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2016-12-19穆杉伯男
穆杉伯男
自在忘我地驾驶越野车深入撒哈拉,
在沙漠腹地的寒夜星空下大声歌唱,
在万籁俱寂中伴着呼啸寒风声
和被窝里自己瑟瑟发抖的牙齿打颤声度过的一晚,
如今都成了我难忘的美妙回忆。
很多人将前往北非的旅行称之为“感受地中海的湛蓝与撒哈拉的火焰”!位于非洲大陆最北端的突尼斯便完美诠释了这一点:长达1300公里的海岸线,迷人的沙滩、神秘的大漠以及悠久的文明加上物美价廉的商品和热情好客的民风民俗,使得这里早已是欧洲游客乃至全世界旅行者的必游之地,但对于大部分中国旅行者而言,这里依旧是一块相对陌生的土地。
突尼斯并不辽阔的国土使得它成为极其适合自驾旅行的目的地之一,仅几百公里的路程你就能深入到撒哈拉沙漠的腹地。作为一名资深旅行者,我不仅对这里古老悠长的历史和宗教文化有着迫切了解的欲望,更心仪能有机会感受到越野车飞驰在撒哈拉沙漠中的那份洒脱,就这样,突尼斯牢牢抓住了我的心。
若到突尼斯,必游迦太基
“若到突尼斯,必游迦太基”,我也不能免俗,这座3000年前的古城就默默地静守在突尼斯北海岸的一角等待着我们的探访。于是顾不上几十个小时飞行的舟车劳顿,我们一行人下了飞机便直奔机场的AVIS租车行迅速办理了租车手续,直接前往腓尼基时期的迦太基遗址。
作为突尼斯的旅游必去之地,迦太基(Qart-)一词源于腓尼基语,意为“新的城市”。迦太基地处突尼斯城东北17公里处,濒临地中海,与古罗马隔海相望,曾因在3次布匿战争(Punic Wars)中被罗马打败而灭亡。
建于1884~1890年的圣路易斯大教堂坐落于毕尔萨 (Byrsa)山上,作为迦太基古城的城堡之山,也是我们前往迦太基的必经之地,当我们驾车驶来远远地便见识到它的壮美景观。
车行跟前,驻车观览。在不远万里的奔波之后,我终于站在了腓尼基人与罗马人进行了3次布匿战争的土地之上,站在了这几建几毁的遗迹中。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里曾经是当年的军事港湾,曾经千万条战舰就在此停留搏杀,而如今时间已抹平了一切,唯留这处遗迹供人们凭吊。
说起来有趣,迦太基古城遗址中最伟大的部分,当属罗马皇帝安东尼建在海边的安东尼浴室(Antonine Baths)。对于古罗马人喜欢在公共浴室中进行社交活动的这个癖好,其实在地中海边很多地方出土的文物古迹中都有所体现。而迦太基的这座面积3.5万平方米的大型豪华浴室,论规模其足以名列古罗马第三大浴室。只可惜这座大浴室在公元439年被来自德国的旺达尔人破坏殆尽,因此今日我们所见仅剩地基而已。时值夕阳西下,作为一名摄影师的我,面对眼前壮观的迦太基遗址和地中海海湾的晚霞,本能般地不断摁动着快门,记录眼前的一切。
情愿迷路:苏塞老城麦地那
如果说首日的迦太基之行让我感受到了突尼斯那深深的历史印记的话,那么哈马马特则展示出作为港口城市的另外一面。从首都突尼斯城驱车向南不到一个小时车程便可抵达哈马马特的老城区。古老的哈马马特同样是由腓尼基人创建的,登上老城的最高建筑哈马马特古堡(Le Fort)便可从高处俯瞰整个老城区,而这里已成为了整个哈马马特的象征。站在古堡远眺,近处的老城和远处漂亮的海滨旅馆群尽收眼底,加上争奇斗艳的花卉草木、曲径通幽的人工小道和各种肤色的游人,共同构成了一幅缤纷的画卷。
而转眼望向哈马马特的新城区便会发现完全迥异的风格。这是一处停泊着诸多私人游艇的港口—— 一直以来突尼斯都是欧洲人度假的首选地之一,加上此地的游艇停泊费并不昂贵,因此很多欧洲人选择把游艇泊在这里。
驱车继续南下不远,便能抵达突尼斯第三大城市苏塞(Sousse),如果你来到这里那么不得不去的首选之地就是苏塞老城麦地那(Medina)。麦地那作为对于北非阿拉伯城市中旧城居民区的统称(与阿拉伯世界第二大圣城名字相同),现在除了居住之用外,更多被开发成了小型的旅游购物街。或许正是缘于这里对于当年普通百姓的阿拉伯式生活的完整保留,因此得以跻身世界文化遗产之列。
麦地那是个独特的世界,用静静的小巷围成了一个平静生活的避风港。在蓝色石门和镶嵌着阿拉伯图案的窗栏后面,是平静祥和的传统阿拉伯生活。麦地那老城依旧保留着7世纪以来阿拉伯城市的传统布局和建筑风格,众多伊斯兰风格的建筑见证了这座城市所承载的绵长历史。在古老的房子里,边品薄荷茶边欣赏白色拱门下陈设的精美陶器装饰不失为一种放松,而在这里过一把购物瘾也是非常有趣且划算的选择。
当只身走进依旧保留有传统生活方式的麦地那集市,就像穿梭于一座阿拉伯文化艺术博物馆,水烟、棕红藏青的柏柏尔小地毯、陶瓷碗碟、皮骆驼摆设、伊斯兰风格的木门迎面而来。商铺内摆满了各式商品,手工艺品都在门口堆着、墙上挂着,连走道中间都挤满了货摊儿,摩肩接踵的游客更是将巷子塞得满满的。这里的每条小巷都有分类,生产经营特定品类的商品,比如铜器巷、金银首饰巷、皮革巷等,仍保持着分散的小作坊生产方式。周围的小摊点和副食店还出售种类繁多的食品:从各类谷物、干果、无花果干、椰枣、腌制食品到咸橄榄、奶酪等等,很多都是在国内少见的新鲜产品。
穿行在麦地那时,突尼斯人开朗奔放的性格特质不难得见—— 不时会有店主向你打招呼。而你可以选择钻进一家售卖挂毯的店铺,和在织机旁麻利地手工织毯的女子聊天,说不定她会请你坐下来教你两手,教授你如何判别羊毛毯的真假。值得一提的是,在为数众多的销售阿拉伯式纪念品的店铺中,除了国营商店外,均可按照“中国式砍价”的规矩就地还价,而这似乎也成了旅行购物中一份额外的小乐趣。
在麦地那逛集市,不可避免的就是迷路。当独特的阿拉伯木门沿着充满活力的集市蜿蜒下去,就形成了一个小小的迷宫。就算是跟随当地的向导,迷路的可能性依然很大。但是,只要记住出发和路过的地方,就不会真的迷失。而且就算是走回头路,麦地那也能给你很多惊喜。
圣城凯鲁万与埃尔杰姆斗兽场
凯鲁万城(Kairouan)坐落于苏塞西边不远,驱车约半小时便可抵达,自驾旅行者们当天即可往返。凯鲁万城作为伊斯兰世界第四大圣城,排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Mecca)和麦地那(Medina)、以色列的耶路撒冷(Jerusalem)之后。据说,若能7次来凯鲁万朝圣,便可视作到达了麦加。于是在凯鲁万,最大的清真寺奥格巴清真寺(Mosque Sidi Oqba)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当地的标志。据说阿拉伯人在经过3次远征击溃拜占庭军队之后,于公元670年建立了凯鲁万城,并历时5年建成了城内著名的奥格巴清真寺,据说大殿内可容纳3000人,殿外大院及走廊可容纳5000人同时礼拜,建筑规模之宏大可见一斑。
在突尼斯之行的第四天我将一整天的时间留给了埃尔杰姆斗兽场(El Jem)。为了见证这一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斗兽场,我们一大早便从苏塞驱车继续向南直奔埃尔杰姆城。这座建于公元230~238年的斗兽场就坐落于城市的正中央。
身为世界第三大斗兽场,埃尔杰姆斗兽场高36米,上下看台总共分3层,可容纳3.5万名观众。如果你可以走上3层看台向下眺望,便可以感受其宏大气势,犹如走入一处宏伟的现代化体育场。可惜在1726年这里曾遭奥斯曼帝国军队毁坏,仅有部分地下通道、拱廊、阶梯及座位残留下来,而这并不妨碍它于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我在杰尔巴岛当海盗
我的下一站便是突尼斯的知名旅游胜地杰尔巴岛(Djerba)。出了埃尔杰姆城,沿着海岸线向东南驾车,近300公里的路程一开就是一个下午,眼看夜幕就要降临,当标示着距离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还有200多公里路牌出现的时候,往北一拐,便到达了小型港口Jorf,在这里我们可以将汽车直接用摆渡渡轮运送到杰尔巴岛上。
杰尔巴岛面积并不大,驱车自驾40分钟便基本可以横穿整个小岛,这里高级酒店林立,并且装点得非常具有突尼斯风情。来杰尔巴岛不能不体验的项目就是海盗船之旅了。在这里,你可以坐着海盗船出海,跟着乔装成海盗的当地水手们过上一天“海盗生活”。想必《加勒比海盗》和《海贼王》的粉丝们心中都藏着一份出海远征的海盗情结和航向世界尽头的梦想。那你不妨到杰尔巴岛的正宗海盗船上来试试,无论是伴着音乐随海盗们爬上缆绳扬帆起航的传统仪式,还是船长兜里揣着的宛如水晶球般的老式指南针,在这里都是可以亲手触摸到的真实。当耗时两个多小时的航行告一段落,船员们还邀请我登上了一旁的小岛深入海盗基地里感受了一番,可算是过足了“海盗”瘾。
此外,在小岛海滩上只需要花上10个第纳尔,就可以跨上沙滩越野摩托纵情飞驰,玩累了,才发现方才一起出海的“海盗”们还给我们露了一手,基于岛上有限的物料供给给我们几名游客烹制了一顿地道的当地美食,并且以海上独有的午餐仪式,敲锣打鼓将食物端上了桌。这顿别致午餐的精美程度固然不能与星级酒店相比较,但是突尼斯特色美食却应有尽有,尤其是诱人的突尼斯蛋卷和名为“酷丝酷丝”的阿拉伯国家独有主食,在饥肠辘辘的我眼中都是无与伦比的美味。
撒哈拉腹地的寒夜暖歌
转眼间就进入了旅途的尾声,我们将迎来整个旅途中的重头戏和我个人最期待的部分—— 自驾深入撒哈拉沙漠腹地。天刚蒙蒙亮我们一行人就启程出发了,而座驾也切换成了被誉为“撒哈拉门户”的突尼斯南部杜兹小镇的经验丰富司机驾驶的丰田陆地巡洋舰。驾车从杰尔巴岛出发,一路向西途经小镇马特马他(Matmata)进行了简单的补给后,我们便继续向撒哈拉腹地挺进了。
当驾车穿过马特马他,一路向西会途经沙漠城市托泽尔,据说那附近便隐藏着导演乔治·卢卡斯拍摄《星球大战》时的外景地,听说至今为止,每一部星战作品依旧会来这里完成部分取景工作。
随着车行的深入,一路的风光也从城镇渐渐变为了荒漠,再由荒漠慢慢变成了漫卷的黄沙。说起来,在撒哈拉沙漠中驾车行驶还真是个需要经验的纯技术活儿。光脚踩在撒哈拉沙漠的沙子上,你会发现这里的沙子像是海岛上的“面粉沙”一般细腻,简单尝试后我便发觉沙漠中的驾驭并没有想象中简单,沙土极度松软,即使是偏硬派的四驱越野车也十分容易陷入黄沙中去。尤其是每每冲沙时就很容易遭遇陷车,而这时,向导便招呼我们全员下车,大家齐心协力左右猛烈摇晃车身,让车轮逐渐浮起来,很快便可继续前行了。作为一个特别热衷于驾驶的旅行者,我自认为驾驶技术还不错,但此情此景下,也放弃了继续在当地越野车司机面前班门弄斧的想法。
尽管如此,我仍没忘向杜兹的老司机们学上一手在沙漠中闪转腾挪的越野驾驶经验。看到我如饥似渴欲求知的样子,同车的驾驶员便开始将所知经验技巧倾囊相授:首先,当驾车深入沙漠时,因从荒漠到沙漠腹地的变化并不是骤然间完成的,而是逐渐的荒漠化,其间还不免会遇到锋利的碎石路。所以在驾驶越野车真正进入沙漠前,往往首先需要通过给车胎放气来降低胎压,从而起到保护车胎作用,同时在沙地行驶时还会起到增加摩擦面积、提升摩擦力的效用。
而从驾驶角度来说,在沙漠中行驶,切忌猛打方向、猛踩油门和急刹车,过大的惯性足以让你陷车。且在沙中行使,路面给予的反馈略慢,需要驾驶员提前对路况进行预判。当需要冲沙过山丘时,需要经过预判选择最佳路线,一气呵成;如若未能一次通过则可等待车辆自然下坠回位,适时再次尝试。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地处撒哈拉腹地的火星帐篷酒店,这一背靠地标性的Timbaine山丘而建的帐篷酒店据说距离我们的出发点不过40公里距离,但当我们终于到达的时候已是数个小时之后。此时天色已经渐晚、气温骤降,即便身着厚冲锋衣仍觉凉意袭身,又外披一件当地人的羊毛长袍方可御寒。就这样坐在沙丘上,边看日落风景边品尝酒店服务人员—— 当地柏柏尔人早为我们准备好的美酒佳肴。
据当地人说,只要身上带着水和面,他们便不怕沙漠中的恶劣天气,哪怕是迷了路也不怕,听罢便见有人在篝火边表演起了炭火上烙饼,只见操作者熟练地将面饼直接插入炭火与黄沙之间,不一会儿待饼熟透把沙子拍净便可以食用了。与此同时,炭火中还有一罐焖羊肉正在烹制中,这一荤一素的搭配组合便成了我们当晚难忘的晚餐。
饭后天色已晚,我同其他游客一道围在火堆旁取暖,此时沙漠中的温度已经接近零下。虽然我已将自带的所有保暖服、冲锋衣穿好,外加一件阿拉伯式的纯羊毛斗篷加持,但依旧能听到自己齿间打颤的声音。于是,在不被篝火灼伤的前提下,我们每个人都尽可能地靠近篝火,往往脸已经被篝火烤得红扑扑了,但是后背依旧逃不掉凉意的侵扰。
温暖的火光努力散发着热量,让我们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旅人得以在这沙漠深处觅得一处围炉夜话之所。此时坐在我对面的火星帐篷酒店老板Riadh Mnif显得特别开心,特意招呼来了吉他乐歌手来为大家演奏助兴。就在明晃晃的星空之下,异域音乐飘荡于空气中,在场的人们不论男女老少无不被现场的浪漫气氛所感染、点燃,纷纷情不自禁地起身载歌载舞,伴着大家的掌声我也即兴唱了几首中文歌曲,异国他乡沙漠寒夜中大声歌唱的时刻成了我又一段美妙的回忆。