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叶供应者质量安全认知与行为分析——基于浙江500位茶叶供应者的问卷调查

2016-12-20郑旭媛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6年12期
关键词:批发商种植者农药

胡 燕,盛 开,郑旭媛

(1.南京农业大学 a.教务处,b.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统计调查与分析】

茶叶供应者质量安全认知与行为分析
——基于浙江500位茶叶供应者的问卷调查

胡 燕1a,盛 开1b,郑旭媛2

(1.南京农业大学 a.教务处,b.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2.福建农林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制约了中国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茶叶供应质量控制主要环节结构体系,对各环节供应者质量安全认知与质量控制行为考察,利用TOPSIS模型对茶叶供应质量控制关键点进行分析,归纳出当下茶叶供应链质量控制关键环节、重要环节和普通环节。研究表明:茶叶种植者、加工者质量安全基本认知程度较低;供应者在产前环节、种植管理环节、加工环节、储运销售环节中的部分质量控制行为薄弱。茶叶供应者素质良莠不齐是质量安全认知层次不同的主要原因,因此,需对不同供应者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安全认知强化。

供应者;茶叶;质量安全认知;质量控制行为

一、引 言

中国是茶叶种植和生产大国,2015年,中国大陆地区茶叶种植面积4 316万亩,茶叶总产量227.8万吨,居世界首位,成为带动全球茶叶产量持续增长的主力军,茶产业在中国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中国在茶叶出口上还是一个小国,出口均价仅为最高水平价格的九分之一,在国际贸易中仍然呈现竞争力差、附加值低等弱点。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茶叶的“数量型增长”并未向“质量型增长”转化, 2012年,国际非政府组织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发布的一份针对中国地区茶叶农药残留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国内9家知名品牌的18种茶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农药残留*资料来源于绿色和平组织《2012年茶叶农药调查报告》,http://t.cn/zOCB1Y9。。2013年又相继曝出信阳“农药”茶外流事件、福建茶叶抽检农残超标事件、忆江南茶叶稀土超标事件、“安化黑茶”事件等茶行业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超标、稀土超标以及假有机茶等问题。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制约了中国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是中国茶叶走向世界的最大阻碍。

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引起国内学者广泛关注[1-3],然而,现有研究多是从宏观层面定性分析或研究对象集中于单一主体。茶叶从“茶园”到“茶杯”,历经了茶叶种植、初加工、精加工、拼配包装、储存运输与销售等各个环节[4]。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形成“反牛鞭效应”(Inverse Bullwhip Effect, IBE),使得下游、直至最终产品出现偏差,使得处理质量问题难度加大。人为因素是食品供应质量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5],供应者的认识、态度与经验对食品安全生产有重要影响[6]。本研究分析了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因素,根据具体环节考察茶叶供应者的生产现状,及他们对茶叶生产、供应各个环节质量安全的认知,对政府部门提高茶叶供应质量管理水平,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茶叶质量保障机制提供参考。茶叶供应者的质量安全认知与行为将直接影响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因此,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质量控制主要环节

本研究依据国家茶叶行业标准中重点规范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茶叶》(NY/5017-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NY/5020-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S018-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加工技术规程》(NY/TS019-2001)。资料来源于标准网(http://www.standardcn.com)。,再结合已有相关研究[7-8],将茶叶质量控制主要环节划分为:一级环节,包括产前环节、茶叶种植与管理、茶叶加工、茶叶储运、销售及环境卫生条件*将“环境卫生”列为一级环节的原因是,环境卫生贯穿了从鲜叶采摘后存放地点到初、精加工场所及储存场地等茶叶质量活动全过程。。每个一级环节又包含更为细致的影响茶叶质量的相关活动,将其称为二级环节。具体环节划分如下:

1.产前环节。产前环节包括产地性质和苗木来源两个二级环节。产地性质即茶叶产地环境条件,土壤中是否含有重金属(例如:镉(Cd)、铬(Cr)、砷(As)、汞(Hg)等)、空气与水源有无受到工业和生活污染都是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直接因素。苗木来源是指茶树采取无性繁殖时茶树母本的来源,因为无性繁殖完全保留母本特征,若茶树母本中携有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将直接遗传至子代茶树。

2.种植管理环节。茶树种植管理环节是质量活动频繁反复的过程,主要包括施肥除草、防虫治病、采摘工具选择和鲜叶采摘几个环节。乱用、滥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过度施用,农家肥未无害化处理等问题是影响茶叶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鲜叶采摘过程中,应选择干净、透气且无异味的容器作为盛放鲜叶的采摘工具,禁用塑料袋等物盛装鲜叶。采摘时间应该避开农药施药安全间隔期,否则即使使用低毒农药,茶叶仍会出现农药残留超标。茶叶的质量水平直接取决于农药残留、有害微生物、毒素残留等关键性指标,是茶树种植管理质量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茶树种植管理是茶叶质量的核心环节。

3.加工环节。茶叶加工环节是多质量活动密切配合的过程,主要包括设备卫生、设备材料、制茶专用油、加工人员健康状况、加工人员技术水平、鲜叶摊青、包装保鲜等二级环节。根据无公害茶叶加工技术要求,加工设备应采用无毒、无味、不污染茶叶的材料制成,使用前后都应进行清洁保养。炒制名优绿茶时的制茶专用油应采用无色、无味、无毒的国家批准销售的可食用油,禁止使用含有毒素的工业润滑油等。茶叶加工者不能患有传染性疾病,以免茶叶被病源微生物污染。食品加工过程的工艺技术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有显著影响[5,9],茶叶加工不仅是简单的去除水分的过程,还伴随一系列热化学变化,若加工人员加工技术不过硬,会使茶叶发生不良化学变化。鲜叶应在清洁干净环境中摊青,不宜与地面直接接触,以避免非茶类物质混入。接触茶叶的包装材料要符合无毒、无害、无异味、不含荧光和放射性等物质,要求干燥、防潮、阻氧,保鲜与包装要严防茶叶受外界污染。该质量环节是确保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要屏障。

4.储运销售环节。储运销售环节涉及仓库光线、仓库温湿度、仓库含氧量和运输方式几个二级环节,间接影响茶叶的质量。茶叶的储藏应避免阳光直射,置于强光过久会发生质变。储藏保鲜的温度与空气相对湿度应较低。储藏地需相对密闭,避免茶叶中一些成分被氧化而发生质变。运输茶叶的工具需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严禁与有毒、有异味货物混装运输。

5.环境卫生条件。环境卫生条件贯穿茶叶供应全过程,通常包括从鲜叶采摘后存放地点到初、精加工场所及储存场地的环境卫生条件。若各环节的生产、加工、储运环境未达标,将对茶叶产生间接污染。

三、对质量安全的基本认知与质量控制行为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1.样本选择及方案实施。本次调研样本选取的茶叶供应者包括茶叶种植者、加工者、批发商和生产销售型企业主。为使结果更具区分性,其中种植者只选取从事茶树种植管理的茶农,或者是从事茶树种植管理并进行简单初加工的茶农;加工者选取仅从事茶叶加工(初、精)活动,不从事茶树种植的茶叶加工者。企业主选取生产销售型企业主,原因是生产销售型企业囊括供应各环节,企业主对茶叶供应全过程了解更完备且文化程度较高,对质量活动了解更为全面,具有代表性。调查选在浙江省新昌县和松阳县进行,浙江省为全国产茶大省,新昌县拥有全国最大的龙井茶批发市场——中国茶市,松阳县拥有交易量居全省茶叶市场首位的浙南茶叶批发市场。批发市场上有茶农、加工者、批发商等多个交易群体,为本文提供了丰富的调查样本。企业主样本除了通过走访浙江省部分生产销售型企业获得外,部分样本还来自于2012年新昌县中国茶叶大会的参会企业家。参会企业家来自全国各地,使得样本更具普遍性。调研于2012年7月完成。本次调研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通过与调查对象一对一访谈回答问题,并由调查人员填写问卷,目的是避免由于调查对象文化层次悬殊造成问卷理解偏差,保证问卷真实有效。

2.样本基本特征。调查中共获问卷500份,其中有效问卷429份。有效问卷中,茶叶种植者调查问卷161份,茶叶加工者调查问卷84份,茶叶批发商调查问卷136份,销售型企业主调查问卷48份。样本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受访者以男性为主,占总样本数的69.23%。种植者以30~40岁年龄段为主,约占种植者样本数的31.06%;加工者以40岁以下为主,约占加工者样本数的71.43%;批发商以40~50岁居多,约占批发商样本数的45.59%;企业主以40~50岁居多,约占企业主样本数的64.58%。种植者与加工者的受教育年限都集中在6年及以下和6~9年,分别占各自样本数的82.61%和88.10%;批发商受教育年限集中在6~9年和9~12年,共占批发商样本数的81.62%;企业主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受教育年限集中在9~12年和12年以上,共占该类样本的75%。

表1 样本的基本特征

(二)茶叶供应者对茶叶质量安全的认知

不同供应者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认知存在明显差异。首先,调查人员考察被调查者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标识的了解情况,结果显示,种植者、加工者对标志认识程度较低,分别有55.28%的种植者和53.57%的加工者对认证标识完全不认识。批发商认识程度相对高些,有41.91%的批发商完全能识别认证标志,而企业主认识程度最高,100%的企业主能够完全识别。

随后,调查人员就供应者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之间含义的区别进行考察*对于种植者、加工者、批发商若能明白质量安全程度是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顺序依次提高,有机农产品禁用任何化学肥料、农药和添加剂就定义为基本了解。对于企业主还要能说出无公害产品是按照相应标准生产;绿色产品分为A和AA级,其中A级可以使用部分安全肥料、农药,AA级别严禁任何化学合成物;有机农产品严禁人工合成物质、严格规定转换期、严控产品数量才能定义为基本了解。,结果发现,不同供应者的认识程度都略有下降,种植者、加工者、批发商和企业主中对不同标识含义区别基本了解的分别占1.24%、1.59%、33.08%和89.58%。这说明,部分被调查者并未真正了解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本质含义。这表明,除了企业主以外,其他供应者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认识度偏低,尤其是种植者与加工者,分别有90.68%的种植者和86.9%的加工者表示完全不了解*将选择全部正确的被调查者定义为“完全了解”,选择部分正确定义为“部分了解”,选择完全错误定义为“完全不了解”。

为考察种植者对严禁使用化肥、农药等合成物质的认知,问卷列出混合了国家规定可用农药名与禁用农药名列表,让被调查者从中选出所有国家规定禁用农药,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1.18%的种植户非常了解茶叶安全种植的用药标准,其余种植户仍不清楚用药准则,尤其是26.09%的种植户表示完全不了解。对生产标准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种植户的安全生产行为。

(三)供应者茶叶质量安全控制的行为

1.产前环节。种植者茶园选址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茶园周围5公里内没有工厂、矿山、作坊、土窑等;第二,茶园与大田作物、居民生活区距离1公里以上且有隔离带。100%种植者表示他们的茶园满足条件一,但只有46.58%的种植者表示满足条件二。可见,种植者在产地选择上仍缺乏科学认识。问及种植者苗木来源渠道时,调查问卷中来源于自繁、 苗木场购买、 其他茶农家剪枝和合作社提供的种植者分别占种植者样本的60.25%、33.54%、12.42%和3.11%*此调查项目为多选,因此结果总和超过100%。。苗木来源渠道不统一,无法保证来源苗木的产地中重金属、有害物质含量是否超标。

2.种植管理环节。在问及种植者“肥料、农药购买渠道”时,表示来源于政府指定农资供应点和非指定私人商店的分别占75.15%和24.85%,还是有很大比例的农药来源无法保证是低毒、安全的。在农药施用剂量的选择、安全间隔期的遵守上,种植户都表示自己知道相关规定,但是只有52.80%的种植户在使用农药前会阅读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配兑农药并遵循间隔期,而47.2%的种植户则表示是凭经验或询问他人,可以推断,即使施用非禁用农药,也可能存在施药过量及农药残留的问题。对于采摘使用工具,100%种植者表示使用的是竹篮或背篓,符合安全标准。

3.加工环节。对于制茶专用油购买渠道的调查,59.52%的加工者表示来源于政府指定供应点、40.48%来自于非指定私人商店。在问及加工人员在制茶时是否有专门服装、制茶前是否有简单的清洁措施时,仅有10.71%的加工者表示具备相关条件,大部分的加工者表示和平时着装无差别,制茶前也没有特意清洁,认为着装对茶叶质量不造成影响。

4.储运销售环节。对于茶叶储存地,65.76%的批发商将茶叶储存在批发市场配备冷库中,该冷库配备空调、除湿机等设备,储存条件(温湿度、光线、含氧量)基本达标,其余批发商将茶叶储存于家中或商店中,种植者、加工者也都将茶叶储存于家中或加工地,这些地点储存条件是否达标无法确定。种植者和加工者运送茶叶形式多样,有乘坐公交、雇车、自驾车等,大多数运输条件简陋,难以达到符合标准的配送条件。批发商运送茶叶以自驾卡车(59.56%)与快递运送(47.06%) 为主*此调查项目为多选,因此结果总和超过100%。,但大多数批发商表示对快递公司运送条件与过程不了解。

5.环境卫生条件。种植者、加工者、批发商*由于被调研企业都是符合无公害生产标准企业,在此不进行详述。皆表示茶叶加工与储存地点符合“与家禽隔离”、“无蟑、蝇、鼠出没”条件,只有2.48%的种植者、9.52%的加工者和73.53%的批发商表示还符合“无其它杂物一起堆放”条件。

四、对各质量控制环节的

认知及质量控制关键环节的确立

首先通过TOPSIS模型计算得出供应者对质量控制各环节关键性的排序结果,再结合前文各成员质量控制行为现状,确定当下茶叶质量控制关键环节、重要环节与普通环节。

(一)TOPSIS模型应用

TOPSIS模型(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是一种逼近理想方案的排序方法[10]150,多用于评价选择最佳方案。其基本思想为:将原始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找出有限方案中的最理想方案和最差方案,然后分别计算评价对象与最理想方案和最差方案的距离,再根据评价对象对最理想方案的相近接近程度进行排序,作为评价依据[11-12]。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确定初始矩阵。设定n个环节,让受访者对每个环节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矩阵X=(xij)nn,xij表示将第j(j=1,2,…, n)个环节排在第i(i=1,2,…, n)位的受访者占所有受访者的百分比。

第二,确定排序的权重。当有n个环节时,对排序1,2,…, n分别赋值n,n-1,…,1,再将各赋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排序的权重λi。

第三,将环节重要性排序初始矩阵转换为加权平均值矩阵Y,Y=(yij)nn,yij=λixij。

(1)

(2)

第六,确定各环节对最理想环节的相对接近程度Sj,公式为

(3)

第七,根据各环节对最理想环节的相对接近程度对其大小进行排序。

(二)供应者对质量控制环节关键性认知分析

1.一级环节质量控制关键点分析。本文定义的一级环节为产前环节、种植管理环节、加工环节、储运销售环节和环境卫生条件。问卷调查要求种植者、加工者、批发商及企业主对这5个环节依据其对茶叶最终产品质量安全影响重要程度依次进行排序,最重要的排在第一位,赋值5分,最不重要的排在第5位,赋值1分。根据数据结果,如前文所述步骤,建立初始排序矩阵Xij。将5个排序的赋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权重λi,分别为0.333 3、0.266 7、0.200 0、0.133 3、0.066 7(见表2)。将权重λi与初始排序矩阵Xij相乘得到加权平均矩阵Yij,再根据矩阵Yij,利用式(1)、(2)和(3)计算得出每一级环节对最理想环节的相对接近程度并排序(见表3),表3中显示供应者对一级环节质量控制重要性认知结果如下,各环节按重要性从高到低排序为:种植管理环节、产前环节、加工环节、环境卫生条件、储运销售环节。

表2 一级环节重要性排序初始矩阵

表3 一级环节重要性排序加权平均矩阵与相对接近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种植者在产地选择上仍缺乏科学认识,苗木来源渠道混乱又无法保证质量安全,这是当下茶叶质量安全亟待解决问题。因此,将产前环节重要程度调整为第1。茶树种植管理是茶叶质量形成的核心过程。调查结果表明,茶农使用高毒农药的明知故犯行为,鲜叶采摘无意识的不规范行为,这仍是制约茶叶质量提高的瓶颈。因此,将该环节重要程度排在第2。茶叶加工是确保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要屏障。调查结果表明,在种植者、加工者、批发商的茶叶初、精加工过程中,摊青卫生条件被忽视,制茶专用油使用、包装保鲜过程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都成为茶叶质量形成及维护中的短板。因此,将该环节重要程度排在第3。各环节环境卫生贯穿茶叶供应全过程,间接影响茶叶质量安全,调查结果显示,各环节环境卫生条件并不理想,因此,将该环节重要程度排在第4。茶叶储运销售方面调查结果显示,除了企业主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茶叶储运,大部分茶农、加工者、批发商则凭感觉工作,但由于其对茶叶质量安全影响相对其他环节小,因此,将该环节重要程度排在第5。

本文将茶树种植管理与产前环节定为关键环节,茶叶加工与各环节环境卫生为重要环节,茶叶储运销售为普通环节。

2.二级环节质量控制关键点分析。同理,用TOPSIS方法计算各二级环节与最理想环节的相对接近程度,分析二级环节的重要程度排序。由于篇幅有限,以下只列出计算最终结果。

(1)产前环节。产地性质与苗木来源对最理想二级环节的相对接近程度为0.666 7和0.333 3,显然产地性质对最理想二级环节的相对接近程度高于苗木来源的种植者质量安全控制行为调查结果也显示,产地环境被生产者和政府所忽略。种植者对产地选择缺乏科学认识。大部分产地虽具备原始良好生态环境,但政府未定期检测,无法确定环境中有害物质含量变化[7]。有关苗木来源的调查显示,种植者苗木来源渠道混乱,质量安全不确定性高,可见产地环境与苗木来源均为质量控制中薄弱环节。产地环境变质可能发生在茶树生长的任何时期,苗木的安全性与产地环境好坏息息相关,相比之下,产地性质是更为关键的控制节点。综合考虑,在产前环节的二级环节中,将产地性质定为关键环节,苗木来源定为重要质量环节。

(2)种植管理环节。施肥除草、防虫治病、采摘工具、采摘时间与最理想环节的相近程度分别为0.419 5、0.668 7、0.229 3和0.481 2。其中,防虫治病、采摘时间两个环节数值较大,其次是施肥除草与采摘工具。种植者质量安全控制行为调查结果显示,种植者对生产标准的了解程度偏低,对农药的施用剂量、安全间隔期未严格遵守,即使是非禁用农药的施用,施药过量、农药残留的现象仍然普遍。在鲜叶采摘时间问题上,种植者将质量安全与品质概念混淆,认为及时采摘才能保留茶叶最佳品味,实际上鲜叶采摘的时间与安全间隔期密切相关,若在非安全时期采摘,很可能造成农残超标。采摘工具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基本符合安全标准。综合考虑,在种植管理环节的二级环节中,将防虫治病、施肥除草定为关键环节,采摘时间为重要质量环节,采摘工具为普通环节。

(3)加工环节。表4为加工环节中各二级环节与最理想环节的相近程度,由表可知,加工人员技术水平、加工设备卫生与加工人员健康状况环节数值较大,其次为加工设备材料与鲜叶摊青,最后为包装保鲜与制茶专用油。在实行此二级环节排序过程中,种植者、加工者和批发商对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活动鉴别与企业主有较大差别,直接影响排序结果。企业主认为制茶专用油、包装保鲜的质量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但种植者、加工者和批发商认为制茶专用油对茶叶质量安全不构成威胁。结果显示,现实中制茶专用油有监管漏洞,存在安全风险,滥用非食用的制茶用油相当于使用添加剂。对于包装保鲜,企业主认为茶叶的包装保鲜过程易受外界污染,其他成员在这方面认识相对薄弱,往往重视外形设计而忽视保鲜保质功能。在其他环节重要程度排序上,各供应者认识较为接近。

表4 加工环节二级环节相对接近程度

综合考虑,在加工环节的二级环节中,制茶专用油和加工人员技术水平为关键环节,加工人员健康状况、加工设备卫生及包装保鲜为重要环节,鲜叶摊青与加工设备材料为普通环节。

(4)储运销售环节。仓库光线、仓库温湿度、仓库含氧量、运输条件和最理想环节的相近程度分别为0.289 6、0.659 9、0.287 6和0.178 6。在相对接近程度上,仓库温湿度数值最大,其次为仓库光线与仓库含氧量,二者大小较接近,最后是运输条件。调查结果显示,仅企业及批发商在茶叶批发市场内仓库的储存条件(温湿度、光线、含氧量)基本达标,种植者、加工者、部分批发商的茶叶储存条件不确定性高。运输条件方面,仅企业运输条件符合标准,其余成员运输条件无法保障,尤其是种植者、加工者对茶叶运输条件重视度不足,茶叶运输条件简陋,质量安全风险高。因此,在储运销售环节的二级环节中,仓库温湿度为关键环节,运输条件为重要环节,仓库光线与仓库含氧量为普通环节。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考察了茶叶质量安全各环节茶叶供应者的质量安全认知、质量控制行为现状,以及对茶叶供应环节质量安全关键性的认识,并确定了目前中国茶叶供应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重要环节与普通环节。茶叶供应者的质量安全基本认知结果显示:种植者与加工者对茶叶质量安全基本认知程度较低,尤其种植者仍欠缺对严禁使用的化肥、农药的认知,这直接影响茶叶的安全种植行为。质量控制行为调查显示:产前环节中,茶园选址不完全符合安全生产标准,苗木来源不统一,苗木种植土壤的生理性污染风险大;种植管理环节中,违禁农药泛滥、农药施用过量、农残现象仍严峻;加工、储运销售环节中,加工储运环境、加工与运输设备卫生、加工人员健康未明确,存在微生物污染隐患,部分制茶用油来源不明,也成为质量安全隐患。茶叶质量控制环节关键性分析结果表明:一级环节中,种植管理环节与产前环节为关键环节,加工环节与环境卫生条件为重要环节。在二级环节中,产地性质、防虫治病、施肥除草、制茶专用油、加工人员技术水平和仓库温湿度为关键环节;苗木来源、采摘时间、加工人员健康状况、加工设备卫生、包装保鲜和运输条件为重要环节。

为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是要重视茶叶产地环境监测。种植环境不确定性变化易引起茶母本重金属含量超标,亟需建立产地定期验检机制,监测茶叶产地土壤、水质、空气等是否达标,及时调整修复有害环境的影响,同时规范茶苗出售渠道,确保茶叶源头无污染。

二是要严控有害投入品销售。茶农购买农药来源不固定,滥用高毒农药行为仍普遍。政府相关部门不仅要打击假冒伪劣农药,更要严控违禁农药生产销售,在投入品来源上切断有毒物质进入茶叶产品。制茶专用油监管存在漏洞,滥用非食用制茶用油危害相当于使用添加剂,制茶专用油检测制度亟待建立。

三是要落实产销环境卫生监控条例。产销各环节的环境卫生条例仍未被各环节成员严格遵循,需严格落实茶叶初加工地、精加工车间、运输工具的环境卫生,以及批发市场和零售店的仓库及配备设施的卫生条例。

四是要通过宣传、培训等途径提高茶叶供应者的质量安全认知。茶叶供应者素质良莠不齐导致对质量安全认知层次不同,因而导致其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存在差异。需对不同供应者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安全认知强化。

[1] 宁满秀,吴小颖.农业培训与农户化学要素施用行为关系研究——来自福建省茶农的经验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2).

[2] 琚春华,赵琳娟,王蓓.基于AHP的茶叶质量安全因果追溯路径模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

[3] 席群波,周跃斌.湖南省茶叶产业质量可追溯体系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

[4] 吴迪,鲁成银,成浩.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研究进展及茶叶行业应用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

[5] Van Asselt E D,Meuwissen M P M. Selection of Critical Factors for Identifying Emerging Food Safety Risks in Dynamic Food Production Chains[J].Food Control,2010(21).

[6] Maryam Ansari-Lari, Sahar Soodbakhsh, Leila Lakzadeh.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of Workers on Food Hygienic Practices in Meat Processing Plants in Fars[J]. Iran,Food Control, 2010(21).

[7] 刘声传.无公害茶叶生产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5).

[8] 唐小林.茶叶清洁化生产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茶叶加工,2011(4).

[9] Marvin A, Tung Ian J, Britt. Food Material Science and Food Process Engineering: Keys to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1995,28(1).

[10]H Wang C L, Yoon K S.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M]. Berlin: Spring Verlag, 1981.

[11]Zavadskas E K, Vilutiene T, Turskis Z, Tamosaitiene J. Contractor Selection for Construction Works by Applying Saw G and TOPSIS Grey Techniques[J]. 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10,11(2).

[12]王鹏,黄谦.品牌原产地困惑对品牌特性认知和偏好的影响[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4).

(责任编辑:李 勤)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Control Cognition and Behavior of the Member of the Tea Supply:Based on the Survey of 500 Tea Suppliers of Zhejiang

HU Yan1a,SHENG Kai1b,ZHENG Xu-yuan2

(a.Dean's Office,b.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1.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China;2. College of Economics,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China)

The tea quality and safety problems have restric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ea industry. This study builds the tea quality control mainly link structure system on supply chain, investigating the quality control cognition and behavior of the member of supply chain, Then established the analysis framework of TOPSIS model to analyse the important degree of tea quality control mainly link on supply chain. Then integr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ctual situation of all the main body of the supply chain and summed up the key chain junction, important chain junction and ordinary chain junction of the tea quality lin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lity and safety basic cognitive level of tea growers, processors is relatively low; part of quality control behavior of supply chain members in prenatal link, cultivation management link, processing link, storage & transportation and marketing link is weak. Tea suppliers' different cognitive levels of quality and safety is the main reason, therefore we need to develop different policies for different suppliers to strengthen their quality and safety of cognition.

the member of supply chain; tea industry; quality control cognition; quality control behavior

2016-08-18

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的路径和对策研究》(2013ZDAXM004)

胡 燕,女,安徽枞阳人,科学技术史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文化,教育管理。

F236.12∶X-4

A

1007-3116(2016)12-0095-07

猜你喜欢

批发商种植者农药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批发市场进货:砍价的三个秘诀
批发市场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橡胶树开割季在5月已经开始
豆芽花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九)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2009年花卉新品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