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民间舞蹈和现代流行舞蹈的“同构”文化探析

2016-12-19李韵葳

艺术评鉴 2016年17期
关键词:同构

李韵葳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传统民间舞蹈与现代流行舞蹈的同构机制,在现代转换中,传统民间舞蹈“流行化”日趋明显,同质性是传统民间舞蹈与现代流行舞蹈“同构”的基础。研究民间舞蹈与流行舞蹈的“同构”理论,对于传承利用我国非物质文化资源,改革高等院校舞蹈教育教学,创新旅游艺术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现代转换 民进舞蹈 流行舞蹈 同构

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语言符号,与人类的发展历史紧密相关。根据舞蹈的结构与功能,可将舞蹈划分为民族民间舞蹈、古典舞蹈、现代舞蹈、流行舞蹈。以上四种舞蹈存在着一定的包容性与依存性。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独具特点。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民间舞蹈正在呈现“流行化”的趋势,在传统民间舞蹈与现代流行舞蹈的基础上发展具有民族特色、中国的特色的舞蹈成为繁荣民间舞蹈的重要途径。

一、传统民间舞蹈与现代流行舞蹈文化特质的差异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与不同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习惯具有差异性,传统民间舞蹈是在不同民族独特的历史传统、生活习惯等的基础上产生的,并流行于当地人民群众中的舞蹈形式。流行舞蹈与民间舞蹈不同,流行舞蹈与国际化紧密相关,其广泛性、流行性均高于民间舞蹈,从艺术概念方面看,流行舞蹈具有国际性,实质上,流行舞蹈是指源于欧美,在群众中广泛流行,具有较强自娱性,审美意味较浅的舞蹈形式,如拉丁舞、踢踏舞、爵士舞等。流行舞蹈与民间舞蹈是两种不同的舞蹈形式,但其均可增进人际感情交流,强健体魄。传统民间舞蹈与现代流行舞蹈发展的基础不同,这也就导致双方在文化特质方面具有一定差异,探究两种不同舞蹈的“同构”文化,必须首先比较两种舞蹈的文化特质。

(一)民间舞蹈与流行舞蹈的同质性

首先,起源相同。民间舞蹈与流行舞蹈都是源于生活的舞蹈形式,民间舞蹈具有大众精神的功利性,大众掌握两种舞蹈的“话语权”,均表演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通俗性与大众性是艺术表演的特点,民间舞蹈与流行舞蹈对专业要求不高,即使没有经过专业的舞蹈训练,也能够很快的融入到两种舞蹈之中。在民间舞蹈与流行舞蹈中,没有显著的“艺术家”与“非艺术家”之分。民间舞蹈与流行舞蹈均具备宣泄情绪、寄托愿望、强身健体、社会交往的功能。流行舞蹈更是兼具消费文化特点,与商业利润联系密切。其次,从参与形式角度而言,群体表演是民间舞蹈与流行舞蹈的主要表演形式,特别是民族舞蹈,其群众性最为突出,如傣族的“嘎光”、土家族的“摆手舞”。现代流行舞中的“街舞” “爵士舞”的群体参与性也很强。第三,从审美价值角度看,民间舞蹈长期活跃于民间,表演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我需求,释放情绪,自娱是两种舞蹈审美层面的最终目的。第四,从艺术规范视角看,即兴性是两种舞蹈均具有的特征。广场、室外是民间舞蹈与流行舞蹈的主要表演场地,开放性与随机性使其自身独具特性,参与者不用遵循舞台艺术的繁冗原则,也不必在意表演的艺术效果,其表演纯粹是大众发自内心的即兴而为,观众与演员是一体的。

(二)民间舞蹈与流行舞蹈的异质性

首先,从历史时空观角度看,两种舞蹈的发源地具有异质性。传统民族舞蹈主要发源于以农业、渔猎等为主的传统农业社会,参与的主体以原著居民为主。现代流行舞蹈源于工业化、都市化的现代社会,参与的主体以现代城市居民为主。其次,从核心文化元素角度看,两种舞蹈的核心文化元素具有异质性。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传统民间舞蹈的核心文化元素,传统民间舞蹈一般蕴含着当地群众坚定的信仰追求。市井文化、时尚文化是现代流行舞蹈的核心文化元素,现代流行舞蹈极为活跃,与传统民间舞蹈相比无主体根源,其是一种非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第三,从艺术形态稳定角度看,两种舞蹈的艺术形态稳定性具有异质性。民族舞蹈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形成于相对稳定的地理空间,几乎很少受外界因素影响。传统民间舞蹈具有显著的风格特色,不易改变,且不同的民族的民间舞蹈艺术形态较为稳定。与传统民间舞蹈相反,现代流行舞蹈无民族文化的束缚,其兼具流行与时尚,由于不同时代,时尚具有不同的内涵,因此,时代不同,流行舞蹈的形式也不相同,现代流行舞蹈的艺术形态并不稳定,易于改变,其是某一特定时代的文化的代表。第四,从语言认同范畴看,两种舞蹈的语言认同范畴具有异质性。传统民间舞蹈伴有强烈的地域特点与印记,流行舞蹈则是一种融合体,伴有多民族文化特点。与传统民间舞蹈的语言认同范畴的特殊性与稳定性相比,现代流行舞蹈更具普遍性与相对性。

二、两种舞蹈“同构”的生成机制

同构属心理学范畴,两件事物的同质结构即同构,机制指的是相互关系与作用原理,以下对两种舞蹈同构的生成机制进行阐述。

(一)生命意识

个体对生命的理解与态度即生命意识,其是一种认知与感悟,是人先天基因与后天教化的综合结果。传统民间舞蹈内容多以生命体验与生存展示为主,如祭祀舞,目的是希望通过祭祀,保佑一方平安。如仿生舞,主要是模拟大自然的各种生物,如族群舞则是表达自身族群的价值观,可以说民族舞蹈之中蕴含着强烈的生命意识。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前进发展的,民间舞蹈也一样,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其中蕴含的强烈传统生命意识在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日趋完善,逐渐摒弃了原来的封建、迷信思想,形成了一种现代的生命意识观。

(二)城市化与休闲

流行文化一直与城市特性紧密联系,并且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发展。城市化的最终目的是确立城市的中心地位。民间舞蹈源于广大农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些农村地区也逐渐演变为一些城市,农民的身份也在发生变化,成为新型都市居民,虽然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但是这些居民并没有舍弃代代流传的民间舞蹈,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表演。但是这种表演已经以休闲健身、宣泄情绪为主要目的,传统民间舞蹈正在朝着流行化改变,因此,城市化与休闲是传统民间舞蹈与现代流行舞蹈同构的社会动力。

(三)电子媒介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先进的电子沟通工具打破了民间舞蹈的封闭化,使民间舞蹈更好的展现于大众生活之中,特别是现代音像技术,拓展了民间舞蹈的传播途径,通过复制民间舞蹈,不断推动民间舞流行化的现代转换,因此,电子媒介是民间舞蹈与流行舞蹈同构的技术载体。

三、两种舞蹈“同构”的文化价值

首先,民族生活方式的变迁是文化变迁的内容,我国民族文化浓厚,民间舞蹈多姿多彩,有些民间舞蹈代代相传,保存完整。但是某些民间舞蹈却已经遗失,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势在必行。在流行舞蹈的发展过程中,舞蹈家在民间的大量发掘与融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流行舞蹈为何能够长久不衰,其主要因素就是注重整理与演绎,因此,应当重视对我国传统民间舞蹈的挖掘与保护工作,整理其中蕴含的优秀文化,不断发展演绎,使民族文化焕发出生命力,两种舞蹈同构的文化价值,有利于开发、传承与利用我国非物质文化资源。其次,有利于改革高等院校舞蹈教学。高等院校舞蹈教学工作是传承与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民间舞蹈的重要途径,将流行舞蹈中的流行元素纳入高等院校舞蹈教学工作中,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追求,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高等院校舞蹈教学从传统型向创新性改革。第三,有利于开发旅游艺术与大众健身体育资源。传统民间舞蹈是地方旅游特色的重要代表,在传统民间舞蹈中适当掺入流行元素,可以增加舞蹈资源的吸引力,更有利于开发、创新地方旅游艺术资源。第四,有助于我国舞蹈走向世界。踢踏舞是为大家熟知的一种流行舞蹈,但很少有人了解这种舞蹈的起源。踢踏舞起源于美国下层人民,并于18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踢踏舞正是不同地区民族舞蹈的融合。踢踏舞兼具爱尔兰移民舞蹈与非洲黑人奴隶舞蹈的特色,是两种舞蹈创新融合的结果。在我国藏族舞蹈中,某些舞蹈也有顿踏的特点,但是在世界舞蹈艺术上影响不大,地域性显著。如果将我国民间传统舞蹈进行改造创新,使之成为流行舞蹈,那么将有助于我国民族舞蹈走向世界,并且不断发扬广大。

四、创造条件,加快两种舞蹈同构进程

(一)营造开放性的文化环境

舞蹈是一种充满创新的艺术,舞蹈缺乏创新就失去了活力,对于民族舞蹈而言,亦是如此,这就要求在传统民间舞蹈发展过程中,应当营造开放性的文化环境,积极借鉴与吸收现代流行舞蹈中的观念、创作方法与表现形式。一方面,传统民间舞蹈在发展过程中应勇于突破传统文化的束缚,另一方面,应加强对传统民间舞蹈的宣传力度,向全世界传播优秀的传统民间舞蹈,民间舞蹈不应止步不前,只有营造开放性的文化环境,兼容并蓄,再造传统民间舞蹈,民间舞蹈才能更好的融入都市,散发出其应有的活力。

(二)以大众审美取向为标准,创新民间舞蹈形式

现代流行舞蹈之所以广泛流行,很大原因是由于符合大众审美取向,形式简单,对场地、设备等要求不高,门槛极低,一般人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即可进行跳舞。传统民间舞蹈应当博采众长,积极借鉴现代流行舞蹈简约简单、有益健康的特点,适当弱化对表演服装、道具的要求,不断创新民间舞蹈形式。在现代都市生活中,节奏感强的音乐一直深受大众喜爱,民间舞蹈就可以从舞蹈音乐方面进行创新,强化节奏感,弱化旋律。以大众审美取向为标准,不断迎合大众的口味。传统民间舞蹈只有与现代流行舞蹈一样,以大众需求为标准,才能不断拓宽市场,发展繁荣。

(三)重视高校艺术专业流行舞蹈教学

当前,流行舞蹈是舞蹈文化的焦点。与流行舞蹈的火热相比,其学习和传播方式明显滞后,民间口耳相传仍然是其主要的学习和传播方式。在国内高等艺术院校中,很少开设流行舞蹈专业。诚然,西方是流行舞蹈的发源地,与国内文化存在一定的冲突。但是流行舞蹈也有很多可取之处,如果将民间舞蹈与流行舞蹈结合,在实践中做到趋利避害,那么将十分有益于民间舞蹈的发展,重视高校艺术专业流行舞蹈教学是弘扬民间舞蹈的内在要求。鉴于此,我们应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流行舞蹈与民间舞蹈的融合,充分发挥流行舞蹈的积极作用。

五、结语

传统民间舞蹈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发展民间传统舞蹈需要正确把握传统民间舞蹈与现代流行舞蹈之间的关系,保证借鉴流行舞蹈的同时又不丧失民间舞蹈的地域特色与文化底蕴。现代流行舞蹈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优点对于今天的民间舞蹈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应当不断加大传统民间舞蹈与现代流行舞蹈的结合,二者共同繁荣,使之不断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成慧慧.对传统民间舞蹈与现代流行舞蹈“同构”的文化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01):111-115.

[2]成慧慧,郑萌,刘波.现代流行舞蹈:一种亟待研究的流行文化艺术形态[J].武陵学刊,2011,(04):127-130.

[3]成慧慧,郑萌.“现代流行舞蹈研究”的社会价值及其基本理论体系的构建[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03):65-68.

[4]赵艳.西方流行舞蹈的“中国化”生态模式[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03):56-60.

[5]文畅.结合流行元素提升民间舞蹈教学效果[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2):229-230.

猜你喜欢

同构
运用同构法解题的步骤
同构学习法在法学教学中的价值及运用
同构解决两类数列求和问题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论述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同构与协同
关于几乎边缘图的研究
利用同构特点巧解数学问题
同构概念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考虑类型差异的长三角制造业结构趋同的现实考查
关于简单树的一类计数问题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