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南采茶舞蹈的动作韵律与表演技巧分析

2016-12-19谢丽

艺术评鉴 2016年17期

谢丽

摘要:赣南采茶舞蹈作为一种客家文化艺术在历史上富有极大的生命力,它真实的反映着赣南客家人民的生活环境、人民的情感以及赣南的客家文化,于2006年被认定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赣南采茶舞蹈特点、文化进行分析、概述及文献资料的整理,并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针对赣南采茶舞蹈的动作韵律与表演技巧进行分析,以期为更好的学习赣南采茶舞蹈提供自已意见。

关键词:赣南采茶舞蹈 动作韵律 表演技巧

一、赣南采茶舞蹈的概况

赣南采茶舞蹈可以说是赣南采茶戏中的一部分。由于地形和气候的自然因素,导致赣南客家人民以茶业来谋生,赣南客家人民在种茶时为了消除疲劳或者是传递某种情感,往往吟诗作赋并将情感投入其中并逐步的演变成了茶歌, “十二月采茶歌”是最具代表性的。灯彩在赣南客家人民的生活中早已存在,每逢过年过节时,客家人民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灯彩活动,而后,赣南客家人民把“茶歌”和“灯彩”结合起来就成了众所周知的赣南采茶戏。据调查和翻阅文献得知赣南采茶舞蹈诞生于明末时期。在赣南采茶戏中包含着茶歌与茶舞,采茶舞蹈就是从采茶戏中提炼出来的。

早期的采茶舞蹈是与采茶歌曲融合在一起以采茶戏的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其内容较为简单,动作较为单一,大多数的动作都是从生活中直接模仿得来,没有经过艺人们的美化,表演的内容也几乎是模拟客家人民采茶劳作时简单常见的正采、蹲采、倒采以及送茶等动作。模仿动物的动作也没有现在那么的繁多。同样舞蹈的剧情也较为简单化,内容方面也只是围绕着采茶,没有像现在的赣南采茶舞蹈那样,加入了客家人民的生活,表现的那么生动。而早期的赣南采茶舞蹈与其他地区的采茶舞蹈大同小异,并没有形成自己的鲜明特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赣南采茶舞蹈也在逐步发展,从最初赣南采茶戏中所有的舞蹈动作不过数十种,发展到现在的500多种。在这么多种的动作中,最具有当地特色及代表的动作就是矮子步、单袖筒和扇子花了,赣南人民把它们称作是赣南采茶舞蹈种的“三绝”。在数百种赣南采茶戏的传统剧目中蕴藏了赣南采茶舞蹈的精华,如《睄妹子》《钓虫另》《十二月采茶》中就有着各式各样的步伐,摇步、搓步、点步、滑步等等。千姿百态的动作促进了赣南采茶舞蹈的发展。赣南采茶舞蹈中也加入了许多客家人民的生活因素,比如说采茶舞蹈中加入一些故事情节、人物情感等。这也促进了赣南采茶舞蹈的发展。例如在赣南采茶舞蹈《睄妹子》中讲述的就是在元宵佳节那天农村里的“米童”哥哥与邻村的“妹子”唱起了阳光小调,跳起了赣南采茶舞蹈,相互传递着爱意的一段小故事。

二、赣南采茶舞蹈的动作韵律

(一)赣南采茶舞蹈动律

赣南采茶舞蹈是以男角的舞蹈和表演为主,相对于中国民间舞蹈来说,赣南采茶舞蹈中的男角舞蹈动作和表演形式更独特。而赣南采茶舞蹈的动律有许多,比如说“屈”“蹲”“转”“耍”“摆”“八字韵”等。其中的矮子步、单袖筒和扇子花是男性主要的动作特征,也是赣南采茶舞蹈的动作特征,它们的基本动律分别是:

1.矮子步的动律

行云流水的矮子步由于是在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中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表演动作,因此结合当地人民的劳作和地形可以得知它的动律在于“屈”和“蹲”,每个动作都是在双腿保持半蹲或者是全蹲的姿态中进行,同时在走的时候肩膀也有其动律,带着一点点八字的韵律,双手平放在两旁,四指并拢。它的动作虽然千变万化,但做好矮子步的内在感觉是气息深沉和唱腔融为一炉。正如该动作的口诀:“老虎头,鲤鱼腰,双手娥眉月,脚下轻飘飘。”它是采茶舞蹈中必不可少的动作,在经典的剧目《睄妹子》和《钓虫另》中都有出现。

2.扇子花的动律

扇子花的动作多达30多种,以“耍”“转”为主要动律。较为常见的就有一指花、二指花、三指花、四指花和五指花,这些指花动作几乎都是靠扇子在手上的转动。千姿百态的扇子花主要在表演中用于表达情感,增加美感,渲染气氛等把扇子花熟练运用是赣南采茶舞蹈里必备的基本功。例如在采茶舞蹈《睄妹子》中,就有哥哥妹妹相互传递扇子的动作,这里就借助了扇子这一道具体现哥哥与妹妹之间情感的递进,同时也增加了整个舞蹈的美感。

3.单袖筒的动律

单袖筒的产生源于客家人劳作时腰间系着的带子或是搭在肩上的汗巾,在赣南采茶舞蹈中单袖筒主要以“摆”为动律,较为常见的就是“八字韵律”。在表演中通常辅助表达人的情绪。比如说在《钓虫另》这个舞蹈中就有男子左袖筒划“八字韵律”的动作,这个动作可以表现出男子焦虑的心态,也能表现出男子心生喜悦的状态。

(二)表演动作的舞蹈性

在赣南采茶舞蹈中,有较多的动作是模仿动物的,例如“乌龟爬沙”和“黄狗撒尿”等代表性模仿动物的动作,或者是客家人民在劳作时的姿态,艺人们把这些生活化的动作经过美化后变成含有舞蹈性质的动作,赋予这些动作以美感,通过对生活劳作中的动作进行提炼、加工,再融入到舞蹈的表演之中。为舞蹈作品增加一些审美性、观赏性和娱乐性。同时还可以配上合适的音乐,加上表演者在表演时的表情、神态等,使得这些动作具有一定的舞蹈性。舞蹈中的动作来源于生活,而采茶舞蹈中的大量动作都是客家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三、赣南采茶舞蹈的表演技巧

(一)赣南采茶舞蹈“矮子步”的形态特征

矮子步是赣南采茶舞蹈中的基本动作,是根据客家人民在劳动生活中,上山时腿蹲,挑担时肩压的形态,经过提炼、加工、美化得来的。其姿态为双脚并拢,膝盖向前蹲,上身微微向前倾,屈膝半蹲。这个整体姿态成了我国汉族舞蹈中典型的“三道弯”体态。加上艺人们对其美化,就成了“丑中见美”的代表性动作。艺人把矮子步形象地概括为:“狮子头、老虎背、鲤鱼腰、狗牯尾、狮子跳、架子腿、行如蝴蝶走如水。” 赣南采茶舞蹈中矮子步最主要的动作分为:高桩、中桩、矮桩。其特点为半屈膝或屈膝前蹲,抬头,直腰;除了矮桩要起脚后跟外,高、中桩都不用起脚跟。因此,我们在练习三桩矮步有“老虎头,鲤鱼腰,双手娥眉月,脚下轻飘飘,腰腹紧稳住,膝头定三桩”之艺诀。

(二)赣南采茶舞蹈“单袖筒”的形态特征

众所周知,一般在戏剧中的水袖都是成双成对的,唯独在赣南采茶舞蹈中的水袖只有一个左袖筒。据记载,赣南采茶舞蹈中的单袖筒是根据客家人民在茶农劳动时,右手摘茶,左手的袖筒擦汗,这个简单的动作经过艺人们的美化运用于采茶舞蹈之中,它还会用来表现各种情绪,如龙飞凤舞表示喜悦;拂袖而去表示愤怒;唾手而立表示悲伤等等。其动作灵活多变。例如《睄妹子》中有一个很经典的动作就体现单袖筒的特色:左手单袖筒,右手扇子花,踏着矮子步,显得别有一番趣味。它的艺诀是:“摆动像狗尾,站势吊马腿,游走像蛇过,龙头又凤尾。”

(三)赣南采茶舞蹈“扇子花”的形态特征

扇子花是在汉族的民间舞蹈中比较常见的。赣南客家有着这样的一句俗语“采茶冇(没)扇子,等于吃饭冇(没)筷子。”可见扇子在采茶舞蹈中的重要作用。采茶舞蹈中的扇子花与许多民俗舞蹈,民间舞蹈中的用法有些相似,如遮阳、挡风、闻花等,但在扇子花的指法上有着独有的特点,它分为二指、三指、四指和五指这几种不同的甩法,每一种指花在演员们的手中都是那么的亮丽多彩,同样表演者都会把其“耍”“转”得惟妙惟肖。其艺诀为:“五指花头朝天,四指花头朝前,三指花打四边,二指花摇胸前,耘,按,抓,抖靠肚面。”在赣南采茶舞蹈中,扇子不仅可以用来拟作生活用品,劳动工具,还可以用来当作传情达意的工具,这在舞蹈《睄妹子》中体现得淋淋尽致。艺人把扇子花的形态概括为:“过头像葵花,落地滚西瓜,手舞似流水,左右如月挂。”演员们以手持扇子表演各式各样的舞姿来组成不同的形态,胜似鲜花盛开,千姿百态而得名。扇花动作的种类繁多,每种姿态的扇花都会令人心旷神怡。

四、结语

在最近的几年里,经过了许多赣南采茶舞蹈表演者的各地巡演以及陈宾茂老师的教学指导,已经有许许多多的学院、高校把赣南采茶舞蹈作为一门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融入课堂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对赣南采茶舞蹈的兴趣,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感受赣南客家采茶舞蹈的独特韵味。同时,在旅游行业中,也可以让游客们感受到浓厚的客家气息,欣赏最地道的赣南采茶舞蹈。赣南采茶舞蹈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为当地客家人民,我们有责任去弘扬和继承赣南采茶舞蹈。

参考文献:

[1]赣州市文化局.赣南舞蹈集成[M].赣州:江西省赣南市文化局,1996.

[2]王敏.江西赣南采茶戏歌舞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3]赖丹.赣南客家舞蹈艺术中“三绝”的审美意韵[J].江西社会科学,2005,(11):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