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AP系统CO模块成本要素的理解与应用

2016-12-19陈花兰

文理导航 2016年33期

陈花兰

【摘 要】包括利润及成本中心、产品成本、项目会计、获利分析等功能,成本要素是CO的一个组件之一,分为初级和次级两种成本要素,它们靠分配或分摊实现功能。SAP系统的CO模块常见的成本对象有成本中心、获利能力段、内部订单等。

【关键词】SAP;CO;成本要素

引言

成本要素是SAP系统CO模块的一个组件,它的作用就是收集成本,成本要素与成本对象搭配起来后完成收集成本的功能。

1.成本要素会计概念

1.1初级成本要素

每一个初级成本要素都对应一个总帐损益类帐户,用于输入源自公司外部的直接成本。所有损益类帐户的财务数据都要通过初级成本要素输入到成本中心。

1.2次级成本要素

次级成本要素是会计科目表中所没有的,只会在管理会计中使用,一般用于费用分摊和作业的结转。每一个次级成本要素都只在CO内部起作用而不影响FI过帐,主要用于成本分配,结转中使用。

1.3分配与分摊

分配与分摊对于成本要素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并且这功能就类似于固定资产折旧一样,一月只能执行一次。分配与初级成本要素相关,分摊与次级成本要素相关,这两个功能同样都可用到计划(预算)与实际发生额中。如可创建一个循环,将某成本中心(一个或多个)的初级成本要素(一个或多个),按一定的比例分配给其他成本中心(一个或多个),当然也将这循环分为几个段,各段间相应的要求可以不一样,这样每月末执行时,就可以很好地反映初级成本要素的流向情况。同样的,也可创建一个分摊循环,反映次级成本要素的流向情况。

分配与分摊的区别在于,分配是将某一成本中心的初级成本要素分给另一成本心,被分配的初级成本要素会与被分配的成本中心的相同的初级成本要素一并反映;而分摊则是将次级成本要素分摊到另一成本中心,与被分摊的成本中心的初级成本要素一同反映,这样有利于区分本成本中心发生的费用与分摊过来的费用。

1.4成本控制范围

用于在企业范围内成本核算信息的统一规划和控制。在SAP系统提供的成本控制范围内,可以方便地对其责任中心的成本核算信息使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统一计划、记录和任意分组统计。

1.5功能范围

是针对各个成本对象中的相应费用科目进行属性归类。

2.成本要素类别

成本要素类别、名称以及备注如下:

1初级成本/成本降低产生的利润,对应所有费用成本类科目;

11收入,对应销售收入类科目;

12销售扣除,对应销售退回类科目;

22外部结算、21内部结算,用来做结算用,比如在内部订单或PS结算以及生产订单结算时候需要用到;

31订单/项目结果分析,为在制品结算必需使用;

41间接费用率,为成本核算单使用;

42分摊,分摊使用;

43内部作业分配,作业类型使用;

90资产负债表科目对应的成本要素,资产负债表科目只能是统计性成本要素,当然通过后台也可以建立属性为“1”的成本要素。

3.成本要素应用

3.1初级成本要素

(1)对从CO之外过来的费用进行分类。

(2)前提:首先必须是FI中的损益费用。损益包括收入、成本、费用等,到底有的科目要不要建立成本要素,就要看企业的需要了。

(3)利用功能范围的成本要素:功能范围是针对各个成本对象中的相应费用科目进行属性归类。当费用很多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成本要素+功能范围的方式。

3.2次级成本要素

SAP系统中,需要成本要素的一定是损益类科目,但是损益类科目不一定需要成本要素。为了区分不同成本对象(如订单、成本中心、销售订单等)的成本就需要成本要素,这样过帐的时候会指向对应的成本对象,一般可以在后台配置的OKB9预设成本对象。如果不设成本要素,对应损益科目接收的费用直接过帐到利润中心。

次级成本要素也就是为了方便归集相应的初级成本要素,通过分割跟初级成本要素相连只在CO层面过帐的成本要素,所以次级成本要素的借贷只能是成本对象之间进行。而初级成本要素不一样,可以通过资产类科目过帐到损益类科目时产生并指派到成本对象,也可以从成本对象转到另外的成本对象(KB11N要求初级成本要素)。

4.总结

SAP系统覆盖面广并且内容博大精深,很多基础性的知识点都要熟练掌握才能轻松应对更高级的知识点。本文简要介绍了成本要素的意义,说明了成本要素在CO模块中的基本作用,希望本文对想学习和了解SAP系统的人带来一点帮助。

【参考文献】

[1]Peter Jones,John Burger.SAP ERP财务与控制模块配置[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108-120

[2]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24-138

[3]王纹,孙健.SAP财务管理大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