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课堂”下的《C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之探索*

2016-12-20刘立云赵慧勤冯丽露麻淑芳王秀慧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6年23期
关键词:通识程序设计公众

刘立云,赵慧勤,冯丽露,麻淑芳,王秀慧

(山西大同大学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 大同037001)

“互联网+课堂”下的《C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之探索*

刘立云,赵慧勤,冯丽露,麻淑芳,王秀慧

(山西大同大学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山西 大同037001)

《C程序设计》是普通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的基础课程,随着“互联网+课堂”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崛起,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迫切需要将信息技术整合到高校的课堂中。为此,作者基于目前《C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状分析,积极探求新时代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模式,提出了“互联网+课堂”下O2O通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实施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互联网+课堂;O2O;C程序设计;通识翻转课堂

引言

“互联网+”在很多领域已经彰显了其优势,在教育领域势必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C程序设计》课程是普通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很多高校的教育技术专业均将《C程序设计》作为研究生入学的考试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形成正确的程序设计思想,为学生开发大型教育软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C程序设计》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C程序设计》课程性质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入手,而传统课堂讲授时,讲授速度快,课容量大,对于学生来说,随堂掌握知识的程度低,编程练习等实践活动难以上手;教学环境条件制约教学效果,课堂演示播放多媒体课件时,多会受到教室环境影响,课件播放效果不理想;课程的教学对象是90后大学生,其学习习惯是课前看课本预习,课上听讲,课后做习题,学习多是对知识的接收,问题意识较弱。现在学生都很有个性,上课选择座位时偏爱离讲桌较远的座位,这样,导致上课时不一定能很好地看到课堂演示;学校的规章制度也制约着信息化的推进:普通地方院校的学生守则规定,学生上课时,不能使用智能手机,造成学生逆反心理;教学过程中师生交互少,传统课堂以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为辅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师生对授课信息互动的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够过多深入交互,学生在课堂中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教师反馈。

二、解决问题途径的考虑

(1)《C程序设计》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在教学该课程时,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仅仅依靠课堂上教师一味讲授并不能真正掌握程序设计的精髓,学生务必通过大量动手实践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教师上课讲授的调试程序的过程以及遇到实际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均可以通过课前事先录好的微视频,提前发送给学生。这样复习时学生想看就看,不受时空约束,实现个性化学习。

(2)创设资源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新媒体时代,学习者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学习者具有主动、建构、协作、交流、反思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改变仅仅依靠课堂上教师一味讲授的模式,把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分为课内和课外,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推送非正式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

(3)传统课堂中为学生提供的教学资源为“书本纸质资源+上课讲授的PPT课件”。课前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资料以及相应的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小测试,以至于学生在上课时不明确学习目的。课上学生表面上认真听讲,但是主动学习参与学习的有效时间较少,课后更是无法复习。本课程教学中采用了O2O的通识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其中微信公众号组成了线上部分,即课下线上学生主要参与的学习活动 (课前提供学习资源、课后提供学习指导与反馈)。课中线下采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本章所讲内容,以小组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讨论中来,并采用先进的认知工具——思维导图,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想象和联想,将分析问题的过程以可视化的方式记录下来,有利于测评学生课堂内的学习参与度。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4)积极尝试运用新的技术助力高等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常态,在2016年NMC发布的高等教育地平线报告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版所预测的六大技术之一为自带设备,即在未来一年内会广泛采用的近期技术;所描绘的近期趋势为混合学习设计的应用;所揭示的可解决的挑战是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融合。由此,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用于学习是大势所趋。学校的规章制度应该世易时移,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为学生推送跟课程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源才是正道。

(5)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支持通识翻转课堂学习。智能手机已经走入了每个人的生活,对于大学生而言不再是奢侈品,而是人手一个,每个学生都会携带智能手机上课,手机上存储着课表,便于学生上课时将重要的学习内容拍照。由此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为学生推送跟课程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很舒适清晰地看到教师课堂演示内容。腾讯公司开发的微信公众平台是一款免费的社交媒介产品,具有耗费流量较少、资源开发成本较低、信息传播速率较快、受众影响面较大的特点。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信息聚合、订阅推送和自动回复响应等交互功能,可以实现资源内容的精准送达、关键词检索和知识存储。微信公众号的建立,为师生互动提供了一个及时反馈的平台,不受时空约束,能够让学生及时得到帮助,可以让学生自定步调学习。

三、“互联网+课堂”下O2O通识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C程序设计》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手段的选择根据课程性质和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而定,改变以往单向讲授的单一模式。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结合教育技术学科多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互联网+课堂”的通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C程序设计》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

1.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方面,线上发布的教学视频,不仅有任课教师事先根据教学内容梳理出知识点方面的,还有开放教育资源OER、MOOC网、网易公开课、TEDEd社区、可汗学院、中国大学MOOC、慕课网等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精良的学习内容。这样就有效解决了传统课堂中学生不能自定步调学习的问题。教学内容除了提供视频资源,还提供了对知识点掌握测评的小测试,便于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及时反馈。

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C程序设计》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到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到基于精品课程的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再到“互联网+课堂”下O2O通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在O2O通识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学过程包括课前的在线学习(online)和课堂面对面教学(offline)这两部分。课前在线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通过微信平台、精品资源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数字学习环境,给学生以个性化的帮助、指导,激发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交活动和批判性思维;课堂面对面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多种教学方式来促进认知与情感的内化;在课堂面对面教学中,采用学生个人探究和小组协作的方式,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构建有意义的学习;课后教师利用构建的微信群、QQ课程群提供实时交互环境,提升师生、生生协作分享交流互动的机会,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见图1)

图1 “互联网+课堂”下O2O通识翻转课堂

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的“微”特点,构建“C程序设计”微信公众号。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学习资源内容的组织、程序应该符合移动互联网下的碎片化学习特征,传播短小精悍、基于知识点的讲解、案例分析的学习资源,即构建基于知识点的认知去迎合现在学生分布式认知的学习方式。 思维导图在基于O2O混合式教学的基本过程中起到了连接线上线下的作用。线上微信公众号教师提供学习资源的思维导图,线下课上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绘制思维导图,组织教学,并将课上所绘制的思维导图,由教师课下发表到微信公众号。思维导图适用于组织学生深度思考,发挥小组成员的想象和联想,并把各级主题级相关知识点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思维可视化,协助学生记忆,增进学生的创造力,使其具有个人特色及多面性,有助于学生深度学习,有利于测评学生课堂内的学习参与度。

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更好地学习、探究、协作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从主导课堂的讲授者变为给学生提供指导的引导者。将传统课堂学习的优点与网络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

3.教学评价方面的改革

在教学评价方面也是积极改革,探求一种更好体现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从总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从笔试转向机试。由一张期末试卷笔试考试的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改为“80%期末笔试成绩+20%平时上机实验报告的成绩”,现在正在探索“50%的期末笔试成绩(总结性评价)+20%时上机实验报告的成绩(过程性评价)+30%期末机试成绩(动手编程能力)”。这样不仅能考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还可以考查学生真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编程调试程序的能力。

结束语

“互联网+课堂”下O2O通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比较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并且迎合了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应个性化的自定步调的自主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学改革发现,学生比较欣赏这样的课堂,通过互联网线上提供的大量学习资源以及自主开发的具有交互功能的微信公众号网络资源,可为学生定时推送优质网络学习资源,并通过微信公众号订阅让学生组成实践共同体,学生学习主动性明显提升,教学效果良好。

[1]夏旭,彭元辉.基于微信公众号的高校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以“单片机原理与设计”课程为例[J].科教导刊(中),2016(2).

[2]山峰,檀晓红,薛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型学习实证研究——以“数据结构公众平台”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15(1).

[3]马志强,王雪娇,龙琴琴.基于同侪互评的在线学习评价研究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4(4).

(编辑:王天鹏)

G420

A

1673-8454(2016)23-0039-03

山西大同大学2015年教学改革项目“‘互联网+’下O2O混合式教学模式在《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XJG2015216);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科学课程活动教学策略研究”(编号:GH-13089)。

猜你喜欢

通识程序设计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