性地加强老年患者住院环境和防控措施。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固有与获得性多药耐药,一旦感染,临床治疗十分棘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复杂,几乎具有目前所知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主要有以下途径:产生β-内酰胺酶,降低外膜低通透性、外膜蛋白D2的丢失、独特的药物主动外排系统、产生细菌生物膜和氨基糖苷类钝化酶、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等[5-6]。更重要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中的来源非常广,从机体的深部以至表皮均可见其踪影,尤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在血流、脑脊髓、胸腹腔等危险部位也占一定的比例[7]。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发生有其危险因素和耐药机制,而抗生素的滥用、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及患者转院传播等是导致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耐药和传播的主要因素。目前尚缺乏有效杀灭铜绿假单胞菌并控制其播散的方法。头孢菌素对含酶抑制剂的药物如头孢哌酮舒巴坦、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耐药,与文献报道相符[8]。同时,可见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下降,表明其敏感性正逐渐恢复。这与目前该类药物在临床的使用率下降有关。虽然氨基糖苷类药物如阿米卡星在药敏结果中显示敏感,但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多不健全,所以老年人在临床用药时对该类药物的选择要慎重。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是指对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和氨基糖苷类(如阿米卡星)这5类抗菌药物中的3类及以上药物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9-11]。由于临床上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是造成医院内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表明,尽管铜绿假单胞菌在2012~2014年检出率基本相似,但老年住院患者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逐年下降,这与近年来进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抗菌药物的规范化使用有密切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现象正在得到有效控制。这一结果也提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其滥用,能够有效延缓或改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分析2012~2014年老年住院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趋势,评价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患者的基础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老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同时,医院内感染管理部门应加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监测,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定期通报铜绿假单胞菌在老年患者中的感染特征、临床分布、耐药性和流行病学特点,从而有效控制其在临床中的感染。

[1]Sander HS,Jones RN.Comprehensivein vitroevaluation of cefepimecombined with aztreonam or ampicillin/sulbactam againstmulti-drug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Acinetobacter spp[J].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05,25(5):380-384.

[2]孙南雄,童明庆,潘世杨.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M].南京:台海出版社,2002:211-215.

[3]陈亚红,姚婉贞,刘振英,等.2000~2005年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化[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6,6(6):410-412.

[4]程光敏,姜玲,尧兴水.老年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3):610-611.

[5]阳志勇,匡艳华,刘双全,等.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性与耐药机制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3):5181-5183.

[6]齐志丽,段美丽,李昂.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现状[J].山东医药,2014,54(4):83-86.

[7]王平珍,刘秋龙,周庆华,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合理用药的研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32(3):260-263.

[8]陈媛媛,孙志,张学英,等.38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2):336-337.

[9]王辉,陈民钧.1994~2001年中国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糖细菌的耐药变迁[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5):385-390.

[10]段建春,吕晓菊.革兰氏阴性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4,29(6):329-331.

[11]白羽,刘金辉,李清祥,等.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4,9(11):1036-1040.

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and drug resistanc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 among senile patients in a hospital during 2012-2014*

Zhang Ji1,Luo Can1,Mei Yaning2
(1.Department of Pharmacy;2.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29,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rug resistanc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 in senile patient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n-fermentative bacterial infection.Methods Totally 8 864 submitted specimens of senile in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4 were detected by the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and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 among hospitalized senile patients during 2012-2014 maintained 17%-19%,the constituent ratio ofbacterial strains isolated from sputum and midstream urine specimens was the top two(accounting for 85.9%and 4.0%respectively).The clinically isolate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as generally resistant to commonly used antibacterial drugs and more sensitive to imipenem and amikacin,moreover the sensitivity to these drugs was gradually recovered year by year.Meanwhile the detection rates of multi-drug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during 2012-2014 were 49.1%,30.4%and 23.2%respectively,showing a decreasing trend year by year.Conclusion The survey on the infection characteristics,clinical distribution,drug resistance and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senile patients should be further strengthened,thus to effectively control its clinical infection.

Pseudomonas aeruginosa;Bacterial infections;Anti-bacterial agents;Drug tolerance;Aged

10.3969/j.issn.1009-5519.2016.23.009

A

1009-5519(2016)23-3604-03

2016-08-04)

江苏省药学会奥赛康临床药学基金科研项目(201207)。

张吉(1978-),副主任药师,主要从事临床药学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铜绿单胞菌耐药性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人杀菌肽LL-37联合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作用
川白芷抑菌活性及对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的抑制作用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及整合酶的检测
2013年医院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齐口裂腹鱼肠道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