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体育中的有效运用负荷分析①

2016-12-20连志恩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2期
关键词:生理负荷体育课

连志恩

(泉港区第一中学 福建泉州 362801)

中学体育中的有效运用负荷分析①

连志恩

(泉港区第一中学 福建泉州 362801)

在当下的中学体育课中,运动负荷是衡量体育课好与坏的重要标志之一。该文通过对泉港某中学50节体育课负荷强度与练习密度检测,认为在体育课中其最佳平均心率应该在120~140次/min之间最为合适,效果最佳。所以,在今后的体育课教学中要合理有效地组织教法,并科学安排运动负荷,这样才能达到锻炼身体,增强学生体质,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运动负荷 中学 体育

体育课是属于每一个学校的体育基本组织形式,教学对象是广大青少年,他们的身体正处在“发育”阶段[1],除了他们在“年龄、性别”等相关方面有所区别,另外在“体质”与“健康水平”方面也有一定的不同。所以,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的安排中一定要按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等相关发展规律,合理有效地组织教学,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进而促使学生的身体能够正常发育,让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发展,这样也有助于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

1 认知及相关做法

运动生理的基本机理告诉我们,通过体育锻炼提升其健康水准是需要条件的[2],并且其对人的直接作用是对体内能量物质的消耗,这种相对比较强的消耗过程是促使“异化作用”增强的过程,但身体锻炼对于体内物质的消耗在一定情况下能引发它相反过程,也就是同化过程的增强,让体内的物质能够得到有所补充及积累,进而达到增强体质的作用。然而,事实上,这种效果的获取是具有一定相对性的,这也就是所谓运动中适度的“超量负荷”与“合理”的间歇。而一般情况下的适度的“超量负荷”,其实意思就是超过每天安排的体育活动所能完成的程度。换而言之,就是学生在体育课中最佳心率是在120~140次/min之间为最佳度,在一定的合适范畴内,可以使身体处在最大心输出量的程度,效果最佳。与此同时,在锻炼的进程中及在锻炼过程后还需要有一定的休息时段,这样才能够让恢复及超量的运动能够顺畅进行。按照以上的认知,综合对初、高中50节体育课负荷强度与练习密度进行了相关的检测,并对资料进行了相对的探析整合,得到以下结果。详细如表1所示。

表1 体育课心率与练习密度情况

2 科学安排运动负荷做法

为了能够使得体育教学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科学需求,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非常注意学生的“心理、生理”等相关特征[3],另外还有在“或复”与“超量补偿”等相关方面,科学安排生理负荷,其做法如下所示。

2.1 熟悉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征

首先相关体育老师对学生无论是在“身体形态、生理机理”还是在“运动能力、健康情况”等相关方面都要有一定的认识[4],便于在教学的进程中按照“健康体质”的层次来划分小组。其次,要注意完全掌控学生在从事运动项目练习的心率变化规律以及不同类型课的练习密度。

2.2 科学安排教材

在安排教材方面,老师要考虑到满足大纲要求,还要考量到各项教材在一定的时间内其“练习次数、练习强度”及学生生理上的负荷程度[5]。此外,教学的场地规模、器材的数量及天气情况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率变化。所以,在进行教材安排的时候一定要紧握住以下几个要点:第一,倘若是练习密度不大或强度不大及生理负荷不大的教材,就要按照教学任务科学增强辅助练习机徒手练习,并对练习次数及相关要求具有一定的规范性;第二,如果是联系密度不大,并且强度稍大,且生理负荷大的教材,那么就要相对应地控制练习时间与反复次数,并且可以采纳“讲解、示范”等来调理学生的心理负荷;第三,当练习密度与强度都很大的时候,面临生理负荷很大的教材时,就要严谨把控好练习时间,并对练习要提出合理的要求;第四,新形势下的教材偏难,那么教材需要进行“层次化”,那需要多做“分解练习”和“徒手练习”,进而使得有利于增加练习密度的基础上增加基本技术的掌控;第五,当简单的教材与复习教材融合在一起,那么可以进行“兴趣化”“比赛化”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促使学生对体育的练习兴趣,并还可以加大练习强度,进而增强他们的身体体质。

2.3 合理地组织教法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健康情况”与“运动能力”进行科学有效分组[6],划分到“强、中、弱”这3个层次并计划一堂课的运动负荷量,一般都是以“中间”为准。对于体质强的和体质弱的就要相对的提升和降低相关要求。对于一堂课的传授及模仿时间甚至有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都要预先估测好,便于达到提升课堂教学的目的。众所周知,体育课具有多元化的类型课,尽管如此,不管是在上哪种类型课,其都要在课前充分准备好课及相关的场地器材等。在教学的实操中讲解追求言简意赅,做到突出要点,紧握核心。在进行示范的时候要求做到动作规范,便于学生能够正确地观察,而练习的方式可以按照课程的任务、场地面积与器材数量来决定是“分组轮流”或“集中引导”与某一项技术的教材分组轮流练习相融合的策略。

2.4 仔细设置负荷曲线

设置每一堂体育课的生理负荷曲线,是完成体育课增强体质及掌控基本运动技能这一基本任务的需求。第一,在体育课的练习中,在一定的范畴内,也就是“合适的练习次数、时间及强度、练习流程”等相关内容,其能量消耗越强,则恢复过程也就越显著;第二,对运动技术及技巧方式的条件反射过程中的强度制度而言,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合适的中等强度刺激,才能够让条件反射加快速度,并且动作技能也更容易学会;第三,因为体育教育对象的健康状况,那么身体形态与生理机能等相关方面都有很多的不同之处,而课上运动负荷的安排也要让学生的心理与生理都能够适应,并且能够接受合理的运动量,并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锻炼,来满足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心理及生理的需要,达到体质增强的效果。

3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此次研究可得出,科学并合理地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量进行体育教学,无论是对于学生体质的增强还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这也是体育教学以“实际出发”为基本原则。因此,在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老师不管是在“备课,安排教材”还是在“课的进程”及“设置负荷曲线”等相关方面都务必要重视其“差别”,进而更好地为提升体育教学质量而努力。

[1]汤盈.中学生体育课运动负荷的调查与分析[J].科技论坛,2011 (7):553-554.

[2]韦皖琴.中学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控制与对策[J].运动人体科学,2012(34):13-15.

[3]何晓渝.中学体育课运动负荷及练习密度的调查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4(4):78.

[4]金宗强.姜卫芬.“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中学生体育课运动负荷测试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1):79-81.

[5]毛振明.如何看待体育课的运动负荷[J].中国学校体育,2011 (10):28-33.

[6]杨敬研.张平.体育课运动负荷量分析[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2(4):222-233.

G807

A

2095-2813(2016)11(b)-006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2.063

连志恩(1979—),男,汉,福建泉州人,本科,一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羽毛球教学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生理负荷体育课
人造革合成革拉伸负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享用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镇痛成果
Opening flexible resources by integrating energy systems: A review of flexibility for the modern power system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体育课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1/8德国人有“生理缺陷”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