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省志交通志编纂

2016-12-20王兆保

广西地方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修志志书

王兆保

(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浙江杭州310007)

试论省志交通志编纂

王兆保

(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浙江杭州310007)

一轮修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类志书既有一些优点也存在不少问题。为了解决一轮省志交通志出现的问题,省志交通志编纂应站在交通运输行业全局的高度,设立综合卷,把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容纳于一体;打破传统模式,按交通要素统一分类,统一谋篇布局,这样更符合志书的体例要求和交通运输业的现状。

交通运输;省志交通志;编纂

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对经济、社会、政治和国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运输业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1]夏征农,陈至立,主编.辞海(第六版缩印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904.纵观我国交通事业发展史,新中国成立6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处于传统交通向现代化交通加快迈进的重要时期,如此伟大的事业、艰辛的历程、辉煌的业绩、巨大的变化,特别需要全面、真实、深刻地加以记述、总结和反映。高质量修好交通志既是对交通事业负责,也是对社会、历史负责。怎样高质量修好交通志?这个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古代交通运输方式较少,修志涉及交通领域的内容不多,对今天编纂交通志没有多大参考意义,所以略而不谈。笔者拟在全面梳理一轮省志交通类志书编纂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省志交通志编纂提出新的思路,以求教于方家。

一、一轮省志交通志编纂情况及分析

(一)基本情况

笔者查阅了全国(浙江省除外)一轮省志涉及交通领域的志书(共77卷),基本情况见表1和表2。

(二)分析评价

表1可见:一轮修志,各省(区、市)涉及交通领域的志书一至五卷不等。大多数省份按交通方式(部门)设立分卷,即一种交通方式设一卷或两种及以上的交通方式适当组合设成一卷;安徽和四川两省设综合卷;湖北、宁夏、上海、重庆把交通运输与邮电等内容合并成一卷。表2显示:综合卷交通志的篇目基本上还是按照不同的交通方式设置的,和设立分卷相比,仅仅只是规模大小和字数多少的差别。按交通方式设卷或篇,把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等平行排列,眉目清晰,条理分明,关系明确,相关的部门负责相应的内容,编纂任务容易落实。但纵观一轮省志交通类志书整体情况,会发现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

表1 一轮省志交通类志书卷目表

1.卷(篇)目设置不科学。“一部省志在体式上应是一个有机整体,即做到排列有序,类次相当”,而许多地方“迁就政府行政部门的要求,按部门设志,使科学分类与部门分工严重背离,如《山西通志》中既设了《交通志》又设《铁路志》。”[1]王仰东.九十年代新编省志框架模式浅析[J].中国地方志,1996,(6).类似的问题出现在福建、山东、江西等十个地方的省志中。“铁路”“民航”等本属“交通”的一部分,种概念和属概念并列设卷(篇)是不科学的。

续表1

表2 一轮省志综合卷交通志篇目表(主体部分)

2.缺少整体性、系统性。交通运输业虽然可分为多种运输方式,但毕竟是一个大的整体行业,按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设卷(篇),使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等各自为卷(篇),平行排列,相互独立,这样整体被割裂,无法体现这一行业的综合性、系统性,很难反映交通运输业的全貌。

3.横缺要项,内容不全。按交通运输方式设卷(篇),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联合运输不能合理归类,会造成缺项。同时,由于管道线路里程与运量在几种运输方式中所占比例都极小,史料也很少,很难独立设篇更不可能独立设卷,又不能归入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中,所以很多省志交通志缺少“管道运输”的内容。《安徽省志·交通志》为了不影响篇目章节的平衡,将“管道运输”放在附录里,虽然保留了这项内容,但本来是主体部分,却不能“登堂入室”,被“贬”到附录里,没有给予应有的地位。不过,设一“偏座”要比“无座”好。

4.分类不当,门类失调。由于横排门类时不分领属关系,造成分类不当,缺乏科学性、逻辑性。如《湖北省志·交通邮电》,实际分为“交通”和“邮电”两大部分,从逻辑上看这种分法是混淆概念、辈分不分,因为交通是总概念,而邮电是其子概念,二者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不能平起平坐;有些交通志把“管理”“科研与教育”“职工”等和交通运输方式并列设篇,分类标准不一致,违背了“事以类聚、类为一志”的原则,造成门类失调,类次不当。

二、编纂省志交通志应该探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一轮修志省志交通类志书出现的问题,编纂省志交通志应该探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一)设“分卷”还是“综合卷”

省志交通类志书是设立分卷还是综合卷,历来意见不同。交通运输业有五种主要运输方式,各种运输方分属不同单位管理,既有省属单位又有部属单位,在人员、经费等方面难以协调管理。因此有人赞成分卷,根据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等各家管辖范围,各成一志。一轮修志,很多省志即是如此。也有人主张设综合卷,不受行政隶属关系限制,修全交通行业的“大志”。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应该“胸有大志”,设综合卷更为科学合理。

1.便于全面、客观、系统地反映交通事业的全貌。交通志的书写对象是交通运输行业,而不是交通运输部门,要不受行政隶属关系的制约,凡是交通运输行业涉及的对象就是交通志记述的对象。设综合卷可以把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容纳于一体,立足全局,对属于交通运输行业范围内的各项事业统一谋篇布局,全面反映交通运输业的历史和现状。

2.易于反映交通运输改革的社会现状,体现大交通、大部委的精神。“建国60余年来,我国交通事业已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伴随着新技术革命,实现了运输方式的多样化。进入新世纪,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铁路、公路、民航、水运朝着分工协作、协调配合、建立统一的综合运输体系的方向发展,我国统一的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完成。适应这一世界潮流和产业发展趋势,政府部门也加快机构改革步伐,成立了统管公路、航空、水运、海运、管道运输、邮政事业的大交通部,地方也相应成立了大交通厅、大交通局。”[1]陈保华.第二轮交通志编纂的思考与探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综合卷可以全面反映当代交通事业综合发展的现实,符合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统一发展的大趋势和交通管理高效、统一、综合的发展方向。

3.利于发挥志书功能,通过交通志透视社会的发展状况。一省的旅客和货物运输,依赖该省内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共同完成。交通运输和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一省的交通运输量直接反映该省的旅游事业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如果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各成一志,只能反映各自的运输情况,人们就难以了解交通运输的综合情况,更谈不上通过综合交通情况了解该省经济、社会的状况。

4.有助于减少篇幅,节省文字。设综合卷把原来分属各卷的序言、凡例、目录、概述、大事记、附录、索引、卷(编)后记等内容合并起来,还可以把分卷中分别记述的共有内容合并处理,这样可以减少大量重复内容,缩减篇幅,节省文字,使行文更加精炼,用有限的文字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

(二)按“交通方式”还是“交通要素”分类

一轮省志交通类志书基本上按交通方式分类,这种分类有优点也有缺点,为了克服缺点,我们可以尝试结合事物的类别属性,按交通要素分类,即摆脱交通方式的束缚,站在交通运输行业全局的高度,对整个行业内的各项要素,如“交通运输设施”“交通运输生产”“交通运输管理”“交通运输企业”等统一归类,统一谋篇布局。如此分类,其优点主要有:

1.突破界限,加强整体性。按交通要素分类,可以打通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的界限,使交通运输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增强整体感又更具综合性、系统性,便于全面反映当代交通事业发展现状。

2.减少归类难度,避免要项不全。前文已提到,按交通运输方式分类设卷(篇),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联营联运的综合运输无法归类;管道运输所占比例极小,史料也很少,如此,要么造成不应该的缺项,要么影响篇目章节的平衡。按交通要素分类,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3.统一分类标准,避免辈分混淆。按交通要素分类,分类标准统一,横向互不交叉,可以同排并列;竖向逐层细化,层层相辖,为纯正的从属关系,避免一轮修志出现的门类失调,类次不当,种概念和属概念并列等问题。

4.使志书框架结构新颖,克服模式化。目前的省志交通志都是按交通运输方式谋篇布局,因为交通运输方式是固定的,反映到志书篇目上就必然似曾相识,甚至如出一辙。如果打破传统模式,按交通运输要素分类,创新框架结构,可以克服篇目趋于模式化甚至千志一面的弊端,让人耳目一新。

三、结语

综上所述,省志交通志编纂应打破传统模式,站在交通运输行业全局的高度,把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容纳于一体,设立综合卷,按交通要素统一分类,统一谋篇布局,这样更符合志书的体例要求和交通运输业的现状。当然,编纂综合卷需要多家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和一家单位负责一卷的情况相比,增加了编纂工作难度。不过,修志应以提高志书质量为第一要务,和提高志书质量相比,编纂中遇到的困难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K29

B

1003-434X(2016)04-0026-05

猜你喜欢

交通运输业修志志书
经我校教师为主体的修志团队六年努力“上海共青团志”项目成果顺利出版
基于交通运输业的股票因果网络分析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来宾市成为广西第五个完成第二轮修志评稿任务的地级市
交通运输业砥砺奋进的五年回顾(之一)
谈编译出版《西藏七大艺术集成志书》藏文版的必要性
融合:交通运输业之变
交通运输业“营改增”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建议研究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
2013年河北区二轮修志工作扎实推进实现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