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对高校社会公德教育的作用研究

2016-12-20李凤芹

决策与信息 2016年32期
关键词:社会公德思想信息

李凤芹

盐城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0

新媒体对高校社会公德教育的作用研究

李凤芹

盐城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0

以网络、手机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不断地改变着信息世界的格局,也改变了当今社会人们生活的舆论环境。新媒体以其互动性、便捷性、共享性的优势,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被广泛应用,并深刻地影响了当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的各个方面。如何运用好新媒体,使其在高校社会公德教育工作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优势,也日益成为当今教育界共同探讨的话题。

新媒体;高校;社会公德教育

一、引言

“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新’相对‘旧’而言。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当中, 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的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 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 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今天我们所说的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我们现在所使用的QQ、微信、微博、贴吧、论坛BBS、电子刊物等都是新媒体的表现形式。新媒体建立在数字化技术基础之上,相对传统媒体而言,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传播内容更为丰富,而且互动性和用户体验性更强。

以互联网为例,新媒体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人们既可以使用互联网传播信息,也可以主动搜索信息,信息的提取精准度更高了,信息的获得也更为及时有效。互联网容纳了海量信息,使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人都可以自由共享,改变了世界的信息格局。同时,不同性格、不同趣味的人自发地结合成一个个网络群体,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个性化与群体化,这是其它任何传统媒体所无可比拟的。

二、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概况与分析

随着手机、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情况已经相当普及。在校大学生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新媒体代替传统媒体逐渐成为人们沟通和交流的主要载体。作为新媒体代表的数字化网络自诞生之日起便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青年大学生一代的思维和生活方式:

(一)新媒体在大学生使用中十分普遍

置身于当今世界急速发展的洪流中,和新媒体打交道已经成为每个人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情:我们每天上网、浏览信息、收发邮件、人际关系交流等无一不用到新媒体。由于携带方便,大学生们使用新媒体的频率更是极高,他们通过手机移动网络,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查看所需的信息,通过微博、微信等工具,可以每天分享着自己的生活点滴,传递着情感,满足着人际交往需求。在新媒体的使用中,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了一个信息源,每个人都都可以成为新媒体的主体。

(二)新媒体在大学生使用中有着多元功能

新媒体作为一个传播载体,因为其强大的数字技术支持和独特的传播特点,使其功能性大大增加。在豆丁网的一份调查数据中显示,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获取信息休闲娱乐消磨时间与外界沟通 学习 没办法躲不开 其它77.04% 80.51% 27.12% 53.79% 20.3% 7.21% 2.67%

上述可以看出,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获取信息方面占据77.04%,在休闲娱乐方面占据80%,在与外界沟通方面占据53.79%。获取信息、休闲娱乐、与外界沟通这三方面成为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用途。

(三)新媒体在大学生使用中具有两面性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看到新媒体在大学生使用过程中的强大功能性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其两面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花很长的时间在上网上,花很多的时间在聊天和娱乐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互联网、手机等媒体呈现依赖性。甚至一部分学生对互联网信息传播和真实和可靠性缺乏认知和判断力,极容易成为网络冷暴力的推动者,这是高校教育者在工作中所要引起重视的方面。

三、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增加信息获取的渠道,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

2011年,高考录取之际,上海大学招生办发现考生董晓媛的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模糊,以至于无法和该考生取得联系。招生办许老师情急之下,在个人微博上发出了找人消息。“董晓媛,上海大学喊你上大学!”的评论被迅速传开,并一度被热心网友转发至3000多次。9个多小时后,考生董晓媛被顺利找到,并与上海大学招生办取得联系……

这一事件充分说明了新媒体在当今时代下的传播速度。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了解到的相关信息已经非常便捷和多元,信息的获取更加及时,信息的传播更加高效。这使得大学生能够及时的了解到相关资讯,并作出反应,大大丰富和充实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二)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降低了学习成本

在现代大学教育中,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固然重要,但大部分的大学生不再拘泥于此,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进度,自主搜索相关的信息,展开学习和研究。这使得他们更加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学习的自主性增强了,学习的效果也更好了。 新媒体的出现,集合了数字技术的诸多优势,形成一个个丰富而海量的数据库,在这些数据库里,大学生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历史、天文等各方面的知识,而不用担心信息的成本问题。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了,学习的成本大大降低。

(三)加强人际关系的沟通频率,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

QQ、微信、微博、SNS社区等媒体形式的出现,拓展了人际交往的形式和内涵。大学生们通过QQ、人人网群建立自己的班级群和校友圈子 ;在贴吧上畅所欲言,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情绪和意见;在豆瓣上加入自己的兴趣小组,周末时可自发地举行小组聚会和活动。他们在线上平等地交流,在线下则自主地展开互动。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大大丰富了大学生们的学习和业余生活,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他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有序。

四、新媒体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方面的弊端

弊端一:对新媒体的过分依赖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人们动一动手指就能获得信息,人们变得更不愿意思考和动脑子。有自制力的大学生往往会自我约束和控制自己上网、玩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时间,而一些自控力稍差的学生,则容易长时间沉溺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他们往往太过依赖新媒体,过分注重虚拟世界的交流。对外界世界比较冷漠,甚至是产生逃避现实、迷失自我的心理。这使得高校社会公德教育工作的难度将增大。

弊端二:对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冲击

2011年,《非诚勿扰》节目的开播,以其鲜明的节目特色展示了当今社会女性择偶和婚恋市场的面貌。网络上关于此节目的讨论也是一浪高过一浪。其中一期的女嘉宾马诺在回答嘉宾的提问时,毫不避讳地说出“宁在宝马中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的言论,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此后,该女嘉宾被冠于了“史上最刻薄拜金女”的标签,受尽广大网友的口诛笔伐,并几次登上热门搜索排行榜的榜单……

对“富二代”的追捧,“拜金主义”的盛行,“享受主义”的兴起,无一不在透过网络向青年学生渗透和蔓延,中国正处于21世纪的社会转型期,许多观念与价值观在这个时代中不断交流、冲撞,一些时代发展的糟粕思想,也在迅速地蔓延着,冲击着青年学子们的道德和价值观。也给高校社会公德教育立下一个难解的课题。

五、新媒体对高校社会公德教育工作的挑战和机遇

“2014 年1 月16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3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 年年12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 亿,较2012 年年底增加8009 万人,增长率为19%,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年底的74.5%提升至81.0%,其中学生网民占全体网民的54.8%,成为手机网民第一群体。”这一数字表明,学生群体已经占领了新媒体使用的一个很大份额,如何利用好新媒体这把双刃剑,更大地发挥它的正面效应,变危机为机遇,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巨大课题:

(一)转变高校社会公德教育的模式,使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在现代大学课堂上,传统的“一对多”的课堂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潮流。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充分调动新媒体的优势,将新媒体授课形式引入到课堂中来。比如建立与课程有关的交流群或网站主页,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当下的思想与想法,更好地展开社会公德教育。

(二)优化大学生媒体环境,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主动开展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未根本,引导学生向正确的价值观念上发展。同时要及时地关注网络世界歪曲、不健康的观念和价值观,适时地做出批评和调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上可以一同地加入到学生对于当前网络热点的讨论中,及时地纠正网络上的不实信息,努力澄清一些重大问题的是非曲直,做好校园舆情工作。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主体的媒介素养

思想政治工作者是社会公德教育的主要开展者,其自身的媒介素养对工作的展开至关重要。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断学习,适应新媒体环境,不断创新新媒体授课形式,引进新媒体素质的老师到队伍中来,不断丰富和完善老师队伍本身。只有建立起来一支“适应新媒体环境、具备新媒体素养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才能在新的环境下不断推动和壮大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在竞争激烈的高校教育中站稳脚跟,引领着当代高校社会公德教育不断发展向前!

六、总结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性格塑造和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熏陶和感染。许多主流思想与意识形态在网络世界的热门传播,都会对大学生造成一定的正面引导,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新媒体出现后,大学生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宽广,格局变得更加宏大。他们能够接触到更为多元的文化和价值观念,这对青年一代性格塑造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郑磊.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思路创新探究,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1期.

[2]孙祥伟.新媒体视野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探,2014.

[3]刘旭.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

李凤芹(1979.05- ),女 (汉族),山东莱芜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

该论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高校社会公德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14SJB735)阶段性成果。

该论文为盐城工学院2016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一般课题(课题标号:SZB2016007)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社会公德思想信息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订阅信息
墨子政治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公德培育的启示
试析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及其对策
“仁爱”与职业教育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