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智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6-12-19杨云

文理导航 2016年33期
关键词:思考教学

杨云

【摘 要】智障学生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在课堂上进行读写算的知识学习,他们先天的生理缺陷将直接影响日后在社会上的生活。为此,培智学校的成立和开展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智障学生在日后能够融入社会、自立于社会。教师尽力施教使这样一群特殊的群体尽早有能力自食其力,成为社会上的一员。培智学校中的语文教学是针对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培养开设的。怎样提高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的效果,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是我们作为一名特殊教育的教师应该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培智语文;教学;思考

培智班的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更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探索和创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语文这门学科对于智障孩子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因为语文课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口语交际,它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中用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在社会生存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语文课堂也是培智学生学习和锻炼如何与他人沟通的重中之重的学科,所以,要通过语文教学使智障学生掌握简单的表达能力,就要求我们真正地用心、用爱去倾听他们的感受与需求。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水平,提高语文教学在培智班课堂的教学效率呢?总结近几年的培智班语文教学实践,我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多元智能理论在培智语文教学中同样适用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存在与生俱来的八种潜能,且每种潜能在其意识形态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智障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也存在多种多样的智力方式,如有的绘画能力很强,有的乐感很好,有的擅长体育,有的整理物品井井有条,有的做事又好又快,有的具有极强的表演欲,还有的很会朗读背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发现学生的潜能,肯定他们的潜能。如我班的学生任苗苗,是一个唐氏综合症的患儿,虽然她具有先天性的智力障碍和发音不清等问题,但是却对阅读和写字有浓厚的兴趣。她喜欢听读,每当我给他们上阅读欣赏课的时候,她便能很快地安静下来,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眼睛虽然没睁那么大,但我却能感受到她渴望的目光,我大声朗读,她便小声跟读,虽然发音不是那么清楚,但我能听得懂她抑扬顿挫的语调。在她的影响下,其他的学生也跟着有声有色的读起来,尽管不整齐,出错误,但是却有朗读的气息,同时,我发现领读和齐读的形式能够培养学生安静下来的习惯,形成了一个课堂模式,也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语言,促进智障学生思维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语文教育首先是一种语言的生活方式。”智障儿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问题,有些还伴有多种身体残疾甚至语言缺陷,这些客观因素构成智障学生在接受和理解过程中的障碍。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存在一种误区:因为学生听不懂,就一再简化自己的语言,结果导致教师的课堂语言简单、不生动、无情感。以生活化的教学语言为目标,有一种联系生活的意识,到生活中去寻找自己话语的源头活水,注重语言的口语化和通俗性,同时伴有幽默、明快的话语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对智障学生可以起到辅助作用。首先,用精彩的导入,把他们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我们应该多运用一些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运用的生活语言,加以一定的组织整理,运用到导入语中,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他们自然而然地被吸引,投入到下一环节的学习过程中。其次,课堂提问语言生活化。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问话上,要特别注意所提问题必须明白简练,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语言为源泉,使语言通俗易懂,使学生听懂教师提问的内容。而且提问语言要简洁清楚,干净利落,恰到好处。我们教师必须时时刻刻考虑到学生,以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为起点,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这种介于教学语言和生活语言之间的生活化教学语言提问,似乎更受学生的欢迎。最后,小结语的生活化。课堂小结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不仅在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导向,更为主要的是,恰如其分、亲切熟悉的课堂小结语言,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和交流欲望,从而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参与。

三、针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智障学生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异的。所以,学习效果也是有差异的。因此,语文教学要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针对班级中不同智障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问题,让他们都能在学习中获得知识。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学习内容,不要一刀切,这样才能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获得的知识、提高技能、不断进步。

四、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促进能力培养,落实素质教育,其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智力落后儿童作为特殊教育需要的群体,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他们的教育、康复与矫正需要同新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动力,是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源泉。特别是培智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是主导的一方,学生是主体的一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就是创设外部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向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变单色为彩色,变结论为过程,变抽象为具体的功能,给学生以如见其人、亲临其境的感受,调动学生各种学习感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保持注意和向往的心向,保持对学习内容的积极认识倾向和积极进取、乐于探求的良好心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时,我先以动画的形式将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播放给学生观看,引起他们的兴趣。这样学生对故事情节理解透彻、记忆深刻,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就学习了课文,教学效果很好,老师也感觉比较轻松。

智障学生的教学没有成绩检测的忧虑,因此教学负担相对较轻。但是这不能成为教师怠慢工作的理由,相反,要更加提高责任心,为每一名学生及他们身后的家长减轻负担。要知道智障学生的家庭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将心比心,教师一定要增强责任感,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思考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构饰课教学提要(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